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九)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24•江西模拟)2024年南昌市国庆烟花晚会在“赣江之心”老官洲区域举行。安全是第一要素,对烟花的使用和储存要有提醒标志。储存烟花的仓库中所贴的标志为()A.爆炸物 B.毒性物质 C.易燃气体 D.腐蚀性物质2.(2024•柳南区模拟)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选项灭火措施灭火原理A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降低可燃物着火点B将蜡烛吹灭隔绝空气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移除可燃物A.A B.B C.C D.D3.(2024秋•兴平市期中)实验室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探究。未打孔燃烧匙中装有红磷(始终没有燃烧),打孔燃烧匙中装有白磷,集气瓶中倒入一定体积约80℃左右的热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提起打孔的燃烧匙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气球可起到缓冲装置内外气压和防止空气污染的作用 D.本装置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2024•市南区校级一模)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甲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①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②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③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溶液的浓度过低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降低了手帕的着火点5.(2023秋•辛集市期末)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铲出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使其形成一道“隔离区”,其原理是()A.隔绝空气 B.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清除可燃物 D.使火场周围通风良好,热量易散失6.(2024秋•成都期末)下列成语与对应的燃烧或灭火原理不相符的是()A.钻木取火﹣﹣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B.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C.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D.煽风点火﹣﹣增大氧气含量7.(2024•临沂)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8.(2024秋•山亭区校级月考)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用水浇灭火炉中的火,主要原因是使燃着的煤与空气隔绝9.(2024秋•鲤城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B.点燃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 C.图a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可以在CO2中燃烧,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图b中火柴头朝上时更容易熄灭,是因为火柴的着火点降低了10.(2024秋•巴彦县校级月考)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让篝火燃烧得更旺,常常把木柴架空,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篝火燃烧更旺 B.油灯中的油通常是煤油为燃料,煤油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产品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D.灯泡中常填充氮气,防止灯丝氧化,延长灯泡使用寿命11.(2024春•莱西市期末)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煤炭的形成 B.石油分馏 C.煤的气化 D.天然气燃烧12.(2024秋•文山市校级期中)《酉阳杂俎》中有对某化石燃料的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文中“石脂水”指的是()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13.(2024春•周村区期末)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发生了分解反应 B.煤的气化和液化,不同于一般的状态改变,其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 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14.(2024•吉安模拟)下列发电方式中,利用化石能源的是()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二.填空题(共6小题)15.(2024秋•山亭区校级月考)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用火历史。(1)火的利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下列有关火的利用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是(填字母序号)。A.驱赶野兽,开拓家园B.火攻水淹,夺城掠地C.取暖照明,改善生活D.冶炼金属,发展生产(2)《庄子•杂篇•外物》记载“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从燃烧条件分析“木与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3)火的利用促进燃料的发展,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部分地区对家用燃料进行了“气代煤”改造,用天然气代替煤,请写出天然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6.(2024秋•资兴市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棉布烧坏酒精烧完,棉布无损酒精烧完,棉布无损不燃烧(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17.(2024秋•乐亭县期中)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主要利用了薄铜片有良好的性。(2)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3)铜片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4)烧杯中的水没有起到的作用是。A.做反应物B.隔绝空气C.提供热量18.(2024秋•靖远县期中)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1)“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2)森林火灾现场,救援人员开挖三条隔离带来控制火情,利用的灭火原理是。(3)烧烤时,将燃着的木柴架空的目的是。(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等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速燃烧可导致爆炸。下列物质漂浮在空气中遇见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字母)。A.氢气B.氮气C.酒精蒸汽D.面粉或煤粉19.(2023秋•茂南区校级期末)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天然气和石油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PM2.5的颗粒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会增加PM2.5排放的是。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减少清洁工人的工作量B.为方便出门兜风,彰显经济实力,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D.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3)燃料的合理利用,首先就是要让燃料充分燃烧,请解释下列让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中所依据的原理:①将煤制成蜂窝煤;②用扇子扇煤炉火。(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填字母序号)。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20.(2024•惠东县校级二模)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1)煤块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的有毒气体是(填化学式)。将煤块粉碎可促进煤的充分燃烧,理由是。(2)天然气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关闭燃气灶阀门使火焰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①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2B(OH)3+3H2↑,则X的化学式为。②碳吸收: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请从原理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的意义是(写一点即可)。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九)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DADCCCBDBB题号121314答案BAC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24•江西模拟)2024年南昌市国庆烟花晚会在“赣江之心”老官洲区域举行。