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42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桥本氏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该抗体攻击自身甲状腺细胞,最终引起甲状腺细胞损坏,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该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人C.患者常常会处于精神亢奋状态D.该免疫过程中的抗原是自身细胞2、为了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二者的关系,实验如下: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叙述最严谨的是A.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个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和等量蔗糖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B.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根的生长C.生长素与乙烯对根的生长表现为拮抗作用D.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3、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A.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抑制细胞伸长B.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细胞伸长C.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多,加快了光合作用D.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多,抑制向光侧细胞伸长4、能够用下图来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A.a为内质网膜,b为核膜,c为高尔基体膜B.a为葡萄糖,b为二氧化碳,c为丙酮酸C.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D.a为下丘脑,b为胰腺,c为垂体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酵母菌将呈现出J型增长D.经健那绿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结构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中都以CO2的形式流动C.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循环利用的7、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8、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1/5来自兔,2/5来自鼠,2/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10g体重,最多需要消耗植物()

A.600gB.4600gC.650gD.5600g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B.信息传递是双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是双向的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D.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当植物叶片受到机械损伤或病菌感染后,局部会产生大量H2O2,称为氧化爆发(OXB)。H2O2还能通过植物输导组织运往远端未受损的叶片,激活GST等基因的表达,产生提高植物抗逆、抗病的物质,启动防御途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XB可能导致受损的细胞迅速死亡,避免病原体扩散B.细胞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不会产生H2O2,不存在氧化爆发现象C.H2O2可作为植物细胞的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GST等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促进植物体各部位细胞迅速凋亡11、下图所示为人体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不同的体液,A和B表示两种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①和②等构成了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若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物质B可以是葡萄糖、甘油或肝糖原C.②中液体增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液体增多的原因一定是淋巴管堵塞D.若图中组织细胞是物质A的靶细胞,则物质A可以定向运输至该细胞1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应设置FeCl3的对照实验B.验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与尖端有关,应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的两组实验C.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D.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随机取样13、科学家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底中的火山口发现了热泉,海水温度可高达90℃。在热泉附近生活着众多生物,如长达三米而无消化器官、全靠硫细菌提供营养的管柄蠕虫,蛤类和细菌等。这些生物生活在一个高温、高压、缺氧、偏酸和无光的环境中,硫细菌利用热泉喷出的硫化物(如硫化氢)所得到的能量,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其他动物以这些细菌为食物来维持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泉周围的硫细菌等自养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众多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该生态系统的特殊之处在于通过硫细菌化能合成作用生产有机物的黑暗生态系统D.管柄蠕虫和硫细菌为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不存在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B.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C.每天有人到池边洗衣,但池水依然清澈这属于恢复力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营养结构更复杂,稳定性更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内环境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6、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17、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18、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20、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1、_______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4分)22、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8分)23、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若干只健康成年小鼠均分为两组;其中甲组切除甲状腺,乙组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观察其精神状态,并记录。

(1)本实验中该同学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促进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

(2)实验过程中乙组小鼠的耗氧量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甲组小鼠的体温可能会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稳定”)。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乙组的部分小鼠放置到了低温环境中,结果乙组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增强,原因是___。

(3)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以使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对丙组的处理是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6分)24、我国科学家解析出本能防御行为的神经环路如图所示;其中背侧中缝核为脑中的结构,GABA与5-HT为其中的神经元通路,sc-LP-BLA为下丘脑中神经元通路。回答下列问题:

(1)视网膜作为感受器;其在图中的功能为_________。

(2)据图可知;本能防御行为神经中枢主要位于_____;当受到危险胁迫时,一方面会促进SC-BA神经元通路兴奋,另一方面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GABA神经元兴奋,该神经元产生的递质为_______型。

(3)危险解除时,GABA产生的神经递质会通过灭活机制迅速终止生理效应,其意义是__________。25、某疼痛是由于脊髓的SG区发生功能障碍所致;科研人员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1)据图可知,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_______沿_________(填传入/传出)神经传导,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刺激突触前膜内的______释放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_____(填Na+/Cl-)通道打开,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变为____。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最终在________产生痛觉。

(2)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N,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幅度无明显变化,但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推测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________(填增多/减少),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_____(填增强/减弱),出现痛觉敏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桥本氏病患者产生抗体攻击自身的甲状腺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桥本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

B;该患者由于甲状腺细胞受损;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人,B正确;

C;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人;精神应该处于萎靡,C错误;

D;患者体内抗体攻击自身甲状腺细胞;甲状腺细胞相当于是抗原,D正确。

故选C。2、B【分析】【详解】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证明蔗糖的作用,A错误;根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B正确;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细胞的生长,乙烯抑制细胞的生长,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所以低浓度的生长素与乙烯,两者之间是拮抗作用,高浓度的生长素与乙烯作用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根本原因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含受环境影响,D错误。

