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一、单选题如图为我国某中学生在手机APP上查询到的“当地实时太阳位置与日出日落相关信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被方框遮挡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9月 D.12月2.该同学所在地最可能是()A.北京 B.上海 C.成都 D.拉萨3.该时刻可能是北京时间()A.7:00 B.10:00 C.12:00 D.15:00冀东沿海地区一年四季均有海陆风。如图为“不同时节冀东地区海风深入陆地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以下天气系统影响该地时,较易观测到海陆风的是()A.准静止锋 B.温带气旋 C.强冷锋 D.弱高压5.海风深入甲位置的时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下列四图为6月秦皇岛2、8、14与20时的近五年海陆风风向频率图,其中代表14时的是()A. B. C. D.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调查发现,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落差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南侧与北侧落差差异小,两山地分水岭南侧与北侧降水差异均比较明显。研究表明,未来图(如图)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导致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从水循环的角度,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有()①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②大陆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③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④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关于图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流域面积缩小,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 B.流域面积缩小,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 C.流域面积变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 D.流域面积变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洪积扇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中段,其南侧分布有山前断裂带,不同时期形成的扇体叠覆,形成垒叠式洪积扇,堆积物以砂砾石为主。如图示意大青山山前断裂带及洪积扇分布(洪积扇Ⅰ、Ⅱ、Ⅲ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气候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垒叠式洪积扇扇体形成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A.I—Ⅱ—Ⅲ B.Ⅱ—Ⅲ—I C.Ⅲ—Ⅱ—I D.I—Ⅲ—Ⅱ10.与洪积扇I、Ⅱ相比,洪积扇Ⅲ规模最大,原因主要是其形成时()A.大气降水量最多 B.山地抬升幅度最大 C.冰川融水量最大 D.山前平原最为开阔11.该区域山前洪积扇耕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地震多发 B.降水较少 C.距黄河远 D.土壤贫瘠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如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站点海拔(m)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土壤冻结天数(天)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①66322.82769741②77621.235210356③110619.655412064④121019.2599126103⑤185416.58021448512.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A.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 B.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 C.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D.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13.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积雪深度 B.风力大小 C.冬季气温 D.太阳辐射14.L谷地所在的山脉是()A.太行山脉 B.长白山脉 C.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构成主体为乡城人口流动,其发生过程既深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人员用图层结构示意我国乡城人口流动的发展层次现状(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乡村人口进入M0圈层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政策16.图示乡城人口流动()A.户籍迁移使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 B.家庭化迁移缓解了城市人口老龄化 C.非家庭化迁移减轻了乡村老龄化 D.兼业化加剧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17.乡城人口流动中反向流动,可能()A.制约小城镇发展 B.造成乡村住房紧张 C.使城市人才短缺 D.改善乡村产业结构传统村落是承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传统村落与民居遗存丰富,其中开放型文化区包含传统村落395个。世代生息于此的山区居民在长期劳作生活实践中积累了生产经验,展现了生态智慧。如表为开放型文化区传统村落地貌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貌类型山地喀斯特山地喀斯特丘陵丘陵平原台地村落数量(个)2101302120131所占比例(%)53.232.95.35.13.30.218.该文化区传统村落规模普遍表现为中、小型特征的原因是()A.习俗和基础设施水平制约 B.矿产资源匮乏 C.地形和农业发展水平限制 D.水热资源不足19.为了保护村落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村落依山而建,从高到低依次是()A.林地、村落、梯田 B.村落、梯田、林地 C.林地、梯田、村落 D.村落、林地、梯田20.部分村落位于山顶,并呈现沿山脊走向扩展的形态,主要考虑选址地()①土层深厚易耕作②水源丰富③采光通风好④避免水灾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冷凉经济,是指在冷凉气候(年均气温低于20℃,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冷凉,全年多风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条件下,以冷凉产业为核心衍生出的地方特色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生产观念认为,气候冷凉、热量条件差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导致大面积山区非耕地的冷凉气候资源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90%以上的粮、棉、油、肉、奶、蛋主要来源于仅占国土面积13.9%的平原耕地区。如图示意品质型特色农业开发利用的内在逻辑。完成下面小题。21.相比雨热区,冷凉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有()①病虫害少②无霜期长③农作物种类多④土壤污染程度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为提高冷凉区农业产出效益,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发展温室农业,提高复种指数 B.