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地貌类型和地貌观察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地貌类型和地貌观察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地貌类型和地貌观察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地貌类型和地貌观察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地貌类型和地貌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地貌类型和地貌观察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2秋•新城区校级期末)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青海水上雅丹 B.云南石林 C.桂林山水 D.重庆小寨天坑2.(2022秋•普陀区校级期末)我国西南地区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A.地表有石林、地下多溶洞 B.气候干燥,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C.地表多塬、墚、峁等小地形 D.广泛分布于花岗岩地区3.(2022秋•普陀区校级期末)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有利于航运灌溉 B.喀斯特地貌地质基础不牢,岩石多裂隙,修建大坝容易开裂 C.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土质黏重,不易产生水土流失 D.风成地貌所在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4.(2022秋•临澧县校级期末)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如图示意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据图文材料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A.北河道相对窄而深 B.北河道相对宽而浅 C.南河道相对窄而浅 D.南河道相对宽而深5.(2022秋•七里河区校级期末)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蓝窗”景观属于()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海蚀地貌 D.山岳地貌6.(2022秋•海原县期末)“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判断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二.多选题(共2小题)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多选)7.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A.向东北,流水堆积 B.向西南,流水堆积 C.向东南,海浪堆积 D.向东南,流水侵蚀(多选)8.自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有()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A.① B.② C.③ D.④三.解答题(共13小题)9.(2022秋•五华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们常说“黄河九曲十八弯”,甘肃省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的黄河第一弯,境内海拔在3400—3800米之间。黄河流过玛曲湿地后平均年径流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图是甘肃省地图。(1)指出黄河第一弯所在地区冬、夏季节,水体之间主要的补给关系(2)分析玛曲形成大面积湿地的原因。(3)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有人建议甘肃省大力发展冶金工业,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10.(2022秋•长沙县期末)如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中A、B两处河谷的区别,并分析原因。(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11.(2022秋•郑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云石能够最大程度记录沉积时期的海洋条件,地质学界一直广泛使用以碳酸盐岩为载体的地球化学指标,追踪地球表层环境历史演化。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CaCO3)组成,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CaMg(CO3)2)组成,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因此,用5%的稀盐酸滴在石灰岩岩石的新鲜表面,石灰岩会剧烈起泡,相反,白云岩遇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并慢慢溶解。喀斯特(KARST)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如图为登封告成石淙会饮地质剖面图(1)说出该地曾经发生比较明显的三种地质作用。(2)描述溶洞的形成过程。(3)相比于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华北的登封告成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分析其原因。12.(2022秋•和平区期末)阅读“黄河流域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地貌属地貌,公益项目“蚂蚁森林”,在该地区设立了真树栽种基地,该公益项目对该地区的生态意义是。下面树种适宜种植在该地区的是。(2)图中乙处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地貌类型),从影响土壤因素的角度,分析该地貌利于农业生产的原因。(3)黄河中游地区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当该问题较严重时,丙地三角洲面积将(变大或变小),并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可获取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目前黄土高原上的植被恢复较好,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植被恢复对减轻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的意义。13.(2022秋•宁波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天眼”即500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截止目前,已发现660多颗新脉冲星。材料二:贵州省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降水丰富,多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如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图和“中国天眼景观图”。