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岳麓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0_第1页
2024年岳麓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0_第2页
2024年岳麓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0_第3页
2024年岳麓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0_第4页
2024年岳麓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岳麓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9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2、【题文】甲;乙分别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B.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C.人体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甲图中的BD.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3、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检验,正确的是()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C.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D.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4、若用一株郁金香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成千上万株郁金香苗,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技术()A.扦插B.嫁接C.植物微型繁殖技术D.杂交5、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6、与有丝分裂相比较,不属于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A.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和一定的场所进行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C.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组合可能是不同的D.复制后的DNA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7、下图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示意图是()8、【题文】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B.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5题,共10分)9、某线性DNA分子含有3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酶a切割产物(bp)酶b再次切割产物(bp)1600;1100;300800;300A.在该DNA分子中,酶a与酶b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B.酶a与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C.酶a与酶b切断的化学键相同D.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序列会明显增多10、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形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A.白眼雄果蝇占1/4B.红眼雌果蝇占1/4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11、某线性DNA分子含有3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酶a切割产物(bp)酶b再次切割产物(bp)1600;1100;300800;300A.在该DNA分子中,酶a与酶b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B.酶a与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C.酶a与酶b切断的化学键相同D.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序列会明显增多12、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的种子搭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经过宇宙射线、高度真空和微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种子发生变化,从而培养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项工作可以诱发种子变异B.从太空带回的种子大多是优良种子C.从太空带回的种子都变成了多倍体D.从太空带回的种子还需进行选择13、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了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A.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B.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C.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D.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如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它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2)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①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模型.

(3)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膜破坏,再用______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图丙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

(4)如果丙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填序号).

(5)如果图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______和______.

(6)构成图乙中[2]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它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7)如果将一个活的图乙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KNO3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先发生______现象.K+与NO3-会通过______(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出现______现象.15、百菌清是一种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残留的百菌清可导致植物细胞发生遗传学突变,科学家研制出百菌清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准确检测作物表面残留的微量百菌清,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时先要将百菌清作为抗原注入小鼠细胞中,下表表示免疫次数和抗体效价(每分子抗体能结合抗原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若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4000以上,则小鼠至少要经过____次免疫才能符合要求,其中最适合用于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的小鼠编号是_______。第一次免疫和第二次免疫时,小鼠体内能产生抗百菌清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分别是由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小鼠编号抗体效价免疫次数ABCDE第一次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第二次1:20001:25001:36001:22001:3000第三次1:40001:46001:80001:50001:4500(2)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专一抗体检测阳性和克隆化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抗百菌清单克隆抗体能准确的检测作物表面微量的百菌清,这主要是因为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4)小鼠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一般可用PEG作为诱导剂,融合效果受pH的影响,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最适pH,在pH为1〜8之内设置了系列等梯度的pH,发现随着pH的上升,细胞融合的效果越来越好,请你做补充实验,以达到该实验小组的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格里菲思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2)依据上图所示实验,可以作出____的假设。(3)为验证上面的假设,需设计下面甲和乙两组实验:①甲组实验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____,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②乙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4)结合上述实验,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对S型继续进行的处理工作是____。17、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后来还发现,生长素促进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植物产生乙烯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____________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3)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__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通过促进________促进植物生长.(5)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中,作为对照组.18、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要把一个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课题来分别进行研究。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相同植物的三组带芽的枝条甲、乙、丙,每组10支;②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扦插在潮湿的沙土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绘制的柱状图如下。据图回答:

(1)你认为他们的子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2)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果是__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少,其原因是____。19、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20、人和哺乳动物的尿中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土壤中有些细菌含有脲酶,可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现对土壤中的这类细菌进行分离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培养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2)将样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培养.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______旁进行操作.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______中培养.

