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规程_第1页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规程_第2页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规程_第3页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规程_第4页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规程TOC\o"1-2"\h\u7874第一章总则 3175121.1制定目的 3261071.2适用范围 469461.3基本原则 431167第二章规划与设计 4165432.1规划编制 4279082.1.1编制原则 4105462.1.2编制内容 490262.2设计要求 544082.2.1设计原则 5151282.2.2设计内容 524642.3环境影响评估 68362.3.1评估原则 6188342.3.2评估内容 629732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 6303153.1土地整理 6149273.2水利设施 7236513.3道路建设 7792第四章种植业 796244.1种植结构 74944.1.1总体要求 7190344.1.2结构调整 776724.2种植技术 833054.2.1耕作制度 8290274.2.2栽培技术 892194.2.3管理技术 8205284.3病虫害防治 848454.3.1防治原则 8313834.3.2防治措施 8253224.3.3防治策略 932553第五章养殖业 9207935.1养殖种类 9131435.1.1选择养殖种类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水资源、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养殖种类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9240675.1.2鼓励发展高效、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优先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市场需求大的养殖种类。 974495.1.3养殖种类应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9194445.1.4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养殖种类,以适应市场变化。 9160605.2养殖技术 9238815.2.1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9322875.2.2养殖技术应包括繁殖、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 9170495.2.3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9273715.2.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 942625.2.5严格执行养殖技术规程,保证养殖产品质量和安全。 99115.3疾病防控 9322485.3.1建立健全养殖场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 9222715.3.2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灭虫,减少疫病传播风险。 9281795.3.3加强养殖户培训,提高养殖户对疫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944915.3.4发觉疫病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 9162545.3.5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制度,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 9136365.3.6加强兽药使用管理,保证兽药安全和合理使用。 915104第六章农业机械化 107236.1机械化水平 10137516.1.1目标要求 10321666.1.2实施措施 10176546.2设备选型 1038056.2.1选型原则 1066736.2.2设备分类 1093216.2.3选型方法 1034516.3技术培训 11220576.3.1培训对象 11235236.3.2培训内容 11105226.3.3培训方式 1127958第七章农业信息化 1122557.1信息平台建设 11319177.1.1总体要求 1145497.1.2数据采集与处理 12292677.1.3平台架构 12233867.1.4系统集成与对接 124187.2信息技术应用 1298327.2.1农业生产管理 12322977.2.2农业市场分析 12158327.2.3农业政策宣传与推广 1277797.2.4农业技术服务 121687.3信息安全 12261387.3.1信息安全政策 1223547.3.2信息安全防护 13320147.3.3信息安全监测 13173477.3.4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 137099第八章农产品质量安全 1358188.1质量标准 13182958.1.1确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1342948.1.2制定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 1382458.1.3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遵守质量标准 13302118.2检测监控 13219418.2.1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1328168.2.2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 13181568.2.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数据管理 14135578.3质量追溯 1496978.3.1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141828.3.2明确追溯信息采集内容 1429108.3.3加强追溯信息管理 14281928.3.4推广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 14282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 1430969.1生态建设 14323339.1.1目标与原则 1444339.1.2生态建设内容 14291329.1.3生态建设措施 15165009.2环境保护 1536169.2.1环境保护目标 1567559.2.2环境保护措施 15284669.3持续发展 15142509.3.1持续发展目标 15119119.3.2持续发展措施 1610840第十章管理与服务 162511410.1管理体系 16508810.1.1管理体系构建 16905410.1.2组织管理 161399310.1.3计划管理 162634510.1.4项目管理 161880610.1.5质量管理 162939610.1.6风险管理 161711310.2服务体系 172889410.2.1服务体系构建 171772410.2.2农业技术服务 171710010.2.3市场服务 172260810.2.4人才服务 171295510.2.5金融服务 171712310.2.6政策服务 17960310.3政策法规 171239110.3.1政策法规制定 172864110.3.2政策法规执行 172654610.3.3政策法规修订 17第一章总则1.1制定目的为保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规范示范区建设行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标准规程。1.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程适用于我国境内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在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时,应遵循本规程。1.3基本原则(1)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对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作用。(2)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示范区发展活力。(5)坚持区域协同,加强示范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合作,实现共同发展。(6)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在示范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同时激发市场活力。(7)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优势,合理规划示范区建设布局。第二章规划与设计2.1规划编制2.1.1编制原则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规划编制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保证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前瞻性原则: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保证规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实用性原则:规划编制应注重实际操作,保证规划内容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4)协调性原则: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实现各要素的协调发展。2.1.2编制内容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体目标:明确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发展目标,包括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2)空间布局:根据资源条件、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示范区内的空间布局,包括农业产业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仓储区等。(3)产业发展:明确示范区内的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策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4)基础设施:规划示范区内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5)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保证示范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6)组织管理:明确示范区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和运行机制。