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动线管理指南》技术报告_第1页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动线管理指南》技术报告_第2页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动线管理指南》技术报告_第3页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动线管理指南》技术报告_第4页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动线管理指南》技术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动线管理指南》标准项目技术报告《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动线管理指南》项目组2023年11月目录TOC\o"1-2"\h\u274181.项目背景及意义 附件6:下文为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动线优化及实施方案。优化方案1XX烟草物流中心业动线管理优化方案近年来,随着卷烟市场需求不断发展,烟草物流公司作业动线管理压力不断增加,从效率原则、安全原则、经济原则出发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动线管理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以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动线管理指南为基本的优化框架,制定了一套针对物流园区动线管理和联合工房动线管理的动线优化方案。因此,为了减少了各作业环节存在的浪费,实现了分拣现场的人车分流,降低了作业时的安全风险。完成区域定置、物品定置、标识定置和操作规程的控制,使各区域功能明显化,流动方向一致化,流动指引可视化,我司组织了深入的项目调研及可行性分析,现就作业动线管理优化项目汇报如下:作业动线管理优化的必要性物流园区动线基本按环流进行建筑设计,但实际投入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工业车辆与商业车辆的混流情况,物流园区其他车辆动线未进行明确指引,人员动线较为随意,存在较大穿行风险。联合工房二层补货平台起到高架库出库与异型烟备货衔接的作用,因后增两条异型烟分拣线,原设计补货区域严重不足,后经局部动线优化后有一定程度改善,但随着异型烟不断增量,根本问题无法有效解决。联合工房负一层纸箱回收暂存区采用重力回收方式自动回传至负一层,由人工堆叠后需要乘坐货运电梯转运至一层,再由一层发货平台装车,转运等待耗时长。联合工房一层3条异型烟分拣区的纸箱回收无法进入自动回收系统,需由人工经电梯转运至负一层存放,达到数量后再由负一层由人工经电梯转运至一层发货区装车,转运作业浪费较大。联合工房二层补货平台使用电动叉车进行出库作业,二楼并未设置相关充电设备,需经办公楼内电梯下至一层充电间,完成充电后再经办公楼电梯返回。与人流形成交叉。联合工房分拣区域原设计为一条异型烟分拣线,因设计时增量考虑不足,运行无法满足现状需求,后增设一条异型烟分拣线,导致原设计暂存区域大幅度缩减,现场作业效率受到影响。作业动线管理优化方案的制定数据采集及调研安排完成实施验证资料收集机制完善和实施验证所需资料包括:物流中心原有平面布置图(CAD图纸);物流园区分拣大厅一层工业入库区:工业入库暂存区:库房存烟区域:原有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现状(数据表格);分类数量工业送货车辆25商业配送车辆60人员叉车操作8人地牛笼车操作人员21人分拣工1、2、3、4号标烟分拣线36人6、7异型烟分拣线18人分拣量A、B、C类烟577000条——580000条/天异型烟290000条——320000条/天废烟箱17000——18000个/天每个托盘放400个废纸箱每标准件箱标烟装箱50条每个托盘30件烟每日100托盘的出库量原有物流配送中心布局的现状(访谈);分拣现场目前已对相关功能区域进行划分,整体符合物流流向,但划线与标识没有充分对作业过程进行引导,电动叉车、地牛、笼车以及分拣搬运工人之间存在大量的混流、对流以及乱流。区域划线没有统一的规范,区域标识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范,现场标识与划线只能实现对功能区域的区分,并不能有效的引导作业。