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新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43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题文】“1978年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的会议上,一名来自安徽的干部鼓足勇气说,不应当盲目学习大寨榜样,政府不应当搞这么多政治运动,干扰地方的经济创新。”这反映了A.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两种思想路线的直接斗争B.“文化大革命”的继续与拨乱反正改革的正面交锋C.农业集体化与农民分散经营两种生产方式的斗争D.重视工业与重视农业的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斗争2、【题文】俄国的国家名称多次发生变化。从“沙皇俄国”到“苏维埃俄国”的变化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废除农奴制改革B.十月革命C.赫鲁晓夫改革D.苏联解体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4、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B.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C.广泛发动农民参与国家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5、【题文】下图是当时的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各国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的抗争D.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6、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7、“这种秉笔太监的制度及其有关限制,如果执行得当,皇帝可以成为文臣和太监之间的平衡者,左提右挈,收相互制约之效。然而情况并不能经常如此冯保(宦官)与张居正(内阁首辅)关系密切,而惟一足以驾驭他的皇帝又正值冲龄(幼年),因时际会,他就得以成为一个不同于过去‘无名英雄’式的宦官”。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君主可以利用司礼监来牵制内阁B.此时的司礼监无法对内阁形成制约C.秉笔太监的设置有利于君权加强D.秉笔太监的出现必然导致宦官专权8、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当的理性。”西塞罗意在强调制定法律必须()A.注重保护自然B.履行正当的程序C.维护人民利益D.体现公平与正义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包括()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B.证明“弱国无外交”C.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D.列强实行炮舰外交政策10、近代中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1、俄国1917年爆发了两次革命:一次二月革命,一次是十月革命。这两次革命除了各自的特色外,还有其共同之处()A.斗争手段相同B.革命的主力相同C.革命所追求的目标相同D.革命的任务相同12、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两部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

②内阁(政府)要对国家元首负责。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A.①B.②C.③D.④1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14、下图反映的是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一显示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B.图示二中“一超多强”的“一超”指美国C.图示二显示了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世界政治格局由图示一向图示二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5、新中国成立后,彻底结束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实破,出现新的局面。其表现有()A.中法关系正常化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苏关系缓和D.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6、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A.内阁对议会负责B.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D.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题文】(按课本上时间来写),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8、【题文】俄国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急剧发展、不同性质的阶段,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9、红军长征中召开的使党转危为安的会议是______。20、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成为推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历史因素。21、【题文】15、16世纪,欧洲人为了寻找新的商道,不断探索未知地理。下图中箭头所示航路的开辟者是麦哲伦。2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______(判断对错)23、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______(判断对错)24、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二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5、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12分)26、(10分)阅读秦朝、西汉、元朝三代相关图片,回答问题。请回答:(1)据图一说明秦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地方管理?(1分)这一制度有何特点?(2分)(2)据图二,西汉初年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存在什么弊端?(2分)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管理?(1分)(3)据图三,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对地方管理实行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1分)(4)结合图一、二、三,扼要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1分)27、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科举制能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原因。28、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古代中国影响商业思想(政策)的因素。评卷人得分六、连线题(共2题,共12分)29、将下列有关雅典民主制的史实进行正确连线(6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梭伦改革鼎盛伯里克利改革30、【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以“创造东北产业之原动力”为名,加速掠夺东北水力资源。1933年,伪满洲国国务院产业部国道局对松花江进行综合调查。1936年1-8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两次指令伪满洲国政府必须在5年内在松花江上游建设18万千瓦水电站。同年11月,伪满洲国政府制定了《产业开发五年规划》,将在松花江干流修建丰满发电站列入开发计划。1937年5月,日伪水电局长;日本水力发电专家本间德雄正式提交了一份《丰满发电所计划书》,标志着丰满发电站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该工程于当年7月正式动工修建,当时号称“东亚第一”水电站。同时,丰满水库设计时也号称“东亚第一”,当时为仅次于美国鲍尔德和福特佩克水库的世界第三大人工湖。

——《中国能源报》(2010年5月31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目的是什么。(6分)

材料二1951年丰满发电厂开始了大规模改建和扩建工程,到1960年5月最后一台机组投入运行,八台主机全部安装完毕。至此,丰满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全部结束,总装机容量达55.375万千瓦,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

——《水电青工网》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丰满发电厂会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6分)

