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遗产构成要素不仅包括公元前3300—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随葬品对比鲜明的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各类玉器。这一发现可以证实该时期()A.私有制已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B.最早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C.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 D.黄河流域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随葬品对比鲜明的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各类玉器”表明当时私有制已产生,阶级分化明显,A项正确;早于良渚文化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居民已能种植水稻,排除B项;早期国家形成在夏朝,良渚古城遗址在夏朝之前,排除C项;良渚遗址位于长江下游,排除D项。故选A项。2.《汉书艺文志》认为,诸子百家源于周王室官员,“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这一历史叙述()A.顺应了休养生息的需求 B.体现了大一统的学术构建C.批判了罢黜百家的政策 D.客观地记录了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可知,《汉书艺文志》认为诸子百家源于周王室官员,属于儒家六经的分支,体现了构建大一统学术主张的意图,B项正确;汉初的黄老思想顺应了休养生息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批判罢黜百家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这一历史叙述并不是客观地记录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3.据《岳麓秦简(三)》记载,秦王政二十五年,州陵县的癸、琐等人在移交罪犯时,因徇私而被告发,州陵县守绾、丞越在审讯后判处癸、琐等人“赎黥”。监御史认为判决不当,后经郡廷复审,对癸、琐的处罚不变,同时绾、越等人被追责而各赀罚一盾。这表明秦国()A.法律制度细密严苛 B.司法审判程序繁复 C.官僚体制运转有序 D.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国。题干叙述了“因徇私被告发—县守丞审判—监御史质疑判决—郡廷复审改判”,这一过程清晰地反映了秦国地方郡县行政(司法)的运转机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国官僚体制运转有序,材料没有反映秦国法律制度细密严苛,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秦国司法机构还涉及行政机构,材料没有突出秦国的司法机构,排除B项;当时的基层治理并不完善,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唐代,寓意吉祥、华丽精致的铜镜盛行。在造型上有葵花镜、菱花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端鲁、画像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还有具民族特色的花鸟镜、人物故事镜、对凤镜等。这一现象()A.打破了华尊夷卑的观念 B.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C.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D.助长了社会风气的奢靡【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代铜镜图案有传统的,有表现西方题材的,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这说明唐代非常开放包容,得益于其开明开放的政策,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打破华夷尊卑观念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社会风气奢靡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如图为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的分配情况。据此可知()A.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B.地方分权趋势日益明显C.中央财政负担逐渐减轻 D.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分配表”中的信息,可知,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地方留成为占比较大,说明地方势力强大,进而说明地方分权的趋势日益明显,B项正确;地方截留过多,不能得出增加财政收入的结论,排除A项;中央留成减少,说明中央财政负担并未减轻,排除C项;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6.北宋时期,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者108人,武职出身者21人。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A.重文轻武国策得以落实 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C.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 D.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者108人,武职出身者21人”和所学可知,北宋以重文轻武为祖宗家法,在这种政策下,不论是枢密院的正职还是副职都是文职出身者居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宋二府三司分割宰相职权,排除B项;枢密院是两宋时期国家中枢组织中主掌兵籍、军令、管理军队的重要机构,中枢机构还有中书门下、三司等其他机构,但材料并未涉及,不能全面说明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排除C项;材料除枢密院之外没有提及其他机构,不能表明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7.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在新疆实行与中国内地一样的行政制度。关于新疆地区,以下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和边疆管理制度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 B.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C.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 D.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新疆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在新疆地区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政府设置于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的军事机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面对明朝中后期“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的局面,王守仁以“正人心,息邪说”“而后天下可得而治”自任。下列项中,属于王守仁言论主张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符合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强调道德意识对道德实践的指导作用,即用良知支配人的行为,C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属于朱熹的主张,排除A项;“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属于黄宗羲的主张,排除B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属于张载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9.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为军需战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成为明代作战的有力后备资源。明代政府的这些措施()A.提高了军事动员的效率 B.推动了行政管理一体化C.调整了全国的财税关系 D.