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32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32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32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32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3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教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3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建筑的大圆顶都非常具有特色;它们共同体现的精神不包括。

A.人文精神B.科学精神C.公民精神D.理性精神2、博物馆是一本特殊的历史书,下列国家与博物馆(纪念馆)对应错误的是A.奥地利——萨拉热窝一战纪念博物馆B.塞内加尔——戈雷岛海上博物馆C.波兰——奥斯维辛殉难者纪念馆D.德国——纽伦堡审判法庭纪念馆3、以下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改革无助于资本主义发展B.欧洲列强的干涉C.改革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D.连年的对外战争4、“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遣留学生;开办各种学校;将大约2000本欧洲著作译成阿拉伯语。”此材料描述的是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B.俄国农奴制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D.凯末尔改革5、对17;18世纪欧洲君主改革的总体评价正确的有。

①改革削弱了各国的专制统治。

②改革削弱了大贵族和教会的势力。

③使改革各国大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④改革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16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宗教改革,其主要内容不包括A.国王主宰教会,成为教会首脑B.使用英语礼拜,沿用基本教义C.重新划分教区,强化政教合一D.反对铺张浪费,简化宗教仪式7、从1978年起至2008年7月8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先后公布了878项世界遗产,其中数量最多的是()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对美国社会了解越深入,我就越意识到平等是所有其他事物滋生的基本事实,也是我所有观察所抵达的核心要点。”作者这样说主要是因为美国A.实现了民主的最大化B.建立了现代宪政体制C.建立了纯粹的民主制D.充分体现了精英政治9、下图是1916年6月12日;《新闻报》上发表的漫画《当局今后之责任》。画面中,一列火车已脱离轨道,两组人员正齐心协力将这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插到火车头上。这些人或肩扛,或手拾,全力以赴,干劲十足地将列车推入轨道。以下对漫画的解读准确的是。

A.反映国人积极响应二次革命B.呼吁政府合作实现民主政治C.铁轨弯曲预示民主不能实现D.民众团结一心反对复辟帝制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上海科技体制改革历程如下表所示。

。时间。

上海的改革举措。

改革前。

吃“大锅饭”;科研周期长;成果推广应用慢,科技人员收入比工人低,“脑体倒挂"现象严重。

1978—1985年(摸索或准备期)

1979年选择7个研究所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允许科研单位自行承接外单位的委托科研;试制和技术服务,实行技术有偿转让与计划推广并行的办法。自1984年起,逐步核减事业费拨款。

1985—1996年(全面展开期)

对科研机构第一次进行了实质性的体制改革;打破“大锅饭”。1992年后,科技人员兴办科研机构热情高涨,民营科技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1996—2006年(纵深推进期)

推动开发类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科研机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2006年以来(创新体系建设期)

建设新型科研院所;借鉴国外建设创新集群等措施,提出建设最具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摘编自吴寿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科技体制改革历程》(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上海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科技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1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结构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国家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上半期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

(2)材料认为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简要说明你对材料观点的看法。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家行政的革新他把俄国秩序仿照欧洲制度来加以改造。

经济性的革新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施行了人头税,强迫一切男性农民,不分老幼,都必须缴纳,又开办了许多呢绒织造厂和其他编织厂。在这些工厂里做工的都是农奴和工人政府贷款给商人去建设新的工厂。

彼得一世为保证商人得到足够的劳动者;把整个农村的农民都划给工厂了。

教育彼得一世极注重教育;甚至强制施行。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造船和外国语,并开办了一些学校。

——雷达科夫《苏联通史简编》

(1)上述材料包含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哪些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13、材料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城市工业体制,从许多方面来看,是苏联工业中指令性体制的翻版。决策过分集中,已被看作造成工业效率日益低下的一个原因。1978年之前,解决这一弊端的主要办法是把决策权下放到省甚至县一级。但是,这种指令性体制的基本特征却仍旧未动。1979年,中国的计划制定者已开始了改革这种指令性体制的试验:允许企业与其他地区的企业进行竞争,而在这之前每家企业在本地区的市场享有垄断;另外,他们还试图重新利用奖金来刺激工人和管理人员,而且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以从内部提高企业的效率。——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进行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进行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影响。14、社会通过改革不断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王安石推行新法具有怎样的精神?并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得失。

