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扶贫政策与项目汇编_第1页
三农扶贫政策与项目汇编_第2页
三农扶贫政策与项目汇编_第3页
三农扶贫政策与项目汇编_第4页
三农扶贫政策与项目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扶贫政策与项目汇编TOC\o"1-2"\h\u12048第一章:政策概述 2292651.1三农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 233631.2三农扶贫政策的目标与意义 2109701.3三农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 329534第二章:扶贫项目规划 3123622.1扶贫项目的类型与特点 39762.1.1扶贫项目的类型 3167232.1.2扶贫项目特点 470992.2扶贫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4251202.2.1扶贫项目规划 489042.2.2扶贫项目实施 4100412.3扶贫项目的评估与调整 42202.3.1扶贫项目评估 4206092.3.2扶贫项目调整 522422第三章:产业扶贫 5320623.1产业扶贫的基本原则 5175973.2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 5187633.3产业扶贫的案例分析 623851第四章:就业扶贫 6258254.1就业扶贫的政策措施 6194414.2就业扶贫的实施路径 79204.3就业扶贫的效果评估 78144第五章:教育扶贫 893635.1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 8248875.2教育扶贫的实施策略 812725.3教育扶贫的成效与反思 87519第六章:健康扶贫 9222966.1健康扶贫的政策框架 9141576.2健康扶贫的实践摸索 10276456.2.1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 1055556.2.2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 10108016.2.3加强农村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 10156256.3健康扶贫的成效与不足 10174056.3.1成效 1080296.3.2不足 1028792第七章:社会保障扶贫 10306297.1社会保障扶贫的政策体系 10179397.2社会保障扶贫的实施措施 11298487.3社会保障扶贫的成效与展望 112699第八章:生态扶贫 12223638.1生态扶贫的理论与实践 12111118.2生态扶贫的主要模式 1232008.3生态扶贫的成效与启示 1327500第九章:移民扶贫 13148979.1移民扶贫的政策背景 13298719.2移民扶贫的实施策略 14216309.3移民扶贫的成效与经验 1415400第十章:扶贫合作与交流 14437510.1扶贫合作的国内外经验 141919010.2扶贫交流与合作机制 15768710.3扶贫合作与交流的成效与展望 15第一章:政策概述1.1三农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我国三农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自那时起,我国便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以下是三农扶贫政策发展的几个阶段:(1)19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农村扶贫试点,主要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2)19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工作。(3)1990年代,我国提出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了扶贫工作的目标和任务。(4)2001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进一步明确了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和政策措施。(5)2011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扶贫政策和措施。(6)2015年,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因人因地施策,保证扶贫工作取得实效。1.2三农扶贫政策的目标与意义三农扶贫政策的目标是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3)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农扶贫政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2)有利于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发展。(3)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和谐发展。1.3三农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三农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扶贫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农村扶贫开发。(2)金融扶贫政策:提供农村扶贫贷款、扶贫基金等金融支持,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发展产业。(3)产业扶贫政策:发展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4)教育扶贫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5)就业扶贫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6)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7)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章:扶贫项目规划2.1扶贫项目的类型与特点2.1.1扶贫项目的类型扶贫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可持续脱贫。(2)教育扶贫项目:通过提供教育资源,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3)健康扶贫项目: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医疗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4)基础设施扶贫项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5)生态扶贫项目: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2.1.2扶贫项目特点(1)针对性强:扶贫项目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2)可持续发展:扶贫项目注重可持续发展,保证贫困地区在项目实施后能够持续受益。(3)社会参与度高:扶贫项目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企业、社会组织和贫困群众共同参与的局面。(4)效果可衡量:扶贫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便于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2.2扶贫项目的规划与实施2.2.1扶贫项目规划(1)调研分析:对贫困地区的资源、环境、人口等进行全面调研,了解贫困原因和需求。(2)目标设定:根据调研结果,明确扶贫项目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效果。(3)项目筛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贫困地区实际需求、具有可持续性的扶贫项目。(4)资源整合:整合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为扶贫项目提供有力支持。2.2.2扶贫项目实施(1)组织协调: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机制,保证项目顺利推进。(2)资金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3)技术支持:提供项目所需的技术支持,保证项目质量和效果。(4)监督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觉问题并加以解决。2.3扶贫项目的评估与调整2.3.1扶贫项目评估(1)过程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了解项目进展和存在的问题。(2)效果评估: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3)持续性评估:关注项目在结束后是否能够持续发挥效益,为贫困地区带来长期利益。2.3.2扶贫项目调整(1)根据评估结果,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2)针对项目效果不佳的部分,优化项目方案,提高项目效益。(3)结合贫困地区实际需求,调整项目内容和方向,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第三章:产业扶贫3.1产业扶贫的基本原则产业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扶贫项目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提高贫困地区产业竞争力和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目标。(2)坚持因地制宜。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文化传统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产业进行扶贫。(3)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项目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4)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要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5)坚持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在产业扶贫中的引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3.2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3)实施扶贫项目。通过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支持等手段,扶持贫困地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开展技能培训。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5)加强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和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与产业扶贫。3.3产业扶贫的案例分析以下以某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案例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案例背景:某贫困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贫困程度较深。为改变这一状况,当地积极实施产业扶贫政策。案例分析:(1)项目选择: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选择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2)项目实施: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实施,通过信贷支持、技术指导等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3)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如财政扶贫资金、农业保险等,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4)效果评价:经过几年努力,该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出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发挥引导作用,才能实现产业扶贫的目标。第四章:就业扶贫4.1就业扶贫的政策措施就业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从而实现脱贫目标。在政策措施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如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2)加强技能培训。针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3)优化就业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贫困地区劳动力提供便捷的就业信息。(4)推动产业扶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吸引贫困地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4.2就业扶贫的实施路径就业扶贫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通过制定政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就业扶贫工作,形成合力。(2)项目带动。实施一批就业扶贫项目,如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等,为贫困地区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技能培训。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4)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地区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5)跟踪管理。对就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保证项目发挥实效。4.3就业扶贫的效果评估就业扶贫效果评估是衡量就业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率。通过统计数据,分析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率的变化,评估就业扶贫政策实施效果。(2)收入水平。监测贫困地区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变化,评估就业扶贫对提高收入的作用。(3)技能提升。评估技能培训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技能提升的效果。(4)项目带动。评估就业扶贫项目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5)社会效应。分析就业扶贫对贫困地区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全面评估就业扶贫工作的成效,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第五章:教育扶贫5.1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教育扶贫作为我国三农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保证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2)农村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免费政策,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4)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5)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资助,保证他们不因贫失学。