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简答题1、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开展》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比较低,与国际比较,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水平。〔2〕个人账户和社会保障基金问题。目前我国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严重,由于个人账户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场实行,很多中老年人没有个人账户积累,退休后只能依靠统社会筹基金中的缴费积累来支付,甚至有些地方动用新人个人账户支付。如果空账继续,将会导致假设干年后养老保险的支付危机。〔3〕就业与失业问题。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与失业问题和就业压力相适应,从而保障这局部人生活。〔4〕城镇的贫困人口问题。目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在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资金来源缺乏,保障标准太低等。〔5〕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目前国家对农村的养老保障做得非常不到位。〔6〕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问题。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没用统一的管理体制。2、简述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流派及其开展脉络。《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答: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1〕民主社会主义学派;〔2〕自由主义学派;〔3〕中间道路学派。西方社保保障理论开展的大致脉络:19世纪末20世纪初,适应资本主义的蓬勃开展,自由主义思潮得到极度的张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集合国家整体实力重振经济,国家干预主义备受推崇;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保障进入两难选择境地,而奉行中和左右,取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相互融合的“中间道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流派的演进与开展,从外表看,是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兴衰交替,从深层次上分析,乃是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需要,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3、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及其分类。《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答: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用于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根据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同特征进展划分,其分类方法不同。按基金工程的专门用途及功能分类,主要有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优抚基金、其他保障基金等。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是为实施社会保险工程而筹集的基金,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4、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答: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包括:〔1〕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在劳动者遭遇风险时,社会保险基金可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使社会免于动乱。〔2〕发挥保险互济作用,增强社会凝聚力。社会保险比个人自我储蓄更能有效抵御风险损失。〔3〕发挥基金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开展。社会保障基金在经济发生波动时可以缓解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经济恢复;另外有相当一局部社保基金是积累性质不需要立即支付,可以帮助缓解经济开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5、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答: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包括:〔1〕基金的公担性。社会保障费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2〕基金的共济性。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对象是最广阔的劳动者。〔3〕基金的公益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6、简述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原则。《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答:(1)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兼顾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同时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也即是社会保障基金要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要到达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的平衡及其连续性,要到达收支方面的可持续性和对经济增长的鼓励作用,在确定社会保障费率时,要根据长远目标来设计,不能因为短期目标随意升降费率。〔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重视宏观制度方式选择,同时也应重视微观领域的技术设计与应用。〔3〕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选择要适应不同的社会保障工程。7、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筹资问题的三个方面。〔P55〕《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答:社会保障基金筹资问题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式及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等多方面。其中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包括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局部积累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社会统筹模式、个人账户模式及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包括缴费制、缴税制、储蓄制三种形式。8、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类型。