(1)2020年“中国天眼”发现了距地球约2.6万光年的“红背蜘蛛”双星系统,该双星系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对其观测影响较大的太阳活动是、。(2)贵州省地表多(岩石名称)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为了加强贵州省峰丛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提出合理化建议。(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中国天眼”大窝凼的优势条件。14.(2022秋•历下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奉节天坑地缝景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景区内喀斯特地貌广布,它们以碳酸盐岩地层为物质基础,构成形态雄伟、典型、幽美、珍稀的奉节鸣斯特景观群。其中,小寨天坑无论是深度或是容积,都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天坑、堪称“全球天坑之王“。如图示意小寨天坑景观及其形成演化。(1)分析重庆奉节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自然原因。(2)说明小寨天坑的形成过程。15.(2022秋•长沙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是河海交互作用的焦点区域,同时受径流本沙、海洋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1986年以来进入黄河口的水沙由“水少沙多”转变为“水少沙少”,尾闾河道逐渐萎缩、断流频繁。2002年小浪底水利工程开始实施调水调沙,进入黄河下游及尾闾河道的水沙通量高度受人工调控,显著影响了尾闾河道和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演变。材料二如图为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变化(河床冲淤量等于输入与输出沙量的差值)。如表是黄河尾闾河道从利津到河口不同河道冲淤统计(冲淤强度是单位时间单位河长冲淤量)。黄河尾闾河道从利津到河口不同河道冲淤统计河段/年份利津﹣清4清4﹣清7清7﹣汊3冲淤体积/106m3冲淤强度[m3/(m/a)]冲淤体积/106m3冲淤强度[m3/(m/a)]冲淤体积/106m3冲淤强度[m3/(m/a)]2002﹣2005﹣45.16﹣157.86﹣5.68﹣111.92﹣4.4﹣92.882006﹣20146.93﹣24.223.22﹣63.390.036.432015﹣20174.3315.140.7514.692.8366.32002﹣2017﹣47.75﹣166.89﹣8.16160.63﹣1.27﹣26.79材料三随着河口海域的淤积,河道延伸,河道淤积会有溯源特性,河道纵比降也会发生变化,如图是利津﹣清7、清7﹣汊3河段河床纵比降变化。(1)概述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量时间变化特征。(2)分析调水调沙初期对黄河尾闾河道的有利影响。(3)概述2000年以来利津﹣清7、清7﹣汊3河床纵比降变化的差异,并推测差异产生的原因。16.(2022秋•宁波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诱发的山体岩石崩塌堵截山谷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堰塞湖,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材料二:图1为发生滑坡的山谷地貌景观图,图2为堰塞湖形成区域示意图。(1)按自然灾害类型分,山体岩石崩塌属于灾害。被堰塞体堵截的山谷,横截面形态特征呈形。(2)图2中河流的流向为,该堰塞湖的形成对水循环的影响是直接增加了和环节;使湖岸的气温日变化(增大/减小),使湖岸的山风(增强/减弱)。(3)根据材料简述堰塞湖的危害。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指导救灾。17.(2022秋•浏阳市期末)某中学的同学,利用暑假期间分组到我国两地进行研学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在我国东部地区考察中发现,某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名称是,对应的是上图中的(甲或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地貌的形成过程。(2)推测图甲中从A到B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规律,并说明此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18.(2022秋•青浦区校级期末)东非高原,有“湖泊高原”之称,“地球伤疤”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家。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为河段的剖面图,符合白尼罗河中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是。(2)比较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自然带的主要差异。(3)东非高原上典型的自然带类型为。该自然带的出现符合地域分异。主要受因素影响形成。(4)东非大裂谷所属的地质构造为。(5)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分析湖水盐分低的原因?19.(2022秋•重庆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溶洞,是可溶性岩石因喀斯特作用而形成的地下空间,其洞内清凉,钟乳石、暗河景观居多,是备受游客青睐的避暑场所之一。在重庆酉阳丁市镇,小小镇子中竟有5处溶洞景观,有些险峻,有些隐秘,有些奇石丛生,有些古树盘根。其中,最让人感到惊奇的,首推“佛洞”。佛洞之中,石幔石笋比比皆是,犬牙交错,高低参差,常年的流水侵蚀让这儿的石头具有水的灵性和石的质感。(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试分析“佛洞”的形成原因。(2)若丁市镇计划对“佛洞”进行旅游开发,请你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开发措施。20.(2022秋•重庆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描述图1中A河段附近河谷的一般特征。(2)据图2说出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从F到G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某港务局拟在图1中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21.(2022秋•太原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麓,注入北冰洋。“引额济乌”工程将额尔齐斯河水引入乌鲁木齐市,调水线路长约300km,以明渠引水为主。图左示意该工程调水线路,图右是该工程引水渠景观。(1)分析额尔齐斯河水量主要源于北岸支流的原因。(2)有人对该工程主要采用明渠输水方式存在质疑,请推测其质疑理由。(3)简述该工程对乌鲁木齐市的生态意义。