材料三二期扩建工程安装了2台85MW机组,于1992年6月竣工。三期扩建工程在大坝西岸利用泄洪洞安装2台140MW的机组,1998年7月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丰满发电厂跨入了百万千瓦级电厂的行列,总装机1002.5MW。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网站。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98年丰满发电厂发展成为百万千瓦级电厂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学习大寨榜样是指坚持农业集体化,而地方的经济创新指的则是农民分散经营,所以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农业集体化与农民分散经营两种生产方式的斗争。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业集体化与农民分散经营两种生产方式的斗争【解析】【答案】C2、B【分析】【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苏维埃俄国。【解析】【答案】B3、C【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官僚政治。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秦帝国时代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打破了血缘政治,是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符合“现代化”的趋势,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仅仅是地方管理体制的一个变化,不符合“现代化”的内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大秦帝国时代仍然是古代人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大秦帝国时代仍然是君主专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4、C【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革命中根本没有和农民方式联系,故C表述不准确,合题意。故C正确。

ABD均是对巴黎公社正确表述;不合题意。故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很多,没有与农民联系,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也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解析】C5、A【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A6、C【分析】【分析】从材料中“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可以算法律;这是国共合作的需要,国共合作抗日属于党外合作,中国共产党实际也掌握领导权。故B项错误;A项的党内合作是大革命时期的政策,错误;D项是抗战结束后的形势,错误。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考考查集中在其形成过程及其对抗战胜利的影响,多以选择题的形式用图片、观点、概念、史籍材料、诗歌等切入7、D【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秉笔太监的出现必然导致宦官专权说法绝对,宦官专权从本质上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故D解读错误,合题意。

ABC均解读正确;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解析】D8、D【分析】自然法不是实实在在的法律条文;是法律理念,材料中的“正当的理性”显然强调的是法律公平和正义,故D项正确。

法律是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A项错误。

B属于法律程序;不是法律理念,故B项错误。

材料中论述的法律理念;不是法律的目的,而且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自然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自然法的内容;结合材料“正当的理性”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自然法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D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ABD【分析】材料中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以后签订的,结合他们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体现了弱国无外交的特点,当然也是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ABD三项正确。

《辛丑条约》没有涉及新的通商口岸;故C项错误。

故选:AB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华侵略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解析】ABD10、ABCD【分析】A.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是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2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甲午战争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八国联军侵华最终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最终形成。

故选:ABCD。

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的侵略;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过程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ABCD11、A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斗争手段相同,都是通过暴力革命,革命的主力相同,故AB正确;

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B。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解题的关键是“共同之处”。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解析】AB12、AC【分析】①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这是近代法国和德国政体的共同特点。

②内阁(政府)要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准确;法国的政府要对议会负责。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是正确的;法国总统可以联合参议院解散众议院,而德国的议会,皇帝可以解散。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不准确;德国议会的立法权不完整。

故选:A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法国和德国的政治体制;要求学生结合两国政体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法国和德国政体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对比分析的能力。【解析】AC13、AD【分析】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结束封建制度;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故选:AD。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AD14、AB【分析】图一中北约和华约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A正确;

图片二中显示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以及日本的鼎力之势;说明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特点,故B正确;

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不是形成,故C错误;

世界政治格局由图示一向图示二转变的标志性事件世界格局多极化出现;故D错误。

故选:AB。

本题考查冷战;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冷战、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上升趋势。【解析】AB15、BD【分析】中法建交指的是1964年;故A项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突破表现在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D项正确;

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是中国八十年代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故C项排除。

故选:BD。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外交;解答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实破,出现新的局面”

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外交,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BD16、ABC【分析】内阁对议会负责是正确的表述;英国内阁由议会多数党领袖组织,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故A正确。

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但是并不掌握实际权力,只是代表故B正确。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是正确的通过<<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国王权力受到议会制约的原则;故C正确。

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表述是错误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故D错误。

故选:ABC。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要求学生结合英国政体的特征来分析。

要搞清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有一定的分析材料的能力。【解析】A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借助自身和外在的有利条件使其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据此填写题目内容。【解析】【答案】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急剧发展;不同性质的阶段;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解析】【答案】A19、遵义会议【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故答案为:遵义会议。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主要考查对红军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内容和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本题考查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较小。【解析】遵义会议2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实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战期间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五四运动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历史因素,故本题正确。考点: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影响。【解析】【答案】A21、略

【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错误22、略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资本主义萌芽发出现的根本原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出现的根本原因的识记.同时需要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解析】B23、略

【分析】材料所讲的是粗略时间观念被精准时间观所替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工具有固定的时间表,方便旅客的乘坐.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交通通讯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键信息是: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

本题考查交通通讯工具的演进对人们生活观念的影响,旨在看陈先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生活常识结合交通工具改进的特点可得出结论.【解析】A24、错误。【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继承,但是7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就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还要搞清楚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解析】错误。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5、√【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从汉代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隋唐五代的节度使制都使地方的权力过大,埋下了地方割据和分裂的种子。到北宋,宋太祖任命文官担任地方官,削实权;费兵权,制钱谷,以及元朝之后的行省制度中央集权达到了极点,故本题是正确。