安全是第一要素,对烟花的使用和储存要有提醒标志。储存烟花的仓库中所贴的标志为()A.爆炸物 B.毒性物质 C.易燃气体 D.腐蚀性物质【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答案】A【分析】结合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烟花属于易爆物质,应张贴爆炸物标志。A、该图标是爆炸物标志,故A正确;B、该图标是毒性物质标志,故B错误;C、该图标是易燃气体标志,故C错误;D、该图标是腐蚀性物质标志,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024•柳南区模拟)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选项灭火措施灭火原理A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降低可燃物着火点B将蜡烛吹灭隔绝空气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移除可燃物A.A B.B C.C D.D【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D【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利用的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蜡烛吹灭,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利用的是移除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4秋•兴平市期中)实验室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探究。未打孔燃烧匙中装有红磷(始终没有燃烧),打孔燃烧匙中装有白磷,集气瓶中倒入一定体积约80℃左右的热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提起打孔的燃烧匙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气球可起到缓冲装置内外气压和防止空气污染的作用 D.本装置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A【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进行分析。【解答】解:A.热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A错误;B.提起打孔的燃烧匙白磷,与氧气接触,会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C.气球起到缓冲装置内外气压的作用,可以防止白烟逸出,保护环境,起到缓冲装置内外气压和防止空气污染的作用,故C正确;D.提起打孔的燃烧匙白磷,与氧气接触,会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未打孔燃烧匙中装有红磷(始终没有燃烧),本装置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4.(2024•市南区校级一模)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甲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①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②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③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溶液的浓度过低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降低了手帕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生活实际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与能源;实验及控制变量思想.【答案】D【分析】根据燃烧时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图可知,曲线1在20s时温度突然升高,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故该说法正确;B、曲线2的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是因为酒精燃烧完后,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故该说法正确;C、曲线3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的浓度太低,酒精无法燃烧,故该说法正确;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手帕不能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故该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023秋•辛集市期末)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铲出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使其形成一道“隔离区”,其原理是()A.隔绝空气 B.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清除可燃物 D.使火场周围通风良好,热量易散失【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C【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由题意知,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铲出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使其形成一道“隔离区”,是利用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6.(2024秋•成都期末)下列成语与对应的燃烧或灭火原理不相符的是()A.钻木取火﹣﹣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B.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C.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D.煽风点火﹣﹣增大氧气含量【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C【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钻木取火可以摩擦生热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正确;B、釜底抽薪可以清除可燃物,正确;C、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错误;D、煽风点火可以增大氧气含量,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2024•临沂)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C【分析】根据铜丝的导热性很好,当火焰遇到铜网后,热量迅速被铜丝所散失,铜丝散热,使铜网上方温度下降至石蜡蒸气的着火点以下,分析。【解答】解:A、铜丝网不能隔绝氧气或空气,故A错误;B、蜡烛燃烧过程中,部分石蜡受热熔化,熔化后的液态石蜡气化成石蜡蒸气,热石蜡蒸气上升到铜丝网上方。所以铜丝网上方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故B错误;C、铜丝的导热性很好,当火焰遇到铜网后,热量迅速被铜丝所散失,铜丝散热,使铜网上方温度下降至石蜡蒸气的着火点以下,即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铜丝网上方火焰熄灭,即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故C正确;D、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8.(2024秋•山亭区校级月考)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用水浇灭火炉中的火,主要原因是使燃着的煤与空气隔绝【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氧气并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水浇灭火炉中的火,主要原因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024秋•鲤城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B.点燃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 C.图a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可以在CO2中燃烧,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图b中火柴头朝上时更容易熄灭,是因为火柴的着火点降低了【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D【分析】A、根据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C、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A说法正确;B、点燃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低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熄灭,故B说法正确;C、图a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可以在CO2中燃烧,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C说法正确;D、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火柴的着火点降低了,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10.(2024秋•巴彦县校级月考)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让篝火燃烧得更旺,常常把木柴架空,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篝火燃烧更旺 B.