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地貌类型和地貌观察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2秋•新城区校级期末)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青海水上雅丹 B.云南石林 C.桂林山水 D.重庆小寨天坑【考点】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解答】解: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不属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A正确。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重庆小寨天坑等位于我国西南石灰岩分布区,主要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2.(2022秋•普陀区校级期末)我国西南地区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A.地表有石林、地下多溶洞 B.气候干燥,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C.地表多塬、墚、峁等小地形 D.广泛分布于花岗岩地区【考点】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解答】解: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其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其地下地貌多溶洞、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A正确,BD错误。黄土地区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地表多形成塬、墚、峁等小地形,这些地貌不属于喀斯特地貌,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3.(2022秋•普陀区校级期末)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有利于航运灌溉 B.喀斯特地貌地质基础不牢,岩石多裂隙,修建大坝容易开裂 C.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土质黏重,不易产生水土流失 D.风成地貌所在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考点】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解答】解: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质基础不牢,岩石多裂隙,修建大坝容易开裂,安全性较差,B正确。航运适合在水流平稳的地方,而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航运,A错误。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但土质疏松,抗蚀能力弱,易产生水土流失,C错误。风成地貌所在地区一般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4.(2022秋•临澧县校级期末)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如图示意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据图文材料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A.北河道相对窄而深 B.北河道相对宽而浅 C.南河道相对窄而浅 D.南河道相对宽而深【考点】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影响流水作用的因素有流量、流速、土质等。【解答】解: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南河道分流比减小,但流量增大,说明南河道相对窄,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岸较陡,南河道相对窄而深,CD错误。图中北河道分流比增大,流量增大,说明北河道相对较宽,随着流速变慢,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所以北河道相对宽而浅,A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坐标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5.(2022秋•七里河区校级期末)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蓝窗”景观属于()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海蚀地貌 D.山岳地貌【考点】风成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与地貌;外力作用.【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解答】解:“蓝窗”景观位于海岸地带,由于海浪的不断侵蚀而形成,属于海蚀地貌。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蓝窗景观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6.(2022秋•海原县期末)“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判断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考点】外力作用;流水作用与地貌;风化作用与地貌;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区域特征;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解答】解: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地质构造,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可用排除法作答。二.多选题(共2小题)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多选)7.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A.向东北,流水堆积 B.向西南,流水堆积 C.向东南,海浪堆积 D.向东南,流水侵蚀【考点】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崇明岛位于长江口,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岸的分支江水流量大,流速较快,泥沙沉积少。【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成陆线和大堤位置可知,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是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向东南方向扩大,是海浪将河口泥沙在南岸堆积形成的,C正确,D错误。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向东北方向扩张,主要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岸流速慢,沉积多形成的,A正确,B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多选)8.自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有()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A.