《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答: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类型有三大类:〔1〕DB〔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即用现在工作的一代人上缴的保险费来立即支付给当今;退休一代人的基本融资制度,目前绝大多数兴旺国家采用这种模式。〔2〕DC〔缴费确定〕型完全积累制,个人缴费完全在个人账户里,同代自养;〔3〕混合型,包括半积累制和名义账户制两种。半积累制由两局部组成,一局部是现收现付,一局部是积累制,目前中国的社保制度就是半积累制。名义账户制是DB型与DC型相结合,融资模式采用DB型,给付方面采用DC型。9、简述社会保险的含义。《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答: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设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10、简述社会保险的特征。《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答:社会保险有五大特征:1、保障性。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的,就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2、法定性。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3、互济性。是指社会保险按照社会共担风险的原则进展组织。4、福利性。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它以最少的花费,解决最大的社会保障问题,属于社会福利性质。5、普遍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广,一般在所有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中来实施。11、简述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答: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在于:1、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在一定时期内只在法定范围内实行,如我国目前主要在企业职工中实行,保障对象主要是劳动者;社会保障始终在全社会范围实行,保障对象为全体国民。2、职责不同。社会保险是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失去劳动时机的劳动者承担生活保障责任,职责只限于补偿由此造成的直接收入损失。社会保障则是以保障整个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为己任。3、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的分配和劳动者对社保基金的奉献直接相关,待遇给付适当考虑劳动者的原有收入水平,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大多数情况下是国家或社会对国民的单方面援助,待遇给付不考虑受援者原有收入,保障最低生活需要。12、简述社会保险的功能。《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答:社会保险有以下五大功能:1、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2、保护劳动者身体安康,增进劳动者体质;3、促进生产开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4、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5、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13、简述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第五章养老保险》答: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实行这一原则的具体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享受养老保险必须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二是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投保对等的原则,即要求享受养老保险的人必须以参加养老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为条件;三是享受养老金待遇与工作奉献相联系的原则。2、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养老金是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经济来源,养老金必须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此外,养老金还需要随物价上涨自动提高或者不定期调整,以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不受经济波动影响。3、分享社会经济开展成果的原则。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必须随其他社会成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4、简述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第五章养老保险》答:1、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由年老而导致的无劳动能力是一种确定性的和不可防止的风险,而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2、养老保险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每一个人都会进入老年阶段,这是客观规律,年后后安康和经济问题都会逐步增加,需要由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获得生活的保障。3、养老保险是社会运行和开展的需要。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是一代代创造开展的,没有上一代人的奉献,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开展,享受社会保障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4、实行养老保险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代际接替及协调开展。养老保险有利于减轻年轻人赡养老人的负担,有利于年轻人的开展。15、简述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第五章养老保险》答: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往往与一国实行的养老保险类型有关,也与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给付条件都是复合型的,即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格条件,才能享受到领取养老金的权利。这些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年龄和投保年限。被保险人必须到达规定的退休年龄和缴纳保险费的期限才能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如法国、德国、美国。〔2〕年龄和工龄条件。被保险人必须到达规定的年龄和所要求的工龄年限才能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如前苏联。〔3〕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被保险人必须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如英国。