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如图表示人体体液的组成及相关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中甲~丁表示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丁为组织细胞内的液体,则其占体液的,乙一定是组织液 B.若甲为血浆,则甲与乙之间为单向箭头,甲与丙之间为双向箭头 C.若乙中溶质微粒增多,则会导致甲和丁的渗透压分别升高和降低 D.人体剧烈运动时,丁所处细胞产生的乳酸能被甲、丙、乙中的缓冲物质中和2.人在病理条件或应激紧张情况下,中枢神经会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某患者体检的部分生化指标如下表所示,医生最终诊断该患者患有ADH分泌异常综合征。治疗时除了对患者的中枢神经进行治疗外,还可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ADH辅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正常值范围血浆ADH含量0.6pg•L﹣11.0~1.5g•L﹣1血浆Na+浓度181mmol•L﹣1140~160mmol•L﹣1血浆渗透压343mmol•L﹣1290~310mmol•L﹣1A.人在病理条件或应激紧张情况下抑制ADH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 B.该患者血浆渗透压偏高导致了ADH的分泌量减少 C.人在紧张状态下容易口渴是因为排尿过量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对患者过量注射ADH不会引起人体出现“低钠血症”3.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置于生理盐水中,如图表示其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图示中的横坐标表示距离刺激点的距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段Na+通道开放,Na+内流 B.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③点将逐渐下移 C.静息电位是指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 D.兴奋在轴突上从A向B侧传导4.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 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能称为反射 D.自主神经属于感觉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5.抑郁症患者的突触间隙中常出现5﹣羟色胺(5﹣HT)水平偏低的情况,常用的抗抑郁药氟西汀(化学成分:氟氧苯丙胺)和MAO抑制剂可通过调节5﹣羟色胺水平来改善抑郁的症状。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B.氟西汀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释放5﹣HT起到抗抑郁作用 C.MAO抑制剂可通过抑制5﹣HT的分解起到抗抑郁作用 D.5﹣HT被突触前膜回收和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分别是胞吞和胞吐6.研究人员将带有神经的蛙心取出,置于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计两指针均置于神经纤维膜外。离体的蛙心仍能保持搏动,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刺激b点,蛙心的心率下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两条神经纤维均为传出神经,神经纤维B是交感神经 B.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外的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C.刺激a点导致心率加快,该过程存在两种信号的转变 D.刺激b点,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7.如图为躯体运动调节示意图,其中上运动神经元主要控制头面部的运动,下运动神经元主要控制躯干及四肢的运动,控制上肢运动的低级中枢在颈髓和腰髓之间,控制下肢运动的低级中枢在腰髓之下,四肢高级的有意识精细运动必须有大脑皮层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参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中央前回运动中枢相关部位产生兴奋,其控制的脊髓灰质粗角处一定能检测到兴奋信号 B.若右侧内囊受损,则可能出现躯体右侧偏瘫 C.若脊髓在腰髓某层面发生截断,上肢的低级反射运动和有意识精细运动不受影响,下肢的低级反射运动和有意识精细运动均受损 D.若某病患的右下肢知觉及低级反射运动均正常,但无法进行有意识精细运动,应重点检查其大脑左半球的中央前回运动中枢8.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止痛剂适用于各种疼痛及手术过程中的镇痛,其镇痛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芬太尼与受体结合,促进神经元将K+主动运输到细胞外 B.神经元K+外流导致动作电位形成,从而抑制Ca2+的内流 C.Ca2+内流促进神经递质释放,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D.芬太尼通过抑制信号传递,从而缓解大脑皮层产生的痛感9.太极拳“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 B.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外正内负 C.“白鹤亮翅”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舒张 D.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TSH水平可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10.如图是某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心肌细胞膜上有多种钾离子通道,其中有一种IK1通道,该通道受膜电位影响,具有双向通透钾离子的特性。静息电位时,IK1通道通透性很大,钾离子外流。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前K+与IK1通道蛋白结合,向膜外运输K+ B.图中ef段IK1通道可能处于打开状态,K+内流形成内向电流 C.IK1通道蛋白双向通透钾离子,不具有特异性 D.b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达到峰值11.一定运动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健康人在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下,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锻炼使醛固酮分泌量增加,醛固酮可抑制对Na+的重吸收 B.下午锻炼比早晨锻炼时脱水更严重,故晨练宜进行高强度运动 C.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D.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12.寒冷引发机体骨骼肌战栗、频繁排尿、细胞代谢加强;机体的生理变化离不开信息分子参与调节。关于如图中的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分子A一般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突触后膜 B.信息分子D的分泌量减少会促进信息分子C的分泌 C.进入低温环境后,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增加 D.信息分子A、B、C、D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后发挥作用1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表示促进作用,③④表示抑制作用 B.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用M受体阻断剂处理运输动物可导致皮质醇分泌减少14.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是人体中重要的激素,某同学根据它们的功能及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如图模型,在该模型中除了④⑤两种激素的作用相抗衡外,其余相邻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表现为协同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婴幼儿时期①分泌不足,可能会引起呆小症 B.②分泌过多时人体对低氧耐受性增强 C.③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 D.④和⑤的分泌可受神经的支配15.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激素)和TSH(促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科研人员研究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状态下大鼠血清T3、T4和TSH的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T3(ng/mL)T4(ng/mL)TSH(μIU/mL)甲减0.447.816.69对照1.4195.253.52A.甲减患者可通过口服T3、T4或TSH进行治疗 B.甲减患者血液中T4水平低于对照组,机体耗氧量增加 C.甲减患者体内TSH升高,可以促进甲状腺细胞在核糖体合成甲状腺激素 D.甲减患者经药物治疗使血液中的T4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反馈抑制TSH的分泌二.