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三国鼎立
使用导航
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20-25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1.官渡之战后,曹操创作《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作者的“壮心”指()
A.消灭袁绍,统一黄河流域B.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C.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政权D.发展经济,促进民族交融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后曹操实现了对北方的统一,因此他意图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
一,曹操的壮心是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B项正确;官渡之战后曹操已经统一黄河流域,排除A项;
曹操始终没有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政权的是曹丕,排除C项;曹操是致力于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而
非促进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客观上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新素养·史料实证】2.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
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中的这段材料里的“太祖”指的是()
A.齐桓公B.曹操C.刘备D.孙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宜奉天子以令不臣”,指的是毛玠向“太祖”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曹操为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经济上曹操同样采纳毛玠的建议,“修耕织,蓄军资”,采用屯田制,解决流民
生计,筹集军粮,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因此,“太祖”指的是曹操,B项正确;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与材料中的“太祖”不符,排除A项;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孙权是东吴的
开国皇帝,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3.在东汉末年的封建军事集团的割据争雄中,曹操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是()
A.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B.奖励农耕,取得民心
C.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D.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
许。当时汉献帝受到迫害,在东都洛阳附近流亡,中原地区的各路诸侯都拥兵自重,只有曹操首先奉迎天
子,这样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主动,而且得到了一批文臣武将的支持。曹操以此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
第1页共13页.
招揽各种人才,因此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是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C项正确;招募流民垦荒,
组织士兵耕田,奖励农耕等属于在农业生产和经济上的措施,而非政治,排除AB项;官渡之战中,曹操以
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官渡之战属于军事上的战役,而非取得政治优势的主
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4.小史同学在学习某部分内容时,做了如下笔记,可见,他正在学习()
东汉末年,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打曹操,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实力相对较弱,
只率了2万主力迎敌。最后,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打败了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
C.牧野之战D.官渡之战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
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绍军队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D项正确;巨鹿之战是项羽以少胜多
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排除A项;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
的战役,排除B项;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排除C项。故选D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5.一次战役的胜负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时局,下表中的战役对时局的影响是()
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
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以少胜多孙刘联军战胜曹操
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标志着曹魏政权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反映的是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
础,C项正确;秦朝于公元221年统一全国,与题干所述的208年的赤壁之战无关,排除A项;官渡之战
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排除B项;曹魏政权建立的时间是22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新素养·时空观念】6.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公元208年发生了赤壁之战,在下
图年代尺中,这一史实应该出现的位置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
1,十位数不变,因此公元208年是3世纪初,C项正确;ABD对应的与公元208年计算不符,排除ABD
第2页共13页.
项。故选C项。
【跨学科·地理与历史】7.如下图的历史手抄报设计,其空白框中填写的标题应为()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曹操”“孙刘联军”“东南风”“长江”“火攻”“以少胜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白处应为
208年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利用东南风,采用火攻的办法,火烧曹营,以少胜多战胜曹操,D
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赵国,排除A项;巨鹿之战中项羽击败秦军主力,排除B项;官渡
之战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排除C项。故选D项。
【跨学科·图示与历史】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的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A.B.
C.D.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
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因此D项
中的形势图符合三国的形势,D项正确;ABC项不能直观的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排除ABC项。故选D
项。
【新情境·链接课本】9.如下表是三国时期各国部分治理措施。据此可见,其统治者都重视()
政权措施
魏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发展经济,调整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A.民族关系治理B.军队力量建设
第3页共13页.
C.海外贸易发展D.区域经济开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经济”“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等信息可知,三
国时期的魏强调发展农业生产,蜀国重视发展经济,吴国强调造船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说明三国都发展
本国经济,D项正确;民族关系治理只是蜀国的措施,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
军事方面,排除B项;发展海外贸易只符合吴国,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新素养·唯物史观】10.“曹操性格凶残、奸诈;但他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
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评价历史人物应()
A.依据史实,全面评价B.相信史书,不用思考
C.关注缺点,轻视成就D.侧重成就,忽略过失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依据史实,全面评价,应该考虑到历史人
物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A项正确;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史书,因为史书可
能会有偏见或错误,排除B项;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历史人物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成就,这样的评价是不
全面的,排除C项;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历史人物的成就,而忽视他们的过失,这样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
排除D项。故选A项。
【素养综合训练】11.学史明理
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
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领政治,增强
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
民族大交融。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据所学知识回答,哪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第4页共13页.
(2)从材料一的形势图中找出刘备和孙权建立的政权,把政权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3)据材料二,概括三国鼎立局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据此,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
倒退?