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为军需战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成为明代作战的有力后备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边防形势严峻,朝廷采取设立马政机构等相关措施,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边防建设,与军事动员无关,排除A项;明朝对边疆地区和内地的行政管理并未实现一体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全国的财税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符合第三次商业革命的是()A.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B.商业资本积聚和工商业市镇兴起C.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且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材料所述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C项正确;宋朝时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排除A项;商业资本积聚和工商业市镇兴起,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均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1.下图为法国某杂志发表于1898年1月的政治漫画,画中“Chine”意为中国,桌前由左至右依次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德皇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代表法国的玛丽安娜及代表日本的武士。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面饼被列强分割,意指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B.中国官员指甲尖利,显现其妖魔化中国的倾向C.英德怒目相视而法俄暗通款曲,表明两大军事集团已形成D.日本退居桌旁,暗喻其试图借列强无暇东顾之机独霸中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漫画反映的内容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时中国处于被侵略和被掠夺的地位。所以中国官员的指甲尖利,明显是对中国的妖魔化,B项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排除A项;1898年,两大军事集团尚未形成,排除C项;日本借列强无暇东顾之机独霸中国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12.有学者指出,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的梁启超与日本首相谈及中国此次变法“生不逢时”“贵邦三十年前,外患未亟,其大忧仅在内讧”时,实际上他们忘了与险恶的国际形势有关的另一种因素,这一因素与当时“山东城乡街谈大抵天灭洋人”“康党实乃卖国奸贼”密不可分。据此可知,该学者强调的“另一种因素”反映了()A.思想变革时机尚不成熟 B.变法理论与实际相脱离C.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D.民众非理性的排外情绪【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他们忘了与险恶的国际形势有关的另一种因素”“山东城乡街谈大抵天灭洋人”“康党实乃卖国奸贼”及所学可知,这里的另一因素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反映了反帝爱国的农民盲目排外的非理性情绪影响了戊戌变法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思想变革时机尚不成熟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该学者并未说明变法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多是威武,力量的象征。岭南地区,每逢春节等节庆,民间多以醒狮助兴。下图为1908年广州出版的《时事画报》第五期封面,一男孩一手执狮子鬃毛,一手即将点燃爆竹。对于图画的阐释,合理的是()A.意在唤起民众救亡图存 B.重在揭露清朝改革骗局C.暗指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D.借助报刊宣传传统习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醒狮也称瑞狮,意为吉祥如意,近代改称“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广州《时事画报》借用岭南醒狮习俗,以燃放鞭炮震醒睡狮而寓意救亡图存,A项正确;醒狮与清政府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当时革命活动已经在各地开展,“一触即发”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要求阐释图画信息,并非说明刊登画报的这个行为,排除D项。故选A项。14.1914年,李大钊提出“亡群”说:“哀莫大于心死,痛莫大于亡群。……今日之群象,人欲横于洪流,衣冠沦于禽兽,斯真所谓仁义充塞人将相食之时也。”这体现出李大钊()A.在一战后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B.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C.对革命后社会道德崩坏的忧虑 D.批判迂腐守旧的封建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李大钊的“亡群”说主要是对当时的社会道德沦丧、人欲横流、衣冠禽兽的现象进行评判,认为社会道德已经沦丧到了及其严重的地步,根据1914年时间信息可知,体现出他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抨击,B项正确;1918年一战结束,时间不符,排除A项;对革命后社会道德崩坏的忧虑是表面现象,不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C项;材料主要抨击社会道德沦丧,与封建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成为局部执政下的第一个“国有银行”。国家银行发行了银币券纸币、回收各种杂币,开始建设统一的中央苏区货币体系;此外,还发行了革命战争短期公债60万和112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这些举措()A.冲击了国统区金融秩序 B.奠定了工农民主政权成立的基础C.解决了根据地生产的困难 D.体现了党对国家金融建设的探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是局部执政下的第一个“国有银行”,建设统一的中央苏区货币体系,还发行了革命战争短期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这些举措体现了党对国家金融建设的探索,D项正确;这些措施是在中央苏区进行的,不是国统区,排除A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工农民主政权已经成立,排除B项;这些措施有利于根据地经济发展,“解决了”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是1947年春夏之际国国民党军队和人民解放军的战场态势图。该战场态势()A.标志着全面内战突然爆发 B.为解放军战略反攻提供契机C.摧毁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春夏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47年春夏之际,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中共先后取得了孟良崮和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重点进攻被粉碎后,解放军取得了更大优势,迫使国民党采用重点防御,为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提供契机,B项正确;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排除A项;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排除C项;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体制管辖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多元一体的组合。自战国秦汉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对官吏的选拔、任用、监察、考课、回避、退休等一套严密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对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的构建,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随着隋唐时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特别是唐初国运昌盛、百废待兴,国家意识到笼络人才的必要性,文官制度日臻完善并走向成热。