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57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题文】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积极当兵,保家卫国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2、农历三月三是轩辕帝的出生日,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每年都会自这一天举行祭拜活动。今年的祭拜主题延续了以往的主题即“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轩辕帝是()A.炎帝B.黄帝C.尧D.舜3、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传颂千年。《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追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反映出我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汉朝B.元朝C.唐朝D.宋朝4、伏尔泰阐述“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主要赞扬科举制度A.便于加强中央集权B.利于提高官员素质C.用于提高行政效率D.致于废除门阀制度5、哪一学派的思想与秦朝统一后的治国思想基本一致()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6、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松赞干布派遣吐蕃使者到唐朝求婚的情形,唐太宗最后决定把谁嫁往吐蕃()A.文成公主B.金城公主C.杨玉环D.武则天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标志着禅让制的出现。8、【题文】宋朝时期,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9、唐长安不仅是全国的____,还是当时____、____的城市之一。10、(1)秦统一六国中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使秦朝走向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2)汉初形成的盛世局面是________;汉武帝时期,打败匈奴的两员大将是卫青和________。(3)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战役是________。11、唐朝的陶瓷器生产很高水平很高,______的白瓷类雪类银;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12、秦朝统一后,在中央设置的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的官是______,掌管军事的官是______。13、618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是为唐高宗.后退位,传位李世民.______(判断对错)14、请你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1)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______时代。

(2)黄炎联盟融合邻近部落;构成后来______的主干。

(3)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______

(4)被后世尊称为“兵圣”的著名军事家是______。15、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建立,都城长安。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史实:至于永嘉;丧乱弥甚。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

推论:西晋后期大量中原人口纷纷前往南方,加重了当地人民负担,不利于南方的开发。1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18、清朝前期,京剧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汤显祖的《牡丹亭》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京剧的传世之作。。A.正确B.错误19、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的填T,错误的填F)()20、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还早半个多世纪。21、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22、秦朝在全国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也被称为五铢钱。()23、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人修筑了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4题,共20分)24、【题文】连线题。

将下面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10分)

退避三舍楚庄王。

问鼎中原晋文公。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纸上谈兵项羽。

破釜沉舟赵括25、请将左右两边直接相关的两项用直线连起来。杜甫《窦娥冤》苏轼“诗圣”关汉卿《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时珍《天工开物》宋应星《农政全书》徐光启《本草纲目》26、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27、【题文】对应题:请将正确的的序号填在括号内(0.5×8=4分)

()孙武①温故而知新。

()屈原②无为而治。

()孔子③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

()老子④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墨子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孟子⑥兼爱;非攻。

()韩非⑦世界文化名人。

()庄子⑧具有辩证法思想评卷人得分五、改错题(共1题,共7分)28、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______(判断对错)

改正: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9、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7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其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一些名言?(至少3个)(3分)30、成语典故和惯用语是汉语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中的许多都是由历史演变而来的。请你参加一次“成语、典故和惯用语与历史”的活动。(1)成语“一言九鼎”中的“九鼎”源于何人?(2分)(2)成语“酒池肉林”源于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是谁?(2分)(3)“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钓到什么“大鱼”?(2分)(4)成语“卧薪尝胆”源于哪一历史人物的故事?(2分)(5)你还能说出几个与传说时代有关的成语、典故和惯用语吗?(至少两个)(2分)31、(14分)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了白头仍未中进士。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请回答:(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1分)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3分)(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何作用?(2分)(3)结合材料二,说明明朝时的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造成了何种影响?(2分)(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2分)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三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材料四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均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3分)⑵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做什么?他是如何得出该结论的?(2分)⑶用经济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的“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唐太宗“二十年间”的统治获得了怎样的誉称?(3分)⑷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中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D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为D;A;B、C三项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解析】【答案】D2、B【分析】轩辕帝指的是黄帝.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制造舟车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识点.

本题以祭拜轩辕帝的活动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黄帝的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B3、B【分析】由材料“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的统一.元朝先后灭掉了金;南宋,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故选B.

本题以《三字经》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统一王朝的知识点.

本题以《三字经》为背景,考查的是秦朝、元朝和隋朝统一全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B4、B【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作用。由所学可知,科举制度是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所以,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所以伏尔泰所说的是赞扬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故选B。【解析】B5、C【分析】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采用法家的思想,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把握法家学派的思想与秦朝统一后的治国思想基本一致。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C6、A【分析】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因而《步辇图》背后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所以唐太宗将一位公主远嫁吐蕃,她是文成公主。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解析】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相关内容。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的更迭·“家天下”的夏朝·王位世袭制【解析】【答案】B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毕昇的主要发明创造。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而雕版印刷术出现唐朝时期,并非毕昇所发明,唐朝印制《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解析】【答案】不正确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9、经济政治交流中心最大最繁荣【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唐都长安的历史地位。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0、略

【分析】本题考查秦汉和三国时期的相关历史,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本小题考查秦朝时期的重要战役。秦统一六国的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此役之后其他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之后庞大的秦统一帝国建立起来。导致秦王朝灭亡的战役是巨鹿之战,巨鹿之战使秦军主力大败,之后刘邦入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2)本小题考查西汉时期的相关史实。汉初文帝和景帝时期,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并大败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3)本小题考查东汉末年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发生大战,曹操奇袭了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与孙权、刘备组成的五万联军在赤壁大战,结果周瑜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解析】(1)长平之战;巨鹿之战。(2)文景之治;霍去病。(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11、略

【分析】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越窑的青瓷,胎质稀薄,釉色晶莹,人们赞美它“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有“类雪”“类银”的称誉.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故答案为:邢窑;景德镇.

