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3 中古时期的欧洲(含解析)_第1页
训练3 中古时期的欧洲(含解析)_第2页
训练3 中古时期的欧洲(含解析)_第3页
训练3 中古时期的欧洲(含解析)_第4页
训练3 中古时期的欧洲(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3中古时期的欧洲(分值:60分)1.(2023·大连高一阶段练习)10-11世纪,西欧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封地买卖行为,其流程是:封臣和封地买主达成出售协议;随后两人一起至封君处,封臣申明自己愿意放弃封土,将封土交回给封君;买主向封君行臣服礼宣誓效忠,请求封土,封君赐封土给买主。这说明()A.当时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B.土地是维系西欧封建制的纽带C.庄园主有完整的土地所有权D.封臣与封君只有经济上的联系2.(2024·白城高一阶段练习)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3.(2024·唐山高一期中)中世纪的西欧自由农处于多股领主势力的倾轧绞杀中,不得不投靠某一领主。其条件是交出自己的土地所有权,再以佃农身份将土地租回耕种,并交付地租,履行义务。这反映出当时()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封臣对封君有经济义务C.农奴的经济负担重 D.封建制度助推庄园发展4.(2024·长沙高一期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经研究整理出的英国王室和在英教会的地产地租收入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项目1086年1500年王室17650镑10000镑教会地产19200镑27000镑A.王权和教会的矛盾逐渐加深B.王室贵族拥有绝对经济优势C.地理大发现后地租收入提高D.王室遵奉供养教会愈加虔诚5.(2024·楚雄高一期中)根据法国香槟伯爵的封地清册记载,1172年,香槟伯爵有2017个封臣,而他本人则效忠于10个封君——法国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勃艮第公爵、2个大主教、4个主教和1个修道院院长。这一状况()A.得益于民主的政治环境B.是缺乏政治忠诚的表现C.削弱了国家的集权能力D.说明此时王权高于教权6.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大多由选举产生的市长、总管(管理财政)、市政会、城市法庭四部分组成的市政机构,依据城市自我约定的章程,或领主赐予的特许状进行管理。这种状况()A.传承古代希腊城邦的管理模式B.沿袭日耳曼人农村公社的传统C.汇集了亚非文明各国政治经验D.孕育近代政治文明的精神要素7.(2024·葫芦岛高二阶段练习)“T-O”地图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常见的一种地图范式,表达了中世纪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右图是由德国牧师于1581年基于“T-O”地图神学的精神内核的抽象世界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将亚非欧三洲分别置于三个方向围绕耶路撒冷。这反映了()A.基督教神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B.地图成为教会思想控制的工具C.欧洲制图学有神权统治的烙印D.基督教会垄断历史地理学研究8.(2024·哈尔滨高一期中)《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A.遵循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B.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C.客观上起到保护奴隶的作用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9.(2024·聊城高一期中)君士坦丁一世在营建帝国新都君士坦丁堡时,将帝国各地的建筑师和能工巧匠调集于此,并按照罗马城的样式和规模设计,大量奇石异物从帝国各地运到工地,无数古代的建筑和艺术杰作从各地运往这里。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他特地调动4万哥特士兵投入建筑工作。这主要反映了拜占庭帝国()A.深受希腊化时代的影响B.国家组织能力强大C.力图恢复古罗马的辉煌D.城市基础设施完善10.(2024·贵阳高一阶段练习)16世纪,伊凡四世颁布新法典,改组机关,还实行“特辖领地制”,将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主要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伊凡四世也因其严厉的手段,被称为“伊凡雷帝”。据此可知,伊凡四世的改革()A.有利于莫斯科公国的兴起B.促使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C.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D.促进了沙俄工商业的发展11.(2024·鞍山高一期末)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抑或是文化上,都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局面,诸如贵族与国王的对抗、乡村与城市的对立、灵界与世俗的对峙等。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B.古典文明、日耳曼传统、基督教的融合C.西欧民族国家形成D.封君封臣与庄园农奴制度的兴起与发展12.(2022·北京卷,12)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13.(2024·湖北卷)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14.《查士丁尼法典》汇集了罗马帝国仍生效的法律,并加以审订删改,于529年第一次发布,534年又加以修正后发布。面对拜占庭帝国已封建化发展的趋势,法典对被释放的奴隶和隶农作了相当详尽的规定。这说明查士丁尼统治时期()A.国家治理趋向法制化 B.东正教居于国教地位C.罗马的社会矛盾尖锐 D.罗马进入成文法时代15.(2024·鸡西高一阶段练习)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古希腊文化。14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B.奥斯曼帝国兴起并成为文化中心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16.(2024·郑州高一期末)(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罗马时代,城市是经济繁华与文化交融的舞台。社会阶层大致可分为贵族、平民及奴隶等三大类,其中贵族掌握了政治实权并掌控多数财富;相比之下,平民阶层较显弱势,由于各等级之间的沟壑难以逾越,因此罗马历史上的城市相对封闭。虽然古罗马帝国时期已有城市自治现象,拥有特定的自治权利,但罗马的城市自治并非享受充分自由,其政治权力仍然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罗马帝国时期,城市的繁华昌盛成为引人瞩目的特色之一,城市经济状况则对整个帝国的繁荣影响重大。