油灯中的油通常是煤油为燃料,煤油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产品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D.灯泡中常填充氮气,防止灯丝氧化,延长灯泡使用寿命【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氮气的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石燃料加工的产品,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为了让篝火燃烧得更旺,常常把木柴架空,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篝火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正确。B、油灯中的油通常是煤油为燃料,煤油是石油得到的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石蜡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灯泡中常填充氮气,能防止灯丝氧化,延长灯泡使用寿命,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石燃料加工的产品、促进燃烧的方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2024春•莱西市期末)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煤炭的形成 B.石油分馏 C.煤的气化 D.天然气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答案】B【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煤炭的形成,煤炭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煤的气化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2024秋•文山市校级期中)《酉阳杂俎》中有对某化石燃料的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文中“石脂水”指的是()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酉阳杂俎》中有对某化石燃料的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结合化石燃料的种类、常见的燃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由题意,“石脂水”的密度比水小,颜色为黑色,可以燃烧,乙醇是液体,为无色;天然气是气体,为无色;煤的密度比水大,故应是石油。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常见的燃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24春•周村区期末)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发生了分解反应 B.煤的气化和液化,不同于一般的状态改变,其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 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石油加工的产物.【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A【分析】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B、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C、根据我国化石能源的储量来分析;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来分析。【解答】解: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分解反应,选项说法错误;B、煤的气化和液化,不同于一般的状态改变,其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选项说法正确;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14.(2024•吉安模拟)下列发电方式中,利用化石能源的是()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答案】C【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解答】解:火力发电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煤属于化石燃料。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发电使用的燃料方面的知识.二.填空题(共6小题)15.(2024秋•山亭区校级月考)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用火历史。(1)火的利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下列有关火的利用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是B(填字母序号)。A.驱赶野兽,开拓家园B.火攻水淹,夺城掠地C.取暖照明,改善生活D.冶炼金属,发展生产(2)《庄子•杂篇•外物》记载“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从燃烧条件分析“木与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3)火的利用促进燃料的发展,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部分地区对家用燃料进行了“气代煤”改造,用天然气代替煤,请写出天然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B。(2)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3)CH4+2O2点燃¯CO2+2H2O【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1)A.驱赶野兽,开拓家园,利于人类文明进步。B.火攻水淹,夺城掠地,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C.取暖照明,改善生活,利于人类文明进步。D.冶炼金属,发展生产,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故答案为:B。(2)《庄子•杂篇•外物》记载“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从燃烧条件分析“木与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答案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点燃¯CO2+2H2O【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6.(2024秋•资兴市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棉布烧坏酒精烧完,棉布无损酒精烧完,棉布无损不燃烧(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不燃烧.(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分析: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②③中,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1)由实验结果记录可知: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2)由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②③中,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3)酒精灯用完后必需盖上灯帽.如果酒精灯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故答案为:(1)不燃烧;(2)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点评】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及其原因的分析,学会根据所给信息分析问题,并把相应的结论加以运用.17.(2024秋•乐亭县期中)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主要利用了薄铜片有良好的导热性。(2)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3)铜片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4)烧杯中的水没有起到的作用是A。A.做反应物B.隔绝空气C.提供热量【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导热;(2)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3)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4)A。【分析】(1)根据铜的物理性质来分析;(2)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3)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4)根据烧杯中水的作用来分析。【解答】解:(1)该实验主要利用了薄铜片有良好的导热性;(2)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由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3)铜片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4)烧杯中的水起到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但不是反应物;故答案为:(1)导热;(2)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3)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4)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燃烧的条件,知道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18.