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湘师大新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正常生活和生殖都是非常重要的.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12条。

B.6条。

C.12对。

D.6对。

2、对于骨、关节和肌肉三者在运动中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骨牵拉肌肉运动,关节随之运动B.肌肉牵拉骨运动,关节随之运动C.肌肉在骨的牵引下绕着关节运动D.骨在肌肉的牵引下绕着关节运动3、健康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有关原尿和终尿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尿含大分子蛋白质,终尿内不含B.终尿中尿素的浓度比原尿高C.原尿和终尿都含有葡萄糖D.等量的原尿和终尿含有等量的无机盐4、如果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全部消失,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动植物大量繁殖B.人类没有传染病C.植物没有病虫害D.动植物遗体残骸堆积如山5、林林所旅行的这个城市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省区的城市()A.黑龙江省B.浙江省C.内蒙古自治区D.青海省6、为了研究生命能否自然发生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微生物之父”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鹅颈烧瓶放入肉汤后进行煮沸的目的是杀死细菌B.甲、乙两组实验形成了对照实验C.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D.甲、乙实验中都要把煮沸后的肉汤放在无菌的环境下培养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鱼在游泳时;靠()部位来保持平衡?

A.背鳍。

B.尾鳍。

C.胸鳍。

D.腹鳍。

8、小儿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是:A.结核病B.百日咳C.白喉D.以上三种都可以9、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原始生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C.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D.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10、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A.原始大气B.高山上C.原始海洋D.陆地上11、以下哪些是被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除了广东、广西之外还包括:A.云南B.福建C.江苏D.台湾12、利用细菌净化污水的原理是()

A.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

B.污水中的无机物可以被细菌分解成有机物。

C.无氧环境下;一些杆菌和甲烷菌可以通过发酵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起净化污水的作用。

D.有氧条件下;一些细菌可以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的到净化。

13、【题文】下表为某地水稻高茎和矮茎的遗传调查情况。能说明高茎为显性性状的组别是:()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

A

高茎Х矮茎。

全是高茎。

B

矮茎Х矮茎。

全是矮茎。

C

高茎Х高茎。

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D

高茎Х矮茎。

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根据不同形态,细菌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螺旋菌.1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___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16、蝗虫结构示意图。

(1)蝗虫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头;胸、腹.

(2)蝗虫的体表包着一层坚硬的外骨骼,具有____和____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____的作用;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17、【题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____上、____和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18、【题文】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____地治疗疾病变为____地呵护健康。19、【题文】人体的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的场所。20、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____、门、纲、目、科、属、种.21、米勒首创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过程中从____到。

____这一阶段是可能的。22、以下是对右图所示某昆虫发育过程的解释。

(1)该昆虫发育过程属____变态发育,属于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有____(举一例)。

(2)b的名称是____。与蝗虫相比,该昆虫的发育过程多了[d]____期。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20分)23、()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体内不再存在抗体。24、芽孢落在适当环境中能萌发成细菌,所以芽孢是生殖细胞.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21分)25、【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6、【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7、【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3分)28、(5分)下图表示子房结构和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请据要求回答问题:(1)在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_______。(2)图中下列标号分别表示哪种结构?②,③种子,④。(3)桃花绽放后,在受精之前,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是传粉。我们吃的桃子的果肉是由发育来的。(4)一个花生果实内含有三粒花生仁,这说明其子房中至少含有个胚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因此,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12对.

故选:C.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特点.细胞分裂时;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复制加倍,使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据此解答.

2、D【分析】试题分析: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共同完成各种运动。骨骼肌牵引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多组肌群组参与,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收缩和舒张。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人体运动的形成。【解析】【答案】D3、B【分析】此题考查了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是血浆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形成的,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内壁不能将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因此原尿、终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原尿流经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终尿中尿素的浓度比原尿高,原尿中有葡萄糖,而终尿不含有葡萄糖,等量的原尿和终尿含有无机盐的量不同。【解析】【答案】B4、D【分析】【解答】解: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如果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全部消失,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堆积如山.