解答题(共5小题)16.适量的甜食可以缓解压力、愉悦心情,但长期摄入过量的甜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的风险。哺乳动物感知味觉、调节摄食相关机制的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GCbt区为苦觉皮层区,CeA区为甜觉皮层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1)哺乳动物摄入甜食时,特定的物质分子会刺激口腔中的而产生神经冲动,并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中的CeA区产生甜觉,该过程是否发生了反射?。(2)哺乳动物在摄入苦味食物时,在GCbt区产生苦觉通过(正、负)反馈作用于脑干的苦味中枢,感觉更苦;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形式进行传导。(3)哺乳动物在摄入苦味和甜味混合食物时通常只能感受到苦而不是甜,据图分析,其原因是。(4)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有“甜不压苦”的现象。科学家们给实验小鼠分别喂养甜味剂K、苦味剂Q、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然后测定小鼠在5秒钟内的舔食次数,以反映小鼠对“甜”和“苦”的感觉。下列各图能支持该现象的是。(5)苦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能有毒性,而甜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以食用。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动物形成苦味对甜味抑制的调节机制,其意义是。(6)有研究表明,苦味中枢对S神经元、C神经元的调控如图2所示。为进一步验证该调控机制,研究人员给小鼠饲喂苦味剂的同时刺激特定脑区,检测位于脑干r区的S神经元和C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请按图机制预期实验结果,完成下表。组别刺激特定脑区神经元兴奋程度苦味中枢X区S神经元C神经元1不刺激不刺激+﹣2刺激不刺激①②3不刺激刺激+③注:+表示兴奋,++表示兴奋增强,﹣表示不兴奋表中所填物质:①;②;③。(7)研究表明,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也会侵染味觉感受器。SARS﹣CoV﹣2侵染味觉感受器可能导致的结果是。17.辣椒素是辣椒中的活性成分,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有刺激性并产生灼热感。热敏感的辣椒素受体TRPV1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辣椒中的辣椒素或43℃以上高温均能引起该通道开放,导致感觉神经元兴奋,从而产生痛觉和灼热感。已有研究发现,辣椒素还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功效。回答下列问题:(1)食用辣椒时,辣椒素与感觉神经元上的TRPV1结合后可促进Ca2+等阳离子内流,此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从而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痛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填“加重”或“减轻”)疼痛。(2)吃辣椒后,有些人出现类似于高温下的面部发红现象,是由于皮肤造成的。(3)目前,E是针对糖尿病的常用口服临床药物。为研发新药物,科研人员对天然辣椒素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给正常大鼠的腹腔注射STZ(可诱导形成糖尿病),获得若干只患病的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其中一组为模型组,另外一组灌服辣椒素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的指标,结果如图所示:注:GLUT5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影响回肠中葡萄糖的吸收①与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与其它两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②根据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推测辣椒素降低治疗组大鼠血糖含量的原因可能是。为进一步评价辣椒素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具体为。18.为研究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机理,科学家设计了双蛙心灌流实验,实验处理如图1所示。实验中离体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离体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回答下列问题。(1)离体蛙心1、2均置于任氏液中,目的是。(2)电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离体蛙心1的心脏搏动曲线发生改变,如图2所示,说明迷走神经可使心跳,由此推知,迷走神经属于(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3)在进行图1所示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符合该假说的实验预期结果是:在灌入离体蛙心1的部分任氏液后,离体蛙心2出现。19.深度睡眠既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骨生长的部分调节机制如图1所示,其中GHRH表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表示生长激素,IGF﹣1表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深度睡眠状态下,下丘脑分泌GHRH,经过血液运输作用于[A]垂体,促进其分泌GH作用于肝脏,这是调节机制。(2)GH可促进肝脏合成分泌IGF﹣1。研究表明,GH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增殖,IGF﹣1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分化,这说明GH与IGF﹣1在促进个体生长方面具有作用。某人骨折后,体内GH含量会应激性(上升或下降),有利于骨的愈合。从细胞水平上分析原因是。(3)科研人员欲验证“柴胡提取物能改善动物睡眠质量,促进动物生长”,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已知药物X能促进动物深度睡眠)。如表所示,请完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操作的目的简单操作过程动物的选择和驯养选择25日龄的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小鼠30只,在适宜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饲养1周;将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的平均深度睡眠时长、血清中GH浓度并记录。配制溶液用纯净水配制柴胡提取物溶液和等量的用①配制药物X溶液。对照组处理A组②B组用等量的纯净水灌胃小鼠,连续20d,并在适宜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处理C组每天按体重用等量的用纯净水配制的柴胡提取物溶液灌胃小鼠,连续20d,并在适宜条件下饲养。结果检测在灌胃后的第10d和第20d,③预期第20d的实验结果,并用柱形图如图2表示。20.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会释放大量的毒素,引发前列腺素E(PGE)合成增多,同时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使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部分机制如图所示。退烧药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镇痛退热的效果。(1)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痛物质可刺激痛觉感受器,从而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处,人会产生痛觉。(2)某患者出现持续高烧的症状,体温升高时,人体会出现肌肉酸痛,原因是。服用退烧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患者通过生理性调节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答出两点)。(3)患者出现症状的第3天想要确定是否受该病毒感染,宜检测(填“抗体”或“抗原”)水平,理由是。(4)病毒入侵后,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干扰素,同时巨噬细胞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吞噬流感病毒。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都具有抗原识别作用,区别是。(5)退烧药布洛芬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镇痛退热的效果,请据图分析布洛芬镇痛退热的机制:。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024年7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如图表示人体体液的组成及相关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中甲~丁表示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丁为组织细胞内的液体,则其占体液的,乙一定是组织液 B.