(2)阅读材料;完成下表。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相同点。

依据。

时代相同。

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相同。

结果相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节选)(3)上述材料中,邓小平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哪些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南方谈话发表的重大意义。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湖南近代教育改革在民国建立后拉开帷幕。湖南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湖南近代教育改革在民国建立后拉开帷幕。湖南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湖南各级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留学教育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归纳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湖南教育改革的影响。——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16、材料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改革已经步入正轨,城市改革自然而然地成为改革的重心。适于我国工业和企业的改革思路是首先推动产权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产权界定;产权清晰和股份制改造.经济学界有人认为,小企业特别是一般轻工业企业可以走股份制的道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则不能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这种情况直到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以后才发生变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无疑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于是,理论界一部分人对股份制性质的质疑就逐渐消失了。为了便于更多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纯粹的民营企业能够上市,1998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和企业上市从此有法可依了。股份制改革的成功,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股份制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股份制改革成功的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条款,部分如下:第12;14条: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据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8、16世纪;东西方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代表,诞生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大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汤显祖(1550-1616年)的戏到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代,因此该剧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现在《牡丹亭》的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许多人百看不厌,这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汤显祖正是通过一个女性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更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2005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为昆曲表演艺术开创了新纪元。——根据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材料二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400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离世。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同龄人,但又处于两个“平行空间”,山迢水遥。彼此不闻。“交换名片”走在400年后。2016年,中英两国决定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举办了一场名为“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大型世界巡展。——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材料三汤显祖的剧作都是在闲暇时光而作而莎士比亚作为职业剧作家,主要是为了票房收入,为了生存,有时甚至草草写出汤显祖的剧作家的身份实际上是被后人确立的,因为直到清代汤显祖仍被称作是“填词大家”,并不认可他是剧作家由此看来无论是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生平履历还是从他们一生所致力的主要事情来看,他们二人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以类比的交集,除了表面的二人同一年去世和汤显祖也和莎士比亚一样写过剧作。——摘编自邹元江《为什么汤显祖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万历年间昆曲发展的主要表现。简析《牡丹亭》在现代让年轻人百看不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莎士比亚的代表性戏剧作品一部。简述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贡献。

(3)有人把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请选择一种观点,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理由。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9题,共18分)19、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20、特定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含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口号。

注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1年北大学生提出;推广到全国。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民间口口相传。

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全国范围的媒体用语及民间口语。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全国广为流传,城市;农村墙上标语中出现率极高。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邓小平提出;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报道,街谈巷议中时常出现,流传大江南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在科研部门;学校、厂矿等单位广为流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成为全国普通民众新时代的政治指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出现在1980年深圳蛇口港建设工地;后获得邓小平的首肯。20世纪80年代全国建筑工地;大型工程现场不可或缺。

(1)根据材料;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以上口号红遍中国的现象作出解释。

(2)假如你生活在1898年的中国,请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对口号的影响力做出评估,简要说明评估的依据。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啃蝌蜡(可口可乐)".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子后充盈的气体,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可口可乐又重返中国大地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所选阶段;②指出该阶段对应的历史现象;③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19世纪是个政治上疾风骤雨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变革都能被冠以“革命”之类的词汇。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究其原因,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政治动荡,并且都以激进和暴力为特征。不过这些革命有很多都失败了,还有很多偏离了人们起初的设想。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变通地理解革命这个词,把那些政治集团快速或者基础性的反常的更替也算进去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时代有许多非暴力性的政治变革达到了革命性的结果。——摘编自罗伯茨《欧洲史》材料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6、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27、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中的大圆顶以佛罗伦萨大教堂为典型,它废弃了象征神权的哥特式风格,以古典柱式与圆拱成为构图主体,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建筑风格,排除A;材料中的大圆顶在设计、建造上继承和发展了古罗马的圆顶技术,体现了科学精神,排除B;体现公民精神的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以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故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大圆顶技术体现了运用人的智慧和科学力量最终成功解决建造上的难题,体现了理性精神,排除D。2、A【分析】【分析】