〔4〕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实行国民年金制的国家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如丹麦、加拿大。16、简述失业保险的定义和类型。《第六章失业保险》答:失业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通过社会统筹集中建设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资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对失业保险进展如下分类:1、根据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2、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可将失业保险分为权力型失业保险和调查型失业保险。3、按照失业保险制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可将失业保险分为单层次失业保险和多层次失业保险。17、简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适应性。《第六章失业保险》答:我国失业保险的适应性包括:1、制度模式与时代开展相适应。从世界范围看,失业保障在实行之初以救助模式为主,后来逐渐由救助模式过渡到保险模式,开场在失业保障中强调个人责任,以缴费作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2、制度功能与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形势相适应。失业保险是一项有着“贵族气〞的社会保险,与经济开展水平关系密切。越是高收入国家,失业保险的覆盖率越高。以我国的经济似乎并不具备建设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根基,但是由于方案经济时代对国企有着终身工作制的承诺,因为市场经济改革已无法维持,如果没有失业保险制度参加适度替代和缓和,则政府的信誉将受到损害。3、低水平的保障与我国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刚脱离低收入国家行业,国家财力有限,再加上社会保险所共共有的一个特征易上不易下,我国失业保险最重要的功能是救急,是对失业者提供的临时的、基本的经济帮助。18、简述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第六章失业保险》答:世界各国在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具体渠道和负担比例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如德国、加拿大、日本等,但三方负担比例又各不一样,视各国的保险政策而定。〔2〕由企业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如法国、希腊等国家。〔3〕由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负担。如意大利、美国〔三个州外〕、冰岛等国规定,个人无需缴纳失业保险。〔4〕由企业一方全部承担。采取这种方式的国家,均采取征收保险税的方法,全部由雇主负担。如印尼、阿根廷实行这种方式。〔5〕由政府全部负担。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6〕由个人全部负担。如前南斯拉夫。19、简述失业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第六章失业保险》答:失业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包括:1、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即失业者必须在法定的最低劳动年龄与退休年龄之间。2、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也就是说,失业者不是个人资源要求失业或者不就业的,而是由于个人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失业。3、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这是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基本原则。4、失业者必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失业保险保障的失业者是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否则就不是失业。失业必须有重新就业的意愿,承受失业培训和适当的工作安置。20、简述检验失业者是否有就业意愿的标准。《第六章失业保险》答:检验失业者是否有就业意愿的标准是:1、失业之内必须在规定期限到职介机构或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进展失业登记,要求重新就业。2、失业期间必须定期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联系并报告个人情况,以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了解失业者就业意愿的变化和传递就业信息。3、失业者必须承受职业培训和适当的工作安置,假设失业者拒绝,则认定其无就业意愿,相应停顿失业保险金发放。当然安置不适时,失业者可以提出理由,失业经办机构应给予必要的考虑。21、简述补充医疗保险的界定。《第七章医疗保险》答:对补充医疗保险可做出以下三种界定:〔1〕从其产生的直接现实背景看,补充医疗保险是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或者说是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源自一些效益好、实力强的行业在参加地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后,因不愿意降低原有的医疗保险水平而采取的一种博弈对策。〔2〕从《决定》的有关文字理解,补充医疗保险是指在基本医疗保险根基上,为局部收入高的行业或单位维持较高的医疗需求而设立的医疗保险形式。〔3〕从社会保险的原理出发,可以说补充医疗保险是一种自愿性的辅助医疗保险。它产生的需求根基是用人部门和个人为了抵御高额医疗费用而自愿投资的行为。补充医疗保险的功能在于分散基本医疗参保人员承担的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和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以外个人自付高额医疗费用的风险,发挥风险再分散的作用是基本医疗保险的一种补充形式。22、简述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第七章医疗保险》答:补充医疗保险有三个特点:1、参保方可以选择补充医疗保险的具体形式,在不同的行业企业之间,补充医疗的形式、保障的内容、保障的水平都可能不一致。2、相对的自愿性,补充医疗保险不宜强制执行。3、福利性与非福利性并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缴纳补充医疗保险时,对本单位的员工而言具有福利性,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作为一个个体参保,遵循的是多投多受益、少投少受益、不投不受益,又具有非福利性。4、保障性。基本医疗保险加上补充医疗保险能够为参保人分担大局部医疗费用,解除了参保人的后顾之忧。23、简述医疗保险的特点。《第七章医疗保险》答:医疗保险的特点包括:1、具有普遍性,其覆盖对象原则上是全体公民,因为疾病的风险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以回避的。2、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由于疾病的发生是随机的,医疗保险提供的补偿也只能是短期的、经常性的。3、医疗保险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而且补偿多少往往与享受者缴纳的保险费无关,只由实际病情确定。4、医疗保险涉及面广、更具复杂性。医疗保险不仅与国家经济开展有关,还涉及到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和供给。24、简述医疗保险的性质。