(2024秋•靖远县期中)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1)“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2)森林火灾现场,救援人员开挖三条隔离带来控制火情,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3)烧烤时,将燃着的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等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填序号)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速燃烧可导致爆炸。下列物质漂浮在空气中遇见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B(填字母)。A.氢气B.氮气C.酒精蒸汽D.面粉或煤粉【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防范爆炸的措施;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隔绝氧气;(2)清除或隔离可燃物;(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AB;(5)B。【分析】(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2)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3)根据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4)根据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留痕迹,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5)根据氢气、酒精蒸汽属于可燃性气体,氮气不属于可燃性气体,面粉或煤粉属于可燃性物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灭火只需要消除其中一个即可;“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2)森林火灾现场,救援人员开挖三条隔离带来控制火情,有了隔离带火焰就无法与可燃物接触,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3)烧烤时,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可以使木柴的接触面积增大,所以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留痕迹,所以不会污染档案资料,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从而隔绝空气与可燃物接触,选项正确;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属于可燃物本身固有的属性,不会改变,选项错误。(5)A.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漂浮在空气中遇见明火会发生爆炸,故不选;B.氮气不属于可燃性气体,漂浮在空气中遇见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C.酒精蒸汽属于可燃性气体,漂浮在空气中遇见明火会发生爆炸,故不选;D.面粉或煤粉属于可燃性物质,漂浮在空气中遇见明火会发生爆炸,故不选;故答案为:(1)隔绝氧气;(2)清除或隔离可燃物;(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AB;(5)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9.(2023秋•茂南区校级期末)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天然气和石油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PM2.5的颗粒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会增加PM2.5排放的是AB。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减少清洁工人的工作量B.为方便出门兜风,彰显经济实力,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D.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3)燃料的合理利用,首先就是要让燃料充分燃烧,请解释下列让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中所依据的原理:①将煤制成蜂窝煤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②用扇子扇煤炉火增加氧气含量。(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B(填字母序号)。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1)煤;CH(2)AB;(3)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加氧气含量;(4)B。【分析】(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进行分析。(2)根据会增加PM2.5排放的行为进行分析。(3)根据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进行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因为二氧化碳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1:2,则生成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1:2进行分析。【解答】解:(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CH(2)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可吸入颗粒物,会增加PM2.5排放,符合题意;B、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燃烧汽油会产生大量烟尘、可吸入颗粒物,会增加PM2.5排放,符合题意;C、减少照明用电,节约能源,减少煤燃烧,减少产生烟尘、可吸入颗粒物,不会增加PM2.5排放,不符合题意;D、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减少产生烟尘、可吸入颗粒物,不会增加PM2.5排放,不符合题意。(3)①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将煤制成蜂窝煤,增大了与氧气接触面积。②为使燃料充分燃烧,用扇子扇煤炉火,实际上增加了氧气含量。(4)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因为二氧化碳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1:2,则生成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1:2。A、甲醇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1:1。不符合题意;B、甲酸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1:2。符合题意;C、乙醇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2:1。不符合题意;D、乙酸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1:1。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煤;CH(2)AB;(3)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加氧气含量;(4)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0.(2024•惠东县校级二模)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1)煤块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的有毒气体是CO(填化学式)。将煤块粉碎可促进煤的充分燃烧,理由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天然气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关闭燃气灶阀门使火焰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①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2B(OH)3+3H2↑,则X的化学式为H2O。②碳吸收: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请从原理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的意义是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或转化得到的汽油是重要的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写一点即可)。