【详解】

萨拉热窝一战纪念博物馆位于萨拉热窝,属于今天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而非奥地利,A符合题意,正确;戈雷岛海上博物馆是关于殖民贸易的博物馆,位于塞内加尔,B不符合题意,排除;奥斯维辛殉难者纪念馆纪念的是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位于波兰,C不符合题意,排除;纽伦堡法庭审判中,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其地点位于德国,D不符合题意,排除。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期间,引进西欧国家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建立了近代工厂,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所以选A项;欧洲列强的干涉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所以不选B项;改革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所以不选C项;连年的对外战争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所以不选D项。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亚历山大港是埃及的著名港口,根据“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译成阿拉伯语”等信息可知这次改革与埃及有关,所以应该是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故选A;俄国、日本的改革不可能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排除BC;凯末尔改革是土耳其的改革,也不能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排除D。故选A。5、B【分析】17—18世纪的欧洲君主改革的主要表现有把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削弱大贵族权力;建立常备军,加强王权的军事力量。改革有力保障了对内统治和对外的扩张,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改革各国大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17、18世纪以来欧洲君主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强化君主专制,而不是削弱专制统治。故选②③④组合,选B。6、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对铺张浪费,简化宗教仪式是英国清教运动的主张,并非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主张,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故选D项。7、A【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从1978年起至2005年6月以前,世界遗产委员会先后公布了788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611项,自然遗产15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3项,这些世界遗产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由此可见,文化遗产所占的比重最大,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B【分析】【详解】

材料中托克维尔高度赞赏美国社会,认为它拥有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建立了现代宪政体制,宪法赋予并保障着人们的权利,所以托克维尔赞赏美国社会的平等,B项正确;美国是资产阶级执政的国家,且存在种族歧视等现象,不可能实现民主最大化、建立纯粹民主制,排除AC两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社会平等,而精英政治与“平等”相反,排除D项。故选B项。9、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当局今后之责任》”“两组人员正齐心协力将这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插到火车头上”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作者主张呼吁政府合作实现民主政治,B正确;二次革命的时间是1913年,A排除;铁轨弯曲暗示着民主政治的曲折,C排除;此时帝制已经结束,D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1979年选择7个研究所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对科研机构第一次进行了实质性的体制改革”可归纳出政府主导;逐步推进和先试点在推广;根据材料“推动科研机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可归纳出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2)经验:结合上述分析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经验可从地方改革与国家政策变化相契合、思想解放推动、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紧跟时代潮流和注重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特点:政府主导;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先试点再推广;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2)经验:地方改革与国家政策变化相契合;思想解放推动;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紧跟时代潮流;注重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总结;19世纪上半期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

(2)可根据材料信息“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来归纳。

(3)从材料“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解析】(1)军事: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建立步兵和海军等;经济:发展民用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保护民族工业发展;教育:采用官方教育体制,发展世俗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派遣留学生等。

(2)原因: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变革(或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3)认识正确。改革确实使埃及的实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但是,改革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加上对外战争激化了矛盾,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涉,改革最终归于失败。12、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国家行政的革新”“经济性的革新”“彼得一世极注重教育”的信息从政治;经济以及教育文化等角度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中彼得一世的改革从政治;经济以及教育方面归纳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从彼得一世的改革手段以及没有触动农奴制回答消极影响。

【点睛】

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解析】(1)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而且注重教育,提高了国民的素质,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彼得一世的改革是用极其粗暴的手段推行的,而且没有触及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13、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决策过分集中;已被看作造成工业效率日益低下的一个原因”可归纳出新中国成立后,仿效苏联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露;根据材料“决策过分集中,已被看作造成工业效率日益低下的一个原因”可归纳出工业生产效率低下,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特点:根据材料“解决这一弊端的主要办法是把决策权下放到省甚至县一级”“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以从内部提高企业的效率”可归纳出由局部试验到全面展开;根据材料“是苏联工业中指令性体制的翻版”“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以从内部提高企业的效率”可归纳出由仿效苏联到日益结合国情;根据材料“允许企业与其他地区的企业进行竞争”可归纳出加大市场因素的作用。