《第七章医疗保险》答:医疗保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质:1、公益性与福利性。医疗保险不以赚人民币为目的,其使用主要是保障职工的疾病风险和身心安康。2、普遍性。医疗保险实施范围很广,不只包括劳动者还包括所有社会成员。3、强制性。只有强制性的立法,才能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征集、使用、监视等环节有效运行以及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实施范围。4、共济互助与社会公平性。风险并不是同时发生,通过实施社会医疗保险,能够有效的进展风险调剂、共济互助,通过攻击互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差距,实现收入的再分配,抑制疾病对病人及其家庭的过大风险。25、简述工伤保险的概念。《第八章工伤保险》答: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以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和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26、简述工伤保险的功能。《第八章工伤保险》答:工伤保险功能如下:1、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局部,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到的基本权利。工伤保险的实施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开展的标志和成果。2、工伤保险因其保障了工伤职工医疗及其基本生活、伤残抚恤和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从而表达了国家和社会对职工的尊重。3、建设工伤保险制度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和开展生产力,防治或减少工伤、职业病。4、工伤保险保障了手上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27、简述工伤保险的原则。《第八章工伤保险》答:工伤社会保险是世界各国实行最早和最广泛的一种社会保险,当今的工伤保险制度都表达出了公平性原则。工伤保险制度中的公平性原则是表达在一定意义上的公平性的一系列准则,包括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差异费率原则、完整补偿原则。补偿不究过失原则是指无论劳动者造成工伤的原因是劳动者一方还是雇主一方,其工伤伤害赔偿均由雇主依法赔偿。费率差异原则是指在工伤社保提出过程中,按照生产单位的不同区别确定不同的基金提取率。完整补偿原则是对指被伤害者的劳动给予的补偿额应该充分完整,到达劳动者因伤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标识。28、简述国外工伤保险的类型。《第八章工伤保险》答:国外工伤保险包括三种类型:1、社会工伤保险制度,即由国家立法规定,带有强制性的,由于企业〔雇主〕缴费,社会统筹管理的工伤保险制度。如美国、英国、法国等80%实行工伤保险的国家都实行这种制度。2、雇主责任制的工伤保险制度,由国家公布工人赔偿法,强制雇主对工商者或其遗属直接支付工伤赔偿,全部费用由雇主承担,如埃塞俄比亚、冈比亚等全球有15%的国家实行这种制度。3、私人保险性的工伤保险制度。国家规定,要求雇主为其雇员向保险公司按同一费率或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不同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如芬兰、比利时等31国家实行这种制度。29、简述生育保险的定义。《第九章生育保险》答:生育保险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后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点:1、生育保险是对女职工专门建设的一项社会保险;2、生育保险是对女职工生育子女全过程的物质保障;3、是对女职工合法生育而实行的一项社会保险。30、生育保险的特点。《第九章生育保险》答:生育保险的特点如下:1、生育保险的覆盖面仅限于女性。2、给付工程多,在国外,给付工程包括生育假期、生育收入补偿、生育医疗保健和子女补助金等工程。3、标准高,生育保险的待遇有一定福利色彩,生育保险的经济补偿高于养老、医疗等保险。4、剩余期间的医疗服务主要以保健、咨询、检查为主,与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以治疗为主有所不同。5、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6、无论女职工妊娠结果若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31、住房保障制度的含义。《第十章住房保障》答:住房保障制度的含义: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展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是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32、住房保障的形式及其特点。《第十章住房保障》答:住房保障的形式及特点:世界各国的住房政策中住房保障的形式可以总体分为两大类:明贴和暗贴。所谓明贴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居民以特定金额的现金补贴以支持其住房消费。暗贴是指政府对于住房的非现金补贴,又可以分为侧重于住房供给的生产者补贴和侧重于住房消费的消费者补贴。生产者补贴包括免费或低价提供土地、贷款贴息、营运补贴及再提供建材和税收征缴优惠等形式;消费者补贴主要表现为低价出售公房和低租金制度、利息补贴、税收减负和实物分配等。33、简述社会福利的概念。《第十一章福利制度》答:在福利国家社会福利通常涵盖了社会保障,包括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内容。因此,但凡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为提升国民的物质和精神水平而采取的措施都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这是广义社会福利的概念。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之外的各种福利事业和公共服务。我国的社会福利是从狭义角度去界定的,被认为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局部,是国家和社会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和采取各种福利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不断改善生活状况的一种社保保障制度。34、简述社会福利的内容。《第十一章福利制度》答:社会福利的内容既包括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如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设施;也包括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以某一特定群体为对象的专门性福利事业,如为残疾人举办的各种福利企业,为无依无靠的老人举办的敬老院,为孤儿举办的孤儿院等;还包括国家发放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如为城镇居民发放的副食品价格补贴等。35、简述社会福利的特性及意义。《第十一章福利制度》答:社会福利具有以下特性和意义:1、特性:A、社会福利具有普遍性,社会福利的覆盖面是全体社会成员,任何人都有权享受;B、社会福利具有更明显的公平性,社会福利是一种典型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在“人人有份〞的原则下,更多表达为追求社会公平的目的;C、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具有单向性,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社会募捐等。