若甲为血浆,则甲与乙之间为单向箭头,甲与丙之间为双向箭头 C.若乙中溶质微粒增多,则会导致甲和丁的渗透压分别升高和降低 D.人体剧烈运动时,丁所处细胞产生的乳酸能被甲、丙、乙中的缓冲物质中和【考点】体液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专题】模式图;内环境与稳态.【答案】D【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解答】解:A、细胞内的液体含量占体液的,丁若为红细胞,则乙就是血浆,A错误;B、若甲是血浆,则血浆可与组织液进行相互渗透,血浆不能渗透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B错误;C、组织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会导致血浆和组织细胞大量失水,从而导致血浆和细胞内液渗透压增大,C错误;D、内环境中存在缓冲对,人体进行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能被甲、丙、乙中的缓冲物质中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要求明确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的,明确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实例,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作答。2.人在病理条件或应激紧张情况下,中枢神经会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某患者体检的部分生化指标如下表所示,医生最终诊断该患者患有ADH分泌异常综合征。治疗时除了对患者的中枢神经进行治疗外,还可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ADH辅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正常值范围血浆ADH含量0.6pg•L﹣11.0~1.5g•L﹣1血浆Na+浓度181mmol•L﹣1140~160mmol•L﹣1血浆渗透压343mmol•L﹣1290~310mmol•L﹣1A.人在病理条件或应激紧张情况下抑制ADH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 B.该患者血浆渗透压偏高导致了ADH的分泌量减少 C.人在紧张状态下容易口渴是因为排尿过量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对患者过量注射ADH不会引起人体出现“低钠血症”【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专题】数据表格;内环境与稳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C【分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人在病理条件或应激紧张情况下,中枢神经抑制ADH分泌的过程由神经系统的参与,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而不是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B、该患者血浆渗透压偏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ADH增加,B错误;C、人在紧张状态下容易口渴时因为中枢神经会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使排尿过量导致,C正确;D、血浆ADH含量明显偏低,导致血浆N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值,若对患者过量注射ADH可能引起人体出现“低钠血症”,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实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把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3.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置于生理盐水中,如图表示其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图示中的横坐标表示距离刺激点的距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段Na+通道开放,Na+内流 B.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③点将逐渐下移 C.静息电位是指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 D.兴奋在轴突上从A向B侧传导【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解答】解:A、图中①~③段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部位恢复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外流,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具有不衰减性,兴奋传导不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B错误;C、静息电位是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的外正内负的电位,而不是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的电位差,C错误;D、根据题意可知,图中兴奋在轴突上从A向B侧传导,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识记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而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4.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 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能称为反射 D.自主神经属于感觉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的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C【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解答】解: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但会引起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吸收速率提高,A错误;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膜内则相反,B错误;C、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符合反射的条件,C正确;D、自主神经包括内脏传入与内脏传出神经,但通常仅指内脏传出神经,而不包括内脏传入神经,通常自主神经包括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两部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抑郁症患者的突触间隙中常出现5﹣羟色胺(5﹣HT)水平偏低的情况,常用的抗抑郁药氟西汀(化学成分:氟氧苯丙胺)和MAO抑制剂可通过调节5﹣羟色胺水平来改善抑郁的症状。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B.氟西汀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释放5﹣HT起到抗抑郁作用 C.MAO抑制剂可通过抑制5﹣HT的分解起到抗抑郁作用 D.5﹣HT被突触前膜回收和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分别是胞吞和胞吐【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氟氧苯丙胺作用于突触前膜载体,抑制5﹣HT的回收,从而提升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MAO抑制剂作用于MAO,抑制5﹣HT分解为5﹣羟色醛,从而保证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解答】解:A、5﹣羟色胺(5﹣HT)是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发生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A错误;B、由图可知,氟西汀通过抑制5﹣HT转运体的功能,提高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从而改善抑郁症状,B错误;C、由图可知,MAO抑制剂通过抑制5﹣HT的分解保证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从而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C正确;D、5﹣HT被突触前膜回收的方式依赖于转运体,不是胞吞;而5﹣HT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是通过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研究人员将带有神经的蛙心取出,置于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计两指针均置于神经纤维膜外。离体的蛙心仍能保持搏动,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刺激b点,蛙心的心率下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两条神经纤维均为传出神经,神经纤维B是交感神经 B.