2.2设计要求2.2.1设计原则现代农业示范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创新性原则:设计应具有创新性,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提升示范区整体水平。(2)实用性原则:设计应注重实际应用,保证设计方案能够满足示范区发展需求。(3)美观性原则:设计应注重美观,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2.2.2设计内容现代农业示范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业设施设计:包括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农产品仓储等设施的设计。(2)生态环境设计:包括植被配置、景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等的设计。(3)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设计。(4)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5)产业发展设计:包括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的设计。2.3环境影响评估2.3.1评估原则现代农业示范区环境影响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估应涵盖示范区内的各项活动,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性。(2)客观性原则:评估应客观、公正,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3)可操作性原则:评估结果应具有可操作性,为示范区规划提供有效参考。2.3.2评估内容现代农业示范区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示范区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水资源、土壤、空气质量等方面。(2)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示范区规划实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产业发展等方面。(3)人文景观影响:评估示范区规划实施对周边人文景观的影响,包括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等方面。(4)规划实施风险:评估示范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3.1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农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土地整理范围,包括农田、水域、道路、村庄等;(2)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源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农田布局,保证农田集中连片、规模适中;(3)采取工程措施,对农田进行平整、改良,提高土壤肥力;(4)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持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5)建立健全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3.2水利设施水利设施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农业用水需求,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水源保护,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完善灌溉排水系统,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排水能力;(3)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化水平;(4)加强水利设施维护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5)建立健全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审批、招投标和资金使用。3.3道路建设道路建设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其主要任务是为农业生产、农民出行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区域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道路网络;(2)提高道路建设标准,保证道路质量;(3)加强农村道路养护管理,提高道路使用寿命;(4)推进农村客运发展,改善农民出行条件;(5)建立健全道路建设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审批、招投标和资金使用。第四章种植业4.1种植结构4.1.1总体要求种植结构应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遵循生态优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农民意愿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效益。4.1.2结构调整(1)粮食作物: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大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抗逆能力。(2)经济作物: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提高产品附加值。(3)饲料作物:根据养殖业发展需求,合理配置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保障饲料供应。(4)生态作物:结合生态保护、景观建设等功能,适当发展生态作物,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2种植技术4.2.1耕作制度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作物特性,合理调整耕作制度。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深松深耕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4.2.2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选用优质、抗逆、高产、高效的种子,进行精选、消毒、包衣等处理。(2)播种技术:推广精量播种、宽幅播种、滴灌播种等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率。(3)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4)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智能灌溉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2.3管理技术(1)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推广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植物生长调节: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作物抗逆能力。(3)秸秆还田: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改良。4.3病虫害防治4.3.1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4.3.2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调整作物布局,减少病虫害发生。(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3)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色板、防虫网等物理方法,诱杀或隔离害虫。(4)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4.3.3防治策略(1)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2)统防统治:加强病虫害防治组织,实施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3)技术培训: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防治水平。(4)宣传普及:加大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农民防治意识。第五章养殖业5.1养殖种类5.1.1选择养殖种类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水资源、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养殖种类与自然环境相适应。5.1.2鼓励发展高效、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优先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市场需求大的养殖种类。5.1.3养殖种类应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5.1.4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养殖种类,以适应市场变化。5.2养殖技术5.2.1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5.2.2养殖技术应包括繁殖、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5.2.3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5.2.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5.2.5严格执行养殖技术规程,保证养殖产品质量和安全。5.3疾病防控5.3.1建立健全养殖场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5.3.2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灭虫,减少疫病传播风险。5.3.3加强养殖户培训,提高养殖户对疫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5.3.4发觉疫病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5.3.5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制度,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5.3.6加强兽药使用管理,保证兽药安全和合理使用。