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4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C.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A.呼吸道。

B.肺。

C.气管。

D.支气管。

3、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乳酸细菌。

B.甲烷菌。

C.肺炎双球菌。

D.根瘤菌。

4、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A.大象搬运木头B.孔雀开屏C.猴子走钢丝D.狮子钻火圈5、“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对这句农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B.这句农谚强调了“肥”对庄稼的重要性C.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好D.“肥”是指植物所必须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盐6、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A.B.C.D.7、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A.后翅B.后足C.前翅D.翅和足8、当你受到挫折时,采取的不恰当措施()A.向老师讲述,得到帮助B.砸坏桌椅C.向家长诉说,寻求帮助D.向朋友征求意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____传递给了子代,而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其传递的“桥梁”则是____和____.10、扁桃体炎、猩红热、手足癣、稻瘟病和小麦叶锈病等均由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种类营____生活的引起的.11、为了应对干燥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____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____或____、昆虫具有____.12、【题文】正常情况下,男同学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某个同学为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选取甲,乙,丙三条相同的鲫鱼,放于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只用纱布捆扎甲的胸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操作步骤之二是只用纱布捆扎乙的尾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丙不作处理。请问:

⑴上述探究设计包括____组对照实验。

⑵甲和丙,乙和丙的实验变量分别是____和____

⑶探究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交流了实验结果,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鱼在游泳时,靠____鳍保持平衡,靠____鳍保持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2015•齐齐哈尔)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15、蛙的皮肤和鸟的气囊都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但是原理不同,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蛙的皮肤能.(判断对错)16、软体动物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______(判断对错).17、从获得的途径上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A.正确B.错误A.正确B.错误18、病毒能引起动植物和人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都是有害的。()19、孟德尔进行杂交实验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玉米。()。A.正确B.错误A.正确B.错误20、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______(判断对错)21、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22、(2015•阜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1题,共9分)23、看图操作步骤示意图,分析回答:(5分)(1)图中操作步骤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________方式,属于______生殖。(2)①称为_________,②称为_________。①与②结合时应当使①与②的__________紧密结合,以确保①的成活。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4、人体血液循环的体循环途径为:血液经____→____→全身各级动脉→____→____→上下腔静脉→____。25、小满同学在研究蜻蜓的习性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她解决:(1)“蜻蜓点水”是蜻蜓在水面产卵的过程,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___行为,从行为的发生上看属于___________(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行为。(2)大雨将至,小满看到许多蜻蜓在低空盘旋,这种行为是否属于社群行为?___________。小满同学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法。26、长清湖风景优美;湖内波光粼粼,岸边杨柳成荫。春日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公园内鸟啼虫鸣,人与自然和诣相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长清湖湖内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下面几种生物?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如下表格。请分析同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鸭子河蚌小鱼水蚤消化道内食物河蚌、小鱼、水蚤水蚤、小球藻水蚤小球藻(1)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有______条食物链。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塔;则③对应的生物是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______开始;碳元素的物质循环主要是以______形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

(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的;以最长的食物链为例,如果消耗生产者1000千焦的能量,最高消费者最多能增加______千焦能量。

(5)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比较脆弱,容易受到破坏,主要原因是生物种类少,______简单;

______能力较小。27、如图是蝗虫的外形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腹部三部分。

(2)蝗虫的胸部生有_____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后足。

(3)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______色,有利于蝗虫______和防御。蝗虫的体内没有脊柱,这类动物被称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21分)28、【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9、【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30、【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试题分析: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产生后,会保留在人体内。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抗体,意在考查对抗体概念的理解。【解析】【答案】C2、B【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B.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各具有一定的功能,据此作答.

3、C【分析】

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A;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状态下经过发酵产生乳酸,乳酸细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质,能保持牛奶或蔬菜脆嫩而不腐败,使牛奶或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不符合题意.

B;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肺炎双球菌是一种致病菌;能使人或动物患肺炎,符合题意.

D;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是共生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析】【答案】此题是关于细菌等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选择题.

4、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大象搬运木头、猴子走钢丝、狮子钻火圈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析】【答案】B5、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无机盐,施肥时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比例,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B、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D、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故A、B、D都不符合题意。C、并不是只要有了肥料庄稼就能生长好的,如果施肥过多还可能会造成烧苗,不利植物的生长,故该选项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解析】【答案】C6、D【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A.肌肉没有跨越关节;故A不符合题意;

B.有一块肌肉且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B不符合题意;

C.肌肉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C不符合题意;

D.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解析】D7、D【分析】解: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

故选:D

蝗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和两对翅;为蝗虫的运动器官,据此答题.

在无脊椎动物中,只有昆虫才会飞,利于昆虫捕食、避敌和繁殖.【解析】D8、B【分析】【解答】解: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可以知选项B错误.

故选:B.