(3)用含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筛选能分泌脲酶的细菌,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的______使pH升高,酚红指示剂产生的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可以尿素为氮源.变色区域越大,表明该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1、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人员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________为接种工具,则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2)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再将初筛菌株接种到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2~5天,加入__________溶液后,依据出现的颜色反应进行筛选,观察菌落特征并测量______________。同时将初筛菌株制备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8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结果见表。由表可知,8种菌株中1、3、7号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_____。注:①DP=(D/d)2,其中d表示菌落直径(cm),D表示透明圈直径(cm)②“+”为滤纸边缘膨胀,“++”为滤纸整齐膨胀并弯曲,“+++”为滤纸不定形“++++”为成团糊状“+++++”为半清状

(3)为进一步研究1;3、7号菌株对秸秆降解的效果。分别用这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见下图。由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______的降解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______的降解率变化最大。

22、图表示棉花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____.(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可能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如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①脱落酸能抑制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____,则假设成立;若____,则假设不立.23、[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多氯联苯是一种有机致癌物质,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多氯联苯为油状液体,污染土壤后,土壤呈现油状板结,很难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为消除这种污染,科研人员计划从受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接种到以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2)对初步提取到的菌株要进行____,一般操作方法有两种,下图是利用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菌落且菌落周围____消失或减少,说明该菌落中的菌株具有降解多氯联苯的能力。(3)若要测定培养液酵母菌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直接计数。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4)将1ml酵母菌溶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43、44,据此可得出每升溶液中酵母菌活菌数为____个/L。24、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细胞发生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这是由于细胞壁与__________发生分离所致。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人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识图作答题(共2题,共6分)25、在春末晴朗白天,昆明某蔬菜基地规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见下图(假设塑料大栅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____(C3或C5);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____(深或浅)。(2)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____用于CO2还原;若在栅内利用豆科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____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____和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26、现对某家族遗传病调查后绘制系谱图如下(已知Ⅱ代3号不携带乙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族甲、乙病遗传方式分别为____。如果Ⅲ9与Ⅲ12结婚,生儿子患遗传病与生女儿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为:____。(2)下图为Ⅲ9与Ⅲ12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图,甲细胞是由____提供的,乙细胞是由____提供的,丙细胞如果是甲细胞分裂而来,那么它叫____细胞。从细胞分裂图判断,Ⅱ4当初受精形成Ⅲ9时提供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生态工程实施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不是“先破坏后治理”。【解析】【答案】D2、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从甲图的分析,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浆、D是细胞内液,人体过敏反应时,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C。从乙图中的分析;可以得出D是无机环境,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A,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C。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以及碳循环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解析】【答案】A3、D【分析】解: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3mol/L的硫酸3滴,混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到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A错误;

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B错误;

C;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可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是否出现红色来判断;C错误;

D;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D正确.

故选:D.

1;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2;分解尿素的菌能将尿素转化成氨气;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会变红;

3;萃取法提取出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解析】【答案】D4、C【分析】解: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故选:C.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析】C5、D【分析】解:甲中;胚芽鞘尖端被遮住,不能接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生长素分布均匀,甲直立生长;

乙中;尖端接收到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乙向光弯曲生长;

丙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且云母片竖直插入尖端,导致两侧生长素浓度均匀,因此丙直立生长;

丁中;由于云母片水平插入胚芽鞘尖端以下,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面,所以丁不能生长;

戊中;云母片没有完全插入尖端以下,导致左边生长素浓度高,右边没有生长素,所以戊向右弯曲生长.

故选:D.

生长素合成部位和感光部位都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和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照可以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慢.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探究历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部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方法:(1)判断胚芽鞘是否生长,关键是看有无生长素的来源,且生长素能否运输到作用部位;(2)判断胚芽鞘是否弯曲,关键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解析】D6、D【分析】试题分析:减数分裂只能发生在成熟的雌、雄生物的生殖器官内,A正确。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和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减数分裂所特有,B、C都正确。着丝点的分裂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有,D错。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意在检测学生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知识的识记判断能力。【解析】【答案】D7、D【分析】【解析】【答案】D8、A【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A错。故本题选A。【解析】【答案】A二、双选题(共5题,共10分)9、C|D【分析】试题分析:线性DNA分子含有3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得到1600、1100和300三个不同的DNA片段,可知该线性DNA分子中酶a的识别序列有2个;经酶b再次切割得到800和300两种片段,可知在酶a切割产物1600中和1100中各含有1个酶b的识别序列,A错误;因而酶a与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可以互补配对而相互连接,B错误;a、b酶均切割3,5一磷酸二酯键,C正确;若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相关序列会明显增多,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限制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解析】【答案】CD10、A|C【分析】试题分析:Ⅳ号染色体用A表示,则亲本果蝇A0×A0→AA∶2A0∶00,缺失2条的个体不能存活;用B、b表示眼色基因,则XBXb×XBY→XBXB∶XBXb∶XBY∶XbY,F1中白眼雄果蝇占1/4,A正确。红眼雌果蝇占1/2,B错误。染色体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3/4=1/4,C正确。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1/4=1/6,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与染色体变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解析】【答案】AC11、C|D【分析】试题分析:线性DNA分子含有3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得到1600、1100和300三个不同的DNA片段,可知该线性DNA分子中酶a的识别序列有2个;经酶b再次切割得到800和300两种片段,可知在酶a切割产物1600中和1100中各含有1个酶b的识别序列,A错误;因而酶a与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可以互补配对而相互连接,B错误;a、b酶均切割3,5一磷酸二酯键,C正确;若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相关序列会明显增多,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限制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解析】【答案】CD12、A|D【分析】试题分析:太空育种属于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既会产生人类所需要的性状,也会产生人类不需要的性状,因此需对其进行选择。综上所述,A、D两项正确,B、C两项错误。考点:本题以人工诱变育种为素材,考查与基因突变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答案】AD13、A|C【分析】试题分析: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异常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号染色体一定未分离,进入同一个配子中,A正确,B错误。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BY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BXB或YY未分离,C正确,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原因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解析】【答案】A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略