第六章农业机械化6.1机械化水平6.1.1目标要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应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保证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具体要求如下:(1)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2)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3)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4)农业废弃物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6.1.2实施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农户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2)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3)优化农业机械化布局,提高机械化水平;(4)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6.2设备选型6.2.1选型原则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2)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可靠性;(3)节能减排,符合环保要求;(4)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6.2.2设备分类根据农业生产需求,设备选型可分为以下几类:(1)种植环节:播种机、施肥机、喷雾机等;(2)收获环节:收割机、脱粒机、打包机等;(3)加工环节:农产品初加工设备、仓储设备等;(4)废弃物处理环节:秸秆还田机、有机废弃物处理设备等。6.2.3选型方法设备选型应采取以下方法:(1)充分调研市场需求,了解各类设备的功能、价格、售后服务等信息;(2)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保证设备选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开展设备试验示范,验证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适用性;(4)建立设备数据库,为农户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6.3技术培训6.3.1培训对象技术培训对象包括:(1)农业生产者;(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3)农业机械化服务人员;(4)农业企业管理人员。6.3.2培训内容技术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农业机械化技术;(2)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3)设施农业技术;(4)农产品加工技术。6.3.3培训方式技术培训可采取以下方式:(1)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2)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实际操作技能;(3)开展网络教育,提供在线学习资源;(4)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第七章农业信息化7.1信息平台建设7.1.1总体要求信息平台建设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集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展示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平台。平台应具备高度集成、开放共享、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等特点,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7.1.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应涵盖农业生产、市场、政策、技术等多个领域,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处理应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建模技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7.1.3平台架构农业信息平台应采用多层次、分布式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接入层。各层次之间应具备良好的互操作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7.1.4系统集成与对接信息平台应与现有农业管理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农业电商平台等进行集成与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7.2信息技术应用7.2.1农业生产管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包括智能灌溉、施肥、植保、收割等技术。7.2.2农业市场分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7.2.3农业政策宣传与推广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宣传农业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推动政策落实。7.2.4农业技术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远程诊断、在线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农业技术水平。7.3信息安全7.3.1信息安全政策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安全政策体系,明确信息安全责任、目标和措施,保证信息安全。7.3.2信息安全防护加强农业信息平台的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7.3.3信息安全监测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安全监测体系,对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7.3.4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加强农业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安全意识,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氛围。第八章农产品质量安全8.1质量标准8.1.1确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以及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和评价方法。8.1.2制定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根据农产品品质、成分、口感、外观等指标,制定相应的质量分级标准,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8.1.3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遵守质量标准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培训、市场准入等手段,促使农产品生产者自觉遵守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8.2检测监控8.2.1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检测机构、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等,保证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8.2.2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定期、不定期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质量问题。8.2.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数据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报,为决策、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消费者提供参考。8.3质量追溯8.3.1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为主线,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8.3.2明确追溯信息采集内容追溯信息应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地块、品种、种植时间、施肥、用药、采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相关信息。8.3.3加强追溯信息管理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查询、分析,保证追溯信息的真实、完整、可追溯。8.3.4推广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提高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知度。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9.1生态建设9.1.1目标与原则生态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体目标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9.1.2生态建设内容生态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构建农业生态廊道,提高生态系统连通性。9.1.3生态建设措施为保证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应采取以下措施:制定生态建设规划,明确生态建设任务和重点;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管。9.2环境保护9.2.1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旨在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体目标包括: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维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9.2.2环境保护措施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实施农业环境保护工程,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9.3持续发展9.3.1持续发展目标持续发展旨在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具体目标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