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教学重难点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教学过程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板书:王之涣《凉州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2词呢?唱词。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师:其实《登鹳鹊楼》就是他写的,正是一曲《登鹳鹊楼》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凉州词》,使他跻身于唐一流大诗人行列。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过渡: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么?(二)初读古诗:出示幻灯片,提出读的具体要求:1自由读(至少两遍)。2指名读,听后评读。(老师或学生评)过渡:如果说初读古诗的第一步,那么读出感觉,读出味道那才是我们读好诗的更高境界。(三)感悟诗句前两句1轻声读前两句诗,找出自己读的感觉,并且或写或勾做上自己习惯的学习标记。2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自己感觉到的。3指名读。(要求说感受,读出感受。)4师或生听后评议。学习前两句诗预设:学生可以从第一句里找感觉,也可以先从第二句谈起。课堂师要随机引导。若学生先体会第一句,则重点点拨:(1)解决“远上”的意思。老师用手势和眼神带。(自下而上)[](2)听音乐,师:提到“黄河”用什么词语可以形容它?(自由抢答:汹涌澎湃、磅礴、气势宏大……)(3)谁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其他同学闭眼听想象画面。(4)听后评读。(5)你听了这样的朗读后,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高远辽阔感)(6)想象画面,同桌加动作自由读,听后说说他哪读的好?若先体会第二句,则重点点拨:(1)谈自读后的感觉。(孤)“孤”什么意思?师及时鼓励孩子的感受。(2)你们也这样读读,体会孤的感受。(3)解疑(胡兴业同学提出的疑问):“片”的意思是什么?师:是呀,为什么写“一片”而不是“一座”呢?预设:a学生自己争取解决。b师引导。进情境——诗人由高远辽阔的黄河,笔锋一转,把视角拉下来,远望,不觉咏出——个人接读第二句。c如果读不出“片”(单薄,小,)的感受,师随机指导这个学生:再远些,再远些看,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此时,再说你(你们)的理解。指名说或自由说。(师注意捕捉学生的零散感受。(“座”呢,城比较高大,厚实的感觉。写“片”更突出了城的孤,单薄,小。犹如一片小小的树叶。更加有种悲凉,危险的感觉……)4师:想看看这“片”城么?(课件)5配乐《凉州曲》创设情境:(师语速缓慢地)茫茫戈壁,假如你是戍边战士,盛夏骄阳似火,大漠之上——(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秋风飒飒,中秋月挂梢头,——(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冬夜北风寒,雪花漫天飘——(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此情此景,身处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两个词说说。(指名说,生:凄凉,苍凉,寂寞,孤独……)6小结:前两句诗h如果说首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黄河的气势磅礴和天空的高远,用一个字“壮”(板书“壮”),那么第二句则更侧重的守城战士环境和内心的描写,我们也用一个字概括:“悲”,(板书“悲”)。这真是壮中有悲,悲中有壮呀!7自己再读读,体会体会这种荡气回肠的感觉。8个人展示读。(ppt)(师再评:我听出你在突出“一”和“万”,对比读中,反衬了城的“孤”“单薄”和战士内心的凄凉感。真是用心在读啊!过渡:如果说前两句是“画意”,那么后面的“诗情”又是什么呢?(四)学习三、四句。1轻声读三、四句,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么?(预设:谁怨谁?“何须怨”又是什么意思?……)2解疑。出示ppt(1)“何须”什么意思?(2)“何须怨”呢?(不必怨。)谁不必怨谁?(羌笛不必怨杨柳)。(3)看着大屏幕诗句,学生试着说诗句大意。追问:为什么“不必怨”呢?(怨也没用,无可奈何的感受。)[](4)试着读出这种感受。(5)指名读。(6)师生评读。(师随机评:“我还听出了你的怨愤之情”。)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怨愤朝廷的漠不关心;所以突出“春风”一词的朗诵。)3师:然而,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板书: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怎么读出这情怀?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学生自评。4回读全诗:同桌互读,读后评议他哪读的好?——展示个人读——大家评议。5学唱古诗。播放视频《凉州词》。古诗是可以唱的,想唱么?让我们唱中表达心中的感受。1遍:轻声学唱。2遍:自由大声唱。3遍:起立,加动作,眼神,有滋味的吟唱。(自然课堂呈现熟能成诵的感受。)(五)课外拓展:师过渡:同学们,还有一首与此题目相同,内容相同,感情相近的诗,但表达将士的情怀直接,更豁达。出示ppt王翰《凉州词》,相信你们用刚才的方法,一定能很快进入角色的。1自由读,找感受。2小组交流感受或读出感受。3小组赛读。形式自己设计。读后学生互评,或者老师评议。4试着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可以从题目,作者,诗表达的情怀,内容都是边塞诗…...)这些都要因学生学情而定。也可以提问质疑,师随机解疑。(六)作业:把两首《凉州词》朗诵(也可以唱)给家长听。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篇2教材简析:《凉州词》这首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母亲河”的第三篇课文,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还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和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设想:根据课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我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训练:背诵古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记忆的大门,背诵一些你所积累的古诗词吧。学生自由背古诗。师总结: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多积累,多背诵,一定能“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一位诗人,他对黄河情有独钟,留下来的诗篇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他就是盛唐著名诗人...(生:王之涣)...,大家回忆一下《登鹳雀楼》,齐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之涣的另外一首诗...(生:《凉州词》)...2、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吗?(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3、师: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师: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2)词呢?