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外的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C.刺激a点导致心率加快,该过程存在两种信号的转变 D.刺激b点,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A【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纤维接受到适宜强度刺激后,引起Na+内流,从而使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引发兴奋。【解答】解:A、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刺激b点,蛙心的心率下降,由此可知两条神经纤维均为传出神经,神经纤维A是交感神经,神经纤维B是副交感神经,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纤维接受到适宜强度刺激后,引起Na+内流,从而使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引发兴奋,B正确;C、刺激a点导致心率加快,该过程存在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D、刺激b点,信号可以传导到心脏,因此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如图为躯体运动调节示意图,其中上运动神经元主要控制头面部的运动,下运动神经元主要控制躯干及四肢的运动,控制上肢运动的低级中枢在颈髓和腰髓之间,控制下肢运动的低级中枢在腰髓之下,四肢高级的有意识精细运动必须有大脑皮层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参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中央前回运动中枢相关部位产生兴奋,其控制的脊髓灰质粗角处一定能检测到兴奋信号 B.若右侧内囊受损,则可能出现躯体右侧偏瘫 C.若脊髓在腰髓某层面发生截断,上肢的低级反射运动和有意识精细运动不受影响,下肢的低级反射运动和有意识精细运动均受损 D.若某病患的右下肢知觉及低级反射运动均正常,但无法进行有意识精细运动,应重点检查其大脑左半球的中央前回运动中枢【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解答】解:A、人体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等低级中枢进行控制时,可以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而产生兴奋或抑制效果,所以低级中枢脊髓灰质粗角处不一定能检测到兴奋信号,A错误;B、因为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进行控制时,在延髓位置会发生交叉换元,导致左侧大脑皮层控制躯体右侧,右侧大脑皮层控制躯体左侧,所以右侧内囊受损,躯体左侧会出现偏瘫,B错误;C、脊髓在腰髓某层面发生截断,则控制下肢的低级中枢与大脑皮层的联系被切断,下肢的有意识精细运动会受损,但控制下肢的低级中枢正常,不影响下肢的低级反射运动,C错误;D、右下肢低级反射正常,说明低级中枢及反射弧正常,右下肢知觉正常,说明低级中枢与大脑皮层的联系正常,故无法进行有意识精细运动最可能是高级中枢受损,且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具有交叉现象,应重点检查其大脑左半球的中央前回运动中枢,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止痛剂适用于各种疼痛及手术过程中的镇痛,其镇痛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芬太尼与受体结合,促进神经元将K+主动运输到细胞外 B.神经元K+外流导致动作电位形成,从而抑制Ca2+的内流 C.Ca2+内流促进神经递质释放,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D.芬太尼通过抑制信号传递,从而缓解大脑皮层产生的痛感【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要经过突触,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解答】解:A、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大于细胞外钾离子浓度,据图可知,钾离子外流要依赖膜上转运蛋白起作用,因此,神经元将钾离子运输到细胞外是协助扩散,A错误;B、据图可知,神经元钾离子外流影响静息电位形成,使静息电位增大,从而抑制钙离子的内流,B错误;C、据图可知,钙离子的内流能够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据图可知,芬太尼与芬太尼受体结合后,会促进钾离子外流,钾离子外流会导致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抑制钙离子内流,钙离子的缺乏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太极拳“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 B.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外正内负 C.“白鹤亮翅”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舒张 D.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TSH水平可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B【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2、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内流产生和维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解答】解:A、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识图可知,图中伸肌运动神经元和屈肌运动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伸肌肌群和屈肌肌群是它们支配的肌肉群,因此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A正确;B、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Na+内流,导致a处膜内外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C、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得屈肌运动神经元保持静息电位,因此屈肌无法收缩而舒张,C正确;D、根据题意,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H)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TSH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水平高低可以作为评估垂体的功能,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如图是某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心肌细胞膜上有多种钾离子通道,其中有一种IK1通道,该通道受膜电位影响,具有双向通透钾离子的特性。静息电位时,IK1通道通透性很大,钾离子外流。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前K+与IK1通道蛋白结合,向膜外运输K+ B.图中ef段IK1通道可能处于打开状态,K+内流形成内向电流 C.IK1通道蛋白双向通透钾离子,不具有特异性 D.b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达到峰值【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B【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主要为钾离子外流。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解答】解:A、图中a点前IK1通道蛋白打开,K+外流,但是K+不会与IK1通道蛋白结合,A错误;B、由题意可知,图中ef段IK1通道可能处于打开状态,K+内流形成内向电流,B正确;C、IK1通道蛋白双向通透钾离子,但仍具有特异性,C错误;D、c点动作电位达到峰值,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一定运动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健康人在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下,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锻炼使醛固酮分泌量增加,醛固酮可抑制对Na+的重吸收 B.下午锻炼比早晨锻炼时脱水更严重,故晨练宜进行高强度运动 C.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D.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解答】解:A、锻炼会导致血钠含量降低,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A错误;B、早晨比下午锻炼时醛固酮分泌量高于下午的,机体对钠离子吸收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脱水不会比下午更严重即下午锻炼比早晨锻炼时脱水更严重,但晨练也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水分和无机盐的丢失,破坏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D、运动过程中消耗了能量也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2.寒冷引发机体骨骼肌战栗、频繁排尿、细胞代谢加强;机体的生理变化离不开信息分子参与调节。