2、社会福利的意义:A、举办社会福利有利于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需要;B、有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需求;C、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开展。36、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内容。《第十一章福利制度》答:福利国家政府从五个方面对公民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社会保障。1、国民保险。国民保险法规定一个由多种津贴和补助金构成的综合社会保险制度,津贴和补助分为缴费性和非缴费性两类。国民津贴主要有:产妇津贴、生育补助、儿童津贴、寡妇津贴、寡妇抚恤金、疾病津贴、失业金、养老金、高龄补助、战争抚恤金等40余种。2、国民保健。国民保健费用88%由政府支付,其余局部由医院承担。政府不仅为国民提供除了牙科手术视力检查及配镜以外的一切免费医疗,还负责免费提供辅助医疗手段等。3、个人社会福利。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针对公民的特殊困难提供各种服务,如帮助失业者解决生活困难等。4、住房援助。政府优先为无房户解决住房问题,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津贴,为老人和病人提供特殊住房,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5、教育补贴。大局部学生初等及中等教育免费,除免交学费还免交书本及其他学习用品费用。37、简述社会优抚的概念。《第十二章社会优抚》答:社会优抚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奉献者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褒奖和优待抚恤性的社会保障措施。38、简述社会优抚的特点。《第十二章社会优抚》答:社会优抚的特点包括:1、优抚内容具有综合性,即对军人实行全面保障,既有以保险方式实施的优抚保障,又有以福利实施的,还有以救助实行的;2、优抚对象具有特殊性,优抚对象为军人;3、优抚目标具有双重性,优抚目标既包括稳定社会还包括稳定军心;4、优抚待遇具有鼓励性,与普通。国民保障相比,社会优抚待遇相对较为优厚,在军人保障中,又根据军人的奉献又有所区别对待,这种待遇的优厚性和差异性表达了对军人的鼓励性。39、简述社会优抚的主要形式。《第十二章社会优抚》答:社会优抚的主要形式有三种:1、社会保险式的优抚保障。这种优抚活动以社会保险方式来实施社会优抚保障措施,将优抚纳入社会保险系列。美国和台湾都是采用此种类型。2、社会救助式优抚保障。此方式是政府对退役人员或现役军人的家属提供救济和帮助。日本和中国优抚工作中有此类措施,美国的优抚政策也有此项内容。3、社会福利表扬性的优抚保障。由于优抚对象在社会保障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福利表扬性的措施较多,如政府对死亡军人家属或伤残军人提供抚恤金,对优抚对象减免税收、免费医疗、减免交通费等。40、简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以及社会救济的分类。《第十三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会救济范畴,根据社会救济业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贫困救济、自然灾害救济、特殊救济和扶贫工作;根据社会救济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划分为城市社会救济和农村社会救济;根据救济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紧急救济、临时救济和定期定量救济;根据社会救济的不同支付手段,可以分为房屋救济、衣被救济、现金救济、以工代赈及其他实物救济。41、简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原则。《第十三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障最低生活需求,这项制度的着眼点是对人们最低生活的保障,实行“保底〞,但同时保障水平也不能过高,以防止对它形成依赖。2、普遍性。最低生活保障所起的“保底〞作用对全体公民适用,一律平等。3、法制化。要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以平稳实施,必须通过法律形式将各项规则加以确定和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增强这项工作的稳定性、系统性、权威性。4、维护个人尊严。承受救济不应被视为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受歧视的行为、降低人格的行为。承受救济是公民的应有的权利。42、简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第十三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答:我国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济对象大致可分为三类:1、“三无〞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保险期满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人员、下岗人员、离退休人员中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金或养老金后,其家庭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根据国务院1999年公布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把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居民作为救助对象,具体包括以下四类:1、“三无〞人员,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2、家庭中虽有在职人员,但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生活困难的居民;3、失业保险期满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4、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其他居民。43、简述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要性。《第十四章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是公民存在权利得到保护的主要表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设的社会救济制度。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是改革与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尽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1〕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小康社会战略,而战略的实质和关键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2〕可以缓解WTO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和挑战。〔3〕有利于贯彻方案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4〕能够缓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为社会提供安全保护。〔5〕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异和城乡差异。44、简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需要建设的运行体制。