唱词。(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师: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吗?初读古诗。1、自读古诗。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2出示幻灯片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指名读。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尝试着读出诗中的感觉,读出诗中的味道来,那才是我们读好诗的更高境界,大家齐读。3、齐读。三、感悟诗意师: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让我们先来看前面两句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黄河远上白云间1、读一读: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齐读第一句2、师:大家想看看黄河吗?播放黄河课件。3、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生: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汹涌磅礴......4、说一说(描写黄河的诗):师: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吗?课件(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2)、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4)、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师:大诗人李白的年纪比王之涣要小13岁,我想,他一定是学了王之涣的这首诗,才有这样的想象吧。)5、读一读: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二)、一片孤城万仞山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课件师:我们先来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好吗?1、释“仞”:仞是什么意思?板书:仞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课件: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师:想看看玉门关吗?课件: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米,残垣高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3、落实之一:孤(1)师:再读读该句,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孤单单的一座城。师:(仅仅只是城孤单单吗?哪里可以看出戍边战士的心情?)(2)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师: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师: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4、落实之二:片师: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5、回读该两句。师: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师: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何以解忧?唯有羌笛——)师:请读下两句诗。(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师:这两句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1、解词。▲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度:越过2、怨杨柳,怨什么意思?埋怨。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3、为什么没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呢?——大家一起去理解一下“春风不度玉门关”:原因是: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两句诗连起来读一遍)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春天早点到来,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久处荒凉之地,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5、师:回家真的有希望吗?课件:出示征戍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懂吗?“还者十无二、三”是什么意思?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生:埋怨朝廷。师:埋怨朝廷有用吗?生:没用。师:所以战士们埋怨杨柳是怎样一种情感?无可奈何!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大家齐读后两句因此,“春风”的另一种意思即是:得到朝廷的恩惠和关心。6、感受征戍之苦。师:士兵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处境。在唐代边塞诗中,有许多描写战争的,老师也搜集了一小部分,咱们来看看:课件:可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曲》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李颀《古意》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大家再一起齐读后两句。7、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如果诗歌仅止于此,就没有多大特色。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一语双关。师:羌笛何须怨杨柳,其实,杨柳在这里又有另外一层意思。你想知道吗?战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杨柳》曲子。课件: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凉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大家齐读后两句诗。8、整体读古诗。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凉的羌笛声,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的这篇诗作反映了征人的思乡之愁,一起齐读全诗。(四):两地亲情笛声传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1、征人思亲人(配悲伤的乐曲):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声里,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2、亲人思征人(配伤感的乐曲):课件出示: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写下来。(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记儿子,孩子相信父亲的情景。