(2)影响:根据材料“他们还试图重新利用奖金来刺激工人和管理人员”“以从内部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加快工业增长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仿效苏联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露;工业生产效率低下,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

特点:由局部试验到全面展开;由仿效苏联到日益结合国情;加大市场因素的作用。

(2)影响: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加快了工业增长的步伐,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精神:根据“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司马光”等信息,结合所学概括得出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

得失:根据“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得出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根据“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得出在新法实行过程中也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处于19世纪60年代,本国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都是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得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意义:结合所学,可从解放人们的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等角度分析总结。【解析】(1)精神: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

得失: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在新法实行过程中也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15、略

【分析】(1)

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中“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可知,改革教育行政体制;根据材料中“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可知,改革教育分类(学制);根据材料中“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可知,革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2)

影响:根据材料中“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等信息可知,发展新式教育,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根据材料中“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及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学校教育,推动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为近代革命活动提供了推力;根据材料中“湖南各级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留学教育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可知,推动湖南教育的发展,提升了湖南在全国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湖南的教育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为新中国的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础。【解析】(1)改革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教育分类(学制);革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2)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有利于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为近代革命活动提供了推力;提升了湖南在全国的地位;为新中国的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础。1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中的四个时间和“经济学界有人认为”可知渐进式推进;根据材料“理论界一部分人对股份制性质的质疑就逐渐消失了。”改革成为共识;根据材料“这种情况直到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以后才发生变化”可知领导人积极推动;根据材料“1998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和企业上市从此有法可依了。”可知国家立法规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2)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股份制改革成功的意义是通过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实力,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建建的发展以及民生的改善。根据材料“这无疑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可知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析】(1)原因:渐进式推进(或先理论后实践);改革成为共识;领导人积极推动;国家立法规范;顺应经济发展需求等。

(2)意义: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了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7、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汉代法律的特点;据材料一“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得出崇尚宽简,强调皇权至上(或皇权高于法律),据材料“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得出礼法并用(或刑礼一体),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第二小问英国《大宪章》的特点,据材料二“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得出法律至上,王权有限(或以法律约束约束王权),据材料二“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得出保护私有财产,据材料二“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得出重视监督和落实,据材料二“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得出保障臣民自由与权利。

(2)第一小问汉代法律的特点产生的原因;据材料一“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得出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得出汉初经济破残,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据材料一“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并结合所学得出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融合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强调礼法并用;第二小问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据材料二“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得出英国具有法治传统,据材料二“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的关系”得出中世纪的契约关系;政治协商传统,据材料二“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王权与贵族矛盾激化,臣民反专制,争取民主自由意识的产生,人文精神的发展;第三小问共同历史价值,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这几个方面得出对后世都产生深远影响,都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政局,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大宪章》【解析】(1)汉律:崇尚宽简;强调皇权至上(或皇权高于法律);礼法并用(或刑礼一体);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

《大宪章》:法律至上;王权有限(或以法律约束王权);保护私有财产;重视监督和落实;保障臣民自由与权利。

(2)原因:汉律: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汉初经济残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融合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强调礼法并用。

《大宪章》:英国具有法治传统;中世纪的契约关系;政治协商传统;王权与贵族矛盾激化;臣民反专制,争取民主、自由意识的产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价值:对后世都产生深远影响;都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政局;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历年间昆曲艺人精选剧本形成独立的折子戏。从表演艺术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艺人在表演过程中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从曲目更新角度看,这一时期《红梅记》《十五贯》等新剧作不断涌现,极大的丰富了昆曲剧目。原因:根据材料“这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汤显祖正是通过一个女性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更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可知,《牡丹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因此年轻人百看不厌。

