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_第1页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_第2页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_第3页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_第4页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类苦于渺小而毁于自大;“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科幻之翼,我们脱离卑微琐碎的庸常生活,又以更宏大广阔的视野反思自身。刘慈欣的《球状闪电》就以不长的篇幅折射出多重光芒: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瑰丽隽永的理想主义和大气磅礴的史诗风格,令我沉醉,也带我飞翔。

科幻之翼

《球状闪电》的创作缘起是刘慈欣亲眼目睹了“球状闪电”,并在同年阅读了两本克拉克的科幻小说,奠定了他的科幻理念: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事物或世界。刘慈欣创造了“球状闪电”,这种过去和现在都不存在,在未来也不太可能存在的事物反而有很强的吸引力。

书中有一段话至少出现了两次,“我们都是凡人,虽然我们用超过凡人的努力去探寻,可我们还是凡人,只能在基础理论提供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像步入没有空气的虚空一样,但在这个框架中,我们什么也推演不出来”,球状闪电俨然成了一个谜,大量的数学推演和实验都无法__它,吸引了许多人献出生命……但世上总有一些超越凡俗的人,能把所有人都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大概就是想象力高于知识的体现:知识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想象力是灵动的、有穿透力的;想象是灵魂,而知识只是作者构架和描述自己的想象的工具。通过常识、通过知识,我们读者去理解作者的科学想象,领略又一个世界,并触及作者的精神和思想,以此反思生活,观照内心。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2

夏季,除了令人窒息的高温,还有一种让人心悸的自然现象:雷电。雷雨天气,从窗帘的边缘钻进来的耀眼电光,以及仿佛响在耳边的隆隆雷声,我即使待在房子里,依然无法安心。在愤怒的大自然面前,我是如此的渺小,小到直视雷电的勇气都没有。

闪电是什么样子的?虽然我不敢亲自观看,但是数以亿级的人类之中,终究还是有不畏强权的勇士,揭开了雷电的神秘面纱。于是,在小学生的课本上,闪电呈现为紫色,长长的,是天空的裂缝。可是,你看见过球状的闪电吗?

能够自由穿梭任何物体,能在一瞬间将人变成飞灰,并且有选择性地攻击目标······这就是球形闪电。它像一个神秘的幽灵,引诱着我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刘慈欣的《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三体》早以如雷贯耳,但是畏惧于它的盛名以及巨大的篇幅,一直没有勇气翻开。最近看了太多的人生感悟和心灵鸡汤文,迫切需要改变一下阅读风格,便打开了这本书。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不到两天就看完了。这样全身心地投入一本书的感觉,很奇妙。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读《白鹿原》的时候。

当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序曲”,发现爸爸真是一个“哲学家”。爸爸说,“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选择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林云为了她的新概念武器,丁仪为了伟大的物理学,而“我”的一生,都与这个夺走“我”的父母的、神秘的球状闪电相伴前行。人活一世,只是为了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种物体,这样的专注和纯粹,让人钦佩的同时也容易让人胆寒。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中庸思想告诉我们,凡事不要走极端。因为极端的近义词是偏执。

尽管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同样无法否认,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以现有的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在这些神秘事件的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真相?以往我从来不会去注意,去深思的很多东西,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同时也意识到,站在宇宙的视野反观自我,一个人真的很渺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能只是一种客观描述,也并没有贬低人类的意思。既然自身都是如此的渺小,些现如今困扰着我的种种问题,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雷雨交加过后,我们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气。而他,十四岁的少年,看着自己的父母化为灰烬,他也迎来自己的新生。或许是因为仇恨,或许是球状闪电的神秘,“像爸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的那样,我迷上了一样东西,我要去经历他所说的美妙人生了。”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3

我理解了文章中的“我”,理解了林云,理解了丁仪,因为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它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灯塔,不幸的是它心中只有灯塔,没有其他的部分。金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到我们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对我而言感受最深的无疑是发现球状闪电的过程。这是一项有关前沿物理的研究,虽然我们用超过常人的努力去探寻,可我们终究还是凡人,我们只能在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这些人设定的框架中进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像步入了虚空一样,但在这个框架之中,我们什么也推演不出来。正如书中所言:“窗外的每一片树叶,都使人类的科学显的幼稚无力”

这片小说为我打开了科学前沿的一扇窗,让我睁开了迷蒙的双眼。正如书中所言:我这是的第一感觉是我可以呼吸了,我的思想已被窒息了十几年,这期间,我像是潜行在混浊的水中,到处都是一片迷蒙。现在突然浮出了水面,呼吸到了第一口空气,看到了广阔的天空,盲人复明亦不过是这个感觉。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4

读完《球状闪电》,恍然大悟,以前我对生物及物质的理解还停留在分子和细胞阶段,现在想,应该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云及其他一些我们未发现的基本粒子所组成。

敞开想象,一切事物都是基本粒子所组成的一定大小的空间。人吃的食物是基本粒子,周围的空气是粒子,光线有波粒二象性,周围空间中充满粒子,踩的地面,水体,周围环境全部由粒子构成。你的朋友同事都是基本粒子组成的个体,细胞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原子由物理学基本粒子组成,原子某种程度上说是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的空间。以人体为例,人体有大约40万亿到60万亿细胞,这些细胞是活着的,远古时候达成了一定生命契约,共同组成了人这样一种有机的生命形态,所以请别感到孤独,40万亿与你同在。