加大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单产 C.调整农业结构,推广机械化作业 D.实施套种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23.冷凉区农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直接贡献是()A.缓解雨热区耕地过度利用 B.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量 C.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丰富地方优质种源的种类二、综合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考证,古代的毛乌素沙地曾经水草丰美,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现在,历经60多年的治沙过程,80%的毛乌素沙地得到治理,区域内的流动沙地趋于固定。图1为毛乌素沙地概况图,图2为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图。材料二 在良好生态防护屏障的庇护下,榆林市“草、羊、枣、薯”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逐步架构起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主框架,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同时现代特色大农业、大生态产业与能源工业形成了独特的“沙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力量。(1)结合材料,列举毛乌素沙地地理环境过渡性的表现。(2)结合材料,分析近年来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原因。(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沙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啸是典型的海洋灾害。深海海底强烈浅源地震、火山喷发及其诱发的海底滑坡、坍塌等海底地形的突然变化往往引发大洋水体波动,当波动的大洋水体接近近岸浅水区时,波速变小,振幅陡涨,形成巨大的“水墙”侵入海岸带,形成海啸。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一爪哇岛一带海底地震频发,1976年以来共发生6次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损失巨大。如图为上述6次海啸的地震震级及震中分布。(1)图示部分区域海底地震频发但极少引发海啸,推测其可能原因。(2)解释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西侧及南侧沿海地区在当地历次海啸发生时损失较大的原因。(3)请简述可以减少当地海啸产生的损失的有效措施。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本纳斯沙漠(如图)面积大约为280平方千米,常被称为欧洲西部唯一的沙漠。西部片是指以美国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影片,陡峭的山谷、苍凉的荒原是此类影片的经典元素。美国西部的犹他州是早期西部片的拍摄地。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部片多在经济相对落后西班牙本纳斯沙漠地区拍摄。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西部片拍摄地转至非洲,本纳斯沙漠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近年来,该地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1)分析本纳斯沙漠常被称为欧洲西部唯一的沙漠的原因。(2)说明20世纪60年代西部片拍摄地由早期的美国犹他州迁往西班牙本纳斯沙漠地区的原因。(3)推测电影产业的兴起对20世纪70年代的本纳斯沙漠所在地区的影响。(4)说出美国西部片电影产业转移对我国沙漠地区承接该产业的启示。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如图为我国某中学生在手机APP上查询到的“当地实时太阳位置与日出日落相关信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被方框遮挡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9月 D.12月【解答】解:据所学可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北移,28日直射北半球,且离赤道较近,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故A正确。6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接近最长,日出方位偏东角度大于4°,故B错误。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南移,图中日期为28日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偏南,故C错误。根据当地日出、日落时刻可知当地当日昼长为12小时22分钟,昼长略大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离赤道比较近;12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D错误。故选:A。2.该同学所在地最可能是()A.北京 B.上海 C.成都 D.拉萨【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知,该地日出5:48,日落18:10,所以昼长为12小时22分钟;据日出加上昼长的一半为该地正午,即该地正午为北京时间5:48+6:11=11:59;结合该地正午地方时为12时,说明该地靠近120°E,且相差1/4度,上海经度121°E,最为接近,故B正确。北京经度为116°E,故A错误。成都经度103°E,故C错误。拉萨91°E,故D错误。故选:B。3.该时刻可能是北京时间()A.7:00 B.10:00 C.12:00 D.15:00【解答】解: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05:48,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8:10,故昼长为12h22′,当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1:59。当地地方时12:00,也就是此地北京时间11:59太阳高度最大,当地正午太阳高度60°左右,此地此时太阳高度50.06°,接近最大,故时间距离11:59还有一个多小时的10:00,而且此时太阳方位应接近东南方附近,故B正确。当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1:5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时6点太阳大致位于正东方位,地方时12:00位于正南,而此地此时太阳方位为东偏南39.4°,不是正南,故C错误。7:00时太阳应该是从正东往南偏15°,所以A错误。15:00太阳已经位于西南方向,故D错误。故选:B。冀东沿海地区一年四季均有海陆风。如图为“不同时节冀东地区海风深入陆地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以下天气系统影响该地时,较易观测到海陆风的是()A.准静止锋 B.温带气旋 C.强冷锋 D.弱高压【解答】解: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锋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叫准静止锋。锋面区域内,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较重的干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从而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该天气系统影响下,不易观测到海陆风,A错误。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故不易观测到海陆风,B错误。冷锋过境时,会伴有偏北风加大、气压升高和温度降低等现象,有时会造成雨雪天气,夏季甚至会造成暴雨;强冷锋天气系统控制下,不易观测到海陆风,C错误。天气系统带来的大气运动属于背景风。当陆地或者海面受弱高压控制时,背景风较弱,海陆风明显,D正确。故选:D。5.