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2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成语“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两个朝代的暴君()A.商、西周B.夏、商C.春秋、战国D.秦、隋2、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的“壮心”是()A.统一全国B.统一北方C.统一南方D.统一中原3、期末复习阶段,某历史学习小组负责整理有关明长城的资料,其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B.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C.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D.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4、新生入学时,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丙同学姓什么吗?()A.唐B.秦C.夏D.宋5、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A.墨子——“兼爱”“非攻”B.韩非——“春秋无义战”C.庄子——“无为而治”D.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6、一提到中国,人们都说:“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在()A.约公元前771年B.约公元前1600年C.约公元前2070年D.约公元前1046年7、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由谁主持建造()A.李冰B.李春C.伊尹D.管仲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______,作为都城,史称北宋。9、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宗元与欧阳询等。______(判断对错)10、“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并掠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______(判断对错)11、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六千多米。______(判断对错)1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13、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巨著是14、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她改唐为。15、忽必烈完成全国统一前,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______。16、春秋后期,______农具和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打败纣王,后建立周朝,定都在亳,史称西周。()18、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了富饶的粮仓,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19、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A.正确B.错误2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夏朝。______(判断对错)21、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2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根据诗歌内容,据此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南宋与辽、西夏对峙的时期。23、《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评卷人得分四、列举题(共4题,共32分)24、阅读材料回答:(6分)我国古代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工程建于何时?(1分)(2)图中A、B分别是今天的什么地方?(2分)(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A点出发到洛阳去,要经过哪段运河?(不能填字母)(1分)(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2分)25、Ⅰ.写出下面的每幅对联各赞颂的一位历史人物:(1)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3)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Ⅱ.写出下列事物的起止点:(1)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__________,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Ⅲ.写出下列相关文献或著作:(1)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__》。(2)明朝“八股取士”规定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__________》为标准。(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__》。(4)1793年,清朝颁布《__________》,标志着中央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26、列举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27、、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灿烂辉煌,熠熠生辉。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文学唐朝诗坛名家辈出,____享有“诗仙”的美誉。宋词是宋朝的重要文学形式,____是北宋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10)综上所述,你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怎样的认识或启示?艺术唐朝书法名家辈出,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____史学司马迁的____和司马光的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科技列举一例我国宋代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____药物学明代李时珍编写出的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____。农学明代末年的农业科学巨著____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评卷人得分五、改错题(共2题,共12分)28、七年级的小历同学历史小论文中写道:半坡人种植的粟收获颇丰,他们喜上眉梢,但随后连续下了几天的暴雨,干栏式的房屋被洪水冲毁了,不禁潸然泪下,他们不得不重新修建。小历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记载____言行的____一书。

错误:______订正: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略【解析】B2、A【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龟虽寿》,表达了曹操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故选:A。

本题以《龟虽寿》切入考查曹操。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解析】A3、B【分析】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长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效应与其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出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的融为一体,上下两千年,熔铸成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明长城。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B4、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名称。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所以丙同学姓夏,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查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名称。5、B【分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春秋无义战”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兵家孙武在其兵书中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掌握情况。6、C【分析】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我国的奴隶制文明从此开始了.

故选C.

本题考查夏朝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周更替的事件.【解析】【答案】C7、A【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解析】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故答案为:

长安;东京。

本题考查隋朝和北宋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隋朝和北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长安;东京9、略

【分析】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与欧阳询等。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健,后人把柳书与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他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笔法方圆兼济,结构匀称严谨。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书法名家。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与欧阳询等。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相关史实。【解析】×10、略

【分析】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并掠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故答案为:√.

本题以靖康之变为依托;考查北宋灭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和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解析】√11、略

【分析】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六千多米,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明长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牧地区连接线上。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长城的起止点。【解析】×12、略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填元谋人。【解析】元谋人。13、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司马迁和《史记》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他立志继承父亲的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被关押在狱中,遭受酷刑,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发愤著述,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史记》。该书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以答案是:《史记》。【解析】《史记》。

14、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武则天的史实。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她改唐为周。【解析】【答案】武则天周15、略

【分析】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忽必烈完成全国统一前,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南宋。

故答案为:

南宋。

本题主要考查南宋的灭亡的相关史实。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朝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宋的灭亡的相关史实。【解析】南宋16、略

【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

铁;牛耕.

本题以春秋后期农业的发展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知识.

本题以春秋后期农业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铁;牛耕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7、×【分析】【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故答案为:错误;改正:亳改为镐京。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伐纣。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占城稻从越南传入,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产生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隋文帝是隋朝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改革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20、×【分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故答案为:

×。

本题以“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点。

本题以秦朝的建立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21、√【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居民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所以本题是正确的。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答案】正确22、×【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林升的《题都城临安邸》,诗中的杭州和汴州分别指南宋都城临安和北宋都城东京,该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灭北宋之后,占领宋朝半壁江山的情况下,不思收复失地,整日醉生梦死,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由此可见,作者是生活的历史时期是南宋与金;西夏对峙时期。故本题错误。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治通鉴》相关知识。《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综上所述,故选F。【解析】F四、列举题(共4题,共32分)24、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与识记能力。(1)图中的工程是隋朝修建的大运河。(2)根据所学知识,隋朝的大运河南起余杭(杭州),北到涿郡(北京),因此最北边的A是北京,最南端的B是杭州。(3)根据所学知识,永济渠是从北京到洛阳。故从A点出发到洛阳去,要经过永济渠。(4)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解析】(1)隋朝;(1分)(2)A北京;B杭州(2分)(3)永济渠(1分)(4)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25、略

【分析】I(1)本题主要考查了鉴真的相关内容。鉴真,复姓淳于,扬州人,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故填鉴真。(2)本题主要考查了杜甫的相关内容。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有的气魄浑厚,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故填杜甫。(3)本题主要考查了岳飞的相关内容。纪晓岚以岳飞的故事,挥毫写下了一对流传千古的楹联:上联是“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下联是“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歌咏岳飞,说他虽然精忠报国却遭人陷害,因莫须有罪名投入监狱,可仰天长啸写出词句《满江红》来表达自己忠君报国的思想感情。故填岳飞。(4)本题主要考查了武则天的相关内容。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称制到代唐称帝的二十余年统治,统称为“武周政治”。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她的业绩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填武则天。II(1)本题主要考查了明长城的相关内容。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历时近二百年修筑而成。东起鸭绿江(辽东),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米,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故填辽东、嘉峪关。(2)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南宋,到南宋最后完成。故填唐朝中期、南宋。III(1)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故填《三国演义》(或《三国志通俗演义》)。(2)本题主要考查了《四书集注》的相关内容。《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明朝“八股取士”规定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故填《四书集注》。(3)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该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故填《天工开物》。(4)本题主要考查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又称《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和《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是清朝治理西藏的重要依据。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故填《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解析】I(1)鉴真(2)杜甫(3)岳飞(4)武则天II(1)辽东、嘉峪关(2)唐朝中期、南宋III(1)《三国演义》(或《三国志通俗演义》)(2)《四书集注》(3)《天工开物》(4)《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6、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分析】【分析】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与春秋时期相比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历史上一些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故答案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知识点。27、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李白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是盛唐诗人,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被誉为“诗仙”。(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苏轼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豪放派的杰出代表是苏轼。(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唐朝灿烂夺目的书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颜真卿是唐代人,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富于创新。(4)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关汉卿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5)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史记》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来十多年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