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_第2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_第3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_第4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辛亥革命基础过关练1.100年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这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君主立宪制C.建立共和制 D.推翻了封建制度2.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中写道:“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日记所述史实(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3.“(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更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材料意在肯定孙中山(

)A.提出了三民主义 B.建立了北洋政府C.结束了君主专制 D.领导了北伐战争4.《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3年以后,5年以后甚至16年以后,中华民族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摔倒以后迅速爬起来,寻觅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努力。”材料中“16年以后”的民族觉醒所拾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5.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材料说明(

)A.民主共和制度建立 B.洪宪帝制受到抵制C.清朝统治大势已去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6.“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上述内容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1922年6月,中共在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B.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具有反帝反封建价值8.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巨变”主要是指(

)A.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B.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D.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在疫情施虐时期,武汉向全世界展现出最大的社会责任感。“封一座城,救一国人”!最终战胜疫情。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回顾近代历史,英雄的武汉就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这就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C.广州起义 D.二次革命10.有学者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换来的只是“中华民国”那块空招牌,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不是不应该发生,而是因为革命志士的觉悟“太早了些”。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

)A.辛亥革命发生毫无意义可言 B.革命党人是当时最先进阶级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D.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拓展培优练1.材料一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东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

200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以“三个一生”、三个“始终”,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材料三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孙中山学习西方和洋务派有何不同?(2)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地点分别是?(3)孙中山青年时代发生了哪两次侵华战争?(4)根据材料归纳我们应该学习孙中山的什么精神?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材料三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它的成立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3)根据材料三、四,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中考真题练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2022·北京·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3.(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A.结束了清王朝反动统治 B.根除了国民的封建思想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4.(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是(

)A.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 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C.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5.(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它”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6.(2018·江西赣州·九年级期中)“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强国的具体主张。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第9课辛亥革命(解析版)基础过关练1.100年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这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君主立宪制C.建立共和制 D.推翻了封建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可知,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建立共和制,C项正确;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是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中写道:“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日记所述史实(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答案】C【解析】依据1911年10月12日和材料中“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B项;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3.“(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更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材料意在肯定孙中山(

)A.提出了三民主义 B.建立了北洋政府C.结束了君主专制 D.领导了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可知,这是说,辛亥革命不再是家天下,而是天下为公了,因为它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C项正确;材料是在强调辛亥革命的意义,不是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袁世凯建立了北洋政府,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排除BD二项。故选C项。4.《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3年以后,5年以后甚至16年以后,中华民族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摔倒以后迅速爬起来,寻觅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努力。”材料中“16年以后”的民族觉醒所拾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16年以后就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C项正确;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B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故选C项。5.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材料说明(

)A.民主共和制度建立 B.洪宪帝制受到抵制C.清朝统治大势已去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可得出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统治大势已去,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民主共和制度建立,排除A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洪宪帝制受到抵制,排除B项;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局面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6.“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上述内容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正确;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排除A项;百日维新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7.1922年6月,中共在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B.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具有反帝反封建价值【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可知,该认识强调辛亥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内涵,D项正确;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任务,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故选D项。8.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巨变”主要是指(

)A.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B.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D.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巨变”是说,推翻了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项正确;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社会性质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9.在疫情施虐时期,武汉向全世界展现出最大的社会责任感。“封一座城,救一国人”!最终战胜疫情。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回顾近代历史,英雄的武汉就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这就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C.广州起义 D.二次革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革命士兵发动武昌起义,光复武汉三镇,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B项正确;黄花岗起义发生在广州,排除A项;广州起义发生在广州,排除C项;1913年,孙中山等人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0.有学者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换来的只是“中华民国”那块空招牌,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不是不应该发生,而是因为革命志士的觉悟“太早了些”。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

)A.辛亥革命发生毫无意义可言 B.革命党人是当时最先进阶级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D.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辛亥革命不是不应该发生,而是因为革命志士的觉悟‘太早了些’”可知,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只有革命党人觉悟,缺乏群众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各阶层人们的民主意识的不足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关键因素。辛亥革命一直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从而使得革命力量严重不足,不得不向反革命势力妥协。革命党被迫向袁世凯交出政权,以及在袁世凯一步步地恢复专制统治时,不敢诉诸群众,而求助于一纸空文的《临时约法》和有名无实的国会。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取得工农大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社会基础,C项正确;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革命缺乏群众基础,而不是在强调革命党人是当时最先进阶级,也不是在强调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BD项;从题干“辛亥革命不是不应该发生”可知,材料并非认为辛亥革命发生毫无意义可言,排除A项。故选C项。拓展培优练1.材料一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东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

200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以“三个一生”、三个“始终”,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材料三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孙中山学习西方和洋务派有何不同?(2)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地点分别是?(3)孙中山青年时代发生了哪两次侵华战争?(4)根据材料归纳我们应该学习孙中山的什么精神?【答案】(1)洋务派学习的是科学技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学习的是政治制度。(2)檀香山、日本东京。(3)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等,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学习西方和洋务派的不同,在于洋务派学习的是科学技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学习的是政治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所以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地点分别是檀香山、日本东京。(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青年时代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学习孙中山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等。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材料三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它的成立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3)根据材料三、四,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答案】(1)名称:中国同盟会。作用: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2)事件:武昌起义。功绩:建立中华民国(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中的“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可知,该革命团体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发生了武昌起义。第二问:材料二中展现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归纳材料三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根据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概括可知,辛亥革命后鼓励发展实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考真题练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孙中山先生病逝”“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即要完成了孙中山未完成的事业。结合课本所学,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A项正确;BCD是孙中山已经完成的任务。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2022·北京·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资产阶级进行的救亡有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D项正确;1839年的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等组成的领导集团经过多年筹备后,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在金田村庄严宣告起义,排除A项;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等组成的领导集团经过多年筹备后,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在金田村庄严宣告起义。洋务运动是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A.结束了清王朝反动统治 B.根除了国民的封建思想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从思想上根除国民的封建思想,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4.(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是(

)A.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 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C.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答案】A【解析】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宜布独立,支持革命。这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A项正确;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与清帝退位诏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原因,但不是首要原因,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在清帝退位诏书颁布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5.(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