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基本组成了人体所有,体内所有的生命反应不过是核外电子和质子的传递。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团质子和电子云,是依靠电子传输构成的一台台超级生物计算机,比现在的计算机发达太多,目前大脑复杂的功能距离完全开发还有很久(我有点怀疑我们是被高等明遗忘在这里进化的计算机,这种生物计算机不用工厂制造,只需要用DNA加以时间培育,就能长出,时机一旦成熟他们就会收割,收回这些计算力),单单情感这一块就足以让所有理论计算机难以企及,所有的喜怒哀乐嗔痴怨都自电子的传递与转移,人类尚不能了解自己的脑功能,科技真是太落后了,一旦日后人类能够修改DNA,就可用生物方法生产先进的生物计算机,真正的人工智能啊,或者依靠人脑与计算机的互联,通过电子信息的传递完成人脑的内部开发和外部延伸。

人类就是生活在电子云中世界中的一个个小电子云团,一个个碳基的超级生物计算机,能够与硅基计算机相联,与万物的电子云互联,万有引力大概是因为世间事物都是由物理学基本粒子组成的吧。那么我们也能与光发生作用从而发生跃迁,与电磁波发生作用,我们可能具有能够操纵金木水火土的潜力,与东方世界中呼风唤雨的神仙一样,只不过我们尚未开发出这部分能力,能够利用自身电子云和其他物理学基本粒子相互作用达到自身目的。我猜想,大概就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吧,我们真的是与世间万物一体的。风水可能有一定道理,唯物主义可能类似牛顿力学,没有达到量子力学的水平,故而很多事物难以解释。

人作为由电子云空间构成的小电子云空间,随着时间会消亡,人体空间随着时间而发生坍塌,人随之衰老死亡,那为什么会寿命有限呢。我们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宇宙由空间和时间两大元素构成,相对论告诉我们时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按照我的思考,应该是存在一个宇宙定律,那就是:空间存在的时间一定是有限的,宇宙应该也是有限寿命的。

那么空间的存在时间与什么有关呢,与这个空间的大小么?与熵增减有关么,与DNA的强大与否有关么?与细胞分裂次数有关?我大胆猜测,应该是与电子云稳定与否有关,即与你整个身体的反应激烈与否有关,平缓稳定的生命状态与平和的心态可能有助于保持这种稳定,自然界告诉我们电子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我们也要保证自己的能量不要太大。要长寿的话,就要保证自己的电子云的低能量的稳定,千年王八万年龟是有道理的。

我又在想一个问题。时间究竟是什么东东呢?时间是个什么东东呢时间是什么东东。

时间可能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的划分,参照物就是物质的的运动,引起的变化。也有可能是推动一切发展的动力。无论是解释时间还是对于时间,我们很多人大概都会是诸多感慨和无能为力吧。

唉,人类太渺小,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球状闪电》读后感感悟5

这本书是最近搬家过程中发现的,以前没读过的书都被我搬到新书架上,等着一本本的读完。

一天,准确的说是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有空就看的状态一口气读完的。

刘慈欣的三体,我之前读过也写过,觉得这个人太牛了,靠自己的想象力创建了一个宏伟的宇宙视觉的体系。这本球状闪电,目录前有这么一句话“本书中对球状闪电特性和行为描写均已真是历史记录为依据”这才是你看完后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是虚构的,然而有那么真实。我一直都说矛盾同时存在的都是厉害的,虚构和真实同时存在的感受,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厉害。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在15岁生日之夜,遇到球形闪电,父母意外双亡开始的。球形闪电在一瞬间穿过书柜,冰箱把父母变成灰,而书柜和冰箱甚至父母坐过的凳子都是完好无损的,而冰箱里面的生的事物都熟了,而主角陈博士的贴身衣服被烧成灰,而身体无恙,一切就从这种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开始。

从此,陈博士开始追逐球形闪电的真相。学气象,发现其实要学电磁学和物理,发现要建立模型,更该学的是数学。一个大学生,没有那个年纪的生活,只泡在图书馆学这些艰深枯燥的理科。书里的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个情景的描述都很有深意,也很有用,是很多后续的伏笔。

印象深刻的就是:图书馆中的姑娘最后和陈博士结婚了。多年后回到房子中,发现了家中没有那么多的灰,以及一半黑一半白的头发,揭露了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是以一种宏状态存在,活在另一个肉眼不可见的云状态,只有有任何“观察者”云塌陷,人消失。包括后来陈博士的导师张彬的手稿有已故妻子的笔迹,甚至陈博士的墓碑上有最终捕捉“弦”并且产生聚变的关键公式,都是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给活着的人的提示。

这还不算完,更妙的是最后林云在镜湖上以云状态陈述自己对武器的疯狂心理,以及丁仪看到的林云和核基地被球形闪电武器无差别击中的孩子们的照片,还有最最最后花瓶中偶尔出现的蓝色玫瑰几乎是从头到尾的贯串,让你不断的不断地觉得球形闪电的神一样的存在。

还有一点就是球形闪电的整个书中的递进式的展现过程,层层深入,一层层剥开真相,真的老牛了。一开始的陈博士的谜团,然后张彬导师的忠告告诉没有希望,然后遇到林云,一切开始全力的研究,最后利用home的网络让2000台计算机帮忙计算公式,被发现,陷入僵局,又被一个留言带到西伯利亚,展开更深一层的解密,就是三十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