现场功能区目前为平铺状态,主要区域间隔较大,延长了区域之间的转运距离,对作业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叉车卸货位置与操作工位间隔较远,既造成空间使用的浪费,同时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分拣机区域定置模糊,笼车定置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缺少一个备用笼车定置位。异型烟分拣线烟箱堆放杂乱,烟箱与异型烟弹烟机之间距离的设定与实际操作情况不符,在目前整个分拣环节形成了耗时最长的瓶颈。原有分拣现场动线的现状简述(访谈、绘图、分析);物流园区工业送货车辆动线触点图问题描述:工业送货车辆到达物流园区后,由入园大门统一进入,整体流程从H1车辆入口进入行至H2停车区等待入库调度,后至H3工房入库口卸货入库后经H2停车区外侧道路行至H4物流园区车辆出口驶出。在物流园区车辆入口至停车区的通道(H1-H2)区间时,有对向车流及商业配送车辆混流现象。在工业停车区H2区域外,有工业送货车辆等待、卸货入库、空车出园等车流汇集现象。工业送货车辆风险评价:工业送货车辆危险源和风险辩识表序号过程/活动危险源名称可能导致的事故描述危险源类别状态(N/A/E)风险值D=LEC风险级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事故后果的严重性(C)风险值(D=LEC)1交通活动超速驾驶车辆伤害aA/E311545D2酒后驾车车辆伤害aA/E311545D3疲劳驾驶车辆伤害aA/E311545D4车辆带病上路车辆伤害aA/E311545D5行车不系安全带车辆伤害aA/E3139D6穿拖鞋开车车辆伤害aA/E3139D7车辆故障不做警示车辆伤害aA/E311545D8车辆超载车辆伤害aA/E3139D9违章停车、超车车辆伤害aA/E311545D10车辆无灭火设施或失效火灾、爆炸eA/E311545D11车辆运行过程进行加油火灾、爆炸eA/E311545D12未取得操作证书其他伤害fN311545D13机动车辆挂牌注册异常其他伤害fN311545D14未正常系挂安全带人员伤亡aA/E311545D说明:1、危险源类别:a机械类,b电气类,c辐射类,d物质类,e火灾与爆炸类,f其他2、状态栏中N表示正常,A表示异常,E表示紧急;3、D=L*E*C;

4、危险等级按评价标准顺次以A.B.C.D.E五级表示,A.B.C等级为重要危险源。A级:D≥400分,B级:150≤D<399,C级:100≤D<149,D级:50≤D<99,E级:D<49工业送货车辆风险评价结论:工业送货车辆危险源共计15项,其中风险级别为A、B、C的危险源总和为0项,占比为0%,风险评价等级判定为低;物流园区商业配送车辆动线触点图问题描述:商业配送车辆由入园大门统一进入,整体流程从S1车辆入口进入行至S5停车区(S1-S5)停车等待,收到装货指令后行至S6工房卷烟出货码头装货后,经商业配送车辆通道(S6-S4-S3-S2-S7区域)驶离物流园区进行配送业务。由于配送业务实际情况,配送出发驶离物流园区车辆与配送业务完成后返回车辆一般不会同时进行,但不能排除因业务量或其他原因造成对向冲突,同时,在S1-S2-S7区域会与工业送货车辆行进动线发生混流通行现象。商业配送车辆风险评价:商业配送车辆危险源和风险辩识表序号过程/活动危险源名称可能导致的事故描述危险源类别状态(N/A/E)风险值D=LEC风险级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事故后果的严重性(C)风险值(D=LEC)1交通活动超速驾驶车辆伤害aA/E311545D2酒后驾车车辆伤害aA/E311545D3疲劳驾驶车辆伤害aA/E311545D4车辆带病上路车辆伤害aA/E311545D5行车不系安全带车辆伤害aA/E3139D6穿拖鞋开车车辆伤害aA/E3139D7车辆故障不做警示车辆伤害aA/E311545D8车辆超载车辆伤害aA/E3139D9违章停车、超车车辆伤害aA/E311545D10车辆无灭火设施或失效火灾、爆炸eA/E311545D11车辆运行过程进行加油火灾、爆炸eA/E311545D12未取得操作证书其他伤害fN311545D13机动车辆挂牌注册异常其他伤害fN311545D14未正常系挂安全带人员伤亡aA/E311545D说明:1、危险源类别:a机械类,b电气类,c辐射类,d物质类,e火灾与爆炸类,f其他2、状态栏中N表示正常,A表示异常,E表示紧急;3、D=L*E*C;

