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14.山水画的意境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把握本文的脉络,理清结构思路。3、学习引用和举例的论证方法。新课导入

这是李可染的《漓江胜景图》。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山水画的意境》,是山水画家李可染的一篇美学理论性文章,他指出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那么,什么是意境?山水画的意境是如何产生的?

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山水画的意境》。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写作背景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忽差错都不行。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要集中全力反映客观世界的实质,创造出有情有景的艺术境界,不是容易的事。正如前人所说“狮子搏象”;要全力以赴。

所以我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为要获得我们时代新的意境,最重要的有几条;一是深刻认识客观物件的精神实质,二是对我们的时代生活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客观现实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蕴含着新意境的山水画来。

——李可染:论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音形识记

惆怅真挚渲染身临其境

崇高夔门暮霭胸有成竹浮光掠影朝朝暮暮(chóuchàng)

(zhì)(xuàn)(lín)

(chóng)

(kuí)(ǎi)

(xiōng)

(lüè)

(zhāo)词语积累惆怅:伤感、失意。渲染:(1)画国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2)比喻夸大的形容。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要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画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朝朝暮暮:本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后指从早到晚,整天。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整体感知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

文章开门见山,在第1自然段就明确提出主要观点。接下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识顺序展开论述。第2自然段先解决“意境”是什么的问题,即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紧接着对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进行理论阐释。第3、4自然段借助两个实例进行具体说明。从第5自然段开始,作者集中探讨“怎么样”的问题。先用设问引出话题,然后自问自答。第6、7、8自然段分两层,结合事例谈具体做法。最后两个自然段强调山水画还需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将意境传达出来,打动人心。合作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诗歌在描绘景色的时候,往往将情感含蓄地寄托其中,使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到无限的情感与意蕴。作者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是因为二者是相通的,作者想更直接地让人体会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从而更好的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合作探究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比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课堂小结

一般议论文多是提出一个观点,然后分析证明;或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篇文艺性评论则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板块展开的,这也是文艺性评论的常式结构。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举例论证、引用等手法,赏析关键语句。2、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课程导入1、听写生字、词。2、齐声朗读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3、山水画的意境是什么?怎样能获得意境?山水画的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写景与写情相结合。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才能获得意境。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作者如何层层阐述,论述山水画的意境的。深入文本,体会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1、读第3段,作者引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想要说明什么?

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透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情景描写,描绘出送别的惆怅,人已远去,送别之人遥望江水的不舍。2、作者通过这两首诗词的引用,是如何回答山水画要有意境的问题的?

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第3、4段列举一诗一词,一古一今,通过两个事实论据来说明景中含情那动人心魄的力量,只有有了情,景才有了向外扩张的姿态,才有了向内沉淀的滋味,才有了独立的品质与饱满的气韵。最后一句“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是结论,融合诗与画,景与情,完成论证的过渡。深入文本,体会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3、“意境是什么”和“为什么需要意境”的问题解决了,作者又进一步提出了“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的问题。阅读“怎样获得意境”部分,把这一部分所举实例与其相对应的观点一一标注出来,提问:作者是直接回答如何获得意境吗?有怎样的推理过程?

不是直接获得!如何获得意境?——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如何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要深刻认识对象(怎样才能深刻认识对象?)——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只有长期的观察,才能全面记住事物的各种行为特征,才能深刻地描摹事物的精神状态,才能让事物“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例如齐白石画虾观虾,那虾就是客观事物。虾在齐白石的长期观察之下,已经在他心中刻下了影子,虾也便由客观事物成为记忆中的意象。当真实的虾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回忆起来,这叫“再现的想象”。长期的观察能做到这一步,才能称得上“深刻认识对象”,达到第二层次的认知水准。当其对虾有了自己的情感时,便会对记忆中虾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虾形象,这称之为“创造的想象”此时,笔下的虾便有了意境。深入文本,体会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4、为什么要深刻观察呢?

为了消除普通读者的误会,作者特意在第8段从中国画特点的角度指出:中国画不强调“光”,也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不强调,并非不重视。对光的不强调,更是深层次地论证长期观察之效用的。正因为对光的理解深刻,所以不滥用光线的表现力,才会独树一帜地求取光线的另类表达。此段还列举了苏州四柏,四川峨眉、夔州、剑阁、青城四景,以及颐和园景观,其各有特色,各有情状,以此来说明深刻认识对象的观察,对于情感与意境的产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事例之后作者总结道:“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一定是李可染最深刻的创作体验。深入文本,体会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5、意匠和意境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画山水的“意境”是要突出表现主题内容的话,那么“意匠”,就是具体的表现手段,两者并无格调高雅低俗之分,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总结文艺评论的文体特点梳理阅读过程,文艺性评论有哪些文体特点?内容——针对文艺作品表达观点,讲授知识;结构——常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举例——不仅仅是证明观点,还是为揭示、完善、丰富观点服务。拓展延伸

利用所学本文的“意境”知识,结合下面的材料,再来赏析《漓江胜景图》。

昔年吾曾多次泛舟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因略得其意。

——李可染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示例:①《漓江胜景图》不追求“自然地理的准确性”,是作者观察后产生的作品,画里的景物凝结了不同角度、不同地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