海风深入甲位置的时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答】解:从图中可知,甲地相较于其他地方更深入内陆,夏季海洋上形成高压,海风推进得最远,海风深入甲位置,B正确,ACD错误。故选:B。6.下列四图为6月秦皇岛2、8、14与20时的近五年海陆风风向频率图,其中代表14时的是()A. B. C. D.【解答】解:白天,陆地气温约在14时最高,即海陆间温差这个时候会最大,下午14﹣15时海风最强;此后陆地气温逐渐下降,海风便随之减弱,约在晚间21﹣22时,海陆温差消失,海风停止;六月某日14时,秦皇岛海风强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海风多为偏南风,A对。图B中,西北、东南、西南风向频率大致相当,东北风频率低,B错。图C中,仅西南风向频率最高,其他的风向频率较低,C错。图D中,北风频率最高,偏南风最弱,D错。故选:A。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调查发现,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落差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南侧与北侧落差差异小,两山地分水岭南侧与北侧降水差异均比较明显。研究表明,未来图(如图)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导致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从水循环的角度,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有()①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②大陆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③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④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答】解:喜马拉雅山的高山对夏季风的水汽具有抬升,导致降水多,发育众多的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当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裂隙发育,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①③④正确。当地海拔高,是山岳冰川广布,不是大陆冰川,②错误。故选:D。8.关于图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流域面积缩小,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 B.流域面积缩小,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 C.流域面积变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 D.流域面积变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解答】解: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BD错误。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分水岭的南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位于背风坡,南侧比北侧降水多,且南侧落差更大,南侧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溯源侵蚀更强,两地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A正确,C错误。故选:A。洪积扇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中段,其南侧分布有山前断裂带,不同时期形成的扇体叠覆,形成垒叠式洪积扇,堆积物以砂砾石为主。如图示意大青山山前断裂带及洪积扇分布(洪积扇Ⅰ、Ⅱ、Ⅲ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气候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垒叠式洪积扇扇体形成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A.I—Ⅱ—Ⅲ B.Ⅱ—Ⅲ—I C.Ⅲ—Ⅱ—I D.I—Ⅲ—Ⅱ【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地壳的抬升,形成晚的冲积扇会覆盖在形成早的洪积扇的上方,故形成晚的洪积扇整体海拔高;故洪积扇扇体形成由早到晚排序Ⅲ—Ⅱ—I,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与洪积扇I、Ⅱ相比,洪积扇Ⅲ规模最大,原因主要是其形成时()A.大气降水量最多 B.山地抬升幅度最大 C.冰川融水量最大 D.山前平原最为开阔【解答】解:由图可知,洪积扇Ⅲ形成于暖干环境,降水少,A错误。阴山山脉无冰川,C错误。山前平原在三个时期变化差异小,D错误。山地抬升幅度最大,地势落差最大,流速最快,搬运能力强,泥沙沉积多,形成的冲积扇面积最大,B正确。故选:B。11.该区域山前洪积扇耕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地震多发 B.降水较少 C.距黄河远 D.土壤贫瘠【解答】解:结合材料,该洪积扇堆积物以砂砾石为主,土壤发育差,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土壤贫瘠,因而耕地少,D正确。该区域降水较少、距黄河远,距离灌溉水源远,影响其耕地的数量,但冲积扇往往有丰富的地下水,所以降水少、距黄河远不是耕地少的主要原因,BC错误。该区域位于板块的内部,地震发生的频次少,A错误。故选:D。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如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站点海拔(m)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土壤冻结天数(天)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①66322.82769741②77621.235210356③110619.655412064④121019.2599126103⑤185416.58021448512.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A.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 B.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 C.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D.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解答】解:A、1854米是⑤站点的高度,不是山脉的高度,不符合题意。B、7月的气温不可能影响全年降水量,不符合题意。C、我国位于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低,所以该地冻土有可能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故正确。D、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提前,不符合题意。故选:C。13.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积雪深度 B.风力大小 C.冬季气温 D.太阳辐射【解答】解:从表中资料可看出⑤站点的降水比④站点多了200mm左右,降水多,冬季积雪可能大,积雪的深度就大,积雪深度有效地保持地温,因此土壤冻结最大深度比④站点小,A正确;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⑤站点的冬季气温比④站点低,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应该更大,但表中土壤冻结最大深度⑤站点比④站点小,C错误;⑤站点海拔比④站点高,太阳辐射⑤站点可能更强,但⑤降水多,阴雨天多,太阳辐射不一定更强,D错误;风力大小对地温的影响不大,且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风力大小差异不大,不能成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故选:A。14.L谷地所在的山脉是()A.太行山脉 B.长白山脉 C.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解答】解:根据表格信息,该山位于我国,底部地区年降水量是276mm,降水较少,属于我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座山脉中,天山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正确。