【答案】(1)赤壁之战。
(2)刘备——C,孙权——B
(3)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意思相近,任意两点即
可);进步。
【解析】(1)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可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填空:根据材料一的形势图中找出刘备和孙权建立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
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
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可知刘备--C,孙权--B。
(3)影响: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
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可知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
由“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领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
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可知,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大交
融。因此三国鼎立局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
族大交融。
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以后所形成的魏、蜀、吴三国鼎
立局面,虽然使统一的国家出现了分裂,但三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实现了局部统一,也为以后的大统一创
造了条件。
1.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公元200年,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
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这场战役是()
A.涿鹿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指的是
200年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D项正确;涿鹿之战,
相传原始社会后期,炎黄联盟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战役,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
的战役,排除B项;赤壁之战是208年,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
2.在这场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曹操亲自率领一支轻骑兵切断了袁绍的粮道,烧毁了袁军的粮草,借
助于对手军心不稳时机,对其主力发起了致命的攻击,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
第5页共13页.
场战争()
A.为秦统一六国扫除了障碍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
C.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D.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官渡之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
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D项正确;商
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
定了基础,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
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B项;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3.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的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主动的原因是()
A.“挟天子而令诸侯”B.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C.招贤纳士,实行屯田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即以
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加强对各诸侯的控制,从而取得了政治优势地位,A项正确;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是经济上的原因,排除B项;招贤纳士,实行屯田是经济、军事上的原因,排除C项;官渡之战打败强敌
袁绍是军事上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4.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昌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
在积粟,仓廩皆满”。曹操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B.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D.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答案】D
【解析】根据“仓廪皆满”可知,曹操通过屯田积累了丰富的物资,这就为他后来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所以曹操此举推动了北方的统一进程,D项正确;曹操此举是积累了丰富的物资,但并不一定解决了北方
的温饱问题,排除A项;屯田并不是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物资的积累,不能说
明曹操此举就促进了农业技术的革新,排除C项。故选D项。
5.漫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历史。如图漫画中,曹操的目的是()
第6页共13页.
A.促进民族交融B.镇压黄巾起义C.获得政治主动D.建立魏国政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漫画信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结合所学可知,曹操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后,将“天子
的权利架空”,并能通过皇帝的口吻将天下诸侯平定,这既可以减少自己的政治阻力,又能为自己打败对手
提供“口实”,C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不是民族交融,比如胡汉观念淡薄等,排除A
项;镇压黄巾起义与“以令诸侯”不符,排除B项;魏国政权是220年曹丕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湖南益阳·三模)“看图说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曹操军”“孙刘联军”“赤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经
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
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并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公
第7页共13页.
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战争,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
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B项;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7.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枭雄辈出的时代。“三顾茅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挟天子以令诸
侯”,分别是指()
A.曹操、刘备、关羽B.刘备、诸葛亮、曹操
C.刘备、曹操、孙权D.诸葛亮、关羽、孙权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枭雄辈出的时代。‘三顾茅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
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分别是指”这三个典故和所学知识可知,“三顾茅庐”出自历史人物刘备,“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出自历史人物诸葛亮,“挟天子以令诸侯”出自历史人物曹操,B项正确;以上三个典故没有涉
及到历史人物关羽,排除A、D项;三个典故没有涉及到历史人物孙权,排除C项。故选B项。
8.《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中这样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
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材料中的描述不包含赤壁之战的()
A.人物B.经过C.结果D.评价
【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内容,材料对赤壁之战进行了描述,并没有涉及其评价,D项符合
题意,选择D项;材料中提到赤壁之战的人物之一刘备,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公至赤壁,与备战,
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属于赤壁之战的经过,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备遂有荆
州、江南诸郡”属于赤壁之战的结果,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9.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课堂上同学们讨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胜败的
主要因素,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将士一心,计谋得当
②官渡之战中曹操政治上占据主动
③两场战役中曹操都制定了正确得当的战略战术
④都巧妙的运用火攻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曹操战术上运用恰当,取得胜利,赤壁之战曹
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导致失败,③结论不正确,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
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孙刘联军将士一心,计谋得当,取得胜利,①结论正确,A项不符
合题意,排除A项;官渡之战中曹操政治上占据主动,战术上运用恰当,取得胜利,②结论正确,B项不
符合题意,排除B项;官渡之战中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在战术上占优势,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巧用火攻,
战术恰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巧妙的运用了火攻,④结论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
第8页共13页.
项。
10.关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八阵图》
【作者】杜甫【朝代】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A.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
B.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孙刘联军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使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割据的状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曹操军”、“孙权、刘备军”、“赤壁”、“三分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
了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该战役为三
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而不是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排除
A项;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军的战役,而不是曹操获胜,排除B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
快土崩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割据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4·江苏南通·二模)下图是据《三国志》整理的景元元年(260年)蜀、魏、吴三国的人口数量
统计状况。这一状()
A.主要缘于南方政局动荡不安B.有利于曹操完成北方的统一
C.奠定了国家重新统一的基础D.大大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C
第9页共13页.