关于如图中的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分子A一般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突触后膜 B.信息分子D的分泌量减少会促进信息分子C的分泌 C.进入低温环境后,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增加 D.信息分子A、B、C、D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后发挥作用【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一般需囊泡运输,经突触间隙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并不能进入突触后膜,A错误;B、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信息分子C的分泌,而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只会减弱对垂体的抑制作用,不能促进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C、分析图示可知,进入低温环境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图中的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但B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不会增加,C错误;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会通过由组织液构成的突触间隙,组织液属于体液,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就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因此信息分子A、B、C、D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后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表示促进作用,③④表示抑制作用 B.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用M受体阻断剂处理运输动物可导致皮质醇分泌减少【考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C【分析】动物运输的过程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状态的刺激,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作用于细胞。【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皮质醇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因此①②表示促进作用,③④表示抑制作用,A正确;B、动物运输的过程中,运输的刺激会产生的神经冲动,最终传递到下丘脑,进而刺激下丘脑分泌激素,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C、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仅涉及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的参与,C错误;D、用M受体阻断剂处理运输动物,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皮质醇分泌减少,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体液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14.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是人体中重要的激素,某同学根据它们的功能及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如图模型,在该模型中除了④⑤两种激素的作用相抗衡外,其余相邻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表现为协同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婴幼儿时期①分泌不足,可能会引起呆小症 B.②分泌过多时人体对低氧耐受性增强 C.③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 D.④和⑤的分泌可受神经的支配【考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据题意分析,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这两种激素具有相作用,因此④⑤为两者之一;又由于其它均为协同作用,由此确定④为胰高血糖素,⑤为胰岛素;③和④为协同作用,则③为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作用;②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提高代谢强度作用;①为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解答】解:A、据题意分析,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这两种激素具有相作用,因此④⑤为两者之一;又由于其它均为协同作用,由此确定④为胰高血糖素,⑤为胰岛素;③和④为协同作用,则③为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作用;②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提高代谢强度作用;①为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故婴幼儿时期①生长素分泌不足,可能会引起侏儒症,A错误;B、②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细胞代谢增强,机体耗氧量增加,对低氧耐受性降低,B错误;C、③为肾上腺素,③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C错误;D、④为胰高血糖素,⑤为胰岛素,二者的分泌可接受神经的支配,血糖的平衡存在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激素)和TSH(促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以提示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科研人员研究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状态下大鼠血清T3、T4和TSH的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T3(ng/mL)T4(ng/mL)TSH(μIU/mL)甲减0.447.816.69对照1.4195.253.52A.甲减患者可通过口服T3、T4或TSH进行治疗 B.甲减患者血液中T4水平低于对照组,机体耗氧量增加 C.甲减患者体内TSH升高,可以促进甲状腺细胞在核糖体合成甲状腺激素 D.甲减患者经药物治疗使血液中的T4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反馈抑制TSH的分泌【考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专题】数据表格;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是分级调节的过程,同时又存在反馈调节,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作用于甲状腺,又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H),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甲状腺激素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解答】解:A、TSH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失去作用,甲减患者不能通过口服TSH进行治疗,A错误;B、T4(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甲减患者血液中T4水平低于对照组,机体耗氧量降低,B错误;C、甲状腺激素不是蛋白质,不是在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反馈调节,甲减患者经药物治疗使血液中的T4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反馈抑制TSH的分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属于对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熟知具体的分级和反馈调节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5小题)16.适量的甜食可以缓解压力、愉悦心情,但长期摄入过量的甜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的风险。哺乳动物感知味觉、调节摄食相关机制的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GCbt区为苦觉皮层区,CeA区为甜觉皮层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1)哺乳动物摄入甜食时,特定的物质分子会刺激口腔中的甜味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并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中的CeA区产生甜觉,该过程是否发生了反射?否。(2)哺乳动物在摄入苦味食物时,在GCbt区产生苦觉通过正(正、负)反馈作用于脑干的苦味中枢,感觉更苦;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形式进行传导。