【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煤;(1)CO;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CH4+2O2点燃¯CO2+2H2O(3)①H2O;②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或转化得到的汽油是重要的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种类、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能源来源,它们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但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环境问题,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解答】解: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能源来源,它们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1)煤块在不充分燃烧时,由于氧气供应不足,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其化学式为CO;将煤块粉碎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氧气能更充分地与煤反应,从而促进煤的充分燃烧;(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充分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3)①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2B+6X=2B(OH)3+3H2↑,反应前B原子有2个,H原子和O原子在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分别有6个和6个,由于反应前只有B原子是已知的,因此可以推断出X分子中必须包含3个H原子和1个O原子,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②中科院研制出的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意义在于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同时,转化得到的汽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故答案为: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或转化得到的汽油是重要的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故答案为:煤;(1)CO;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CH4+2O2点燃¯CO2+2H2O(3)①H2O;②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或转化得到的汽油是重要的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查,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考点卡片1.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并且,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就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生产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硫等)、氮的氧化物(如二氧化氮等)、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2.人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3.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燃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4.森林火灾、意外事故火灾等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空气污染源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对这一块知识考查重点.其中,有害气体的来源是这块考查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污染物的来源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2.氮气的用途【知识点的认识】常见气体的用途,主要是指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用途.具体浅谈如下:1.氧气的用途可概括为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例如,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燃料燃烧、炼钢、金属切割、宇宙航行等都来不了氧气的参与.2.氮气的用途是它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还可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等.3.稀有气体的用途是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氦、氖、氩、氪、氙等可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4.二氧化碳的用途是用于灭火,用作化工原料和气体肥料,其固体(即干冰)可作制冷剂.并且,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5.氢气的用途是不仅可作高能燃料,也可用作制盐酸、合成氨等化工生产的原料,还可利用它与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钨)、硅化合物(如四氯化硅)的反应制取金属和单晶硅.并且,有时还用来充灌探空气球,等等.6.一氧化碳的用途是用作燃料,还可用作冶金工业中的还原剂,等等.7.甲烷的用途主要是用作燃料,还可用作化工原料,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常见气体的用途及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用途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氮气和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的考查,对二氧化碳的用途的考查,以及对氢气和甲烷作气体燃料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对这一块知识考查重点.其中,氮气还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并且,主要是考查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以及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用途,尤其是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气体的用途及其相关性质;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新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2.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它们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知识点的认识】1.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变。2.在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反应前后已知物质的化学式,并通过分析这些化学式确定所涉及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例如,如果已知化学反应式:A+2B=2C+D,反应前有A原子a个,B原子2b个,反应后有C原子2c个,D原子d个。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A由2c+d个原子组成,B由c个原子组成。3.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关键是要准确确定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确保化学计量数的准确性。(2)明确各种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和数量关系。(3)对于复杂的方程式,可以先分别计算每种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再进行综合判断。【命题方向】1、简单反应式的推断:给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出未知物质的化学式。2、复杂化学反应:涉及多个反应物和生成物,且可能包含多种元素,需要综合分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情况来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式。3、含未知系数的反应:反应式中可能存在未配平的系数,需要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这些系数和未知物质的化学式。4、与实验数据结合:提供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数据,让考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未知物质的质量,并推断其化学式。5、创新情境中的应用:将化学知识融入到新的科技、生产或生活情境中,要求考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式的判断问题。【解题方法点拨】1、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条件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写出可能的化学方程式。2、确定已知元素及原子个数:从题目中找出已知物质的化学式,确定其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3、依据质量守恒计算未知物质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通过对比已知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计算出未知物质中应含有的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4、推导化学式:根据计算得出的未知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原子个数比,推导其化学式。例如,已知反应A+2B=C+2D,其中反应前B为H2O2,D为H2O,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什么?首先,B中氢原子个数为2,氧原子个数为2;D中氢原子个数为2,氧原子个数为1。因为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所以A中不含氢元素。反应后氧原子总数为4,反应前B中氧原子个数为2,所以A中应含有2个氧原子。又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所以A由1个氧原子和1个相对原子质量为16的元素组成,该元素为硫元素,故A的化学式为SO2。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6.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7.