至于中世纪的西欧自治城市,得益于中产阶级的壮大,这使得社会阶层更趋于均衡,流动机会相应提高,社会结构显得较为开放,此现象彰显出中世纪城市社会的生机与包容。中世纪欧洲西部的城市非常重视城市的自主权,这种独立不仅仅表现在政治制度,同样涵盖了经济层面。在中世纪的西欧,城市的自治为经济的自给自足奠定了基础,它们因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而迅速繁荣,成为一体化经济的核心,不再过度依赖中央政权。因此,城市经济富裕与否,主要取决于其内部运作情况,而非整个国家的整体形势,这种转变降低了城市对中央政府权力的依赖性,提升了经济的灵活度。一些城市不但兴办了大学,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摘编自杨婉嘉、王振霞《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与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的不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影响。(7分)

答案精析1.B[材料中土地交易必须经由封君见证,并且封地买主要向封君宣誓效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和封臣之间是以土地作为维系纽带,B项正确;10-11世纪,西欧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封君封臣之间的纽带,并未提及庄园主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封臣与封君还有政治上的联系,排除D项。]2.C[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古西欧,封君封臣制下,封君与封臣之间具有双向契约的关系,C项正确;领主与附庸之间是以土地为纽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等级性质,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契约关系,并不是行政管理关系,排除D项。]3.D[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西欧自由农被迫交出自己的土地所有权,再以佃农身份将土地租回耕种,向封建领主履行义务,说明西欧封建制度下社会动荡有利于推动庄园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庄园经济,未提及封君封臣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自由农以及佃农的信息,没有体现农奴的经济负担,排除C项。]4.A5.C[据材料可知,法国领土被众多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控制,他们效忠各自的封君,且效忠关系混乱,这种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削弱了国家的集权能力,C项正确;中世纪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而非民主政治,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要求封臣效忠封君,材料不能说明香槟伯爵缺乏政治忠诚,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且中世纪前期和中期的法国国家分裂割据,王权衰弱,排除D项。]6.D[据材料可以看出,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存在民主选举及法庭等市政机构,为西欧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自治,并不是传承古希腊城邦,也未沿袭日耳曼人的传统,排除A、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亚非文明政治经验的汇集,排除C项。]7.C[根据材料可知,该图体现了中世纪教会对知识的垄断和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表明欧洲制图学有神权统治的烙印,C项正确;日常生活的范围太大,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制图学有神权统治的烙印,排除A项;教会思想控制主要依靠掌握《圣经》解读权,宣扬原罪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会垄断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信息,排除D项。]8.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典中的规定保障了奴隶的人身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客观上起到保护奴隶的作用,C项正确;“人人平等原则”说法错误,奴隶社会中奴隶和奴隶主的地位不平等,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查士丁尼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人身权利,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的社会依然是不公平公正的,排除D项。]9.B10.C[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13世纪,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俄国农奴制社会的叙述,排除B项;伊凡四世的改革主要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涉及工商业发展的内容,排除D项。]11.B12.C[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议会下院形成的过程,其主要构成成员是城市市民和骑士,而且议会下院逐渐独立议事,一定程度上支持国王,这说明当时的城市市民和国王实现了联合,C项正确;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增加新税,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排除B项;英国下议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议会,而且当时的贵族议会并未掌握国家行政权,排除D项。]13.D14.A15.D[根据材料可知,14世纪时,拜占庭学者因战乱带着艺术品及文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说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天主教文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奥斯曼帝国的文化发展状况,排除B项;仅由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无法判定意大利文化体系的发展程度,排除C项。]16.(1)不同:罗马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