① B.② C.③ D.④【考点】长江流域协调发展及综合治理.【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在河流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减慢,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如果河流的含沙量少,则三角洲增速慢,甚至受海水的侵蚀和搬运,其面积有可能减小。崇明岛自1998年的新大堤建成后就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减缓了,主要原因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少了。【解答】解: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有所减缓,说明河流携带泥沙数量减少,沉积减慢。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拦截水流和泥沙,导致大坝以下河段中泥沙含量减少,②正确。不断实施围垦造陆,会导致洪水增多,水土流失可能增多,淤积加快,①错误。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侵蚀增强,会使岛屿面积会减小,③错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使水土流失减少,长江含沙量、输沙量减少,④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长江流域协调发展及综合治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三.解答题(共13小题)9.(2022秋•五华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们常说“黄河九曲十八弯”,甘肃省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的黄河第一弯,境内海拔在3400—3800米之间。黄河流过玛曲湿地后平均年径流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图是甘肃省地图。(1)指出黄河第一弯所在地区冬、夏季节,水体之间主要的补给关系(2)分析玛曲形成大面积湿地的原因。(3)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有人建议甘肃省大力发展冶金工业,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考点】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2)玛曲形成大面积湿地原因要结合玛曲湿地的位置及周边环境从来水多、去水少两方面进行分析。(3)此题为开放性问题,同意的话可从经济利益、自然资源、地价、政策等方面考虑;不同意的话可从冶金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考虑。【解答】解:(1)黄河第一弯,境内海拔在3400—3800米之间,气候寒冷阴湿,受夏季风影响,山地降水相对较多,具有高山冰川,夏季,该地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可以补给湿地、河流;玛曲湿地被称为“黄河蓄水池”,说明湿地水、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补给作用,这种补给形式在黄河水枯水期的冬季表现明显。(2)青藏高原面上相对高度小,因此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表易受积水;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山地降水相对较多,且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表水较多;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可能还有冻土层,地表水难以下渗,地表面形成大面积湿地。(3)同意: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发展冶金工业提供了原料;冶金工业属于动力导向性工业,该地水能、石油等能源丰富;该区经济水平较低,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政策支持等。不同意:该地区位于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冶金工业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容易加剧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工业生产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故答案为:(1)夏季:冰川水补给湿地、河流。冬季:湿地水、地下水补给河流。(2)高原面上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夏季有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冻土发育,下渗较弱。(3)同意: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水能、石油等能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政策支持等。不同意: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冶金工业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容易加剧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工业生产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点评】本题以甘肃省地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陆地水体补给、湿地的形成原因、工业布局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0.(2022秋•长沙县期末)如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中A、B两处河谷的区别,并分析原因。(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考点】地貌的观察方法和内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1)上游地区一般落差较大,河流以下蚀为主,多V型谷;河流下游一般地势较为平坦,流水以侧蚀为主,河道宽河床浅。(2)流水地貌有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等。(3)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解答】解:(1)由于位置的差异,导致两河谷受流水侵蚀的方式出现差异,最终导致河谷形态差异明显;读图,A位于支流的上游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作用较强,河流下切,河谷形态呈V字形;B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下蚀作用相对较弱,河流的侧蚀作用明显,河谷展宽,河谷横剖面形态呈槽形。(2)读图,C位于河流的出山口附近,河流在上游山区侵蚀搬运能力较强,携带大量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开阔,河道展宽,水速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逐渐沉积形成冲积扇。