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1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美国历史研究学者梁茂信认为,美国是一个人种和文化的大熔炉。在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的人种不包括A.开拓殖民地的欧洲白人殖民者B.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C.几乎种族灭绝的原住民印第安人D.漂洋过海的亚洲黄种人2、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1993年,“回国服务”的口号正式更改为“为国服务”。这一变化主要表明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3、下图是清代广州画家关联昌19世纪中后期所作系列画之一。该画作采用水粉颜料;以精确的景物结构;明丽的色彩为主要特征,形象的表达了中国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据此可知。

图《中国人的一生:就学》A.中国传统文人画不断发展B.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转型C.该绘画是中西合璧的产物D.传统水墨画注重形神兼备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增加了线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三种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我国有多项遗产列入,如下表,这一做法。遗产种类中国入选的典型代表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记忆遗产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

A.体现了中国文化领先世界B.维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多样性C.提升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展现了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性5、19世纪中后期;大批华工被贩卖至澳大利亚墨尔本开采金矿,金矿开采完毕后,由于遭受歧视,很多穷苦的华工只能蜗居在唐人街里,以种菜;做家具、做厨师等方式来谋生,那些巧夺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馆里的可口饭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这些华工。

①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③融入了当地的主流文化④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下图是2017年美国移民来源分布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移民主要来源地是亚洲B.移民使美国文化多元化C.美国社会民族关系和谐D.地理位置决定移民数量7、古代中国人口迁徙的总趋势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由黄河流域迁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明清时期出现了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由内地人门向边疆迁移的反转,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B.区域分工的出现C.人口政策的调整D.高产作物的传入8、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母亲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该图反映了()

A.印度美术的浪漫主义风格B.佛教在唐代居于主导地位C.佛教中国化的形态已完成D.佛教与道教的排斥与交融9、以下所示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内容。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福建名人名言录(节选)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严复: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己。

陈嘉庚:应该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归侨、侨眷和华侨,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鼓励他们参加祖国建设事业

A.民族团结B.政治变革C.实业救国D.爱国主义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

。材料来源。

引文内容。

吴兢《贞观政耍》卷1《君道》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离娄上》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二“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源远流长的原因。12、(近现代音乐)

材料一民国的流行歌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辛亥革命时期,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主张以西乐为本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除了学堂乐歌,当时还有大量流行歌曲以排遣个体感情为基础,如《夜上海》唱的是歌女的无奈和觉醒,《金丝鸟》唱出被束缚女性的苦恼,《卖报歌》唱的是报童生活,《得不到的爱情》唱的是爱情的追寻。左翼音乐家以民族危机为题材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成为民国流行音乐的另一道风景线。上海的各式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发展空间。那时的上海是霓虹闪烁、商业发达的远东大都会,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具有浓厚殖民文化色彩的“十里洋场”,以其独特的社会条件,促进了民国时期流行乐的繁荣。——摘编自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简史》等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两极对峙格局下政治气氛紧张,这一时期青少年群体物质生活条件富足,思想上感到空虚压抑。摇滚乐契合了年轻人的叛逆精神和反权威性心理,他们通过摇滚乐表达感情、交流思想。摇滚乐是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融合,其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美国国内对于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鲍勃·迪伦的经典摇滚作品《敲响天堂之门》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渴望。因此摇滚乐一度成为自由、平等与爱的文化标志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但与此同时摇滚乐在一些范围之内也成为一种迷乱躁动的象征,如迷幻摇滚常借助毒品增强感知力,运用灯光效果和强劲的节奏使受众进入迷幻状态,以此逃避现实、释放压力。——摘编自杨斯坦《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社会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出现和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摇滚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摇滚乐流行的影响。13、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后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材料二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材料三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是什么?作者认为它存在什么局限?

