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探测器》(T JFPA 0008-2021)_第1页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探测器》(T JFPA 0008-2021)_第2页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探测器》(T JFPA 0008-2021)_第3页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探测器》(T JFPA 0008-2021)_第4页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探测器》(T JFPA 0008-20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FPA

团体标准

T/JFPA0008—2021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探测器

Combustiblegasdetectorsforlithiiumironphosphatebatteryenergystoragepowerstation

2021-12-31发布2021-12-31实施

江苏省消防协会发布

1

T/JFPA0008—2021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探测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的类型与型号、要求、试验、检

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储能设施)和移动储能车所用可燃气体探测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15322.1—2019可燃气体探测器第1部分:工业及商业用途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3类型与型号

3.1类型

应选用符合GB15322.1—2019规定的系统式氢气和(或)一氧化碳探测器。

3.2规格型号

3.2.1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探测器产品型号代码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产品型号代码组成

示例:GE-HM1-X表示工业及商业用途、储能系统专用氢气和一氧化碳复合式点型探测器,探测器量程

为0~1000×10-6(体积分数),探测器为X企业生产。

3

T/JFPA0008—2021

说明:

探测气体代码:

a)H——氢气;

b)M——一氧化碳;

c)HM——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复合。

探测量程代码:

a)1——测量范围为0~1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

b)2——测量范围为0~10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

企业代码:企业代码由制造商自行编制。

复合型探测器产品型号应将其对应的探测气体代码并列使用,以完整代表产品的特性。

4要求

4.1总则

可燃气体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应符合GB15322.1的要求,同时满足本标准第4章

要求,并按第5章要求进行试验,以确认探测器对第4章要求的符合性。

4.2外观

4.2.1探测器应具备产品出厂时的完整包装,包装中应包含质量检验合格标志和使用说明

书。

4.2.2探测器表面应无腐蚀、涂覆层脱落和起泡现象,无明显划伤、裂痕、毛刺等机械损

伤,紧固部位无松动。

4.3特性指标

4.3.1一般要求

4.3.1.1探测器供电电源工作范围宜为9 V~36 V,典型工作电压为24 V。

4.3.1.2探测器在被监测区域内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再将探测器置于正常环境中,30 s内应能自动(或手动)恢复到正常监视状态。

4.3.1.3探测器在传感元件断路或短路时应发出与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故障信号。

4.3.1.4对于有输出控制功能的探测器,当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时,应能启动输出控制功

能。

4.3.1.5探测器的通讯接口宜采用CAN或RS-485,宜支持CAN2.0B/MODBUS-RTU通信协议。

4.3.1.6测量范围为0~10 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应根据可燃气体浓度低限和高

限分级响应输出,输出信号宜同时接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

4.3.1.7探测器的量程与误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a)测量范围为0~1 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显示值与基准值之差的绝对值

不应大于20×10-6(体积分数)。

b)测量范围为0~10 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显示值与基准值之差的绝对

值不应大于300×10-6(体积分数)。

4.3.2报警设定值

4

T/JFPA0008—2021

探测器具有低限、高限两个报警设定值时,其报警设定值应符合表1中低限报警设定值

范围和高限报警设定值范围的规定;仅有一个报警设定值的探测器,其报警设定值应符合

表1中低限报警设定值范围的要求。

表1探测器报警设定值范围表

试验气体低限报警设定值范围高限报警设定值范围

氢气0.05%~0.5%(LEL)5%~20%(LEL)

一氧化碳0.02%~0.16%(LEL)1.6%~6.4%(LEL)

注:“LEL”(lowerexplosionlimit),最低爆炸极限。

4.3.3报警动作值

4.3.3.1在本部分规定的所有试验项目中,探测器的报警动作值不应低于表1中低限报警

设定值范围的下限值。

4.3.3.2测量范围为0~1 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报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

不应大于20×10-6(体积分数)。测量范围为0~1 0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低限

报警设定范围内报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不应大于20×10-6(体积分数),高限报警设

