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典贸易理论电子教案_第1页
1古典贸易理论电子教案_第2页
1古典贸易理论电子教案_第3页
1古典贸易理论电子教案_第4页
1古典贸易理论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古典贸易理论第1节绝对优势原理第2节比较优势原理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分析第3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1第1节绝对优势原理在重商主义盛行的时期,(英国)亚当·斯密(AdamSmith)于1776年发表了《国富论》,其在关于分工与贸易的论述中,严厉地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观点,提出了绝对优势原理:基于绝对优势的(分工与)贸易使贸易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利。2重商主义基本思想:重商主义者以稀有金属(货币)的存量来衡量一国的财富,认为一国金银越多就越富有。早期重商主义:黄金差额论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采取鼓励出口、限制或者禁止进口的贸易政策。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是国际收支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评价:以金银代表财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金银不是真正的财富。另外,它认为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3一、绝对优势原理的基本观点假设:本国某种商品(C)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但在另一种商品(W)的劳动生产率却低于外国。即本国在商品(C)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商品(W)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外国则相反。如果两国各自专门生产本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交换本国的绝对劣势商品,那么双方均能从中获利。此时两国的贸易是基于绝对优势。5二、绝对优势原理的举例分析(1)美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小麦W,∵6W>1W中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布C,∵5C>4C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2)贸易模式: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

中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动小时)61布匹C(单位/人·劳动小时)456(3)贸易所得:设国际交换价格为1W=1C结论:分工后,世界小麦和布的总消费(生产)分别增加5、1单位,其中:美国增加了布和小麦消费各1单位,中国消费增加了4单位的小麦。产量/2人·小时消费(2人)生产=消费分工前美中美中世界总消费小麦61617布45459分工后小麦1207512布01055107案例分析众所周知,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出口竞争力,大量出口此类产品到欧美地区。我国此类产品的出口完全是基于绝对优势吗?8第2节比较优势原理思考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动小时)61布匹C(单位/人·劳动小时)449绝对优势原理分析了两国各有自己优势产品的情形,而当出现一国的两种产品都具备绝对优势(另一国的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形下,比较优势原理就不能指导各国进行分工与贸易。10比较优势原理的代表人物(英国)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发展了绝对优势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贸易使贸易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利。11一、比较优势原理的假设二、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观点三、比较优势原理的举例分析四、国际交换价格与贸易利益12一、比较优势原理的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自由贸易。生产只投入劳动力,且劳动同质。劳动力国内自由流动,国家之间不流动。机会成本不变。无技术进步。无交易成本。13二、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观点假设: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则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如果两国各自专门生产本国绝对优势大(或绝对劣势小)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交换本国绝对优势小(或绝对劣势大)的商品,那么双方均能从中获利。即“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此时两国的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14比较优势的含义设:A国和B国分别生产两种商品x和y。Ax,Bx—分别表示A,B两国在商品x上的劳动生产率。Ay,By—分别表示A,B两国在商品y上的劳动生产率。如果Ax>Bx,A国在商品x上具绝对优势。如果Ay<By,B国在商品y上具绝对优势。如果Ax/Ay>Bx/By,A国在商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Ay/Ax<By/Bx,B国在商品y上具有比较优势。15三、比较优势原理的举例分析(1)美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小麦W,∵6W/4C>1W/4C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布C,∵4C/1W>4C/6W

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2)贸易模式: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

中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动小时)61布匹C(单位/人·劳动小时)4416(3)贸易所得:设国际交换价格为1W=1C1.两国各自获得多少贸易利益?2.贸易利益从何而来?3.交换价格如何确定?产量/2人·小时消费(2人)分工前美中美中世界总消费小麦61617布44448分工后小麦1208412布0844817国际交换价格的临界值(1):

交换价格为3W=2C贸易没有改变美国的消费;而使中国增加5单位小麦的消费,贸易利益全部由中国获得。产量/2人·小时消费(2人)生产=消费分工前美中美中世界总消费小麦61617布44448分工后小麦1206612布0844818国际交换价格的临界值(2):