隋唐时期的统治者有鉴于长期政治动乱的教训和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创设分科考试制度,随着大唐六典的出现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官立法,又把此时的文官制度推向一个新阶段。——摘编自刘修明、夏禹龙《中国古代文官体制的现代启示》等材料二兴盛于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考选文官制否定门阅官制强调“非科举者,毋得为官”。学子在科举中试被授官的同时,还被予相应的品级。严密的考绩体系使政绩佳者得到奖、升官或加体。英国在19世纪中叶将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杂糅进资本主义制度中,形成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后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英国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考选事宜,考选科目包括三门必修和七门选修,以期得到第一流的人才,组建有效能的文官班子。不同级别的文官,教育程度与文官级别、待遇相关联。低级文官由其直接主管填表,就其工作态度、人际关系、素质、领导等方面能力进行考评。由于两种制度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差异是明显的。中国古代文官制虽历史悠久,技术上于完善,但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发展中获得新生。——摘编自李柏槐《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文官选拔制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形成的影响。【答案】(1)特点:公开考试原则;平等择优原则;文官选拔法制化。原因: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统治者注意吸取历史教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的推动;科举制的实施与发展。(2)相同之处:都重视选拔人才;都坚持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都实行分级制.以调动官员的积极性;都采用考绩晋升体系。影响:巩固和加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改善文官素质;保证国家政局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社会正常运转,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对西方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民主化进程。【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随着唐时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特别是唐初国运昌盛、百废待兴,国家意识到笼络人才的必要性,文官制度日臻完善并走向成热。隋唐时期的统治者有鉴于长期政治动乱的教训和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创设分科考试制度,随着大唐六典的出现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官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公开考试、平等录取、制度化等方面指出隋唐时期文官选拔制度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制度弊端、国家局面、历史教训、中央集权、儒家思想、科举制等方面概括其形成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学子在科举中试被授官的同时,还被予相应的品级。严密的考绩体系使政绩佳者得到奖、升官或加体……英国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考选事宜,考选科目包括三门必修和七门选修……不同级别的文官,教育程度与文官级别、待遇相关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从选拔人才、公开考试、分级制、晋升体系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行政效率、文官素质、政策稳定、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化进程等方面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形成的影响。18.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二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答案】(1)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2)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解析】【小问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纸张……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根据材料“印刷术蓬勃兴起……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可知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影响:根据“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可知,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根据材料“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可知,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汉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文化因子之一,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驳斥了地主阶级顽固派咀嚼二千多年的“重本抑末”“以农立国”的信条。在发展工、农、商、矿各业的经营形态方面,反对洋务派用以垄断新式工业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形式,要求除了货币和邮政仍由因家统一经营外,其余一切生产、流通事业,都应该应听任私人资本家投资经营。——摘编自陈文亮《康有为经济思想述评》材料二以维新思想集大成者而成为维新派领袖的康有为,在批判继承李鸿章、张之洞主导的洋务运动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同时,积极探索、深度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其极具特色的经济主张,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指引了思考的方向,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摘编自刘琳、李丽坤、李卫花《康有为“富国养民”的经济主张发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经济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工立国;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发展私营资本主义企业。(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传播,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意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提供借鉴【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可知,康有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工立国;根据材料“反对洋务派用以垄断新式工业的‘官办’‘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形式……一切生产、流通事业,都应该应听任私人资本家投资经营”可知,康有为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发展私营资本主义企业。(2)原因: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康有为提出这些主张时期正值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康有为主张发展私营工商业;根据材料“批判继承李鸿章、张之洞主导的洋务运动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同时”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洋务运动破产;从思想角度看,当时西学传播,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为康有为的思想产生提供了条件。