【点睛】注意:实验设计应抓住实验目的,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区分无关变量,这样再根据对照实验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科学地确定实验设计思路。3、B【分析】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多;促进了细胞伸长,A错误;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细胞伸长,B正确;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少,C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名师点睛】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在单侧光照射下,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4、B【分析】【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高尔基体膜与核膜之间没有直接联系,A错误;葡萄糖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可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的[H],丙酮酸参与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生成物有二氧化碳等物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葡萄糖是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的,B正确;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回流返回血浆,C错误;下丘脑通过分泌相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通过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或性腺),但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不能作用于胰腺,D错误。5、D【分析】【分析】

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碱性染料染色。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自身前后对照,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实验的结果酵母菌呈现出S型增长。

【详解】

A;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A错误;

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酵母菌将呈现出S型增长,C错误;

D;经过健那绿染色后;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结构,D正确。

故选D。6、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详解】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A错误;

B;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错误;

C;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C。7、D【分析】【分析】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详解】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生产者算起,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鲈鱼是第五营养级,A正确。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的。图中已知流入一下一营养级的为126J·m-2·a-1,因此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483-126=1357J·m-2·a-1;C正确。该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因此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点睛】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8、B【分析】【分析】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1)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2)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详解】

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多能量应按按照传递效率为10%来计算。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1/5来自兔,2/5来自鼠,2/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10g体重,根据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1/5×10÷10%÷10%=200g;根据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2/5×10÷10%÷10%=400g;根据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2/5×10÷10%÷10%÷10%=4000g。综合以上可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200+400+4000=4600g,B正确。

故选B。9、B【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A正确。信息传递是双向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可反复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错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的,C正确。一般来说,因为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抵抗力稳定性也低,D正确。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A:C【分析】【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

【详解】

A;当植物叶片受到机械损伤或病菌感染后;会产生OXB现象,该现象可能导致受损的细胞迅速死亡,避免病原体扩散,从而减少对植物的损害,A正确;

B、细胞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H2O2;但由于存在相关的酶能将其分解,故不会造成氧化爆发现象,B错误;

C、由“H2O2还能通过植物输导组织运往远端未受损的叶片,激活GST等基因的表达”可知,H2O2可作为植物细胞的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

D;据题干信息可知;GST等基因的表达会产生提高植物抗逆、抗病的物质,启动防御途径,不会促进植物体各部位细胞迅速凋亡,D错误。

故选AC。11、B:C:D【分析】【分析】

1;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物质A可以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中,而B物质为组织细胞的分泌物或者代谢产物,B物质进入组织液后再进入血浆。

【详解】

A.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它们与淋巴液等构成了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

B.若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物质B可以是葡萄糖、甘油;但不能是肝糖原,肝糖原储存在肝脏细胞内,B错误;

C.组织液中液体增多时会引起组织水肿;液体增多的原因比较多,如淋巴管堵塞;营养不良、过敏等,C错误;

D.物质A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D错误。

故选BCD。12、A:C:D【分析】【分析】

1.样方法取样做到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该方法使用时由于动物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根据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因此计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高。

2.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可设置无机催化剂做对照。

3.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接受光照的刺激。

【详解】

A;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因此验证酶具有高效性时,可以设置无机催化剂催化和酶催化的两组实验,A正确;

B;验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应设置一组用锡帽罩住尖端;另一组不作处理,B错误;

C;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根据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随机取样,D正确。

故选ACD。13、A:B: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水、土、气;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②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③消费者:动物、寄生微生物、根瘤菌等,它们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异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④分解者:腐生微生物、腐生的动物,它们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是异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详解】

A;硫细菌等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

B;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该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之处是硫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生产有机物进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形成了黑暗生态系统,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管栖蠕虫无消化器官;据此推测管栖蠕虫直接吸食细菌的营养物质,二者之间不是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ABC。14、A:C:D【分析】【分析】

抵抗力稳定性的实质是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的相对稳定;恢复力稳定性的实质是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的相对稳定。前者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后者是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

【详解】

A;在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A错误;

B;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C;每天有人到池边洗衣;但池水依然清澈,这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一般是营养结构更复杂;稳定性更高,但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D错误。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略

【分析】【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解析】稳态16、略

【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中;气候;生物、天敌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故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

【详解】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点睛】

种群的数量不会恒定不变。【解析】波动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9、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20、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四、判断题(共1题,共4分)22、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1题,共8分)23、略

【分析】【分析】

梳理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由题意明辨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进而准确定位实验目的。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知识,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

(1)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切除甲状腺;因变量是“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观察其精神状态”,据此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

(2)实验过程中乙组小鼠不切除甲状腺;其耗氧量应该稳定不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而甲组小鼠切除了甲状腺,因此其体温可能会降低。在实验过程中,置于低温环境中的乙组的部分小鼠,因受到寒冷刺激使其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实验结果乙组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增强。

(3)新陈代谢越旺盛耗氧量越多。切除甲状腺后;小鼠由于缺乏甲状腺激素,新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