(3)结合图中图例信息可知,相比于1949年,2009年该区域林地、草地明显减少,耕地数量增多。对区域地貌而言,区域林地、草地明显减少,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和输沙量增多,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积量增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故答案为:(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2)冲积扇。成因: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冲积扇。(3)变化:林地、草地减少,耕地增加。影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点评】本题考查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11.(2022秋•郑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云石能够最大程度记录沉积时期的海洋条件,地质学界一直广泛使用以碳酸盐岩为载体的地球化学指标,追踪地球表层环境历史演化。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CaCO3)组成,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CaMg(CO3)2)组成,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因此,用5%的稀盐酸滴在石灰岩岩石的新鲜表面,石灰岩会剧烈起泡,相反,白云岩遇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并慢慢溶解。喀斯特(KARST)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如图为登封告成石淙会饮地质剖面图(1)说出该地曾经发生比较明显的三种地质作用。(2)描述溶洞的形成过程。(3)相比于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华北的登封告成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分析其原因。【考点】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1)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2)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它与水、二氧化碳反应会变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是一种无机酸式盐易溶于水。在自然界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对石灰岩层长期的侵蚀逐渐形成了溶洞。溶洞的形成不仅有溶蚀作用,还有沉积作用。(3)相比于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华北的登封告成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其原因从碳酸盐岩分布、水分、气温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解:(1)白云岩是沉积岩,可知经历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溶洞的河流主要是流水的溶蚀和堆积作用;有断层,说明经历地壳的运动。(2)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或碳酸镁,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可溶于水,并随水流流走,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形成溶洞。(3)要形成喀斯特地貌,必须有湿热的自然环境,使碳酸盐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水的碳酸氢盐;碳酸氢盐容易分解碳酸盐岩沉淀,形成各种各样的喀斯特地貌;华北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较少,气温低,降水少,流水的溶蚀作用较慢,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典型。故答案为:(1)地壳运动、侵蚀、堆积、固结成岩。(2)碳酸盐岩(碳酸钙或碳酸镁)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水的碳酸氢盐(碳酸氢钙、碳酸氢镁),被水带走(侵蚀),形成空穴。(3)碳酸盐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水的碳酸氢盐,碳酸氢盐不稳定,又会分解成碳酸盐岩沉淀,释放水和二氧化碳。华北地区较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分布较少,加上缺水,气温低,反应慢。【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喀斯特为背景,涉及其形成过程、自然环境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12.(2022秋•和平区期末)阅读“黄河流域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地貌属风积地貌,公益项目“蚂蚁森林”,在该地区设立了真树栽种基地,该公益项目对该地区的生态意义是加地面植被覆盖,防风固沙,减缓荒漠化进程。下面树种适宜种植在该地区的是①②。(2)图中乙处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地貌(地貌类型),从影响土壤因素的角度,分析该地貌利于农业生产的原因。(3)黄河中游地区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当该问题较严重时,丙地三角洲面积将变大(变大或变小),并可通过RS地理信息技术可获取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目前黄土高原上的植被恢复较好,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植被恢复对减轻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的意义。【考点】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1)减缓风沙活动的措施可以从增加植被覆盖率、设置草方格沙障、合理利用水资源等。(2)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劳动力、交通、技术、政策等。流水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堆积阶地、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3)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遥感(RS)主要应用于灾情监测和资源勘查;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解答】解:(1)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少,为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蚂蚁森林植树造林,增大了地表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有利于降低风速,达到防风固沙,减缓荒漠化进程的目的;梭梭树和沙柳都适应干旱地区气候种植成活率高,冷杉和华山松都属于乔木,需水量大,不适合种植,成活率低。