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主张在当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根据材料“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指引了思考的方向,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可知,康有为的主张为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提供借鉴。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民族韧性,即柔而不弱、刚而不脆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和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形式表达。近代以降,帝国主义加之国内的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将中华民族的“弯枝”压到最低点,人民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看不清中国要到哪里去。将历史的“弯枝”以救亡图存的保护机制、动力机制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反弹出去,成为民族韧性指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最深刻的根据。——摘编自《民族韧性:民族复兴进程的透视》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以“韧性”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在救亡图存中展现出强大“韧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新生。阐释: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不同阶级、阶层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维新改良到辛亥革命,从诞生到国民革命,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艰辛,百折不挠,终于在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创建人民政权,取得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伟大胜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近代中国在救亡图存运动,中华民族展现了柔而不弱,刚而不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中华文明固有的强大韧性,推动中华文明自救、自新。(论题需围绕“韧性”逻辑合理、观点明确,阐释需体现近代中华文明发展的抗争、延续与变迁,其他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民族韧性,即柔而不弱、刚而不脆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成为民族韧性指引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的最深刻的根据”可以拟定论点为近代中国在救亡图存中展现出强大“韧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新生。关于阐释可从近代以来,民族危机加深、社会性质的变化、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亡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遗产构成要素不仅包括公元前3300—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随葬品对比鲜明的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各类玉器。这一发现可以证实该时期()A.私有制已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B.最早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C.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 D.黄河流域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随葬品对比鲜明的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各类玉器”表明当时私有制已产生,阶级分化明显,A项正确;早于良渚文化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居民已能种植水稻,排除B项;早期国家形成在夏朝,良渚古城遗址在夏朝之前,排除C项;良渚遗址位于长江下游,排除D项。故选A项。2.《汉书艺文志》认为,诸子百家源于周王室官员,“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这一历史叙述()A.顺应了休养生息的需求 B.体现了大一统的学术构建C.批判了罢黜百家的政策 D.客观地记录了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可知,《汉书艺文志》认为诸子百家源于周王室官员,属于儒家六经的分支,体现了构建大一统学术主张的意图,B项正确;汉初的黄老思想顺应了休养生息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批判罢黜百家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这一历史叙述并不是客观地记录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3.据《岳麓秦简(三)》记载,秦王政二十五年,州陵县的癸、琐等人在移交罪犯时,因徇私而被告发,州陵县守绾、丞越在审讯后判处癸、琐等人“赎黥”。监御史认为判决不当,后经郡廷复审,对癸、琐的处罚不变,同时绾、越等人被追责而各赀罚一盾。这表明秦国()A.法律制度细密严苛 B.司法审判程序繁复 C.官僚体制运转有序 D.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国。题干叙述了“因徇私被告发—县守丞审判—监御史质疑判决—郡廷复审改判”,这一过程清晰地反映了秦国地方郡县行政(司法)的运转机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国官僚体制运转有序,材料没有反映秦国法律制度细密严苛,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秦国司法机构还涉及行政机构,材料没有突出秦国的司法机构,排除B项;当时的基层治理并不完善,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唐代,寓意吉祥、华丽精致的铜镜盛行。在造型上有葵花镜、菱花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端鲁、画像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还有具民族特色的花鸟镜、人物故事镜、对凤镜等。这一现象()A.打破了华尊夷卑的观念 B.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C.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D.助长了社会风气的奢靡【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代铜镜图案有传统的,有表现西方题材的,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这说明唐代非常开放包容,得益于其开明开放的政策,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打破华夷尊卑观念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社会风气奢靡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如图为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的分配情况。据此可知()A.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B.地方分权趋势日益明显C.中央财政负担逐渐减轻 D.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分配表”中的信息,可知,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地方留成为占比较大,说明地方势力强大,进而说明地方分权的趋势日益明显,B项正确;地方截留过多,不能得出增加财政收入的结论,排除A项;中央留成减少,说明中央财政负担并未减轻,排除C项;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6.北宋时期,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者108人,武职出身者21人。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A.