故选:D.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5、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要理解记忆。“门窗大,斜顶,完备的排水系统”,指的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份温和湿润。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特征。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丰富,居民一般傍水而居,门窗开得比较大,屋顶也多为斜顶,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因此题干提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黑龙江属于北方地区,故A错误;浙江省属于南方地区,故B正确;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西北地区,故C错误;青海省属于青藏地区,故D错误。故选B。【解析】。【小题1】C【小题2】B6、D【分析】解:A;鹅颈烧瓶放入肉汤后进行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内的细菌;A正确;

B;甲、乙两组实验以细菌的有无有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B正确;

C;甲组由于煮沸加热杀死了细菌;而乙组由于打断了鹅颈,外界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C正确;

D;如果甲、乙实验中都要把煮沸后的肉汤放在无菌的环境下培养;那么就不能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组,D错误。

故选:D。

图示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解析】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ACD【分析】

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的作用;所以能够保持鲫鱼身体平衡的是胸鳍和腹鳍.

故选:A;C、D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鳍的作用是游动及平衡的器官;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8、BC【分析】试题分析:疫苗只是针对相应的传染病才有预防作用,因为它是通过该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的抗原性来研制成的,目前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疫苗.疫苗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百白破疫苗是百(百日咳)、白(白喉)、破(破伤风)三联混合制剂的简称,白百破三联疫苗是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当比例配置成的,用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种疾病.故选:BC考点:计划免疫及其意义.【解析】【答案】BC9、BD【分析】解: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A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直接的证据,B正确.

C;生物是不断进化的;通过进化才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生物,因此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C正确.

D;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D错误.

故选:B;D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

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要重点掌握.【解析】【答案】BD10、BC【分析】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故选:C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此题考查了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原始海洋.【解析】【答案】BC11、AD【分析】本题考查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省区。结合中国地图可知,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区依次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AD符合题意,BC不合题意。故选AD。【解析】AD12、ACD【分析】

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可见ACD符合题意.

故选:ACD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某些细菌可以净化污水,思考答题.

13、A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从第③组的数据可知,亲代都是高茎,而子女中出现了矮茎的个体,说明矮茎是隐性性状,高茎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和a表示,高茎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因此控制高;矮茎性状的基因是通过亲代传给后代的。故选:A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解析】【答案】A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球菌杆菌【分析】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因此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故答案为:球菌;杆菌.

大多数细菌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靠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属于异养.营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像枯草杆菌依靠分解动物的尸体和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落叶维持生活,属于腐生;而有些细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有机物,应寄生生活,如痢疾杆菌.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被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来制造有机物,对促进自然界物质的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细菌的知识,可通过对比病毒、真菌的知识进行掌握.【解析】球菌杆菌15、略

【分析】试题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所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考点: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解析】【答案】比例生态平衡16、略

【分析】

(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图中一为头部生有触角和口器以及单复眼;二为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三为蝗虫的腹部是蝗虫呼吸、生殖中心.

(2)由于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蝗虫的体表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故答案为:

(1)头部;胸部;腹部;

(2)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部以及运动器官的组成;据此解答.

1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考点:健康的概念。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健康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熟练掌握健康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答案。【解析】【答案】身体心理社会适应1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健康的概念。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身体健康,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一定的适应能力。【解析】【答案】消极被动积极主动19、略

【分析】【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分析图形解答.

解答: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温暖、湿润和畅通;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呼吸道;肺;肺;气体交换.【解析】【答案】呼吸道肺肺气体交换20、界【分析】【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答案为:界.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据此解答.21、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分析】【解答】米勒首创的化学进化模拟实验;可以证明生命起源过程中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物质。

这一阶段是可能的。

【分析】在米勒做的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2、完全蚕(蜜蜂、菜粉蝶、蚊、蝇)幼虫蛹【分析】【解答】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1)图示中的时期为:a为受精卵,b为幼虫;d为蛹,c为成虫,所以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蜜蜂;菜粉蝶、苍蝇、蚊子、蚕等等;

(2)a是受精卵,b是由a发育而来的,所以b应为幼虫期;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这个时期。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四、判断题(共2题,共20分)23、×【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将保留在体内,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解析】【答案】错24、×【分析】解: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形成的休眠体;芽孢落在适当环境中能萌发成细菌,所以芽孢不是生殖细胞.

故答案为:×.

(1)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2)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一个芽孢萌又会变成一个细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芽孢的特点、功能.【解析】×五、其他(共3题,共21分)25、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要点: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3)①③(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析】【答案】(1)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中的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气体(或二氧化碳)

(2)酵母菌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3)①③

(4)①④(或①⑤)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5)酒精。

(6)将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或用澄清石灰水检验)26、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和发酵原理的应用.解答此题结合图中的现象从酵母菌发酵现象;发酵原理和发酵原理的应用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观察到瓶中液体出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这是酵母菌分解蔗糖产生的气体.

(2)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小气球会膨胀起来.

(3)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目的是使酵母菌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