定范围内报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不应大于3%量程。

4.3.4响应时间

4.3.4.1向探测器通入流量为500 ml/min,浓度为满量程的60%的试验气体,保持60 s,

记录探测器的显示值作为基准值。显示值达到基准值的90%所需的时间为探测器的响应时

间。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0 s。

4.3.5方位、报警重复性、电气性能、电磁兼容性能、气候环境耐受性、机械环境耐受性

应符合GB15322.1—2019要求。

5试验

5.1试验条件

除有关条文另有说明外,各项试验均在下述大气条件下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2外观检查

目视检测探测器外观,结果应符合5.2的要求。

5.3报警动作值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3的要求进行试验。

5.4响应时间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5的要求进行试验。

5

T/JFPA0008—2021

5.5方位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6的要求进行试验。

5.6重复性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7的要求进行试验。

5.7电气性能

5.7.1电压波动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12的要求进行试验。

5.7.2绝缘电阻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13的要求进行试验。

5.7.3电气强度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14的要求进行试验。

5.8电磁兼容性能

5.8.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15的要求进行试验。

5.8.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16的要求进行试验。

5.8.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17的要求进行试验。

5.8.4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18的要求进行试验。

5.8.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适用于具有外部连接线的试样)

按照GB15322.1—2019中5.19的要求进行试验。

5.9气候耐受性

5.9.1高温(运行)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20的要求进行试验。

5.9.2低温(运行)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21的要求进行试验。

5.9.3恒定湿热(运行)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22的要求进行试验。

6

T/JFPA0008—2021

5.10机械环境耐受性

5.10.1振动(正弦)(运行)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23的要求进行试验。

5.10.2振动(正弦)(耐久)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24的要求进行试验。

5.10.3跌落试验

按照GB15322.1—2019中5.25的要求进行试验。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出厂检验

6.2.1探测器应经制造商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6.2.2组批:按每天生产的产品进行组批。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

6.2.3检验项目:出厂检验应按表2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检验。

6.2.4在出厂检验中,若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时,允许返修,若仍有一项或一项以上

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

6.3型式检验

6.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6.3.2探测器检验项目的分组及顺序见表2,型式检验时,同一样品不同检验项目的检验

顺序可由制造商和检测机构协商决定。

6.3.3在型式检验中,若有不合格项目时,则应从该批探测器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的项目

进行复检,复检再不合格则该次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表2检验项目

要求检验方法

序号检验项目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条文号条文号

1外观4.25.2√√

2报警动作值4.3.35.3√√

3响应时间4.3.45.4√√

4方位4.3.55.5√√

5重复性4.3.55.6√√

7

T/JFPA0008—2021

6电压波动4.3.55.7.1√

7绝缘电阻试验4.3.55.7.2√

8电气强度4.3.55.7.3√

9静电放电抗扰度4.3.55.8.1√

10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4.3.55.8.2√

11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4.3.55.8.3√

12浪涌(冲击)抗扰度4.3.55.8.4√

13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4.3.55.8.5√

14高温(运行)4.3.55.9.1√

15低温(运行)4.3.55.9.2√

16恒定湿热(运行)4.3.55.9.3√

17振动(正弦)(运行)4.3.55.10.1√

18振动(正弦)(耐久)4.3.55.10.2√

19跌落试验4.3.55.10.3√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探测器上应有下列标志:

a)产品名称及商标;

b)产品型号或规格;

c)制造厂名称;

d)制造日期或代号。

7.2包装

包装箱外部应有下列标志:

a)产品名称、型号或规格和数量;

b)产品标准编号;

c)每箱的净质量和毛质量;

d)“防震”“防潮”等标志,并符合GB/T191的有关规定。

7.3运输

包装完整的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淋,并防止受到剧烈的撞击和振动。

7.4贮存

产品应密封包装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室内,附近应无酸性、碱性及其他腐蚀性物质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T/JFPA0008—2021

江苏省消防协会团体标准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探测器》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工作组

2021年12月

9

T/JFPA0008—2021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探测器》

编制说明

一、必要性

中央关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

目标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长期规划、“能源双

控”、“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优

先消纳等措施,电力市场化改革,鼓励工商业配置储能的政策推动

等各级政策将助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江苏省的十四五消防救援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电化学