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知识点的认识】完全燃烧是指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即当氧气(或空气)充足时的充分燃烧.而不完全燃烧是指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即当氧气(或空气)不充足时的不充分燃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氧气和一氧化碳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化学性质、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来说,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充足不充足造成的,当氧气充足时,燃烧充分,即完全燃烧;当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不充分,即不完全燃烧.2.值得一提的是,当发生不完全燃烧时,不但放热少,而且往往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8.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物质的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灭火的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谓灭火,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因此,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推断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燃烧发生时,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才可;但是,灭火时,就没有不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当然,三个条件同时就破坏更能灭火了.2.如果采用第三种原理和方法来灭火,那么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而不能说成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9.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知识点的认识】1、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等)来灭火。适用范围: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优点:灭火速度快,成本低。2、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优点:灭火后不留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3、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通过内部装有AFFF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和氮气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固体或非水溶性液体的初起火灾。优点:使用方便,灭火效率高,对人体无害。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火灾的类型和场所选择合适的灭火器,以达到最佳的灭火效果。【命题方向】1、灭火器的原理考查要求学生理解不同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例如干粉灭火器是通过隔绝氧气和抑制燃烧反应来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是通过降低温度和隔绝氧气来灭火等。2、适用火灾类型的判断给出具体的火灾场景,让学生选择适合的灭火器。如电器火灾适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油类火灾适合用泡沫灭火器等。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考查学生是否知道如何正确操作灭火器,包括提、拔、握、压等步骤,以及使用时的安全距离和风向等注意事项。4、灭火器的优缺点分析让学生对比不同类型灭火器的优缺点,例如干粉灭火器灭火效率高但清理麻烦,二氧化碳灭火器环保但使用时有冻伤风险等。5、灭火器的维护和检查询问灭火器定期检查的项目、维护的要求,如压力是否正常、灭火剂是否过期等。6、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以生活中的火灾案例为背景,分析应选用的灭火器及原因,强调消防安全意识。7、灭火器的改进和创新探讨未来灭火器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8、灭火器相关的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来验证灭火器的灭火效果,或者探究影响灭火器灭火性能的因素。【解题方法点拨】1、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常见的灭火器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等。2、掌握每种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器:依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负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从而吸收周围的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同时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水基型灭火器:通过冷却和隔离氧气来灭火。3、明确适用的火灾类型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水基型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固体或非水溶性液体的初起火灾。4、记忆关键特点例如,干粉灭火器灭火后留有残渣;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可能会造成冻伤;水基型灭火器环保但不适用于带电火灾。5、实际应用分析在解题时,如果给出具体的火灾场景,要能够根据火灾类型、场所特点等选择合适的灭火器。6对比区分对不同灭火器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和记忆,避免混淆。例如,在一道选择题中,给出一个火灾场景,如图书馆发生火灾,应优先选择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它不会对书籍等造成损害,且能有效扑灭电气设备火灾。10.防范爆炸的措施【知识点的认识】防范爆炸的措施,主要分为有以下四种情况:1.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措施: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在点燃或加热这些可燃性气体进行反应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2.防止加热时爆炸的措施:(1)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2)给试管等玻璃仪器加热前,必需将其外壁擦干;加热的时候,应先给试管等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的外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这些情况都可能炸裂试管.(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必须稍微向下倾斜,以防止固体试剂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3.防止燃烧产物引起爆炸的措施:在集气瓶中燃烧细铁丝、铝丝或铝片等金属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物熔化,如果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下来,可能会造成集气瓶炸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人员.因此,在做这类实验时,经常在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等.4.防止倒吸引起爆裂或炸裂的措施:在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进行实验时,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玻璃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冷热不均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人员.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热尽可能均匀;(2)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起缓冲作用的安全瓶;(3)在导管的末端连接一个倒扣的漏斗等等;(4)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制度
- 江苏省常熟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卷(含答案)
- 等离子体参数测试方法 编制说明
- 值守办公室协议书(2篇)
- 2025年DCA-1皮革固色剂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鱼、虾、贝、藻类新品种合作协议书
- 成都七中模考题数学试卷
- 广播站工作参考计划范文1
- 财产租赁协议
- 集装箱租赁合同范本
- 《工程伦理学》配套教学课件
- 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基础级)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 文件袋、档案袋密封条模板
- 校本课程《典籍里的中国》教案
-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9演示文稿巧编辑 |人教版
- 2022年人力资源管理各专业领域必备知识技能
- 租赁(出租)物品清单表
- 提高聚氯乙烯卷材地面一次验收合格率
- 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演练方案(1)
- LU和QR分解法解线性方程组
- 漏油器外壳的落料、拉深、冲孔级进模的设计【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