(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不被“淹没”?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战争与征服在带来战争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以及蒙古的西征,都曾突破地域的界线,导致不同区域间联系的加强,出现经济、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

材料二然而;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一点极为重要,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可以说,没有蒙古西征对欧洲教皇和封建的沉重打击,欧洲社会很难跨入文艺复兴。13世纪蒙古西征,14世纪就开始文艺复兴,两者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1)根据材料一;说出古代战争与征服的影响。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蒙古西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材料二“经世”一词的含义,学者说法不一,如章太炎认为应解作“纪年”;梁启超则以济世致用之义视之,他出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为诸生订立学约十条,其中第九条即为“经世”,并解释道:“庄生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凡学焉而不足为世用者,皆谓之俗学可也,”查“经世”一词,历史上也有用为“入世”的同义词,以与佛教“出世”观念相区别,如南宋陆九渊谓:“儒者虽至于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尽未来际普度之,皆主于出世。”故近世学者有认为庄子之言是“由道家出世的观点,反衬出儒家的入世精神”。——摘自《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君子说”的基本内涵。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论证“儒家的入世精神”。16、本题包括A;B两题;请任选题作答。

A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一种不可再生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豫让祠赤桥村古槐树赤桥村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子因桥而名,桥则因人而名。其人名日豫让,春秋时期晋国正卿智伯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智伯兵败身亡,豫让为给主公报仇,谋刺赵襄子未遂,他拔剑自刎,传说他一腔热血使渠水泛红,桥面尽赤。百姓感念其忠肝义胆,改村名为赤桥村。在赤桥村还生长着13棵千年古树。这13棵古树,除了槐树的自然属性外,还具有一种社会属性,名日“社树”。据《周礼》记载:“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这树便成了社区的边界,人们在树下乘凉、议事、祭祀,形成了礼制社会最初的模样。赤桥村108姓的融合共存,造就了赤桥村的繁荣,让“和而不同”的乡风理念开枝散叶。——摘编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山西省太原市赤桥村》

请根据材料整体或任意选取一点;围绕“观中华古村探文化内涵”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B.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球史观”模式提倡要把传统的以国别为基础的世界史“全球化”,要以恰当的方式把个别的文化、帝国、区域与民族国家描述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以下是某国根据这一模式颁行的历史教学国家标准中的“世界史”课程,共分为十个章节。。时代1:人类社会的开端

时代2:早期文明与农耕民族的出现,公元前4000-公元前1000年

时代3:古典传统、主要宗教和大帝国,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300年

时代4:交流与相遇区域的扩展,公元300-1000年

时代5:深化的半球互动,公元1000-1500车

时代6: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的出现,公元1450-1770年

时代7:革命的年代,公元1750-1914年

时代8:危机与成就的半个世纪,公元1900-1945年

时代9:希望与矛盾,20世纪的后半叶(1945年以来)

终章:超越时代的世界史——摘编自孟钟捷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教育:亚欧教科书叙事特征比较》

请围绕“文明的交流与传播”这一主题,结合材料整体或任意选取一个“时代”,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证。(要求:写出所选取的时代,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即中国古代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的三个王朝夏、商、周,地域虽然不十分广大,且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分权制,但名义毕竞是三个拥有”天下共主”的统一王朝,只是在东周后期才出现了诸侯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而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所向往和逸求的则是国家统一,法度统一的理想社会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導君爱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的思想。——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选取材料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特点表述明确,史实充分,表述清楚。)18、“协和万邦”是中华传统文化始终秉持和践行的人文取向和价值理念。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一直崇尚“协和万邦,四海一家”,追求天下大同,对和平的向往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与发展的珍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国家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也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契合现实需要,符合爱好和平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诉求,彰显了中国胸怀天下以及在全球安全问题上强烈的历史担当。材料二“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一直崇尚“协和万邦,四海一家”,追求天下大同,对和平的向往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与发展的珍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国家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也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契合现实需要,符合爱好和平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诉求,彰显了中国胸怀天下以及在全球安全问题上强烈的历史担当。

(1)阅读材料一;简述尧所倡导的“协和万邦”的内涵。西周末年太史伯对“和”文化作了怎样的阐述。

(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以“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世界和平”为题回应“基辛格感叹”。(要求:层次清晰;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9、博物馆会根据藏品的时代特征;地区联系、功能特征、审美价值等因素组合藏品进行特展;比如故宫钟表展“钟鸣盛世”,希腊文物展“爱琴遗珍”。下图是六件文物,请你根据文物的特点,任选三件文物,组成一个展览并为展览撰写一篇主题介绍(包含展览主题、藏品时代背景、相互联系等)。