交换价格为1W=4C贸易没有改变中国的消费;而使美国增加5单位小麦的消费,贸易利益全部由美国获得。产量/2人·小时消费(2人)生产=消费分工前美中美中世界总消费小麦61617布44448分工后小麦12011112布0444819四、国际交换价格与贸易利益1.国际交换价格的范围美国国内交换价格为6W=4C,中国国内交换价格为4C=1W。结论:只有当4C<6W<24C时,互惠贸易才可发生。国际交换价格4C>6W4C<6W<24C6W>24C美国拒绝贸易参与贸易参与贸易中国参与贸易参与贸易拒绝贸易20四、国际交换价格与贸易利益2.交换价格与贸易利益国际交换价格换处于两国国内交换价格之间,其高低取决于两国对两种商品的相对供求。当国际交换比价越接近于一国国内交换比价时,则该国获利越小;反之,则越大。21五、考虑货币与汇率的比较优势分析:1.如果两国工资率相等,如何贸易?2.贸易之后两国的相对工资率在什么范围?3.若汇率发生变化,对贸易模式有什么影响?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动小时)61布匹C(单位/人·劳动小时)4422思考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动小时)61布匹C(单位/人·劳动小时)4223设国际交换价格为1W=1C产量/2人·小时消费(2人)分工前美中美中世界总消费小麦61617布42426分工后小麦12010212布0422824六、比较优势的例外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动小时)97布匹C(单位/人·劳动小时)86美中小麦W(单位/人·劳动小时)63布匹C(单位/人·劳动小时)4225思考(1)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低下的国家,无法从自由贸易中获利。这种说法对吗?26思考(2)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种说法对吗?27思考(3)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这个国家受到了剥削并使福利恶化。这种说法对吗?28第3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一、机会成本理论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29一、机会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是指再生产一单位某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数量。例如:中国为了多生产一单位小麦,必须放弃2/3单位布的生产,则在中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3布,即1W=2/3C在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单位布,即1W=2C2.比较成本原理:当一国在一种商品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则该国在该种商品上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30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3060901201501800小麦A小麦0布A’204060布1201008060402012010080604020中国美国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可知:中国小麦的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120/180=2/3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120/60=231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当假设,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时,则小麦的机会成本=小麦与布的相对价格,即在中国:Pw/Pc=2/3,Pc/Pw=3/2在美国:Pw/Pc=2,Pc/Pw=1/2总之,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是其比较优势的反映,这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的原因是相对成本不同(两国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同)。32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900小麦A小麦0布A’40布120706001205040110E6070E’中国美国BB’180

假设,中国用70单位小麦与美国70单位布交换,国际分工与贸易使得国际均衡价格介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之间,贸易使双方都获利了。思考:大国与小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贸易所得?33五、贸易后产品的相对价格假设:aLW/aLC<aLW1/aLC1或aLW/aLW1<aLC/aLC1

C的供给当PW/PC<aLW/aLC时,W的供给为0。当PW/PC>aLW1/aLC1时,两国都生产W。当aLW/aLC<PW/PC

<aLW1/aLC1时,本国生产W,外国生产C,完全分工。C的需求下降的曲线,边际替代递减。34世界相对供求与相对价格相对价格取决于供需,介于两国相对价格之间。W的相对价格W的相对产量aLW1/aLC1aLW/aLC

1235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贡献: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开展国际贸易的依据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缺陷:预测极端的专业分工忽略了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忽略了各国资源的差异忽略了规模经济36现实中不完全分分工的原因多种生产要素减弱专业分工的趋势国家保护民族产业存在交易成本运输等交易成本阻碍了国际分工贸易非贸易品不可能进行国际贸易37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将每一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与外国比较,相对工资率与外国比较。假设:w为工资率,η为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的成本:w/ηLi<w1/ηL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