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票管理办法》_第1页
《林业碳票管理办法》_第2页
《林业碳票管理办法》_第3页
《林业碳票管理办法》_第4页
《林业碳票管理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100.40

CCSA20/39

团体标准

T/CIXXX-2023

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规范)

MeasuresfortheManagementofForestryCarbonBills

(征求意见稿)

2023-X-XX发布2023-X-XX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

林业碳票管理办法

1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业碳票的制发、登记、流转、质押、抵消、管理和监督办法。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林业碳票碳汇交易区域的林业碳票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198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

LY/T3253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

3术语与定义

LY/T325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森林经营forestManagement

本方法中,特指通过调整和控制森林的组成和结构、促进森林生长,以维持和提高森林

生长量、碳储量及其他生态服务功能,从而增加森林碳汇。主要的森林经营活动包括:结构

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造、林分抚育、保育、复壮和综合措施等。

3.2林业碳票forestrycarbonbill

是指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依据《林业碳票碳汇计量方法》,经第三方机

构监测核算、专家审查、林业主管部门审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签发的碳汇量而制发的

具有收益权的凭证,赋予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单位为吨(以二氧化碳当量衡量)

3.3二类调查forestmanagementinventory

指以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或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查清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分

布、数量和质量,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状况,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开展林业区

划规划、指导森林经营管理等需要进行的调查活动。

3.4三类调查operationaldesigninvestigations

又称作业设计调查,指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的需要而进行的

调查,对林木的蓄积量和出材率要做出准确的测定和计算。

5

3.5项目核算边界

由对拟议项目所在区域的林地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项目参与方(项目业主)实施森林

经营碳汇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一个项目活动可在若干个不同的地块上进行,但每个地块应

有特定的地理边界,该边界不包括位于两个或多个地块之间的林地。

3.6项目参与方projectparticipant

项目参与方是指就如何分配所考虑的项目活动产生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所作出决

定的缔约方或私营和/或公共实体。

3.7项目核算周期

以项目开发时往前追溯5年,以整年为计算单位,一个核算周期原则为5年,项目计入期

原则上不超过20年。

3.8基线碳汇量

项目起始前,项目边界内所选择碳库的直接碳储量之和。

3.9项目增汇量

项目核算周期内增汇量用于衡量核算边界内林木净增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即使用二类

调查(或三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现场调查监测核准的

数据(森林资源核查报告)为依据计算项目增汇量。

4总体原则

4.1林业碳票管理应当遵循依法、自愿、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致力于扩大森

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量。

4.2所交易碳票应基于具体项目,并具备真实性、可测量性和额外性。

4.3申请制发林业碳票的林地、林木,不影响该所有权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拟在监测

期内规划采伐的林地、林木不得申请制发林业碳票,但以森林经营为目的的抚育采伐不受

此限制。

5林业碳票项目管理规定

5.1制发与登记管理

5.1.1林业碳票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制发,申请制发林业碳票的主体应当提供:

a)登记申请表;

6

b)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或公司营业执照;

c)单位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d)备案签发的碳减排量证书。

5.1.2林业碳票记载内容包括

a)持有人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属于共有的须注明持有比例;

b)项目地点、森林面积、监测期和监测期内减排量;

c)转移、变更信息,以及其他应当记载的信息。

5.1.3林业碳票式样由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印制。

5.2林业碳票管理

5.2.1林业碳票实行实名登记。林业碳票遗失的,经挂失并公告后,可申请补发。

5.2.2林业碳票权利人的身份信息发生变更的,或共有性质发生变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

的不涉及资产转移的其他变更情形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

5.2.3林地、林木所有权人依据本文件申请制发林业碳票。已实行分山分林到户的林木所有

权人,可以自愿联合或依托集体经济组织或依托国有林业单位申请制发林业碳票。联合申请

制发林业碳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事前约定从林业碳票流转收益中提取一定的工作经费,包

括林业碳票项目监测评估、专家审查等费用。

5.2.4申请制发林业碳票的林地、林木,不影响该所有权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拟在监测

期内规划采伐的林地、林木不得申请制发林业碳票,但以森林经营为目的的抚育采伐不受此

限。

5.2.5林业碳票因买卖、赠与、继承,公司合并、分立导致的所有权转移,生效的司法判决

或者裁定导致的所有权转移,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导致所有权转移的情形,应当及时申请办

理转移登记手续。

5.2.6林业碳票质押贷款期间不得转让。

5.2.7林业碳票用于抵消相应的碳排放量后即予注销,不再参与市场流通。

5.3林业碳票市场交易

a)林业碳票交易应在经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依据交易机构制定的交易

细则进行交易。

b)林业碳票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交易方式进行流转。

c)林业碳票流转以林业碳票作为实物依据,可采取电子化资金交易的流转模式进行。

d)林业碳票持有人可向主管部门申请将相关持有、拟流转等信息对外发布,主管部门应当

实时关注国家和省级碳汇政策变化情况,及时公布林业碳票持有、流转、结算等相关信息。

e)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以及自愿参与减排的旅游景区(景点)、生态环

境司法保护、履行法定义务植树的单位或个人按年度购买林业碳票,以抵消碳排放量,实现

碳中和,国内外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均可参与林业碳票交易。

7

f)碳服务机构或国有企事业单位采取保底收购、溢价分成的办法收储林业碳票。

g)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金融结构性存款、碳债券、碳基金等绿色金融

产品,参与林业碳票存储、交易、融资等。

h)保险机构积极开发碳资产类的保险、再保险业务,支持林业碳票事业健康发展。

i)金融机构创新质押贷款产品,探索将林业碳票作为贷款的可质押物。

5.4林业碳票未来发展规划

a)积极开展“碳汇助农”活动,将林业碳汇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包脱贫村及脱贫户拥有

的林地、林木等产生的碳汇量,通过该平台向公众进行售卖,以获取收益并回馈给贫困户。

b)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降低林业经营及林权流转的成本,提升林业生产经营的经

济效益和规模经营水平。

c)进一步完善林业碳汇项目的产权确权工作和林业碳汇动态数据库建设工作,为碳汇资产

分级开发奠定基础。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用人工智能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整合

不动产登记中心、林业碳汇审定机构、林权服务中心,规划建立林业碳汇数字化平台。

d)联合征信机构及担保公司等部门,推进建立集林权登记、林业碳汇认定、供需对接、市

场交易和信用评级等于一体的区域林业碳汇认定流转平台。

5.5监督

a)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采取现场检查,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查

询、检查有关信息系统;

b)林业、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林业碳票涉及的林地、林木及其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c)林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林业碳票监测评估、专家审查、登记、流转、抵消、

注销相关工作制度,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8

附录A林业碳票制发登记申请表

申请人联系电话

身份证或机构代码证号

权益资产所在位置县乡(镇、场)村组

林权证编号宗地号

小地名

林班号

小班号

项目面积(亩)监测评估机构

监测期监测期减排量(吨)

备案文号林业碳票编号

产权归属及持有比例

县级林业局审核意见

年月日

县级自然资源局审核意见

年月日

专家审查意见

年月日

设区市林业局审查意见

年月日

9

附录B林业碳票变更登记申请表

申请人联系电话

身份证或机构代码证号

权益资产所在位置县乡(镇、场)村组

林业碳票编号备案文号

监测期监测期减排量(吨)

产权归属及持有比例

变更登记理由及佐证要件

年月日

设区市林业局审核意见

年月日

10

参考文献

[1]CDM小规模方法学:非湿地土地上的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AR-AMS0007),2015

[2]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生物质燃烧造成非CO2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估算工具

(EB65,Annex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