(2)乙图中有大面积的冲积扇,山地河流在出山进入平原后,坡度骤降,水流突然分散,所携物质大量堆积,就要形成一个从出山口向外展开的扇形堆积体,称为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上地形较平坦,河流泥沙沉积,土层深厚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种植;该地区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大,地下水较丰富,水源充足;经过山区,土壤颗粒较粗,间隙大,土壤透水透气性好。(3)当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时,河流向三角洲地区输送的泥沙总量多,三角洲面积将变大,可以通过遥感技术(RS)获取三角洲的面积变化,遥感适用于监测面状地理事物的变化;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降水或地表流水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从而减轻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故答案为:(1)风积;增加地面植被覆盖,防风固沙,减缓荒漠化进程;①②(2)冲积扇;地形坡度小,利于土壤堆积,土层较厚;水流速减慢,利于下渗,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颗粒较粗,通气透水性好。(3)变大;RS;植被恢复使降水或地表流水下渗量变大,地表径流减少,汇入河道中的水量减少从而减轻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点评】本大题以黄河流域地貌景观图为材料,涉及风沙地貌、流水地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3.(2022秋•宁波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天眼”即500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截止目前,已发现660多颗新脉冲星。材料二:贵州省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降水丰富,多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如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图和“中国天眼景观图”。(1)2020年“中国天眼”发现了距地球约2.6万光年的“红背蜘蛛”双星系统,该双星系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对其观测影响较大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太阳风。(2)贵州省地表多石灰岩(岩石名称)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为了加强贵州省峰丛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提出合理化建议。(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中国天眼”大窝凼的优势条件。【考点】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1)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2)加强贵州省峰丛山地区生态建设的措施可以从保持水土、生态农业、生态移民等方面考虑。(3)“中国天眼”大窝凼的优势条件可以从施工量、排水、人类活动、海拔等方面考虑。【解答】解:(1)“红背蜘蛛”双星系统距地球2.6万光年,已超出太阳系,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故该双星系统位于银河系内。“中国天眼”主要是接收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耀斑和太阳风能大量向地球抛射高能带电粒子,影响“中国天眼”的观测效果。(2)贵州省地表多喀斯特地貌,这是由石灰岩为基础形成的地貌类型,故地表多石灰岩分布。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植被破坏地区多水土流失,地下多暗河,土壤贫瘠,地下水渗漏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可以通过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的方式减少地表水土流失;实施土地整理,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土地;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在不同位置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品类;实施异地生态移民,减少生态破坏。(3)大窝凼洼地地形,适合放置大口径天文望远镜,节省施工工程量;当地喀斯特地貌,底部连通暗河,利于排水,防治当地降水多积水对望远镜的浸泡;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少,电磁干扰少,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天文观测;位于高原区,大气洁净,减少天象、气象条件对观察窗口的影响。故答案为:(1)银河系;耀斑;太阳风(2)石灰岩;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实施土地整理;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实施异地生态移民。(3)洼地地形,节省施工工程量;底部连通暗河,利于排水;人口稀少,电磁干扰少;位于高原区,大气洁净。【点评】本题以中国天眼和贵州地理特征为材料,涉及天体系统、太阳活动、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建设、地貌对人类活动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4.(2022秋•历下区校级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奉节天坑地缝景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景区内喀斯特地貌广布,它们以碳酸盐岩地层为物质基础,构成形态雄伟、典型、幽美、珍稀的奉节鸣斯特景观群。其中,小寨天坑无论是深度或是容积,都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天坑、堪称“全球天坑之王“。如图示意小寨天坑景观及其形成演化。(1)分析重庆奉节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自然原因。(2)说明小寨天坑的形成过程。【考点】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1)重庆奉节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岩石、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2)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是有可溶性岩石和高温多雨的气候,重庆奉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溶蚀作用强;由材料“它们以碳酸盐岩地层为物质基础”可知,该地岩石为可溶性的石灰岩,为喀斯特地貌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2)结合“小寨天坑景观及其形成演化”示意图可读出,天坑为溶蚀作用形成,从第一幅图中看出,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在下渗过程中不断溶蚀,形成地下河和溶洞;从第二、三幅图中可看出,溶蚀作用不断增强,地下溶洞扩大,顶部有崩塌;我国西南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第四幅图中可看出,随着地壳微小振动和抬升,溶洞上方岩体崩塌,形成天坑。