5.2教育扶贫的实施策略为保证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采取了以下策略:(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级及相关部门的责任。(2)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教育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教育扶贫的目标和任务。(3)整合资源:统筹各类教育扶贫资金,整合教育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强化考核评估:对教育扶贫工作实施定期考核评估,保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5)广泛宣传动员:加强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的政策知晓度和参与度。5.3教育扶贫的成效与反思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1)农村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改善。(2)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减轻: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有效缓解了他们的教育负担。(3)劳动力素质得到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助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提高了收入水平。但是教育扶贫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吸引优秀人才。(2)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对接,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3)教育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部分教育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存在浪费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未来教育扶贫工作应注重以下方面:(1)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3)优化教育扶贫资金使用,加强监管,保证资金使用效益。第六章:健康扶贫6.1健康扶贫的政策框架健康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提升其健康水平。健康扶贫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目标:保证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2)政策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贫困人口健康需求;坚持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3)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4)政策实施:明确各级及相关部门职责,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6.2健康扶贫的实践摸索6.2.1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1)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2)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3)推广适宜技术,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负担。6.2.2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1)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报销比例。(2)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给予救助。(3)开展健康扶贫特惠政策,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6.2.3加强农村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1)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2)加大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力度,降低农村贫困地区疾病负担。(3)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素养。6.3健康扶贫的成效与不足6.3.1成效(1)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2)农村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3)农村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加强,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高。6.3.2不足(1)部分地区农村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2)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部分贫困家庭仍面临医疗负担。(3)农村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仍需加强,部分地方病、传染病防治任务艰巨。,第七章:社会保障扶贫7.1社会保障扶贫的政策体系社会保障扶贫政策体系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助力脱贫攻坚。社会保障扶贫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养老保险待遇,保证其老年生活得到基本保障。(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等制度,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医疗保障。(3)失业保险制度。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其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农村贫困家庭提供救助。(5)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7.2社会保障扶贫的实施措施社会保障扶贫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证农村贫困人口得到有效保障。(2)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和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扶贫的投入,保证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的落实。(3)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知晓率和参与度。(4)优化社会保障服务。简化社会保障办理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农村贫困人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社会保障服务。(5)加强部门协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推动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的实施。7.3社会保障扶贫的成效与展望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贫困人口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扶贫政策使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降低了贫困发生率。(2)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通过提供社会保障待遇,减轻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活负担,提高了其生活质量。(3)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展望未来,社会保障扶贫政策仍需不断完善。,要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另,要关注农村贫困人口的多元化需求,创新社会保障扶贫方式,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保障。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和部门协同,保证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第八章:生态扶贫8.1生态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生态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旨在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讲,生态扶贫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生态扶贫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生态补偿理论。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主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激励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扶贫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共赢。(3)参与式扶贫理论。参与式扶贫强调贫困地区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参与扶贫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生态扶贫项目应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保证项目符合当地实际需求,提高扶贫效果。在实践中,生态扶贫项目主要包括生态补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移民等。这些项目旨在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8.2生态扶贫的主要模式生态扶贫模式多样,以下列举了几种典型的生态扶贫模式:(1)生态补偿模式。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参与生态保护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激发其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2)生态农业模式。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如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3)生态旅游模式。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4)生态移民模式。将生活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迁移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改善其生活条件。如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5)生态产业扶贫模式。发展生态产业,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如林下经济、生态养殖等。8.3生态扶贫的成效与启示生态扶贫在我国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实施生态扶贫项目,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扶贫项目使农民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实惠,提高了生活水平。(3)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生态扶贫项目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就业转移,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扶贫的实践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了以下启示:(1)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贫困地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将生态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绿色发展。(2)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应加大对生态扶贫项目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3)注重农民参与和培训。生态扶贫项目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农民参与和培训,提高项目实施效果。(4)强化监测和评估。对生态扶贫项目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调整项目方案,保证项目持续发挥效益。第九章:移民扶贫9.1移民扶贫的政策背景移民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背景主要源于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生存条件差等问题。为了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国积极推动移民扶贫政策。移民扶贫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引导贫困地区群众搬迁至生存条件较好的地区,从而实现脱贫致富。9.2移民扶贫的实施策略(1)科学规划移民安置点。在移民扶贫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移民安置点的选址,保证安置点具备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潜力。(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移民扶贫的关键环节,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以保障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3)发展特色产业。根据移民安置点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移民群众的收入水平。(4)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移民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移民安置点的可持续发展。(5)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移民安置点的社会管理体系,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保证移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和民生需求得到满足。9.3移民扶贫的成效与经验移民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通过移民扶贫,许多贫困地区的群众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