【分析】解:(1)甲;乙、丙中;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2)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①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与抗体合成;运输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③④⑥⑦.

(5)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14液泡和4叶绿体.

(6)构成图乙中[2]是细胞壁;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7)植物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将一个活的图乙细胞放入适宜浓度KNO3溶液中;细胞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将会出现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现象.

故答案为:

(1)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流动镶嵌。

(3)差速离心法⑥核糖体。

(4)③④⑥⑨

(5)14液泡4叶绿体。

(6)纤维素和果胶。

(5)质壁分离主动运输质壁分离复原。

分析甲图:甲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

分析乙图:乙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1~15依次表示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基质、叶绿体、高尔基体、核仁、染色质、核膜、核液、核孔、线粒体、内质网、游离的核糖体、液泡和附着型核糖体.

分析丙图:丙图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1为细胞膜,2为细胞质基质,3为线粒体,4为高尔基体,5为中心体,6为核糖体,7为核膜,8为核仁,9为内质网.

本题结合细胞结构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重点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熟记各种细胞结构的图形、功能等,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本题第(5)题是难点,要求学生明确植物细胞在KNO3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解析】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流动镶嵌;差速离心法;⑥核糖体;③④⑥⑨;14液泡;4叶绿体;纤维素和果胶;质壁分离;主动运输;质壁分离复原15、(1)3CB细胞和记忆B细胞。

(2)细胞增殖和细胞膜的流动性获得大量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在pH大于8之后继续设置等梯度的pH值,重复实验,直至融合效果下降【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试题分析:本实验是利用百菌清作为抗原;刺激小鼠产生相应的B细胞并与骨髓瘤细胞杂交形成杂交瘤细胞,进而产生百菌清单克隆抗体。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时,使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动物细胞融合后,经过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单一抗体的特点。

【解答】

(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最少结果3次免疫,才能使得抗体效价(每分子抗体能结合抗原的数量)达到1:4000以上,其中C组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最适宜用于制备百菌清单克隆抗体。第一次免疫时,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值;专一抗体检测阳性为了筛选能够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大量的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可以大量制备等优点。

​(4)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且在pH为1〜8之内设置了系列等梯度的pH,发现随着pH的上升,细胞融合的效果越来越好,没有出现反效果,则应该在pH大于8之后继续设置等梯度的pH值,重复实验,直至融合效果下降。

【解析】(1)3CB细胞和记忆B细胞。

(2)细胞增殖和细胞膜的流动性获得大量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在pH大于8之后继续设置等梯度的pH值,重复实验,直至融合效果下降16、(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存在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2)DNA是转化因子(遗传物质)(3)①分解从S型细菌中提取到的DNA培养基中只生长R型细菌②培养基中只生长R型细菌(4)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过程、现象及实验结论,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1)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而设计的。格里菲思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存在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2)该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可以证明DNA是转化因子(遗传物质)。(3)为了验证所作假设,可将能够水解DNA的DNA酶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加入到培养基中,结果培养基中只生长R型细菌。要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还需将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基中,若观察到培养基上只生长R型细菌,则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4)该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R型细菌培养基中,所以培养R型细菌前要获得S型细菌的上述成分。【解析】(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存在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2)DNA是转化因子(遗传物质)(3)①分解从S型细菌中提取到的DNA培养基中只生长R型细菌②培养基中只生长R型细菌(4)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17、(1)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形成,但乙烯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2)T1(3)一定浓度的乙烯(4)细胞伸长(5)①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识图并理解曲线的含义,掌握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解答】(1)由柱状图解可以看出;在开始阶段只有生长素的含量在变化,随后乙烯开始变化,即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形成,但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拟制生长素的合成。