故答案为:(1)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以石灰岩为主,构成了广阔的可溶性区域,为各类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2)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河和地下溶洞;地下河持续溶蚀,地下溶洞持续扩大,顶部产生落水洞;随着地壳微小振动和抬升,溶洞上方岩体崩塌形成天坑。【点评】本大题以重庆喀斯特地貌为材料,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和天坑形成过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地理事物形成过程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5.(2022秋•长沙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是河海交互作用的焦点区域,同时受径流本沙、海洋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1986年以来进入黄河口的水沙由“水少沙多”转变为“水少沙少”,尾闾河道逐渐萎缩、断流频繁。2002年小浪底水利工程开始实施调水调沙,进入黄河下游及尾闾河道的水沙通量高度受人工调控,显著影响了尾闾河道和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演变。材料二如图为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变化(河床冲淤量等于输入与输出沙量的差值)。如表是黄河尾闾河道从利津到河口不同河道冲淤统计(冲淤强度是单位时间单位河长冲淤量)。黄河尾闾河道从利津到河口不同河道冲淤统计河段/年份利津﹣清4清4﹣清7清7﹣汊3冲淤体积/106m3冲淤强度[m3/(m/a)]冲淤体积/106m3冲淤强度[m3/(m/a)]冲淤体积/106m3冲淤强度[m3/(m/a)]2002﹣2005﹣45.16﹣157.86﹣5.68﹣111.92﹣4.4﹣92.882006﹣20146.93﹣24.223.22﹣63.390.036.432015﹣20174.3315.140.7514.692.8366.32002﹣2017﹣47.75﹣166.89﹣8.16160.63﹣1.27﹣26.79材料三随着河口海域的淤积,河道延伸,河道淤积会有溯源特性,河道纵比降也会发生变化,如图是利津﹣清7、清7﹣汊3河段河床纵比降变化。(1)概述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量时间变化特征。(2)分析调水调沙初期对黄河尾闾河道的有利影响。(3)概述2000年以来利津﹣清7、清7﹣汊3河床纵比降变化的差异,并推测差异产生的原因。【考点】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1)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量时间变化特征可以从侵蚀、淤积等方面考虑。(2)调水调沙初期对黄河尾闾河道的有利影响可以从河床、河道等方面考虑。(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为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等。【解答】解:(1)读材料二图可知,黄河尾闾河道平均冲淤量多数时间为负值,总体侵蚀大于淤积,随时间推移冲淤量接近零,趋于平衡;后期冲淤量变为正值,淤积略大于侵蚀。(2)调水调沙的目的是利用人造洪峰冲刷河床,会导致河床加深,使河道加深,增强泄洪能力。(3)读材料三图可知,利津﹣清7河床纵比降保持稳定,清7﹣汊3河床纵比降降低。原因:利津﹣清7位于尾闾河道上游段,冲淤量已经达到平衡,河床纵比降保持稳定;清7﹣汊3河道位于尾闾河道末端,泥沙淤积导致河道延伸,引发严重的溯源淤积,河床纵比降降低。故答案为:(1)总体侵蚀大于淤积,随时间推移冲淤量趋于平衡;后期淤积略大于侵蚀。(2)冲刷河床,使河道加深,泄洪能力增强。(3)利津﹣清7河床纵比降保持稳定,清7﹣汊3河床纵比降降低。原因:利津﹣清7冲淤量平衡,河床纵比降保持稳定;清7﹣汊3河道延伸,溯源淤积严重,河床纵比降降低。【点评】该题以黄河尾闾段冲淤量为背景,考查河流水沙平衡,要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16.(2022秋•宁波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诱发的山体岩石崩塌堵截山谷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堰塞湖,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材料二:图1为发生滑坡的山谷地貌景观图,图2为堰塞湖形成区域示意图。(1)按自然灾害类型分,山体岩石崩塌属于地质灾害。被堰塞体堵截的山谷,横截面形态特征呈V形。(2)图2中河流的流向为向南,该堰塞湖的形成对水循环的影响是直接增加了蒸发和下渗环节;使湖岸的气温日变化减小(增大/减小),使湖岸的山风增强(增强/减弱)。(3)根据材料简述堰塞湖的危害。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指导救灾。【考点】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1)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2)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解答】解:(1)结合所学可知,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天文灾害;结合材料可知,山体岩石崩塌是由于地震灾害而引起的岩石崩塌,应属于地质灾害;结合图中位置可知,被堰塞体堵截的山谷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差较大,流水下切侵蚀严重,因此形成了V形谷。(2)结合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和弯曲方向可知,河流应为向南流动;堰塞湖形成之后,降低了河流流速,增加了水体的下渗;堰塞湖形成之后,水体面积增加,增加了水体的蒸发量;水体面积增加之后会增强对于气候的调节作用,湖岸的气温日变化会减少;湖泊面积变大,导致湖泊与山坡的热力差异变大,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山风变强。(3)堰塞湖形成之后会造成河流水位上升,淹没上游地区;堰塞湖内水量变多,一旦溃决,大量的河水会向下游流动,增加洪涝灾害的威胁,危害下游村落的安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用来提前规划救援路线,规划安置点,用来减轻灾害的威胁。故答案为:(1)地质;V(2)向南;蒸发;下渗;减小;增强(3)淹没上游地区;一旦溃决,危害下游地区(村落)。(用GIS)规划救援路线;规划安置点。【点评】本题以发生滑坡的山谷地貌景观图和堰塞湖形成区域示意图为资料,涉及了自然灾害、水循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17.