【解析】据图表数据可知,景元元年(260年)蜀、魏、吴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实力最强,这为后来
取代魏国的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蜀、吴两国政权相对安定,并未动荡不安,排除A项;
曹操在260年时已经去世,且官渡之战有利于曹操完成北方的统一,排除B项;南方地区人口少于北方人
口,且材料还涉及魏国人口,并不体现南方开放,排除D项。故选C项。
12.《后汉书·袁安传》中写道:“昔高祖初起,地不过千里,卒能席卷天下,分裂山河,成王业者,何也?
夫以区区之地,乘时而动,因利而制权,是以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最终形成应该出现在如下图年代尺的
哪一时期()
A.AB.BC.CD.D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汉书》中提到的“三国鼎立”是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现象,具体指
的是魏、蜀、吴三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这个时间段包括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正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和
存在的时期。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综合以上分析,每一个世纪
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99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199年为第二世纪。我们可以
确定“三国鼎立”最终形成应该出现在公元3世纪,D项正确;前3世纪这个时间段远早于东汉末年,因此与
“三国鼎立”无关,排除A项;前2世纪,同样,这个时间段也早于东汉末年,与“三国鼎立”不符,排除B
项;公元2世纪:虽然这个时间段涵盖了东汉的大部分时期,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际上是在东汉末年结束
后才形成的,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是最准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4·海南海口·一模)孙权多次宽赋调息,夺取荆州后,“尽除荆州民租税”。此外,还在长江中、
下游地区大力开展屯垦。这些措施()
A.旨在巩固统一B.促进了农业发展
C.拓宽税收来源D.缓和了民族矛盾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孙权多次宽赋调息,夺取荆州后,‘尽除荆州民租税’。此外,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
力开展屯垦。”结合所学可知,东吴政权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宽赋调息、推行屯田等措施,B项正确;当
时国家处在割据分裂状态之下,“巩固统一”说法不符史实,排除A项;“拓宽税收来源”与题干“尽除荆州民
租税”相悖,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东吴政权发展经济的措施,与民族矛盾的缓和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选B项。
14.(2024·山东临沂·一模)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以下关于三国时期的评价符
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实现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争祸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第10页共13页.
C.出现政权并立,造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民族冲突加剧,不利于民族交融
【答案】A
【解析】据题干“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
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束,是局部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为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战争祸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不符合史实,三国时期的魏、蜀、
吴都非常重视经济发展,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加快发展经济,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推动促
进了经济增长,各种生产技术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排除B项;出现政权并立,造成了国家分裂局面说法
不准确,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
走向局部的统一,排除C项;民族冲突加剧,不利于民族交融说法错误。三国鼎立时期与各民族交往频繁,
有利于民族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
15.(2024·山东济南·一模)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列示意图符合229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
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
的局面形成,B项正确;曹操220年去世,去世前三国政权尚未建立,排除AC项;司马炎是魏国大臣司马
懿的孙子,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是晋武帝,排除D项。
故选B项。
16.学习三国时期历史时,历史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一系列任务,现邀请你参与其中。
【品诗词】
材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一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一时多少豪杰”有哪些?(列举同一时期的两例即可)
【辨史事】
材料二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材料三权(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
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诸葛(曹操)使弓弩乱发,船偏重将覆,权
亮又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摘编自百度百因回船,箭均船平,乃还。——摘编自
科《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曹魏鱼秦《魏略》
第11页共13页.
(2)材料二、材料三讲述的是哪一典故?两则材料哪一则材料更可信?请说明理由。
【填地图】
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四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
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刘备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
帝,定都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的
局面形成。——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
历史》七年级上册
(3)请你依据材料四的文字表述,填写三国鼎立形势简图。
【答案】(1)赤壁之战;周瑜、曹操、黄盖等。
(2)草船借箭;材料三更可信,更具有可信度,《魏略》是典籍,《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有适当的进
行文学创作。
(3)①魏;②蜀。
【解析】(1)战役:根据材料“三国周郎赤壁”可概括出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
军的战争,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哪些:根据材料“周郎”并结
合所学可概括出周瑜、曹操、黄盖等。
(2)典故:材料“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材料“权(孙权)乘大船来观军,箭着其船,权因回船,箭均
船平。”讲述的是草船借箭的典故。根据所学可得出材料三更可信,根据所学可知,《魏略》是典籍,更具
有可信度,而《三国演义》是小说,有适当的进行文学创作。
(3)根据所学可得出,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刘备攻占四川,有了立足之地,220年,
定都洛阳;221年,定都成都;222年,定都建业,故①对应魏;③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与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石灰供应链风险管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家具寄售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商标转让及品牌价值评估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皮鞋电商平台运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智能穿戴设备销售与数据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教科新版必修2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集团总部与子公司资金拆借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
- 山西省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矫形器师(三级)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硅氧负极材料行业竞争状况与发展形势预测报告
- 2025届天津市河西区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登高车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2024年广东揭阳市揭西县集中招聘事业单位人员85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猪肉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财务尽职调查资料清单-立信
- 2024至2030年中国柔性电路板(FPC)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IGCSE考试练习册附答案
- 小学三年级下一字多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