太行山脉、长白山脉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横断山脉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BC错误。故选:D。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构成主体为乡城人口流动,其发生过程既深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人员用图层结构示意我国乡城人口流动的发展层次现状(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乡村人口进入M0圈层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政策【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M0层乡村人口由乡村户籍实现了市民化,户籍已迁,而我国流动人口户籍的迁移主要由政府政策决定,所以乡村进入M圈层的主导因素是政策,而经济、交通和文化虽会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BC错误,D正确。故选:D。16.图示乡城人口流动()A.户籍迁移使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 B.家庭化迁移缓解了城市人口老龄化 C.非家庭化迁移减轻了乡村老龄化 D.兼业化加剧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解答】解:根据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流动人口的主力为青壮年劳动力,若实现家庭化迁移,迁移人口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及其子女,故家庭化迁移能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A错误,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兼业化劳动力就近获顾务农和经商务工,不会加剧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CD错误。故选:B。17.乡城人口流动中反向流动,可能()A.制约小城镇发展 B.造成乡村住房紧张 C.使城市人才短缺 D.改善乡村产业结构【解答】解:人口反向流动主要是在城市经商务工的乡村人口回流到原籍故乡,这部分人员在外大多获取了生产技能并实现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回乡后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可能性较大,能改善乡村产业结构,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A错误,D正确。在城市经商务工又回流到原籍故乡的人口中大部分原来就有住房,不会造成乡村住房紧张,B错误。人口反向流动主要是在城市经商务工的乡村人口回流到原籍故乡,会使得城市人才部分流失,但占比较小,不会到人才短缺的程度,C错误。故选:D。传统村落是承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传统村落与民居遗存丰富,其中开放型文化区包含传统村落395个。世代生息于此的山区居民在长期劳作生活实践中积累了生产经验,展现了生态智慧。如表为开放型文化区传统村落地貌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貌类型山地喀斯特山地喀斯特丘陵丘陵平原台地村落数量(个)2101302120131所占比例(%)53.232.95.35.13.30.218.该文化区传统村落规模普遍表现为中、小型特征的原因是()A.习俗和基础设施水平制约 B.矿产资源匮乏 C.地形和农业发展水平限制 D.水热资源不足【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文化区传统村落形成历史悠久,主要产业是农业。据表可知,该文化区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地、喀斯特地貌区,平地少,可知该地耕地也较少,耕地分散,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进而导致村落分布分散,营建规模也偏小,故C正确。根据该地地形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故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矿产资源主要是开发为非农经济活动,主要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传统村落无关,故B错误。习俗不能影响村落的规模,A错误。故选:C。19.为了保护村落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村落依山而建,从高到低依次是()A.林地、村落、梯田 B.村落、梯田、林地 C.林地、梯田、村落 D.村落、林地、梯田【解答】解:为了保护村落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村落依山建于中部,其上部为林地,下部为梯田,上部林地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村落居中不占耕地,用水和生产方便;农田下部,地形平坦,便于引水灌溉,故村落依山而建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地、村落、梯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部分村落位于山顶,并呈现沿山脊走向扩展的形态,主要考虑选址地()①土层深厚易耕作②水源丰富③采光通风好④避免水灾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答】解:①山脊由于中部高,两侧低,土层薄不易耕作,故错误。②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水源不丰富,故错误。③山脊由于中部高,两侧低,采光通风好,故正确。④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海拔高,避免水灾影响,故正确。故选:C。冷凉经济,是指在冷凉气候(年均气温低于20℃,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冷凉,全年多风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条件下,以冷凉产业为核心衍生出的地方特色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生产观念认为,气候冷凉、热量条件差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导致大面积山区非耕地的冷凉气候资源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90%以上的粮、棉、油、肉、奶、蛋主要来源于仅占国土面积13.9%的平原耕地区。如图示意品质型特色农业开发利用的内在逻辑。完成下面小题。21.相比雨热区,冷凉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有()①病虫害少②无霜期长③农作物种类多④土壤污染程度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答】解:冷凉区受热量限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少,无霜期短,②③错误。相比雨热区,冷凉区气温低,气候干旱,病虫害少,且冷凉区土地开发利用时间短,利用强度小,土壤受农药和化肥的影响小,污染程度较轻,①④正确。故选:C。22.为提高冷凉区农业产出效益,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发展温室农业,提高复种指数 B.加大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单产 C.调整农业结构,推广机械化作业 D.实施套种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解答】解:为提高冷凉区农业产出效益,应充分利用当地冷凉生态的优势条件,以优良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而不是在改善热量供应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技术,与全国其他农业优势区域比拼短期高产量,A错误。加大化肥使用量,容易导致土壤的板结,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B错误。