《第十四章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答: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体制首先应解决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的问题,管理体制方面一要分级负责、市县为主、基层落实;二应由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然后,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本质、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和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建设以法制化、社会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运行机制。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答:马克思、恩格斯在提醒资本主义经济开展规律的同时,也对社会保障理论进展了研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醒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因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以及劳动者经常处于遭受损失的意外和不安全之中,因此国家有必要建设社会保障制度。2、说明保险基金的来源。无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注意社会,保险基金都来源于社会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3、阐述社会保障的分配。社会保障的规模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因此社会保险分配要遵循适度原则,既然表达社会保障的功能,又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开展。4、阐述社会保障是功能。社会保障有两大职能,一是分摊风险造成的损失,二是补偿风险造成的损失。5、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社会保障属于分配范畴,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具有社会属性。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现状及问题。《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答:我国现行的“现收现付〞和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多元化分散筹资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在资金筹措、管理和使用等环节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法政出多门,筹资方式不标准,缺乏法律保障,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保险的收缴主要靠协调,导致征收尺度软,支出尺度硬,支大于收,“社会保险不保险〞。2、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比较混乱,缺乏强有力的监视制约机制。管理上的漏洞致使养老保险抚养率发生不正常的攀升,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另外,收支一条线的管理方法不仅形成高额的管理费,而且也为局部管理者提供了腐败的条件。3、社会保障资金在使用上存在漏洞,不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按比例从统筹金中提取管理费的方法,是造成管理费用混乱和开支过大的主要原因。4、此外还存在着筹资渠道过窄的问题。试述社会保险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答:社会保险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人们社会保险需求意识的产生和不断转变与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们对既定社会经济环境依赖心理的转变。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方案经济工作统分统配,职工在“铁饭碗〞“大锅饭〞的环境中当然对失业保险没有需求,现在向市场经济转变,加之我国劳动力市场本来就供大于求,人们对失业保险的需求意识大大加强。2、人们对劳动不安全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收入损失所持的幸运心理的转变。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劳动不安全就其可能性而言是无处不在的,诸如年老、疾病和伤残,其损失也越来越大,个人和家庭已经无法承担,于是社会保险需求也日益剧烈。3、人们对自身利益的比较选择结果的不同。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通过自我保险来解决劳动面临的不安全和损失,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人们认识到通过社会保险可以将不确定的、较大数额的经济损失化为确定的、小额的、不影响个人利益的保险费,十分合算。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有两个方面:一是劳动不安全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如疾病、生育、工伤、职业病、失业等造成的劳动时机丧失和经济收入损失。2、社会经济开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根基。试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区别。《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答: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区别:1、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区别。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提供有偿保险服务,遵循一般商业原则办理,具有纯粹商业性,是一种企业行为。2、经营管理的主体不同。社会保险一般由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管理,管理部门或办事机构为非营利的事业法人。商业保险的承保公司则是利益性的企业法人。3、经营原则与实施方式不同。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性质,是政府的一项社会政策,主要采取强制执行方式,它较高的以补偿性和社会公平性为原则,商业保险以营利性为经营原则,参保依靠个人的意愿来确定。4、保险覆盖面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的,是全体社会劳动者,覆盖广,商业保险的对象是个人自愿的投保人,覆盖面比社会保险小。5、保险费的负担原则与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生活为目的,是较低水平的保障,商业保险不仅提供了广泛的财产保障,而且提供了较高水平、不同层次的人身风险保障,保障水平较社会保险高。6、保险基金筹集的方式和水平不同。社会保险的筹集方式主要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保险的保险费来自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商业保险强调的是等价交换和权利义务对等,即多买多保、少买少保、不买不保。7、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劳动法调整范畴,商业保险属于经济法调整范畴。8、舆论监视的差异性。商业保险与一切商业活动一样,社会监视主要来自消费者,比较分散,社会保险是一项社会政策,理所当然是劳动者而和广阔群众关注的焦点。试述我国养老保险的层次构成。