(3)哺乳动物在摄入苦味和甜味混合食物时通常只能感受到苦而不是甜,据图分析,其原因是苦味物质刺激苦味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到GCbt区产生苦觉,并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甜味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CeA区。(4)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有“甜不压苦”的现象。科学家们给实验小鼠分别喂养甜味剂K、苦味剂Q、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然后测定小鼠在5秒钟内的舔食次数,以反映小鼠对“甜”和“苦”的感觉。下列各图能支持该现象的是A。(5)苦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能有毒性,而甜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以食用。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动物形成苦味对甜味抑制的调节机制,其意义是摄入苦味“危险物”时不被甜味所遮盖,在野外更容易生存。(6)有研究表明,苦味中枢对S神经元、C神经元的调控如图2所示。为进一步验证该调控机制,研究人员给小鼠饲喂苦味剂的同时刺激特定脑区,检测位于脑干r区的S神经元和C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请按图机制预期实验结果,完成下表。组别刺激特定脑区神经元兴奋程度苦味中枢X区S神经元C神经元1不刺激不刺激+﹣2刺激不刺激①②3不刺激刺激+③注:+表示兴奋,++表示兴奋增强,﹣表示不兴奋表中所填物质:①++;②﹣;③﹣。(7)研究表明,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也会侵染味觉感受器。SARS﹣CoV﹣2侵染味觉感受器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患者失去味觉。【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1)甜味感受器大脑皮层否(2)正电信号(神经冲动)(3)苦味物质刺激苦味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到GCbt区产生苦觉,并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甜味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CeA区(4)A(5)摄入苦味“危险物”时不被甜味所遮盖,在野外更容易生存(6)++;﹣;﹣(7)患者失去味觉【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2、分析题图,苦味皮层区兴奋,会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的兴奋。【解答】解:(1)分析题图,哺乳动物摄入甜食时,特定的物质分子会刺激口腔中的甜味感受器而产生兴奋;甜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题中CeA区为甜觉皮层区,即传至大脑皮层中的CeA区产生甜觉;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中只是形成感觉,没有效应器等起作用,不属于反射。(2)分析题图,GCbt区产生苦觉,会促进脑干的苦味中枢兴奋,感觉更苦,这属于正反馈调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形式进行传导。(3)分析题意,苦味物质刺激苦味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到GCbt区产生苦觉,并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甜味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CeA区,故哺乳动物在摄入苦味和甜味混合食物时通常只能感受到苦而不是甜。(4)据图中信息,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大脑皮层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再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K+Q混合时小鼠刚开始只会感受到苦味,而与单独的苦味Q舔食次数相同,又因为小鼠对单独的甜味K舔食次数会更多。故选:A。(5)据图中信息,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大脑皮层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再传至苦味中枢,所以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进化出“甜不压苦”的现象,该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最可能是摄入苦味“危险物”时不被甜味所遮盖,在野外更容易生存。(6)由表格可知,苦味中枢和X区都不刺激,S神经元兴奋(+),C神经元抑制(﹣);由图2可知,若刺激苦味中枢,不刺激X区,则S神经元兴奋加强(++),同时也促进X释放神经递质抑制C神经元兴奋(﹣)。若不刺激苦味中枢,刺激X区,则抑制C神经元兴奋(﹣)。故图中,①②③依次为++、﹣、﹣。(7)根据题意可知,SARS﹣CoV﹣2侵染味觉感受器可能导致患者失去味觉。故答案为:(1)甜味感受器大脑皮层否(2)正电信号(神经冲动)(3)苦味物质刺激苦味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到GCbt区产生苦觉,并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甜味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CeA区(4)A(5)摄入苦味“危险物”时不被甜味所遮盖,在野外更容易生存(6)++;﹣;﹣(7)患者失去味觉【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7.辣椒素是辣椒中的活性成分,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有刺激性并产生灼热感。热敏感的辣椒素受体TRPV1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辣椒中的辣椒素或43℃以上高温均能引起该通道开放,导致感觉神经元兴奋,从而产生痛觉和灼热感。已有研究发现,辣椒素还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功效。回答下列问题:(1)食用辣椒时,辣椒素与感觉神经元上的TRPV1结合后可促进Ca2+等阳离子内流,此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从而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痛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加重(填“加重”或“减轻”)疼痛。(2)吃辣椒后,有些人出现类似于高温下的面部发红现象,是由于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造成的。(3)目前,E是针对糖尿病的常用口服临床药物。为研发新药物,科研人员对天然辣椒素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给正常大鼠的腹腔注射STZ(可诱导形成糖尿病),获得若干只患病的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其中一组为模型组,另外一组灌服辣椒素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的指标,结果如图所示:注:GLUT5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影响回肠中葡萄糖的吸收①与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有无注射STZ。与其它两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和对照组相比,确定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和治疗组相比,说明辣椒素治疗的效果如何。②根据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推测辣椒素降低治疗组大鼠血糖含量的原因可能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转运蛋白GLUT5基因的表达(减少GLUT5的数量),减少回肠通过GLUT5吸收葡萄糖。为进一步评价辣椒素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具体为患病大鼠腹腔注射TRPV1受体抑制剂,灌胃等量的辣椒素溶液。【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血糖平衡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1)由负变正加重(2)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3)有无注射STZ和对照组相比,确定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和治疗组相比,说明辣椒素治疗的效果如何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转运蛋白GLUT5基因的表达(减少GLUT5的数量),减少回肠通过GLUT5吸收葡萄糖患病大鼠腹腔注射TRPV1受体抑制剂,灌胃等量的辣椒素溶液【分析】1、根据题意,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TRPV1,所以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辣椒素受体TRPV1结合,进行信息传递。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1)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此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从而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痛觉。