重文轻武国策得以落实 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C.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 D.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者108人,武职出身者21人”和所学可知,北宋以重文轻武为祖宗家法,在这种政策下,不论是枢密院的正职还是副职都是文职出身者居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宋二府三司分割宰相职权,排除B项;枢密院是两宋时期国家中枢组织中主掌兵籍、军令、管理军队的重要机构,中枢机构还有中书门下、三司等其他机构,但材料并未涉及,不能全面说明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排除C项;材料除枢密院之外没有提及其他机构,不能表明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7.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在新疆实行与中国内地一样的行政制度。关于新疆地区,以下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和边疆管理制度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 B.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C.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 D.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新疆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在新疆地区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政府设置于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的军事机构,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面对明朝中后期“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的局面,王守仁以“正人心,息邪说”“而后天下可得而治”自任。下列项中,属于王守仁言论主张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符合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强调道德意识对道德实践的指导作用,即用良知支配人的行为,C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属于朱熹的主张,排除A项;“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属于黄宗羲的主张,排除B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属于张载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9.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为军需战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成为明代作战的有力后备资源。明代政府的这些措施()A.提高了军事动员的效率 B.推动了行政管理一体化C.调整了全国的财税关系 D.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为军需战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成为明代作战的有力后备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边防形势严峻,朝廷采取设立马政机构等相关措施,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边防建设,与军事动员无关,排除A项;明朝对边疆地区和内地的行政管理并未实现一体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全国的财税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符合第三次商业革命的是()A.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B.商业资本积聚和工商业市镇兴起C.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且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材料所述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C项正确;宋朝时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排除A项;商业资本积聚和工商业市镇兴起,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均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1.下图为法国某杂志发表于1898年1月的政治漫画,画中“Chine”意为中国,桌前由左至右依次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德皇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代表法国的玛丽安娜及代表日本的武士。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面饼被列强分割,意指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B.中国官员指甲尖利,显现其妖魔化中国的倾向C.英德怒目相视而法俄暗通款曲,表明两大军事集团已形成D.日本退居桌旁,暗喻其试图借列强无暇东顾之机独霸中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漫画反映的内容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时中国处于被侵略和被掠夺的地位。所以中国官员的指甲尖利,明显是对中国的妖魔化,B项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排除A项;1898年,两大军事集团尚未形成,排除C项;日本借列强无暇东顾之机独霸中国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12.有学者指出,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的梁启超与日本首相谈及中国此次变法“生不逢时”“贵邦三十年前,外患未亟,其大忧仅在内讧”时,实际上他们忘了与险恶的国际形势有关的另一种因素,这一因素与当时“山东城乡街谈大抵天灭洋人”“康党实乃卖国奸贼”密不可分。据此可知,该学者强调的“另一种因素”反映了()A.思想变革时机尚不成熟 B.变法理论与实际相脱离C.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D.民众非理性的排外情绪【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他们忘了与险恶的国际形势有关的另一种因素”“山东城乡街谈大抵天灭洋人”“康党实乃卖国奸贼”及所学可知,这里的另一因素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反映了反帝爱国的农民盲目排外的非理性情绪影响了戊戌变法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思想变革时机尚不成熟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该学者并未说明变法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多是威武,力量的象征。岭南地区,每逢春节等节庆,民间多以醒狮助兴。下图为1908年广州出版的《时事画报》第五期封面,一男孩一手执狮子鬃毛,一手即将点燃爆竹。对于图画的阐释,合理的是()A.意在唤起民众救亡图存 B.重在揭露清朝改革骗局C.暗指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D.借助报刊宣传传统习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醒狮也称瑞狮,意为吉祥如意,近代改称“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广州《时事画报》借用岭南醒狮习俗,以燃放鞭炮震醒睡狮而寓意救亡图存,A项正确;醒狮与清政府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当时革命活动已经在各地开展,“一触即发”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要求阐释图画信息,并非说明刊登画报的这个行为,排除D项。故选A项。14.1914年,李大钊提出“亡群”说:“哀莫大于心死,痛莫大于亡群。……今日之群象,人欲横于洪流,衣冠沦于禽兽,斯真所谓仁义充塞人将相食之时也。”这体现出李大钊()A.在一战后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B.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C.对革命后社会道德崩坏的忧虑 D.