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趋势。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解析】√五、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12分)26、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点,考查准确解读图片的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1)根据图一的信息“桂林郡”、“南海郡”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2)根据图二的信息“胶东国”、“东莱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郡国并行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制度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出现了“七国之乱”,削弱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采取“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3)根据图三的信息“甘肃行省”、“辽阳行省”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是行省制。“意义”可以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中国省制的开端方面回答即可。(4)上述材料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体现了各朝各代不断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的趋势。【解析】(1)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2)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推恩令。(3)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答两点)(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7、(1)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标准;思想、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孝廉为标准;把人才选拔和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人才。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依照汉朝的先例;隋唐的统治者选拔的政府官员是那些通过儒家系统教育,并已经掌握了以中国文学和哲学经典著作为主要的复杂课程的人”可知继承主要表现在:仍把人才选拔与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依据材料“个人才干可以通过帝国的科举考试体现出来”可知创新主要表现在: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第二小问:依据材料“这一有才能的阶层通常是忠诚于王朝的。他们是为了国家稳定和富强而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发展。

(3)本题主要从科举制本身的特点和统治阶级的推崇等方面进行分析。依据材料“大力依靠建立在个人才干基础上的官僚体制;个人才干可以通过帝国的科举考试体现出来。依照汉朝的先例,隋唐的统治者选拔的政府官员是那些通过儒家系统教育,并已经掌握了以中国文学和哲学经典著作为主要的复杂课程的人”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科举制本身具有公平;公正性;科举制与主流思想密切结合,为大众所接受;适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

故答案为:

(1)以孝廉为标准;把人才选拔和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人才。

(2)表现:继承方面:仍把人才选拔与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创新: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作用: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发展。

(3)科举制本身具有公平、公正性;科举制与主流思想密切结合,为大众所接受;适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分析】

(1)本题考查汉朝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键词是“举孝廉”。

(2)本题考查科举制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的“继承与创新”。

(3)本题考查科举制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结合科举制本身的特点和统治阶级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总体难度适中。【解析】【小题1】(1)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标准;思想、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孝廉为标准;把人才选拔和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人才。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依照汉朝的先例;隋唐的统治者选拔的政府官员是那些通过儒家系统教育,并已经掌握了以中国文学和哲学经典著作为主要的复杂课程的人”可知继承主要表现在:仍把人才选拔与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依据材料“个人才干可以通过帝国的科举考试体现出来”可知创新主要表现在: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第二小问:依据材料“这一有才能的阶层通常是忠诚于王朝的。他们是为了国家稳定和富强而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发展。

(3)本题主要从科举制本身的特点和统治阶级的推崇等方面进行分析。依据材料“大力依靠建立在个人才干基础上的官僚体制;个人才干可以通过帝国的科举考试体现出来。依照汉朝的先例,隋唐的统治者选拔的政府官员是那些通过儒家系统教育,并已经掌握了以中国文学和哲学经典著作为主要的复杂课程的人”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科举制本身具有公平;公正性;科举制与主流思想密切结合,为大众所接受;适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

故答案为:

(1)以孝廉为标准;把人才选拔和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人才。

(2)表现:继承方面:仍把人才选拔与儒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创新: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作用: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发展。

(3)科举制本身具有公平、公正性;科举制与主流思想密切结合,为大众所接受;适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小题2】【小题3】28、(1)一问根据材料一“务财训农;通商惠工“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可知春秋时期各国重视商业发展,二问根据材料一“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2)根据材料二“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可知作者主张重农抑商,二问结合中国古代经济基础进行回答。

(3)一问;根据材料三“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及创收”“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从商税规则;官员约束进行回答,二问根据材料从经商积极性、国家税收增加及推动商业发展角度进行认识。

(4)一问根据材料四“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从经济基础;巩固统治及社会思想变化进行阐述。

故答案为:

(1)政策:重视商业。目的:富国强兵(建立霸业)。

(2)思想:重农抑商。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3)措施:规范商税征收(立税则);严惩官员侵商;扰商行为。影响:调动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促进了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思想:工商皆本。因素:经济基础的变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巩固统治的需要;社会思想领域的变化。【分析】

(1)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策;关键信息务财训农,通商惠工“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

(2)本题考查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宋代经济政策;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黄宗羲的经济思想;关键信息“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时应注意结合各朝代经济政策产生时代因素进行分析。【解析】。【小题1】(1)一问根据材料一“务财训农;通商惠工“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可知春秋时期各国重视商业发展,二问根据材料一“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2)根据材料二“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可知作者主张重农抑商,二问结合中国古代经济基础进行回答。

(3)一问;根据材料三“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及创收”“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从商税规则;官员约束进行回答,二问根据材料从经商积极性、国家税收增加及推动商业发展角度进行认识。

(4)一问根据材料四“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从经济基础;巩固统治及社会思想变化进行阐述。

故答案为:

(1)政策:重视商业。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