(适时穿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年轻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伤心欲绝,丈夫却只能在边关频频回头望着家乡而不能回家!三、结课升华——拥抱和平。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出示课件)(本堂课在诸暨实验小学和绍兴县实验小学公开展示,效果非常理想,曾使在场好些师生落泪。其实,对课的钻研真的很不够,上的课也少。课上的少,积累就少,课也就更上不好。熟能生巧,我想真应该多上上课。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过程:一、音画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颖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9.配乐赛读、齐读。10.背诵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结合诗后注解,自学古诗,了解大意。2、抓住重点字词,启发学生联想,读懂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西域沙漠,人烟稀少,战争频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以此为曲,以边塞的生活见闻为词,写下了一首首豪迈大气的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2、齐读课题。二、分环节教学,确定学习古诗的标准。1、读古诗,正字音(确定读的标准:节奏分明)(1)、自由读古诗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生试读,师相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更正字音,读准节奏;(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4)男女分读,全班齐读;2、说古诗,明诗意(确立理解古诗的标准:结合注释,适当想象)(1)请学生分句解释诗句意思,师相机引导;(2)同桌互说整首诗意思;(3)请一位学生当堂展示,并总结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借助注释,适当想象)3、抓诗眼,悟诗情(确定明悟诗情的标准:抓诗眼,品悟诗情)(1)品味“酒美”a、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第一行诗写的是庆功宴上热闹欢乐的气氛,那么这种气氛是通过诗中的哪一个词写出来的?b、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酒美?c、酒在我们中国的诗歌文化里,是一种重要的意象,就是助情物,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宣泄的出口,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酒在不同的环境里,分别代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d、对于戍边的战士来说,美酒意味着什么?(大胜之后的庆贺,以酒助兴。越是美酒越是说明将士们的心情非常高兴,越是高兴就更该喝更好的酒)(2)品味“催”a、多好的美酒啊,战士们喝到了吗?那是因为一个字:催。从这个字里,你能联想到什么?(战争开始了,胡人犯边,劫掠百姓)b、是啊,一个催字,写出了边疆战事的无常。战士们过的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朝不保夕,敌人随时来犯,清晨,正午,深夜,琵琶声起,将士出征)c、如果你是战士,此时你愿意在军营畅饮美酒?还是外出保卫百姓?(3)品味“醉”a、到了第三行诗,它的关键词跟第二行诗有密切的关系,找出第二,三行诗的矛盾之处,我们就找到了关键之字:醉。b、为何说“醉”字矛盾?“醉”字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将士倒在沙场的样子像喝醉了)c、死可不可怕?但在将士们眼中,有没有将死亡放在眼里?(视作醉倒,请君莫笑,尽显对生死之淡然,豪迈)(4)品味“回”a、为什么将士们能将生死看淡,原因在最后一行诗中。来,同学们,找一找最后一个关键词:回。b、能回吗?几人能回?自古以来,从秦到唐,戍边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胡人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行踪成疑,边疆的战士不知道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时候发生。只知道逢战必失手足,生死之事见多了,便看得淡了。三.强化主题,总结方法1、从刚刚的学习当中,我们了解到了边疆苦寒,生死无常,而且还要跟亲人长久分别,如果是你,你愿意成为一名戍守边关的战士吗?2、那么自古以来,为什么还有无数的将士甘愿留守边关,挥洒热血?因为他们的身后的国家的安危,是百姓的幸福。他们退一步,无数家庭将破碎,孩子们会失去爸爸妈妈,城市会由繁华变得破败,国家会由完整走入衰亡。3、出示课外资料,加深体会;4、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诵读全诗。5、学生通过表格进行自我评价,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过程】酒美大胜之喜催战事无常将士家国天下酒生死之淡然回?人生之悲壮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教学重难点:品读悟诗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学生准备:边塞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⑶质疑。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7、面对此请此景,你有什么感受?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9、配乐赛读、齐读。10、背诵。四、拓展延伸。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2、教师推介。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李益《从军苦乐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21
- 2025年度上市公司股东股份无偿转让协议
- 2025年度家暴受害者离婚协议书范本:财产分割、子女抚养与经济补偿协议书
- 2025年度借款代偿与金融科技创新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股权合作及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企业间保密协议-业务拓展合作
- 二零二五年度校园弱电系统安全巡检与维护保养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一对一辅导协议范文(2篇)
- 2025年上市公司向个人借款协议(三篇)
- 2025年专利合作协议参考模板(2篇)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2023年
- 呆死帐的发生与预防课件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导数常见函数图像
- 起重机械安装吊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教案06儿童咬合诱导
-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
- 高一3班第一次月考总结班会课件
-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 大跨度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图文并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