批判迂腐守旧的封建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李大钊的“亡群”说主要是对当时的社会道德沦丧、人欲横流、衣冠禽兽的现象进行评判,认为社会道德已经沦丧到了及其严重的地步,根据1914年时间信息可知,体现出他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抨击,B项正确;1918年一战结束,时间不符,排除A项;对革命后社会道德崩坏的忧虑是表面现象,不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C项;材料主要抨击社会道德沦丧,与封建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成为局部执政下的第一个“国有银行”。国家银行发行了银币券纸币、回收各种杂币,开始建设统一的中央苏区货币体系;此外,还发行了革命战争短期公债60万和112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这些举措()A.冲击了国统区金融秩序 B.奠定了工农民主政权成立的基础C.解决了根据地生产的困难 D.体现了党对国家金融建设的探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是局部执政下的第一个“国有银行”,建设统一的中央苏区货币体系,还发行了革命战争短期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这些举措体现了党对国家金融建设的探索,D项正确;这些措施是在中央苏区进行的,不是国统区,排除A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工农民主政权已经成立,排除B项;这些措施有利于根据地经济发展,“解决了”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是1947年春夏之际国国民党军队和人民解放军的战场态势图。该战场态势()A.标志着全面内战突然爆发 B.为解放军战略反攻提供契机C.摧毁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春夏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47年春夏之际,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中共先后取得了孟良崮和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重点进攻被粉碎后,解放军取得了更大优势,迫使国民党采用重点防御,为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提供契机,B项正确;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排除A项;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排除C项;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体制管辖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多元一体的组合。自战国秦汉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对官吏的选拔、任用、监察、考课、回避、退休等一套严密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对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的构建,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随着隋唐时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特别是唐初国运昌盛、百废待兴,国家意识到笼络人才的必要性,文官制度日臻完善并走向成热。隋唐时期的统治者有鉴于长期政治动乱的教训和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创设分科考试制度,随着大唐六典的出现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官立法,又把此时的文官制度推向一个新阶段。——摘编自刘修明、夏禹龙《中国古代文官体制的现代启示》等材料二兴盛于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考选文官制否定门阅官制强调“非科举者,毋得为官”。学子在科举中试被授官的同时,还被予相应的品级。严密的考绩体系使政绩佳者得到奖、升官或加体。英国在19世纪中叶将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杂糅进资本主义制度中,形成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后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英国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考选事宜,考选科目包括三门必修和七门选修,以期得到第一流的人才,组建有效能的文官班子。不同级别的文官,教育程度与文官级别、待遇相关联。低级文官由其直接主管填表,就其工作态度、人际关系、素质、领导等方面能力进行考评。由于两种制度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差异是明显的。中国古代文官制虽历史悠久,技术上于完善,但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发展中获得新生。——摘编自李柏槐《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文官选拔制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形成的影响。【答案】(1)特点:公开考试原则;平等择优原则;文官选拔法制化。原因: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统治者注意吸取历史教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的推动;科举制的实施与发展。(2)相同之处:都重视选拔人才;都坚持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都实行分级制.以调动官员的积极性;都采用考绩晋升体系。影响:巩固和加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改善文官素质;保证国家政局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社会正常运转,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对西方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民主化进程。【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随着唐时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特别是唐初国运昌盛、百废待兴,国家意识到笼络人才的必要性,文官制度日臻完善并走向成热。隋唐时期的统治者有鉴于长期政治动乱的教训和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创设分科考试制度,随着大唐六典的出现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官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公开考试、平等录取、制度化等方面指出隋唐时期文官选拔制度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制度弊端、国家局面、历史教训、中央集权、儒家思想、科举制等方面概括其形成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学子在科举中试被授官的同时,还被予相应的品级。严密的考绩体系使政绩佳者得到奖、升官或加体……英国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考选事宜,考选科目包括三门必修和七门选修……不同级别的文官,教育程度与文官级别、待遇相关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从选拔人才、公开考试、分级制、晋升体系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行政效率、文官素质、政策稳定、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化进程等方面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形成的影响。18.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二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答案】(1)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2)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解析】【小问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纸张……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根据材料“印刷术蓬勃兴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