《第五章养老保险》答:我国的养老保险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企业年金,第三层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也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照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为保障广阔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是第一层也是最高层次。企业补充养老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设的一种辅助性养老保险,居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层,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由职工个人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有利于扩大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试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第五章养老保险》答: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既表达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鼓励机制。随着该制度在中国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必将对世界养老保险开展史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中表达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表达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对于单位缴费的管理,由国家统筹安排,不计入个人账户,实现了收入的再次分配,使低收入者的退休生活有保障,表达了公平的原则。2、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是向更多的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尽量做到人人有饭吃,至于满足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标准则心有余而力缺乏。3、在某些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发生损失。比方自由职业者或单位不给缴社保,在这种情况下参保个人需要按照当地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同时缴付把企业和个人应缴局部,但假设投保人未到期领取期就死亡,其家人只能继承“个人账户〞的资金,将近2/3的缴费都不能收回。试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失业保险》答: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对建设社会失业保险制度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严重缺乏。目前我国的失业问题已经严重到影响社会稳定,大批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但政府对失业原因认识不清,相当长的时间总想回避失业问题,对解决失业问题更是信心缺乏,采取的方法也是一些临时性的、过渡性的。另外企业和职工个人对失业保险的认识也不强,参保不积极;2、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缺乏。一方面是失业保险基金筹集难度加大,失业保险资金严重短缺。其次,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所能提供的保障能力非常有限,随着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这种有限的失业保障能力将还有可能下降。再有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覆盖的范围太小,农民工没有被纳入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3、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失业者再就业方面的功能较弱。一方面是立法的缺失,失业保险立法只是国务院的规定,没有上升为法律的高度,其次失业保险费用收缴困难,再次是失业金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另外,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不合理,真正用于再就业的资金太少。4、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制度缺陷。一方面资格条件审核不够严格,资格审核欠缺相应的机构。其次监管滞后,制度运行成本高。再次,我国失业保险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相对完善的法律责任。试述我国失业保险政策的完善。《第六章失业保险》答:我国的失业保险政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展完善:1、失业保险制度制度的改进。首先,要促进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改革,最主要的目标是为失业保险制度的整体改革提供一套具有弹性的标准体系。其次,要根据就业构造的变化,对处于不同构造状态中的失业者实行不同的失业保险政策。再次,在失业保险的对象上,应按“国民待遇〞原则,扩大失业保险范围,尽快使城乡所有劳动者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享受同等的权益。再次,要完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失业预警系统。最后,还应重新设计失业待遇方案。2、增强失业保险制度对促进就业的功能。增强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是制度开展的长远目标,从中长期看,我国的失业保险不能只充当消极救助角色,应强化其就业促进功能,通过再就业培训,帮助失业者树立正确就业观再就业。3、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首先,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基金来源,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不断增强基金的承受能力。再次,要实行保险资金收支两条线,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再次,还要标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防止基金流失。最后,要建设和完善失业保险基金征管的根基数据体系。9.试述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关系〔联系与区别〕。《第七章医疗保险》答:首先说说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联系。1、从保障范围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在不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商业医疗保险则是任何公民都可以参加的,是社会医疗保险的强有力的补充。2、从保障方式来说,二者之间是互助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超过社会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3、从社会开展需求角度,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具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通过医疗保险,不仅实现了个人收入的转移,使企业之间的负担趋向公平,而且也使社会经济的开展建设在合理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的根基上。4、从给付标准看,社会医疗保险首先考虑的是国民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而商业医疗保险所承担的给付金额要比社会医疗给付限额高得多,可以满足人们的高额医疗需求。