(2)代表作: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列举莎士比亚的任意一部剧作;如《哈姆雷特》。地位和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大的戏剧家。贡献:从莎士比亚对英国的影响以及对人文主义内涵的丰富两个角度回答。具体而言,莎士比亚的作品蕴含着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作品在英国的广泛传播,使人文精神在英国得到传播,深深影响英国的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提升了英国人的人文精神,使得英国的文化走向辉煌;从莎士比亚作品中对人性的颂扬来看,其提升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3)不赞成。理由:可以从两者作品思想内涵、题材范围、语言表表达等角度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从两者作品反映的思想内涵来看,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从作品的题材范围看,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从两人戏剧语言表达方面看,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由此可见两人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将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解析】(1)表现:艺人精选剧本形成独立的折子戏;表演艺术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红梅记》《十五贯》等新剧作不断涌现。原因:《牡丹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2)代表作:《哈姆雷特》。地位和贡献: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大的戏剧家。贡献:莎士比亚的作品使人文精神在英国得到传播;深深影响英国的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提升了英国人的人文精神,使得英国的文化走向辉煌;莎士比亚提升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3)不赞成。理由: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由此可见两人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将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三、论述题(共9题,共18分)19、略

【分析】【详解】

材料“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体现的是彼得一世改革用野蛮专制的手段推动俄国的近代化,需要从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的结论。【解析】自上而下推进,用野蛮专制的改革手段来推进西方文明取向的改革,改革本身有浓厚的封建思维,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先进与落后,野蛮与文明的关系有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2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口号其实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反映。首先,对材料中的口号进行分类,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属于思想文化;“振兴中华”属于经济建设等等。然后,结合所学,从口号的归属领域、反映的相关现象和史实等角度对分类的口号进行解释即可,例如“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最后,对材料中的口号的作用进行综述,这些口号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改革开放。

(2)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不同政治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方案,因此口号要区分不同的阶级和政治派别,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但是该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所以影响有限。【解析】(1)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进入新时期,各项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逐步展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思想文化科技领域的口号,反映了各项事业的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等口号表明随着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反映出党领导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中改变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勇于担当奉献的时代精神。以上口号顺应了80年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反映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因而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2)示例:口号: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评估及依据:口号只限于革命派知识分子范围内传播,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维新变法,因而影响有限。(注意:口号应具有正能量,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21、略

【分析】【详解】

首先依据材料“1927年”“1949年”“自此之后的30年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划分出准确的三个阶段。

其次;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又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又再次进入大陆市场的原因;其中,192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相关,1949年的退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相关,1979年后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改革开放相关。

最后,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注意史实表达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通畅性。【解析】三阶段: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49年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根据以上阶段按要求答题。

具体答案: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地。评价:可口可乐在1978年以后重返中国大地,首先是我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次是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国内饮料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个论述题,首先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一“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使因为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才会取得突出的成就,从而说明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开放,因此可以总结出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述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即真开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论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南方谈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华主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解析】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证:1978年,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等。(其它言之有理答出3点即可)23、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论述时,可结合图片中的中国建筑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英国的建筑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再联系建筑所反映的国家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得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论题: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

说明: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确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国王“统而不治”,但却是国家的元首,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王宫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任首相,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的权力受议会的监督控制。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权力中心,体现了民主的政治风格。

总结: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24、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题目的要求是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因此可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以来,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概括。如可提炼主题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论述时,可先分析19世纪以来政治变革的原因,如工业革命、启蒙思想等。再结合所不这,列举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主政治变革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概括其影响和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解析】示例一19世纪是政治变革的时代。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兴起,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趋于完善。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防止暴力冲突和促进社会稳定。俄国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和巩固统治增强国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废除农奴制,极大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向近代化,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中国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掀起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快了走向近代民主的步伐。

法国大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持续不断,最终通过1875年宪法,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美洲经过反殖民斗争,部分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也有所发展。

19世纪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不断的推动各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示例二政治变革具有多样性。

英国的代议制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18世纪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英国国内各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

美国建立之初;南北经济差异十分明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这种差异和矛盾日益突出。南北政治;经济斗争表现为分裂与统一的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