储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早发现、

早预警、早防范机制。”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起火的报道屡见

不鲜,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大规

模储能系统单体电池容量更大,电池簇单体数量更多,电池簇并联

数量更大,电池堆电流更大,电池簇充放电深度更深,电池簇运行

一致性和寿命要求更为严格,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局部热失控、

乃至闪爆燃烧现象,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

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直接制约了储能技术应用和储

能产业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整个过程都伴

随着可燃气体的释放,此时对锂离子电池热事故进行早期的热失控

预警显得尤为重要。可燃气体探测器作为锂离子电池火灾早期预警

最重要的探测工具,需要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专门针对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的可燃气体探测器通用技术标准,对磷酸铁

10

T/JFPA0008—2021

锂电池储能电站的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以满足工程

建设和运行的要求,保证大规模储能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助力碳

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简况

2021年8月,按照经研院项目合同要求,本文件编制项目启动,

扩大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写内容与任务分工,确定编写时间节点,

完成编制前期准备及调研工作。

2021年9月,编制组提交项目建议书及标准初稿至省消防协会

2021年10月,省消防协会发布关于批准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

2021年11-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写,采用发函方式对公司

系统部分单位征求意见累计收到修改意见14条,其中采纳11条、

部分采纳1条。

2021年12月,召开专家审查会,讨论修改送审稿,最终形成

报批稿。

(一)任务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十四五”

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重点做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

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

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

系统的一系列工作。

储能产业作为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

一环,将在“十四五”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储能系统安全首先考虑

必要的预防措施,即本体安全,但只有本体安全是不够的,因为锂

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热诱因、电诱因和机械诱因共同影响着电池

的本体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一些保护手段,当危险发生

11

T/JFPA0008—2021

或者即将发生的时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江苏省的十四五消防救援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电化学

储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早发现、

早预警、早防范机制。”

本标准技术归口单位是江苏省消防协会。

(二)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

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烟台

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齐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消

防协会等。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

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相关标准、法

规间的相互协调,尽量避免同一要素在不同文本中重复规定,对国

内已有相关标准规定或可以列入相关标准中的内容,一般不纳入本

标准。此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即要有先进性又要有成熟性,还要

便于推广。对于不成熟的技术应做为后期的技术研究,待该项技术

成熟时适时修订标准。

本标准中规定的技术内容应具备一定的牵引性同时兼顾行业的

技术现状,本标准的技术内容确定要适合我国国情,标准的技术要

求应明确,避免模糊的表述,尽可能提出定量的要求,并有相应的

检验方法。编制的标准,对于提高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可燃气体

探测器产品性能产生积极作用。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12

T/JFPA0008—2021

1标准范围

标准范围和适用对象

本标准规定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的选型

与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要求。

说明:标准的主要内容规定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用可燃气体

探测器的选型与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和移动储能车,其他类型

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根据内容需要引用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3标准的主要内容

3选型与型号

对可燃气体探测器的选型、型号编制方法做了明确要求。

说明:根据GB15322.1-2019《可燃气体探测器第1部分:工业

及商业用途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要求,对可燃气体探测器的选

型、型号编制方法做了明确要求,使其与强制性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2)4要求

4.1总则

可燃气体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应符合GB/T15322.1的要

求,同时满足本标准第4章要求,并按第5章要求进行试验,以确认

探测器对第4章要求的符合性。

说明:GB15322.1-2019《可燃气体探测器第1部分:工业及商

业用途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是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13

T/JFPA0008—2021

本标准要求的可燃气体探测器应符合其要求,同时需满足本标准的

特定要求。

4.2外观

4.2.1探测器应具备产品出厂时的完整包装,包装中应包含

质量检验合格标志和使用说明书。

4.2.2探测器表面应无腐蚀、涂覆层脱落和起泡现象,无明显

划伤、裂痕、毛刺等机械损伤,紧固部位无松动。

说明:对探测器出厂外观及包装做了明确要求。

4.3性能

4.3.1一般要求

4.3.1.1探测器供电电源工作范围宜为9V~36V,典型工作

电压为24V。

说明:根据GB15322.1—2019《可燃气体探测器第1部分:

工业及商业用途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和GB/T34131-2017《电化

学储能电站设计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的要求,确定了电压范围

和典型工作电压。

4.3.1.2探测器在被监测区域内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报警设

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再将探测器置于正常环境中,30 s内

应能自动(或手动)恢复到正常监视状态。

说明:根据GB15322.1—2019中4.3.1.4的要求确定。

4.3.1.3探测器在传感元件断路或短路时应发出与报警信号

有明显区别的故障信号。

说明:根据GB15322.1—2019中4.3.1.9的要求确定。

4.3.1.4对于有输出控制功能的探测器,当探测器发出报警信

号时,应能启动输出控制功能。

14

T/JFPA0008—2021

说明:根据储能电站中应用的需求,如在电池模组、电池

簇或电池空间中配置的探测器,需要与电池管理系统干接点、与分

区布设式灭火装置进行分电控阀时,需要探测器具备探测功能和联

动控制功能。

4.3.1.5探测器的通讯接口宜采用CAN或RS-485,宜支持

CAN2.0B/MODBUS-RTU通信协议。

说明:根据储能电站中应用的需求,结合GB/T

34131-2017《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和

T/CNESA1002-2019《电化学储能系统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

要求。

4.3.1.6测量范围为0~10 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

应根据可燃气体浓度低限和高限分级响应输出,输出信号宜同时接

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

说明:根据T/CEC373—2020《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

站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

4.3.1.7探测器的量程与误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a)测量范围为0~1 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显示值

与基准值之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20×10-6(体积分数)。

b)测量范围为0~10 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显示

值与基准值之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300×10-6(体积分数)。

说明:根据T/CEC373—2020《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

站消防技术规范》和GBGB15322.1-2019《可燃气体探测器第1部分:

工业及商业用途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技术参数要求,同时结合

国内外的传感器技术水平,要求严于现行国标要求。

4.3.2报警设定值

15

T/JFPA0008—2021

探测器具有低限、高限两个报警设定值时,其报警设定值应符

合表1中低限报警设定值范围和高限报警设定值的规定;仅有一个

报警设定值的探测器,其报警设定值应符合表1中低限报警设定值

范围的要求。

说明:根据在预制储能舱中模拟的多次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试

验数据,确定测量范围为0~1 000×10-6(体积分)的探测器,氢

气低限报警设定值范围:0.05%~0.5%(LEL),即20ppm~200ppm(氢

气爆炸下限4%——40000ppm);一氧化碳低限报警设定值范围:

0.02%~0.16%(LEL),即25~200ppm(一氧化碳爆炸下限12.5%——

125000ppm);氢气高限报警设定值5%~20%(LEL),即

2000ppm~8000ppm;一氧化碳高限报警设定值1.6%~6.4%(LEL),

即2000ppm~8000ppm。

4.3.3报警动作值

4.3.3.1在本部分规定的所有试验项目中,探测器的报警动作

值不应低于表1中低限报警设定值范围的下限值。

说明: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4.3.3.2测量范围为0~1 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报

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不应大于20×10-6(体积分数)。测量

范围为0~1 0000×10-6(体积分数)的探测器,低限报警设定范围

内报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不应大于20×10-6(体积分数),

高限报警设定范围内报警动作值与报警设定值之差不应大于3%量

程。

说明:根据在预制储能舱中模拟的多次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试

验数据,同时参考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16

T/JFPA0008—2021

4.3.4响应时间

4.3.4.1向探测器通入流量为500ml/min,浓度为满量程的

60%的试验气体,保持60s,记录探测器的显示值作为基准值。显

示值达到基准值的90%所需的时间为探测器的响应时间。探测器的

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0s。

说明:根据GB15322.1—2019的试验方法要求,同时根据磷酸

铁锂电池热失控后的火灾特点,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规定了不应大于

20S(GB15322.1-2019的要求30S)。

4.3.5方位、报警重复性、电气性能、电磁兼容性能、气候环

境耐受性、机械环境耐受性应符合GB/T15322.1—2019要求。

说明: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3)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为更好地规范探测器的功能试验和性能试验,标准规定了探测

器的试验条件。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2报警动作值试验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3响应时间试验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4方位试验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5重复性试验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6电气性能

5.6.1电压波动试验

17

T/JFPA0008—2021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6.2绝缘电阻试验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6.3电气强度试验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7电磁兼容性能

5.7.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7.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7.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根据GB15322.1—2019的要求确定。

5.7.4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