辣椒中的辣椒素或43℃以上高温均能引起该通道开放,导致感觉神经元兴奋,从而产生痛觉和灼热感,所以食用辣椒时,如果喝热饮会加重疼痛。(2)吃辣椒后,由于有些人的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出现类似于高温下的面部发红现象。(3)①给正常大鼠的腹腔注射STZ(可诱导形成糖尿病),获得若干只患病的大鼠模型,所以与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有无注射STZ。模型组和治疗组用的都是糖尿病小鼠,对照组用的是正常小鼠,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该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与对照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确定动物模型的构建是否成功,和治疗组相比,说明辣椒素治疗的效果如何。②根据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推测辣椒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转运蛋白GLUT5基因的表达(减少GLUT5的数量),减少回肠通过GLUT5吸收葡萄糖等方式降低治疗组大鼠血糖含量。分析题意,本研究目的是“验证TRPV1受体是辣椒素降糖机制中不可缺少的”,自变量应该是TRPVI受体是否工作,因变量是胰岛素的分泌量。研究人员将患病大鼠腹腔注射TRPV1受体抑制剂然后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大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缺少实验对照,应增设一组“患病大鼠腹腔注射TRPVI受体抑制剂然后灌胃等量的辣椒素溶液”。故答案为:(1)由负变正加重(2)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3)有无注射STZ和对照组相比,确定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和治疗组相比,说明辣椒素治疗的效果如何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转运蛋白GLUT5基因的表达(减少GLUT5的数量),减少回肠通过GLUT5吸收葡萄糖患病大鼠腹腔注射TRPV1受体抑制剂,灌胃等量的辣椒素溶液【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准确把握题图信息并能运用术语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18.为研究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机理,科学家设计了双蛙心灌流实验,实验处理如图1所示。实验中离体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离体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回答下列问题。(1)离体蛙心1、2均置于任氏液中,目的是维持离体蛙心正常的跳动。(2)电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离体蛙心1的心脏搏动曲线发生改变,如图2所示,说明迷走神经可使心跳减慢,由此推知,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3)在进行图1所示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是通过化学信号(或某种化学物质)实现的。符合该假说的实验预期结果是:在灌入离体蛙心1的部分任氏液后,离体蛙心2出现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脏搏动曲线(或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跳减慢现象)。【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1)维持离体蛙心正常的跳动(2)减慢副交感神经(3)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是通过化学信号(或某种化学物质)实现的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脏搏动曲线(或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跳减慢现象)【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解答】解:(1)离体蛙心1、2均置于任氏液中,是为了维持离体蛙心正常的跳动。(2)分析图2,电刺激迷走神经后,心跳减慢,可推知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因为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心跳减慢。(3)分析图1,双蛙心灌流实验中,在两个离体蛙心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是任氏液,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是通过化学信号(或某种化学物质)实现的。来自蛙心1的任氏液中含有离体蛙心1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离体蛙心2后,离体蛙心2则出现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脏搏动曲线(或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跳减慢现象)。故答案为:(1)维持离体蛙心正常的跳动(2)减慢副交感神经(3)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是通过化学信号(或某种化学物质)实现的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脏搏动曲线(或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跳减慢现象)【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题图,解答本题。19.深度睡眠既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骨生长的部分调节机制如图1所示,其中GHRH表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表示生长激素,IGF﹣1表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深度睡眠状态下,下丘脑分泌GHRH,经过血液运输作用于[A]垂体,促进其分泌GH作用于肝脏,这是分级调节调节机制。(2)GH可促进肝脏合成分泌IGF﹣1。研究表明,GH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增殖,IGF﹣1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分化,这说明GH与IGF﹣1在促进个体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某人骨折后,体内GH含量会应激性上升(上升或下降),有利于骨的愈合。从细胞水平上分析原因是GH分泌增多,能促进软骨细胞分裂,同时促进肝脏分泌IGF﹣1;IGF﹣1能促进软骨细胞分化,有利于骨的愈合。(3)科研人员欲验证“柴胡提取物能改善动物睡眠质量,促进动物生长”,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已知药物X能促进动物深度睡眠)。如表所示,请完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操作的目的简单操作过程动物的选择和驯养选择25日龄的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小鼠30只,在适宜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饲养1周;将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的平均深度睡眠时长、血清中GH浓度并记录。配制溶液用纯净水配制柴胡提取物溶液和等量的用①纯净水配制药物X溶液。对照组处理A组②A组小鼠每天按体重用适量的用纯净水配制的药物X溶液灌胃小鼠,连续20d,并在适宜条件下饲养B组用等量的纯净水灌胃小鼠,连续20d,并在适宜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处理C组每天按体重用等量的用纯净水配制的柴胡提取物溶液灌胃小鼠,连续20d,并在适宜条件下饲养。结果检测在灌胃后的第10d和第20d,③分别测量各组小鼠平均深度睡眠时长、血清中GH浓度并记录预期第20d的实验结果,并用柱形图如图2表示。【考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专题】模式图;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1)分级调节(2)协同上升GH分泌增多,能促进软骨细胞分裂,同时促进肝脏分泌IGF﹣1;IGF﹣1能促进软骨细胞分化,有利于骨的愈合(3)纯净水A组小鼠每天按体重用适量的用纯净水配制的药物X溶液灌胃小鼠,连续20d,并在适宜条件下饲养分别测量各组小鼠平均深度睡眠时长、血清中GH浓度并记录【分析】1、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功能的分级调节系统,也称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人和高等动物体内还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2、题图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是垂体,垂体能分泌GH,GH作用于肝脏,促使肝脏分泌IGF﹣1,促进软(成)骨细胞生长。【解答】解:(1)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据图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GHRH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和分泌GH,GH作用于肝脏,使肝脏合成和分泌IGF﹣1,该调节机制是分级调节机制。