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6分)20、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1、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2、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黄种人是19世纪中期才开始进入美洲的,D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属于独立战争前已经在北美殖民地的人种,A项不符合题意;16世纪以后,为解决屠杀印第安人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在独立战争前已经大量存在于北美殖民地,B项不符合题意;印第安人是北美的原住民,在北美成为殖民地以前已经生活在北美了,C项不符合题意。2、C【分析】【详解】

““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说明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C正确;A、B和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3、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该画作采用水粉颜料,以精确的景物结构、明丽的色彩为主要特征,形象的表达了中国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此绘画是水彩画,其构图、透视是西式的,精确的景物结构、明丽的色彩,可见画家曾研习过素描和色彩。但那酷似工笔画的线描、勾勒和渲染,画得呆扳的人物,以及选择的绘画主题,又分明是中国画的东西,所以是近代时代背景下中西合璧的产物,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强调意境,融书法、篆刻、文学等为一体,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转型,故B项错误;传统水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4、B【分析】【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在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中都有代表成就入选,由此可知这一做法是维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多样性,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中国文化领先世界,排除A项;CD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5、C【分析】【详解】

根据“19世纪中后期,大批华工被贩卖至澳大利亚墨尔本开采金矿”可得出华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根据“以种菜、做家具、做厨师等方式来谋生,那些巧夺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馆里的可口饭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可得出华工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①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国际地位,排除②;从材料可得出,华工并没有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6、B【分析】【详解】

通过观察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为美国带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移民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B项正确;墨西哥、加勒比海等美洲移民合计50%多,远多于占比27%的亚洲移民,排除A项;美国社会民族冲突时有发生,民族关系并不和谐,排除C项;地理位置是影响移民数量的因素之一,但并非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7、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出现了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由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的反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为明清时期,人口迁移与当时的人地矛盾有关,另外高产作物的传入,也使人们能够够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开展农业生产,D项正确;自然环境在这一时期没有较大的变化,排除A项;区域分工不会影响人口迁移,且区域分工早已出现,排除B项;明清时期人口政策没有较大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8、C【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图描述印度佛教故事,但画中人物形象完全中国化,体现佛教中国化的形态已完成,C项正确;画面没有体现印度美术的风格,而是体现中国画的技巧和风格,排除A项;佛教在唐代不居主导地位,排除B项;该图没有体现佛教与道教的排斥与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9、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己”强调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亡;陈嘉庚团结和组织归侨、侨眷和华侨参加祖国建设事业,体现了其浓厚的爱国情怀。综上所述,都体现的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未体现民族团结,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未涉及政治变革,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1、略

【分析】【详解】

(1)内涵:根据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归纳出重视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根据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归纳出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根据材料“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归纳出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根据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归纳出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材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归纳出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2)原因:根据材料“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汉字的发明和使用、史书典籍的编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和包容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各民族长期交融及古代经济蓬勃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民本思想;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2)汉字的发明和使用;史书典籍的编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和包容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各民族长期交融;古代经济蓬勃发展。12、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主张以西乐为本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成为民国流行音乐的另一道风景线”可知,社会改良和挽救民族危机的需求;根据“大量流行歌曲以排遣个体感情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化传播及新文化运动等的推动;根据“上海的各式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发展空间”“上海是霓虹闪烁、商业发达的远东大都会,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具有浓厚殖民文化色彩的‘十里洋场’,以其独特的社会条件,促进了民国时期流行乐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从物质、技术和主观努力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出现和发展的原因还包括,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效推动,新式技术的发展、应用和电影公司及从业人员的努力等。

(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摇滚乐契合了年轻人的叛逆精神和反权威性心理”可知,关注青年群体;根据“摇滚乐是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融合”可知,内容多元;根据“(摇滚乐)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可知,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摇滚乐注重创新。影响:根据“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美国国内对于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鲍勃·迪伦的经典摇滚作品《敲响天堂之门》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渴望”“(摇滚乐)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批判现实问题,推动美国反战浪潮和民权运动发展;根据“摇滚乐一度成为自由、平等与爱的文化标志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摇滚乐传播了美国价值观,服务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强调意识形态对立,有利于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峙;根据“迷幻摇滚常借助毒品增强感知力,运用灯光效果和强劲的节奏使受众进入迷幻状态,以此逃避现实、释放压力”可知,摇滚乐也传播了某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不利于部分青年人成长。【解析】(1)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效推动;社会改良和挽救民族危机的需求;西方文化传播及新文化运动等的推动;新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影公司及从业人员的努力;