(2022秋•浏阳市期末)某中学的同学,利用暑假期间分组到我国两地进行研学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在我国东部地区考察中发现,某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名称是三角洲,对应的是上图中的乙(甲或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地貌的形成过程。(2)推测图甲中从A到B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规律沉积颗粒物粒径从大逐渐变小,并说明此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考点】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1)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其特点不同,在上游山区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道呈V字型;在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被称为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U”形河谷,枯水期为河漫滩平原;在河流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减慢,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2)河流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颗粒越小;河流流速越慢,搬运能力越弱,沉积物颗粒越大。【解答】解:(1)河流在入海口处形成的是河口三角洲,读图可知,图乙展示的是三角洲的形态,其形成过程是:在入海口处,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减小,减速减缓,流水作用以堆积为主,且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不断沉积而成。(2)由图甲的形态可知,其为山口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变缓,河流流速变慢,河流的搬运能力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减弱,所以从扇顶A到扇缘B的沉积物颗粒显示出明显的分选性,颗粒从扇顶到扇缘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故答案为:(1)三角洲;乙;河流在入海口处地势平缓,流速减慢;且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不断沉积而成。(2)沉积颗粒物粒径从大逐渐变小;从A至B地势变化逐渐趋缓,落差变小;流水速度逐渐下降,搬运能力逐渐降低,搬运物由大至小依次沉积。【点评】本大题以河流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18.(2022秋•青浦区校级期末)东非高原,有“湖泊高原”之称,“地球伤疤”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家。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为河段的剖面图,符合白尼罗河中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是B。(2)比较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自然带的主要差异。(3)东非高原上典型的自然带类型为热带草原带。该自然带的出现符合地方性地域分异。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形成。(4)东非大裂谷所属的地质构造为断层。(5)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分析湖水盐分低的原因?【考点】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1)不论北半球或南半球,由河流向陆地凸出的那岸是凹岸,由陆地向河流凸出的那岸是凸岸;流水侵蚀形成凹岸,堆积形成凸岸。(2)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3)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4)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5)湖水盐分低的原因需要结合降水、蒸发和湖泊面积进行分析。【解答】解:(1)图示①②连线处位于白尼罗河河曲处,河曲之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①位于凹岸,侵蚀作用明显,河岸深且陡,AC错误。②位于凸岸,堆积作用明显,河岸浅且缓,D错误,B正确。故选:B。(2)如图,乞力马扎罗山南坡自然带更丰富,南坡存在热带雨林带,北坡缺失;南坡热量条件更好,自然带分布的位置更高(冰川积雪除外);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低。(3)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典型植被为草原,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是地方性分异规律的表现。(4)东非大裂谷处在板块交界处,板块拉伸断裂,形成断层,形成裂谷。(5)如图维多利亚湖流域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多,入湖径流量大,湖泊面积大;维多利亚湖北部有出口,湖水外泄,水体更新交换频繁,湖水盐度低。故答案为:(1)B(2)乞力马扎罗山南坡自然带更丰富,南坡存在热带雨林带,北坡缺失;南坡的自然带分布的位置更高(冰川积雪除外);南坡雪线更低。(3)热带草原带;地方性;地形(4)断层(5)维多利亚湖流域降水多,入湖淡水量大;维多利亚湖北部有出口,湖水外泄,水体更新交换频繁。【点评】本题以东非高原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19.(2022秋•重庆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溶洞,是可溶性岩石因喀斯特作用而形成的地下空间,其洞内清凉,钟乳石、暗河景观居多,是备受游客青睐的避暑场所之一。在重庆酉阳丁市镇,小小镇子中竟有5处溶洞景观,有些险峻,有些隐秘,有些奇石丛生,有些古树盘根。其中,最让人感到惊奇的,首推“佛洞”。佛洞之中,石幔石笋比比皆是,犬牙交错,高低参差,常年的流水侵蚀让这儿的石头具有水的灵性和石的质感。(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试分析“佛洞”的形成原因。(2)若丁市镇计划对“佛洞”进行旅游开发,请你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开发措施。【考点】河流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1)“佛洞”的形成原因从岩石类型及特点、流水侵蚀、坡度等角度分析解答。(2)丁市镇计划对“佛洞”进行旅游开发,合理的开发措施可以从景观的文化内涵、基础设施、知名度、游客数量、景观数量等分析解答。【解答】解:(1)从材料可知,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重庆“佛洞”的形成首先应有石灰岩分布,并且岩石有裂隙,以便更好地通过水流;当地处于亚热带,气温较高,有利于化学反应的产生;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较强;地面崎岖不平,坡度较大,裂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