4、危险等级按评价标准顺次以A.B.C.D.E五级表示,A.B.C等级为重要危险源。A级:D≥400分,B级:150≤D<399,C级:100≤D<149,D级:50≤D<99,E级:D<49商业配送车辆风险评价结论:商业配送车辆危险源共计15项,其中风险级别为A、B、C的危险源总和为0项,占比为0%,风险评价等级判定为低;电动叉车动线触点图问题描述:现场作业时电动叉车承担了全部托盘的出入库转运任务(约100盘/日),大部分的转运过程的触点集中在工业入库暂存区与仓储区中间的通道(C1-C6区间)。目前联合工房内通道大多属于混合型通道且并未合理设置引导类与警示类标识标线,C1-C5区域是密集作业通道区,属于叉车、地牛、人员三混合区域。在现场安全评价过程中属于高危区域。C1-C2-C3-C4区域属于辅助通道,承担标箱转运。C1-C7区域属于辅助通道用以叉车充电及人员行进。承担标箱转运由于区域面积受设备与承重柱限制,实际操作空间较小,因此叉车作业时需要单向通行,视野盲区较大,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辅助通道同样存在叉车、人员混流的问题。电动叉车风险评价:叉车危险源和风险辩识表序号过程/活动危险源名称可能导致的事故描述危险源类别状态(N/A/E)风险值D=LEC风险级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事故后果的严重性(C)风险值(D=LEC)1叉车作业准备过程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操作不正确,造成意外事故fN367126C叉车未经检查作业叉车带病作业,造成人员受伤fN663108C2叉车作业过程在作业中调机或检修导致运行失常和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aA358120C货物翻倒由于叉距不适和,抱夹不牢,提升运行等,货物重心偏移,翻倒砸到人或设备dN367126C叉脚上站人或货叉下站人、行走人重心不稳摔倒,造成受伤、伤亡或货物掉下砸伤人fA368144C货物起升或降落速度过快货物重心不稳掉下伤人aA1067420A叉车违规带人造成人员受伤fN14728E3叉车行驶过程他人搭乘叉车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和操作受到影响,造成意外事故fA10.531.5E驾驶员用湿手或油手操作操作打滑,叉车撞人或物aN637126C驾驶员身体超出车外与其他物件碰撞受伤aN637126C超速行驶遇紧急情况刹车不及时,叉车撞人或物aN1063180B与行人未鸣铃警示撞伤行人fN667252B遇坡度或障碍时紧急制动或急转弯货物由于惯性作用或离心作用甩出伤人aA367126C光线不良区域运行运行时撞到人或物fN367126C货物挡住视线时未倒退行使撞伤到行人或物件fN367126C中途停车或发动机空转叉车会前滑或后溜撞人撞物aA12714E叉车在坡道上转弯叉车重心不稳倾翻,造成人员伤害aN10.573.5E4叉车停止作业过程驾驶员离开叉车未关闭电机他人误操作,叉车撞人或物aA358120C货叉停机时未着地行人不小心撞到受伤dA1236E不作业时货物长时间吊在空中货物意外倾倒伤人dA448128C载物叉车在坡道上长时间停放叉车易前滑或后溜,叉车撞人或物aA33763E说明:1、危险源类别:a机械类,b电气类,c辐射类,d物质类,e火灾与爆炸类,f。其他2、状态栏中N表示正常,A表示异常,E表示紧急;3、D=L*E*C;

4、危险等级按评价标准顺次以A.B.C.D.E五级表示,A.B.C等级为重要危险源。A级:D≥400分,B级:150≤D<399,C级:100≤D<149,D级:50≤D<99,E级:D<49电动叉车风险评价结论:电动叉车危险源共计21项,其中风险级别为A、B、C的危险源总和为15项,占比为71%,风险评价等级判定为高;地牛动线触点图问题描述:现场作业中地牛承担了发货暂存区(约200盘/日)待配送卷烟与几条分拣线之间的转运任务D2-D12区间,属于叉车、地牛、人员三混合区域。另外还承担了回收纸箱暂存区与卡车之间的转运任务D7-D13区间。属于地牛、人员混合区域。地牛风险评价:地牛风险评价结论:地牛危险源共计5项,其中风险级别为A、B、C的危险源总和为2项,占比为40%,风险评价等级判定为中;笼车动线触点图问题描述:现场作业笼车承担了18000条异型烟经裹膜打包后与运输车辆之间的转运任务L1-L7之间的区域。属于笼车、人员混合区域。目前笼车摆放L8缺乏有效定置,前后有突出,左右不均匀,实际操作存在搬运以及等待的浪费。笼车风险评价:笼车风险评价结论:笼车危险源共计5项,其中风险级别为A、B、C的危险源总和为2项,占比为40%,风险评价等级判定为中;人流动线触点图问题描述:现场工人以R1、R8为出入口,承担了物流分拣现场叉车、地牛、分拣线、后勤等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覆盖了所有操作区域和操作岗位。