实施套种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也能保障农产品的品质,D正确。推广机械化作业,只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不能提高农业产出效率,C错误。故选:D。23.冷凉区农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直接贡献是()A.缓解雨热区耕地过度利用 B.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量 C.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丰富地方优质种源的种类【解答】解:我国粮食安全包括粮食供给量的安全和粮食品质的安全,冷凉区农业的发展既能增加粮食供给量,同时冷凉区所产的粮食品质高,所以冷凉区农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直接贡献是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量,B正确。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主要受农产品品质、科技等,不属于直接贡献,C错误。冷凉区农业发展可以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量,但不能丰富地方优质种源的种类,D错误。冷凉区农业发展并不能直接缓解雨热区耕地过度利用,故不是直接贡献,A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考证,古代的毛乌素沙地曾经水草丰美,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现在,历经60多年的治沙过程,80%的毛乌素沙地得到治理,区域内的流动沙地趋于固定。图1为毛乌素沙地概况图,图2为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图。材料二 在良好生态防护屏障的庇护下,榆林市“草、羊、枣、薯”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逐步架构起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主框架,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同时现代特色大农业、大生态产业与能源工业形成了独特的“沙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力量。(1)结合材料,列举毛乌素沙地地理环境过渡性的表现。(2)结合材料,分析近年来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原因。(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沙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解答】解:(1)由图示材料可知,毛乌素沙地年降水量大约是300~400mm,降水相对较少,正处在森林和草原、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种植业与畜牧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带上,也正是因为处在过渡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2)近年来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的,首先,其本身气候条件就有利于植被恢复,读图2可知气温趋于稳定,蒸发量变化不大,加之近年来降水量有所增加,植被恢复效果更佳,使流动沙丘趋于固定;其次,人类的治沙措施不断落实,“三北”防护林等治沙措施的实行,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而且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种植粮食和放牧的经营方式,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破坏,对当地生态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经济效益方面,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方面,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生态效益方面,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使沙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保障生态效益。故答案为:(1)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过渡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区。(2)自然原因:气温稳定,蒸发量变化不大;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使流动沙丘趋于固定。人为原因:“三北”防护林等治沙措施的实行,当地植被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破坏。(3)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巩固社会效益;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促进沙区生态恢复,保障生态效益。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啸是典型的海洋灾害。深海海底强烈浅源地震、火山喷发及其诱发的海底滑坡、坍塌等海底地形的突然变化往往引发大洋水体波动,当波动的大洋水体接近近岸浅水区时,波速变小,振幅陡涨,形成巨大的“水墙”侵入海岸带,形成海啸。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一爪哇岛一带海底地震频发,1976年以来共发生6次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损失巨大。如图为上述6次海啸的地震震级及震中分布。(1)图示部分区域海底地震频发但极少引发海啸,推测其可能原因。(2)解释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西侧及南侧沿海地区在当地历次海啸发生时损失较大的原因。(3)请简述可以减少当地海啸产生的损失的有效措施。【解答】解:(1)图示海域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但极少引发海啸;根据材料,深海海底强烈浅源地震、火山喷发及其诱发的海底滑坡、坍塌等海底地形的突然变化往往引发大洋水体波动,当波动的大洋水体接近近岸浅水区时,波速变小,振幅陡涨,形成巨大的“水墙”侵入海岸带,形成海啸。由于大部分地震震级较小(释放能量较少);深海海底强烈浅源地震易引发海啸,浅海地震不易引发海啸,图示区域海底地震频发但极少引发海啸,可能是部分地震发生在浅海海底;部分地震为深源地震等。(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西侧及南侧沿海地区城市分布较多,人类活动较为密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尼西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不发达,海啸预警系统不完善,预警时间短,不能及时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控,从而不能及时的向民众发布警示;由于民众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防灾意识淡薄;政府救灾能力不足等,导致历次海啸发生时损失较大。(3)海啸属于自然灾害,人类要避免几乎很难,但若能准确预测,就可及早逃生,远离灾害现场,应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时撤离和应对。故答案为:(1)大部分地震震级较小(释放能量较少);部分地震发生在浅海海底;部分地震为深源地震等。(2)人类活动较为密集;海啸预警系统不完善,预警时间短;民众防灾意识淡薄;政府救灾能力不足等。(3)为有效减轻海啸产生的重大危害应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时撤离和应对。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本纳斯沙漠(如图)面积大约为280平方千米,常被称为欧洲西部唯一的沙漠。西部片是指以美国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影片,陡峭的山谷、苍凉的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