(2)看图可知: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M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测定时间在T1之后有了乙烯,乙烯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3)生长素促进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植物产生乙烯的结果,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

(5)①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

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根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解析】(1)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形成,但乙烯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2)T1(3)一定浓度的乙烯(4)细胞伸长(5)①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18、(1)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2)起对照作用(3)甲甲枝条由于IBA浓度适宜,大量生根乙乙枝条中IBA浓度过高,抑制了枝条生根【分析】【分析】本题以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准确分析题表获取有效信息、掌握相关实验及知识要点是解题关键。【解答】(1)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量(条),则子课题名称是“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2)清水组没有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起对照作用。

(3)甲组IBA的浓度适宜;促进作用明显,所以甲组枝条大量生根,数量最多;乙枝条中IBA浓度过高,抑制了枝条生根,所以数量较少。

【解析】(1)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2)起对照作用(3)甲甲枝条由于IBA浓度适宜,大量生根乙乙枝条中IBA浓度过高,抑制了枝条生根19、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的识记能力。【解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解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0、略

【分析】解:(1)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为避免杂菌污染;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为防止水蒸气在皿盖上凝结会产生水滴,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皿需要倒置培养.

(3)酚红指示剂可用于鉴定尿素分解菌;故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尿素被分解成氨可使PH呈碱性,变色区域越大,说明分解能力越强;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落数少,因为其他微生物不能在该环境中生存.

故答案为:

(1)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酒精灯火焰旁恒温箱。

(3)鉴别氨越强。

尿素分解菌广泛存在与土壤;其可以产生脲酶使尿素被分解成氨可使PH呈碱性,从而使添加酚红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分离尿素分解菌时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本题主要考查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及微生物的灭菌方法等知识点,意在加强学生实验的无菌操作意识,提高实验技能.【解析】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酒精灯火焰旁;恒温箱;鉴别;氨;越强四、实验题(共4题,共40分)21、(1)高压蒸汽灭菌涂布器

(2)纤维素刚果红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此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

(3)半纤维素纤维素【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一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刚果红和纤维素结合能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所以可以用刚果红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酵母菌无氧发酵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验,呈灰绿色。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解答】(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平板划线法中利用接种环或接种针;稀释涂布平板法利用涂布器涂布稀释液。

(2)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时;培养基中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需要加入刚果红染液,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圈来实现纤维素分解菌。由表可知,8种菌株中1;3、7号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表明这些菌株产酶能力较强。

(3)分析柱形图可知,三种菌株对半纤维素的降解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变化最大。【解析】(1)高压蒸汽灭菌涂布器(2)纤维素刚果红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此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3)半纤维素纤维素22、(1)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2)f两重性(3)①细胞分裂②空白琼脂块有无生长素③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甲、乙、丙三组几乎同时落叶(甲、乙组落叶明显早于丙组)【分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探究实验,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且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解答】(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茎最不敏感。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促进顶芽生长,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f,抑制侧芽生长,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①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②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其他变量要相同,所以图中X处应放置空白琼脂块。

③若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则假设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若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则假设不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没有抑制作用。【解析】(1)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2)f两重性(3)①细胞分裂②空白琼脂块有无生长素③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甲、乙、丙三组几乎同时落叶(甲、乙组落叶明显早于丙组)23、(1)多氯联苯选择培养基(2)纯化平板划线油状液体(3)血细胞计数板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4)4.3×107【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与微生物的计数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解答】(1)欲筛选出能降解多氯联苯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多氯联苯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多氯联苯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对初步提取到的菌株要进行分离纯化,一般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图中是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菌落且菌落周围的油状液体即多氯联苯消失或减少,说明该菌落中的菌株具有降解多氯联苯的能力。(3)若要测定培养液酵母菌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4)将1ml酵母菌溶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43、44,据此可得出每升溶液中酵母菌活菌数为个/L。【解析】(1)多氯联苯选择培养基(2)纯化平板划线油状液体(3)血细胞计数板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4)4.3×10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