(2)依题意,GH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增殖,IGF﹣1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分化,它们都能促进个体生长,这说明GH与IGF﹣1在促进个体生长上作用相同,具有协同作用。骨折后,骨细胞受损,为了使骨愈合,机体会应激性使GH分泌增多,促进IGF﹣(1分)泌增加,GH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分裂,IGF﹣1能促进软(成)骨细胞分化,有利于骨的愈合。(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柴胡提取物能改善动物睡眠质量,促进动物生长,且药物X能促进动物深度睡眠,用药物X的作用来作标准对照。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给小鼠灌胃不同的溶液,则溶解药物X和柴胡提取物的溶剂是无关变量。依题意,柴胡提取物是用纯净水配制的,因此,药物X也要用纯净水配制。A组、B组及C组之间形成对照,则除了自变量不同之外,其它都相同。因此,A组小鼠每天按体重用适量的用纯净水配制的药物X溶液灌胃小鼠,连续20d,并在适宜条件下饲养。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柴胡提取物能改善动物睡眠质量,促进动物生长,因此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平均深度睡眠时长、血清中GH浓度。则在灌胃10d和20d后,要分别测量各组小鼠平均深度睡眠时长、血清中GH浓度并记录。本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柴胡提取物能改善动物睡眠质量,促进动物生长,因此柴胡和已知药物X均能改善动物睡眠质量,促进动物生长,所以A、C组鼠平均深度睡眠时长、血清中GH浓度均大于B组,具体如图:故答案为:(1)分级调节(2)协同上升GH分泌增多,能促进软骨细胞分裂,同时促进肝脏分泌IGF﹣1;IGF﹣1能促进软骨细胞分化,有利于骨的愈合(3)纯净水A组小鼠每天按体重用适量的用纯净水配制的药物X溶液灌胃小鼠,连续20d,并在适宜条件下饲养分别测量各组小鼠平均深度睡眠时长、血清中GH浓度并记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0.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会释放大量的毒素,引发前列腺素E(PGE)合成增多,同时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使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部分机制如图所示。退烧药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镇痛退热的效果。(1)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痛物质可刺激痛觉感受器,从而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处,人会产生痛觉。(2)某患者出现持续高烧的症状,体温升高时,人体会出现肌肉酸痛,原因是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服用退烧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患者通过生理性调节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答出两点)。(3)患者出现症状的第3天想要确定是否受该病毒感染,宜检测抗原(填“抗体”或“抗原”)水平,理由是此时病毒数量较多,但还没有产生特异性抗体。(4)病毒入侵后,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干扰素,同时巨噬细胞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吞噬流感病毒。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都具有抗原识别作用,区别是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5)退烧药布洛芬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镇痛退热的效果,请据图分析布洛芬镇痛退热的机制: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达到镇痛效果,同时,PGE的减少也会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使体温恢复正常,达到退热效果。【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1)大脑皮层(2)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3)抗原此时病毒数量较多,但还没有产生特异性抗体(4)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5)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达到镇痛效果,同时,PGE的减少也会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使体温恢复正常,达到退热效果【分析】1、分析图可知,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会释放大量的毒素,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PGE,PGE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患者出现发热症状。PGE还可与痛感受器上的受体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增强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2、分析图可知,患者感染病毒后,1﹣5天病毒数量呈上升趋势,6﹣12天病毒数量呈下降趋势,在感染第五天,机体才产生特异性抗体。【解答】解:(1)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痛物质可刺激痛觉感受器,从而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处,人会产生痛觉。(2)流感病毒感染导致体温升高,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有限。体温升高时,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患者在高烧期间,体温长时间维持在38.5℃,这是因为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服用退烧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人体会通过生理性调节,如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来增加散热。(3)患者出现症状的第3天,机体病毒数量较多,但此时体内还无特异性抗体,若想要确定是否受该病毒感染,宜检测抗原水平。(4)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都具有抗原识别作用,区别是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5)据图可知: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达到镇痛效果,同时,PGE的减少也会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使体温恢复正常,达到退热效果。故答案为:(1)大脑皮层(2)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3)抗原此时病毒数量较多,但还没有产生特异性抗体(4)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5)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达到镇痛效果,同时,PGE的减少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进微生物脂质积累
- 三明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数学质检主观题阅卷情况和教学建议
- 2024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自主赏析登岳阳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十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规范答题2气候类综合题学案新人教版
- DB42-T 2334-2024 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
- 2024年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技术共享与推广实施合同3篇
- 2025年正定县国资产控股运营集团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刘宝红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 园林景观施工方案
- 2025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目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题和答案
- 人工智能:AIGC基础与应用 课件 03模块三AIGC赋能办公应用
- 采购部门发展规划及思路
- 工商银行隐私计算技术及应用白皮书 2024
- 三基护理练习题库(附答案)
- 临时施工单位安全协议书
-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实现(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