(2)不同:关注青年群体;内容多元;具有社会现实意义;注重创新。

影响:批判现实问题,推动美国反战浪潮和民权运动发展;传播了美国价值观,服务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强调意识形态对立,有利于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峙;传播了某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不利于部分青年人成长。13、略

【分析】【详解】

(1)内涵:根据材料“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可归纳出以仁为内核。追求:根据材料“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可归纳出完善道德;根据材料“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出和谐人际关系。

(2)解释:根据材料“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理’”可归纳出礼等同于“天理”。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是为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和加强思想控制。

(3)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局限:根据材料“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可归纳出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

(4)做法:根据材料“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和所学知识可知,围绕继承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以仁为内核。完善道德;和谐人际关系。

(2)解释:礼等同于“天理”。目的:维护君主专制;思想控制。

(3)运动:新文化运动。局限: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

(4)做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或保持民族自尊;)借鉴吸收西方文化。14、略

【分析】【详解】

(1)由材料“战争与征服在带来战争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可直接得出答案;由材料“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以及蒙古的西征,都曾突破地域的界线”可知,其例子为亚历山大东征、蒙古的西征等。

(2)由材料“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一点极为重要,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可知,其影响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解析】(1)战争与征服在带来战争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如亚历山大东征;蒙古的西征。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15、略

【分析】【详解】

(1)内涵:根据材料一中孔子认为君子首先要“修己以敬”可知;重视个人修养(完美的人格);根据“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信息可知,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安国家和社会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论证:首先,明确要论证的主题是“儒家的入世精神”;然后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理解“儒家的入世精神”的本质在于强调社会责任,关注现实,积极参与社会改造,力争解决时代和社会现实问题;接下来,运用唯物史观,以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加以论证、说明,如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仁”和“仁政”学说,强调“德治”与“重义轻利”,唐朝时期,部分儒家学者,反对佛教对世俗伦理的破坏,致力于儒学复兴,宋朝的儒家学者将佛道思想与儒家经世结合,实现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进步学者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和反对专制的思想等,以论证儒家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解题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表述明晰。【解析】(1)内涵:重视个人修养(完美的人格);

以安国家和社会为己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论证:

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关注社会现实,提出“仁”和“仁政”学说,强调“德治”与“重义轻利”(此处可以回答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

②唐朝时期;部分儒家学者,反对佛教对世俗伦理的破坏,致力于恢复孔孟学说;

③宋朝时期;儒家学者将佛道思想与儒家经世结合,实现思辨化发展;致于社会教化,对稳定社会,塑造民族品格起了重要作用;

④明清之际,部分学者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对专制的思想,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倡实学,注重对以往经验的总结;16、略

【分析】【详解】

A题: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明确论题,能围绕古村落写出其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如赤桥村对豫让的纪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忠义精神的弘扬。然后,能够充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文化内涵、载体及意义等角度阐述古村落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忠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所谓“忠”就是对国家的忠诚,中国人自古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敬爱之情。“义”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强调“舍生取义”、“重义轻利”。豫让至死秉持“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是古代义士的先驱和楷模,是儒家文化中忠义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赤桥村对豫让的纪念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对忠义精神的高度弘扬。几千年来忠义精神已经深刻地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品质,古今很多民族英雄和伟大的革命者,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把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战乱征伐,仍然能走向团结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进行总结,可知弘扬和传承忠义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精诚团结,爱国敬业的重要精神基石,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和伟大复兴等等。B题: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到现代的世界。首先,明确写出所选取时代,观点明确,如选取“时代6”,可拟定观点:全球史观有利于我们打破国界线的束缚,更好地理解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过程。然后,选取2个或2个以上相关史实,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如“时代6”叙述的历史阶段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阶段,是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人类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广度与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说到广度,之前的交流是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为主,范围较小;而这一时期真正开启了全球化的交流时代,美洲大陆的连通,大大扩展了人类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范围。说到速度,“丝绸之路”时期的文明交流主要是以阿拉伯商人作为中介进行交流,而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文明的交流转为以直接交流为主,交通方式也明显改进,大大加速了文明交流与传播的速度。最后进行总结,可知全球史观具有合理性,它突破了过去以国别史为基础的狭隘的世界史,更深刻地挖掘出了文明的全球联系,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特别有价值的角度,值得学习和参考。【解析】A.评分建议:

(1)论题。论题明确;能围绕古村落写出其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阐述:

第一层次:能够充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文化内涵;载体及意义等角度阐述。

古村落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第二层次:对古村落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较充分;逻辑较严密;表述较清晰。

第三层次:对古村落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不够充分;逻辑较为混乱;表述不清晰。

示例一:

论题:赤桥村对豫让的纪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忠义精神的弘扬。

阐述:忠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所谓“忠”就是对国家的忠诚;中国人自古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敬爱之情。“义”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强调“舍生取义”;“重义轻利”。豫让至死秉持“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是古代义士的先驱和楷模,是儒家文化中忠义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赤桥村对豫让的纪念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对忠义精神的高度弘扬。几千年来忠义精神已经深刻地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品质,古今很多民族英雄和伟大的革命者,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把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战乱征伐,仍然能走向团结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弘扬和传承忠义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精诚团结,爱国敬业的重要精神基石,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和伟大复兴。

示例二:

论题:赤桥村古槐树和108姓的融合共存承载了以“和”为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阐述:以“和”为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赤桥古村现有13棵千年古树;树便成了社区的边界,人们在树下乘凉;议事、祭祀,形成了礼制社会最初的模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赤桥村中108个不同姓氏的居民能够和睦共处,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让“和而不同”“人心和善”的文化精神焕发生机,这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要坚持推动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竭力为人类谋和平、谋发展,让“和”文化焕发出更大的生机活力。

B.评分建议:

(1)观点。能明确写出所选取时代;观点明确,只写时代不写观点不得分。

(2)论证。

第一层次:能选取2个或2个以上相关史实;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第二层次:能选取1个相关史实;史实较准确;能基本做到史论结合,论证较充分,表述较清晰。

第三层次:史实不准确或无相关史实;做不到史论结合;表述混乱。

(3)结论。结论不得重复观点;有升华。

示例:

我选取“时代6”。

观点:全球史观有利于我们打破国界线的束缚;更好地理解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过程。

论证:“时代6”叙述的历史阶段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阶段;是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类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广度与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说到广度,之前的交流是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为主,范围较小;而这一时期真正开启了全球化的交流时代,美洲大陆的连通,大大扩展了人类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范围。说到速度,“丝绸之路”时期的文明交流主要是以阿拉伯商人作为中介进行交流,而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人类文明的交流转为以直接交流为主,交通方式也明显改进,大大加速了文明交流与传播的速度。

综上,我认为全球史观具有合理性,它突破了过去以国别史为基础的狭隘的世界史,更深刻地挖掘出了文明的全球联系,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特别有价值的角度,值得学习和参考。四、论述题(共3题,共24分)17、略

【分析】【详解】

根据“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共同利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可提炼出主题为崇尚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论述时可根据“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的三个王朝夏、商、周,地域虽然不十分广大,法度统一的理想社会”等信息,结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发展过程,理解概括中国古代统一的相关史实。同时可结合思想文化领域中关于统一的思想内涵进行说明。【解析】示例。

特点:凝聚性;延续性和包容性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特征。

阐释:中国古代虽然爆发过许多次战争,也出现过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情况,如十六国时期五胡内迁,宋元时期契丹;女真族的相继南下,乃至蒙古、满清入主中原,但都未能中断中国传统文化,相反这些民族的文化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族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与中国文化融合,如佛教文化等。

示例二。

特点:崇尚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阐释: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歌颂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局面,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企图由霸主代替天下共主局面。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国家,并根据法家思想采取了一系现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朝不仅继承了秦朝天下一统的局面,而且实行了秦始皇制定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基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从秦汉一直到清朝我国统一的时间大概在三分之二以上,分裂的时间不到三分之一,这说明,在我国历史上,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暂时的。在统一时,多数政治家、思想家和广大人民都反对分裂;而在分裂时,人民盼望统一,进步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则为争取国家统一而奋斗不息。(“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18、略

