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2024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高中2024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高中2024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高中2024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高中2024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高中2024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亳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当今中国史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

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

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C.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I).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

2.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英国日本

189469.496.26

190062.9911.20

190555.7114.04

191050.8916.14

191448.3120.39

A.近代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B.甲午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低于日本

C.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3.有学者认为,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依据有:殷墟妇好墓一件玉雕卧牛的两个鼻孔间有小孔相通,与穿系

牛绳有关;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殷墟遗址出土黄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劳役而造成的病变现象;殷墟甲骨文中“物”

字应释为“犁”,为牛耕之会意等。该结论

A.表明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B.缺乏可靠的证据不足为信

C.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D.大胆创新但尚需小心求证

4.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意大利战场形势图,对如图所示战事的发生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7772法西斯圉凉

r―।法西斯国率侵占

的国家如域区

0(1中立国

ClJ反法西所用JB国茶

A.①®@④

B.③©②④

C.@@®②

D.@0@③

5.有关历史发展之动力的叙述,较为恰当的是

A.地理环境制约着历史发展的进程B.杰出人物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方向

C.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是“合力”D.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加速度”

6.甘孩白利寺的格达活佛(1902—1950)曾写下这样的诗歌:“云雨出现在天空.红旗布满了大地°未见如此细雨.

最后降临大地……今朝离去,何日再回。”这首诗描述了

A.藏区人民祥和幸福的生活状态

B.共产党领导藏区人民进行民主改革的效应

C.长征中的红军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的结果

I).汉族和藏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7.陆九渊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

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这些思想主张

A.是“心即理”主张的具体体现B.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继承发展

C.使儒学开始适应政治统治需要D.已有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取向

8.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

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

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

9.1929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召开。会上,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8

个决议案,史称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其中项内容:“强调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规定每连建立一个党支部,每班建

立一个党小组,严格党的纪律。”决议这项内容旨在

A.批判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B.确定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领导

C.突破国民党的政治封锁D.阐释红军的革命任务

10.下列是两幅古代人口分布图,人口疏密与颜色淡浓成正比。据图可得出,中国

A.军事重心南移B.政治中心南移C.版图向南扩展D.经济重心南移

11.针对旱灾引发的粮食供应问题,1978年9月,安徽省委决定:借出部分集体土地让社员自由耕种,对超产部分不

计征购;还允许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粮油作物,谁种谁收。这一举措

A.诱发农民包产到户的实践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C.表明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D.推动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

12.1950年初,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

性丢掉”。这一认识

A.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否定了“一边倒”方针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

一、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己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

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

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

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出自哪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观点与材料一、材料三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根据材料三,结合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美国国会大厦等建筑风格的历史渊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C根据材料“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

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的模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

答案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C

【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英国在1894—1914年期间,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不断减少,而日本在这时期对中国外贸总值不断

增长,说明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对比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侵略,无法得

出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急先锋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甲午战争后日本和英国对中国外贸总值百分比,没

有体现英日的国际地位,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而不是商品输出,D项错误。

3、D

【解析】

学者用好好墓玉雕和动物考古学研究结果等论证“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甲骨文中““物”应改为“犁”

等,这一结论与公认的观点不同,是历史学研究中的大胆创新,但仍需小心求证,D项正确;学者用考古研究质疑原

有的史学结论,不是在论证“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A项错误;学者用玉雕和动物考古研究论证其观点,不能说其

缺乏证据,B项错误;商代己经将牛作为农用动力的结论,并没有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错误。

4、C

【解析】

①是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11月美英法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②是

意大利南部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于1943年9月一10月在意大利南部实施的进攻战役。③是突尼斯战役,

爆发于1943年3月17日一5月13日。④是阿拉曼战役,爆发于1942年10月23日—1942年11月3日。根据以上分

析可知,按照时间顺序是④①③②,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除。

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是“合力”,故C正确;地理环境、杰出人物引领作用是影响历史发展的

因素,科学技术促进历史发展,但ABD不如C全面,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

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6、C

【解析】

据材料“甘孩白利寺的格达活佛(1902—1950)……红旗布满了大地……今朝离去,何日再回。”并结合所学可知,

格达活佛看到的红旗布满了大地、又离去,反映的是1936年红军长征停留在甘孜,红军的举动感动了格达活佛,为了

让藏民更了解红军,格达活佛写下了可以传唱的诗歌,C正确;当时藏区存在农奴制,人民生活并不幸福,A错误;据

材料格达活佛(1902—1950)可知,此时的西藏民主改革(1959年3月开始)还没有进行,B错误;据材料“红旗”、

“今朝离去,何日再回”等信息可知,此时的西藏还没有获得解放,材料没有涉及“汉族和藏族”的关系,D错误。

7、B

【解析】

材料中陆九渊的思想,概括其大意是,君和吏都是为“民”服务的,民贵君轻,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戴,才能成为

君主,因此,这些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心即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儒学自产生之初,

即为政治统治服务,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排除C项;从材料看,陆九渊并不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排

除D项

8、B

【解析】

根据“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可知,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

的依据,资产少者纳税少,资产多者纳税多,使地主和农民的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故B正确;农民也应该按照土

地和财产的数量纳税,农民的赋税负担没有减轻,A错误;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与商品经济的

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两税法按田亩资产多寡交税,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从而极大地扩大了纳

税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错误。

9、B

【解析】

根据材料“强调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规定每连建立一个党支部,每班建立一个党小组,严格党的纪律。”可知通

过在军队基层中建立党小组,通过党小组,党支部,党组织层层加强对军队的领导,即确定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领导,

故选B;A是遵义会议内容,排除;CD内容在古田会议上没有体现,排除。

10、D

【解析】

西汉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清朝人口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说明经济重心南移,D正确;古代军事重心在边

疆地区,不是人口集中区,排除A:清朝政治中心在北京,排除B;汉代和清代版图在南缘并未有大的变化,排除C。

11、A

【解析】

据材料“1978年9月……借出部分集体土地让社员自由耕种,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还允许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粮油作

物,谁种谁收”可知,为解决旱灾引发的粮食供应问题,安徽省委决定借出部分集体土地让社员自由耕种,对超产部

分不计征购,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体现了多劳多得,诱发农民包产到户的实践,A正确;据所学可知,1980

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B与材料不符;1980年四川广汉率先改社建乡,故C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土

地经营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生产技术的进步”,D错误。

12、D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认识认为在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同时,“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是

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与材料时间不符;

B选项错误,“一边倒”方针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独立自主,盲目地、无原则地倾向苏联,这一认识并未否定“一边

倒”方针;C选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不是材料中认识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

(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4)启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利竞争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

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可得出立

法推动展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