但未设置人行通道及引导标识。分拣区域整体动线交叉图问题描述:从整体图可以看出,分拣现场整体流动符合自上而下的一个整体流动过程。但每个过程均存在逆向与穿插的问题。待分区与分拣线、分拣线与待发区之间的通道属于整个现场的核心矛盾区域。承载了叉车转运、地牛转运、人员流动三大功能。从现场观察发现存在大量的倒车、让行、穿插等行为,叉车、地牛、人员之间的每一次穿插,都会增加乱流频次,提高现场作业的风险,影响整体物流分拣的效率。优化后动线布局调整方案(实施、分析);根据精益管理的指导思想,整体减少搬运过程的浪费,根据目前的分拣现状,对各卷烟暂存区进行区域调整,使分拣线与暂存区之间形成各自独立专用区域。电动叉车:重新安排电动叉车专用通道C1-C22区间,有效分离电动叉车与地牛的交叉点,通过信号控制装置系统的应用,利用时间隔离法,将物流与人流进行时间意义上的相对隔离,从根本上解决人车交叉的高风险区域。通过作业流程的规范,屏蔽了作业期间C1-C2充电流程;电动叉车风险评价:电动叉车风险评价结论:电动叉车危险源共计21项,其中风险级别为A、B、C的危险源总和为8项,占比为38%,风险评价等级为低;地牛地牛速度较慢,动力势能可控性强,但原有模式中经常出现对流、混流的情况,通过区域的优化以及重新界定各区段的操作范围,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科学的作业路径,并且解决了物流过程中,托盘的局部折返运输问题,真正实现顺畅的专用通道流动,并且一定程度减少六条分拣线到发货暂存区域的整体搬运过程的浪费。整体地牛(笼车)主要运行区域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回形型布局;地牛风险评价:地牛风险评价结论:地牛危险源共计5项,其中风险级别为A、B、C的危险源总和为0项,风险评价等级为低;笼车笼车的定置摆放,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均匀装车,依照先进先出原则,最先进入发货暂存区的笼车先装车,笼车行进区域进行专用区域限定,减少了乱流发生的可能。并且进一步明确了L1区域的摆放规则,保证了笼车运行通道的顺畅。笼车风险评价:笼车风险评价结论:笼车危险源共计5项,其中风险级别为A、B、C的危险源总和为0项,风险评价等级为低;优化后动线布局整体方案示意图与实拍图(绘图、拍照);物流园区分拣车间:一层工业入库区:工业入库暂存区:通过电动叉车通道与地牛通道的区域隔离,通过信号控制装置系统,利用时间隔离法明确的叉车与地牛的转运界限以及笼车和人行通道的定置,捋顺了整个物流分拣现场的转运流程,形成了各个转运环节承上启下,也使得人员可以有序安全地穿梭电动叉车区域。物品区域定置定位说明定置物品布局图中位置电动叉车裹膜车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联合工房动线实际情况评价通过访谈获及问卷取商业系统供应链物流新组织体系和协同机制实际执行情况的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提出完善建议。《动线运行数据统计表》完成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联合工房动线优化并进行数据采集,并形成《动线运行数据统计表》。作业动线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动线放线实施说明工业送货车辆定位工业停车位共50个;线宽100,白色C0M0Y0K0;总体线长度25000,宽度3900;入口处地标说明,黑体,白色C0M0Y0K0,高度380,距离入口150。商业配送车辆定位工业停车位共62个;线宽100,白色C0M0Y0K0;总体线长度7000,宽度2500;入口处地标说明,黑体,白色C0M0Y0K0,高度380,距离入口150。地牛定位地牛定位停车位共4个;线宽100,中黄色C0M40Y100K0;总体线外侧长度4100,宽度1800,停车位开口长度300(交叉线中心线测量);线内宽度900,长度1600;地标说明,字体微软雅黑,颜色绿色C100M40Y80K0,高度53,距离开口20,与开口黄线水平居中排列;开口长度250(交叉线中心线测量),从线外测量长度为300托盘定位(所有单体的托盘定位尺寸)数量根据其他细节处决定,此托盘定位(所有单体的托盘定位尺寸)只作为单体托盘定位尺寸说明;总体,线宽100,中黄色C0M40Y100K0;总体线外侧长度1500,宽度1250,定位开口长度300(相交线中心线测量;线内长度1300,宽度1050;开口处地标说明,字体微软雅黑,颜色绿色C100M40Y80K0,高度53,距离开口20,与开口黄线水平居中排列;开口长度250(交叉线中心线测量),从线外测量长度为300。