本题以白瓷类雪类银;北宋兴起的瓷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邢窑和景德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的社会气象和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解析】邢窑;景德镇12、略

【分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故答案为:

丞相;太尉.

本题以秦朝统一后;在中央设置的官员为切入点,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丞相;太尉13、略

【分析】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不是唐高宗,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唐朝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者.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14、略

【分析】(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使人类可以在某个固定地点长期生活.这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原始农耕文明时代.

(2)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得越国逐渐强大,最终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4)“兵圣”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故答案为:

(1)农耕文明.

(2)华夏族.

(3)勾践.

(4)孙武.

(1)本题考查农耕文明.

(2)本题考查华夏族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越王勾践.

(4)本题考查孙武.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析】农耕文明;华夏族;勾践;孙武15、618【分析】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故答案为:

618。

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知道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618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分析】【分析】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有利于南方的开发。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南迁的相关知识。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著作。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生殿》和《牡丹亭》的相关知识点。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果实,有力的批评了吃人的封建礼教。不是京剧。故题目错误,故选B。【解析】B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依据所学知识,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以道家无为核心的黄老思想,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爱惜民力,轻徭薄赋,有利缓和阶级矛盾和发展社会生产。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就是适当调整封建生产关系,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从而适应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西汉初期五六十年,自汉高祖刘邦采取措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历经文帝、景帝,世代沿袭,使西汉经济恢复发展,政治稳定清明,造就了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景象——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达到了空前强盛的局面。因此,休养生息政策具有积极和进步作用。题目说法正确。【解析】T2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还早半个多世纪。【解析】【答案】对21、√【分析】【分析】山顶洞人生活于距今约3万年;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知识点。22、×【分析】【分析】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也叫“半两”钱。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形方孔钱。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史实。23、×【分析】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人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秦长城;知道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本题考查秦长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四、连线题(共4题,共20分)2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晋文公为了报答楚王的收纳之恩;许诺如果晋楚交战,“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激励士气,终于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成语中的历史史实。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城濮之战的结果是晋国获胜,晋文公成为中原地区霸主;邲之战之后,楚庄王一跃成为霸主;“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反映的史实均发生在春秋时期,“纸上谈兵”反映的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成语还有“纵横捭阖”、“朝秦暮楚”、“围魏救赵”等。关于巨鹿之战,它发生在秦末大起义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解析】【答案】

退避三舍——晋文公;问鼎中原——楚庄王;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纸上谈兵——赵括;破釜沉舟——项羽25、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和科技成就。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被后人称为“史诗”。他的诗有的气魄浑厚,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词作家,苏轼是豪放派的词人,其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关汉卿是元曲的成就最高的戏曲作家,他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是《窦娥冤》。《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该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故连线为:杜甫——“诗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关汉卿——《窦娥冤》;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解析】26、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成语故事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晋文公曾流亡楚国,城濮之战时,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巧妙避开了楚军的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战国时,赵国的赵括谈起兵法来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长平之战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变通,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纸上谈兵来源于此;吴越争霸时,勾践战败在吴国受到种种屈辱,回国后,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添尝,自问到:“你忘了亡国之耻了吗”,最后终于灭掉吴国;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楚军几万人与秦军30万人在巨鹿大战,项羽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不留退路,最后大败秦军。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解析】【答案】2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思想的认识;该题中分别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屈原和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思想家和思想对应起来填在相应的位置即可。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春秋战国由于是战乱时代,所以为思想自由提供了空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法家思想为诸侯的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同学们对这些思想出现的背景,思想的内容,意义影响都要好好掌握。【解析】【答案】

(⑤)孙武①温故而知新。

(⑦)屈原②无为而治。

(①)孔子③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

(⑧)老子④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⑥)墨子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③)孟子⑥兼爱;非攻。

(④)韩非⑦世界文化名人。

(②)庄子⑧具有辩证法思想五、改错题(共1题,共7分)28、略

【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出现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印刷术成就.

本题考查印刷术.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9、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以德治国”的主张,其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是“仁”的学说。(2)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名言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解析】【答案】(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0、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典故和惯用语与历史。成语“一言九鼎”中的“九鼎”源于夏禹。成语“酒池肉林”源于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是商纣王。“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钓到的“大鱼”是周武王。成语“卧薪尝胆”源于越王勾践的故事。与传说时代有关的成语、典故和惯用语有: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解析】【答案】(1)夏禹;(2)商纣王;(3)周武王;(4)越王勾践;(5)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各2分)31、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科举制度。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隋朝形成的,唐朝科举制度的变化: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增加学舍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