【分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略

【分析】

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故答案为:基因;精子;卵细胞.

【解析】【答案】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10、略

【分析】

扁桃体炎的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他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也可引起;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手足癣是指皮肤癣菌侵犯指趾、趾间、掌跖部所引起的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及表皮癣菌等;稻瘟病和小麦叶锈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这些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寄主体内,使寄主患病、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故答案为:寄生。

【解析】【答案】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11、略

【分析】

陆生动物具有:①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②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③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④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陆地气候相对比较干燥,所以陆生动物为了防止水分散失,以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一般有减少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故答案为:水分;鳞;甲;外骨骼。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陆地上生活的生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可以从陆地上生活的生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12、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正常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解析】【答案】22对+XY13、2有无胸鳍的作用有无尾鳍的作用胸尾【分析】【解答】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丙不作处理,应为对照组,甲,乙为实验组,可以形成2组对照实验,甲和丙实验变量为有无胸鳍的作用,可得鱼在游泳时,靠胸鳍保持平衡,乙和丙实验变量有无尾鳍的作用,可得鱼在游泳时,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故答案为:(1)2;(2)有无胸鳍的作用;有无尾鳍的作用;(3)胸,尾。

【分析】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A【分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解答.15、A【分析】【解答】解: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蛙的皮肤裸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能分泌粘液,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分析】鸟用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辅助肺进行呼吸.16、√【分析】解:有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如河蚌;有的生活在陆地上,如蜗牛.

故答案为:√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据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软体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解析】√17、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解答】从获得的途径上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故选A。【解析】A18、×【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病毒本身并没有什么危害,只有寄生在人和动植物细胞内,才能对人体和动植物体造成危害,引起人类的疾病,危害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人们可以利用病毒的某些特性来为人类造福,如人们可以根据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特性,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瘸,还可以利用病毒制成疫苗来预防由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故题干叙述错误。​故选F。【解析】F19、×【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选择材料,这是在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的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的探究活动的了解情况【解答】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上的三大基本规律。他的成功很大成分决定于他找到了合适的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研究亲子代性状遗传时不会受到异花传粉的干扰。由此看来原题干的描述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20、√【分析】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固定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就在食物链;食物网中进行流动。

故答案为:√。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解析】√21、√【分析】【解析】【答案】√22、A【分析】【解答】解: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中国可灌溉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的45%,但这45%的耕地生产了70%的粮食,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是一种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的农作物.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基因的多样性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分析】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据此解答.四、解答题(共1题,共9分)23、(1)嫁接无性(2)接穗砧木形成层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嫁接的概念、原理和图形识别,意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从图片中可以判断出,把①接到②上,是嫁接,由图可知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

(2)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解析】(1)嫁接无性(2)接穗砧木形成层

五、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4、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静脉)右心房【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体循环的途径,明确体循环的路线是解答的关键。【解答】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中,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解析】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静脉)右心房25、(1)繁殖先天性(2)不属于观察【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动物的行为、科学探究的方法。明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及特点、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1)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消失。

(2)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大雨将至,同学见到许多蜻蜓于低空盘旋,这种行为不属于社群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题干中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法。【解析】(1)繁殖先天性(2)不属于观察26、4分解者河蚌小球藻二氧化碳逐级递减8营养结构自动调节【分析】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根据表中的信息;该长清湖内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4条:小球藻→水蚤→河蚌→鸭子,小球藻→水蚤→鸭子;小球藻→水蚤→小鱼→鸭子;小球藻→河蚌→鸭子。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塔,根据(1)可知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河蚌→鸭子,故则③对应的生物是河蚌。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生产者小球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碳循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4)该生态农场中最长的食物链共有3个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因此,以最长的食物链“小球藻→水蚤→河蚌→鸭子”为例,这条食物链为例,如果消耗农作物1000千焦的能量,最高消费者最多能增加的能量为:1000×20%×20%×20%=8千焦。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很小。

故答案为:(1)4;分解者。

(2)河蚌。

(3)小球藻;二氧化碳。

(4)逐级递减;8

(5)营养结构;自动调节。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4分解者河蚌小球藻二氧化碳逐级递减8营养结构自动调节27、①头部②胸部三绿捕食无脊椎动物【分析】解;(1)由图知;蝗虫的身体分[①]头部;[②]胸部、③腹部三部分。

(2)蝗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3)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绿色,属于保护色,有利于蝗虫捕食和防御。蝗虫的体内没有脊柱,这类动物被称为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①;头部;②;胸部。

(2)三。

(3)绿;捕食;无脊椎动物。

(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翅是其飞行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

(2)图中;①头部,②胸部,③腹部。

关键知道蝗虫的身体分部和运动器官有足和翅等。【解析】①头部②胸部三绿捕食无脊椎动物六、其他(共3题,共21分)28、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点评:此题的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