中央发货暂存区总体:线宽100,中黄色C0M40Y100K0;总体线外侧长度15400,宽度11600,定位开口长度300(相交线中心线测量;每单体:长度7650(相交线中心线测量),宽度1150(相交线中心线测量),定位开口长度300(相交线中心线测量);开口处地标说明:字体微软雅黑,颜色绿色C100M40Y80K0,高度53,距离开口20,与开口黄线水平居中排列;开口长度250(交叉线中心线测量),从线外测量长度为300黄网格禁停区烟箱整理区旁:总长度:3600;宽度:与两侧边界线/控制线重叠;内部及边框线宽:100;内部斜线与边框角度45°;内部斜线交叉角度90°;内部斜线间距1000(相交线中心线测量);边缘定位:黄网格边线中心线距墙体150;回收纸箱处托盘定位总体数量需现场根据实际功能划分后确定,两侧托盘位底部线与边界控制线(实线)重合。具体单个托盘定位细节尺寸颜色以细节2为依据。异型烟托盘定位具体单个托盘细节尺寸颜色以4托盘定位(所有单体的托盘定位尺寸)为依据;异型烟托盘定位总体数量需经过现场功能划分后确定。边线控制线虚线划线总长以实际划线为准,线宽:100;每段线长:400;间隔400,颜色中黄色C0M40Y100K0;实线划线总长以实际划线为准,线宽:100;颜色中黄色C0M40Y100K0;定位原则:离墙(直线范围内有柱子的以柱子起计算)150(中心线测量)、离设备凸起处起计算150(中心线测量);注:实际划线时遇到个别点位因技改或其他原因,有设备出线情况需将控制线包裹设备突出部分。叉车充电泊位总数1个,线宽100,颜色中黄色C0M40Y100K0;叉车泊位:长度1800(相交线中心线测量),宽度1100(相交线中心线测量),开口线长300(相交线中心线测量);开口处地标说明:字体微软雅黑,颜色绿色C100M40Y80K0,高度53,距离开口20,与开口黄线水平居中排列;开口长度250(交叉线中心线测量),从线外测量长度为300泊位间隔重叠,距充电器100。虎纹斜线虎纹线为中黄、纯黑两种颜色交替斜线,倾斜角度45°,中黄色C0M40Y100K0,纯黑C0M0Y0K1;单条黄线、黑线线宽均为100;虎纹线宽(各卷帘门下中心线定位,卷帘门框向外扩展70,西侧5个大门与墙齐平),长度根据个位置卷帘门宽度确定;工房外送货平带防撞线长度以实际施工为准,宽度30(含平面、侧面)。动线放线及信号控制装置实施说明通过动线放线,静态指挥各种人流、物流动线遵循相应规则进行安全、有序的动线活动,实现安全管理、定置管理的目的。静态指示效果及说明双向通道及斑马线在物流园区及联合工房内需要固定人流、物流的通道处,设置动线规则。通道动线应规定人流、物流动线行进方向,双向动线通道按照“靠右行驶”的习惯性规则进行,在交叉口设置静态斑马线以供行人穿行通道使用。禁火区域标线在物流园区及联合工房内需要设置禁火区域的外围、通道出入口等位置,设置明显的禁火区域标识标线,禁火标识标线应朝向禁火区域外侧以表明禁火区域的范围。通过安装信号控制装置,动态实时指挥调整各种人流、物流动线,从时间上划分各种不同动线,实现动线的柔性管理。动态指挥效果及说明自由通行模式未有叉车作业及组盘作业时,工控电脑根据程序下达指令,PLC电路控制人行模式信号控制装置亮起,并在显示设备上显示模式运行信息同时发出对应语音警报:“快步通过请勿奔跑”。叉车通道模式叉车运行经过综合通道时,工控电脑根据程序下达指令,PLC电路控制叉车通道模式信号控制装置亮起,并在显示设备上显示模式运行信息同时发出对应语音警报:“叉车运行,注意避让”。组盘入库模式在工业入库需要组盘作业时,工控电脑根据程序下达指令,PLC电路控制组盘入库模式信号控制装置亮起,并在显示设备上显示模式运行信息同时发出对应语音警报:“区域组盘作业中,请勿入内”。叉车作业模式在工业入库组盘作业完成时,工控电脑根据程序下达指令,PLC电路控制组盘入库模式信号控制装置亮起,并在显示设备上显示模式运行信息同时发出对应语音警报:“叉车作业,行人禁入”。方案实施后的成效验证XX卷烟配送中心联合工房动线优化主要功效体现在混流优化,解决人流、叉车流、地牛流交叉混杂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验证:动线优化后作业成本降低率;作业成本:单箱费用(元/箱)=(优化前作业成本-优化后作业成本)/优化前作业成本*100%=(93.74-77.14)/93.74*100%≈17.71%动线作业效率提升比率;作业效率:分拣配送总量(万箱)/单位时间(优化后作业效率-优化前作业效率)/优化前作业效率*100%=(73.64-61.36)/61.36*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