【分析】【详解】

(1)内涵:据材料“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可知,尧倡导发扬大德,使家族和睦;据材料“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可知,在家族和睦基础上进而社会和谐;据材料“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可知,社会和谐进而到邦国和谐;最终实现天下民众友好和睦。

阐述:据所学可知;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同”是指无差别性的单一事物。(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才能产生新事物)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题例:“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世界和平”

阐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华文明主张“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崇尚社会和谐;当今世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近代中国饱受战争之苦,特别珍爱和平;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推进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持久的全球性的世界和平等角度阐述。【解析】(1)内涵:发扬大德,使家族和睦;进而社会和谐;再到邦国和谐;最终实现天下民众友好和睦。

阐述: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才能产生新事物)

(2)题例: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全球和平。

中华文明主张“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崇尚社会和谐。“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

近代中国饱受战争之苦;特别珍爱和平。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推进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持久的全球性的世界和平。1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展览主题(主题必须与选取展品信息相关联,且要有明确的主题提炼,仅仅使用“元代文物展”,或“阿富汗文物展”不可,可以是就丝绸之路论述,也可以单独论述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的特点)分点论述:每个例子,所选例子必须论及文物诞生的时代背景,文物与主题的联系,文物的史料价值等。论述流畅,且按照时间排序。选择主题:丝路华风——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的交融。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本展览意图展现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欧亚的重要商路,也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西汉张骞开凿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可选择藏品1、藏品4和藏品5分别说明。藏品1是伊朗在中国元朝时期的一幅有关龙的绘画。十三世纪正处于蒙古帝国的兴盛时期,而伊朗也被纳入蒙古帝国,成为伊利汗国的一部分。此时整个陆上丝绸之路都处于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本书反映中国龙的形象传入波斯,为当地人接受并绘制在书中,与中国龙形象基本相同,成为元代中外文化深度交流的重要史料。藏品4是一件绘制有阿拉伯文的明代青花瓷。从元代以来,中国与中东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而由于阿拉伯人对青色、白色组合的喜爱,“肯花瓷作为瓷器种类在元代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手工业精湛技艺的标志,并广泛用天出口,本阿拉伯文笔盒就是其中一个例证。藏品5玻璃水注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玻璃容器,反映出从北非,到中东,再到中国的陆上商业传播路线。玻璃水注出土的十六国时期,正处于魏晋南北朝的北方战乱时期,即使是战乱,丝绸之路的交往仍然没有停止;这件藏品出土于冠宁,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外文化传播中叶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可说明中国人日常生活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物质交流有着密切关系。选择主题:帝国余绪——历史上的帝国与文化传播。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争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破坏,一方面在客观上又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经历战争所建立的帝国又往往是各类文化交流的绝佳场域。本展览通过展示历史上著名帝国的文物,展现帝国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可选择藏品2、藏品5和藏品6分别说明。藏品2是阿富汗出王的公元前3世纪的描绘希腊诸神的饰板。这反映出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类历史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帝国的建立,有力的推动了希腊文化向亚洲的传播。这件藏品,同时糅合了希腊、波斯两大文明的特色,展现出这一时期不同文化在阿富汗这个亚洲重要枢纽地的碰撞与融合。藏品5是一本1220年绘制有亚里士多德的阿拉伯文著作。折射出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盛与扩张,西方告典文化大量传入中东,阿拉伯人不断在翻译希腊文的哲学著作的同时,完善自身文化素养。阿拉伯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为保存古希腊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藏品6是元朝皇帝蒙哥汗给基督教首领的金印。折射出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宗教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承认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并存,一方面强调皇帝对宗教的授权与控制,在印上撰写票古文:一方面尊重票会教领袖的自身可俗,运用阿拉伯文,这种因俗而治,多元制度的做法,与元代设置宣政院、狩省不同模式进行管理的思路一脉相承,正是蒙元时期大一统格局的重要表现。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主题明确。【解析】主题:丝路华风——丝绸之路与中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