其次说说两者的区别,1、从事业务所采取的手段不同,商业医疗保险属于商业行为,贯彻买卖自由原则,而社会医疗保险表达的是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2、覆盖对象有所区别。商业保险理论上面对全体国民,而社会保险覆盖面是社会劳动者。3、保障性质不同。商业保险的商业性质决定了在支付赔偿金时往往将金额压到最低,社会医疗保险带有福利性,只要劳动者生病造成的损失,经核实后国家就会支付相应的医疗待遇。4、运行机制不同。如资金来源、保险给付标准、保险给付额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同、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方式不同。10.试述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开展趋势。《第七章医疗保险》答: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减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不断上升。随着我国从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局部城镇居民进入了社会低收入阶层,失去了原有的医疗保障,导致城镇居民自费医疗比例激增。此外,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完全变成了自费医疗者。2、药价虚高,“以药养医〞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使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3、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投入严重缺乏。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的减少,直接导致了一局部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农村居民安康状况恶化。4、制度的某些规定存在漏洞。5、医疗保险市场不公平现象严重。我国居民卫生保健支出的基尼系统已超越国际戒备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卫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穷人〞卫生负担占其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富人〞的这一比例。加剧了“因病致贫〞和“因贫返病〞现象。6、医疗资源构造设计不合理。大医院过多,服务于社区的小医院少。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开展趋势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化是医疗保险的必然趋势。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医疗费用越来越昂贵,商业医疗保险将会在社会各阶层日渐得到重视,并具有广阔的开展前景。2、法定性与商业性结合是必然方向。3、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有着巨大的开展空间。11、试述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第八章工伤保险》答:工伤保险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指根据国家有关工商政策、法规的规定,确定职工受伤或患职业病是因工还是非因公造成的事实。认定工伤的具体标准是由2004年1月1日开场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2、工伤保险待遇问题。工伤保险的待遇包括医疗待遇、伤残待遇、死亡待遇。工伤职工除了享受医疗费用全额报销、辅助器具费用报销,还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死亡补助金,并且适当提高了定期伤残抚恤金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标准。3、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我国目前的工伤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差异费率、浮动费率机制、奖励机制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来实现。工伤康复则旨在通过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到达再就业的或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力的目的。12、试述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工伤保险》答: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覆盖面窄,参保率低,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开展需要。2、缺乏科学完善的费率机制,各省市制定的费率机制普遍存在少而粗的问题,达不到费率与风险相关联及促进工伤预防的目的。3、从补偿水平看,由于工伤医疗全额报销,存在工伤费用支出过高而保险待遇支出偏低,假设继续下去,很可能造成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失衡。4、从资金筹集上看,尚未建设标准、科学的收缴制度。5、从管理制度上看,各地区从事工伤保险的人员过少,素质上良莠不齐,导致工伤保险工作管理粗糙,系统系、连续性差。6、从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上看,我国现行的保险制度只偏重于待遇处理,对工伤预防重视严重缺乏。7、政府相关部门及很多企业对职业病防护重视不够,职业病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建设科学有效的费率机制。2、加强工伤保险的制度管理。3、重视职业康复工作。4、加强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13、试述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房屋修建承包合同范本
- 专用机械设备运输协议2024版版A版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与勘测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打印机网络安全协议3篇
- 2024版美容院员工劳动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高效食堂管理及餐饮服务承包合同书一
- 2024高端牙科美容服务定制合同
- 2024版铸铁部件供应协议样本版B版
- 武汉体育学院《中学化学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节能型家装水电施工总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3-2024学年深圳市高一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分子机制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湖北三江航天江河化工科技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10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第三课时中国与国际组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Unit 1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工程管理重大风险应对方案
- 直播带货助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抖音直播为例(开题)
- 腰椎间盘突出疑难病例讨论
- 《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