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模型与航天科技作业指导书TOC\o"1-2"\h\u16200第一章航空模型概述 27511.1航空模型的发展历程 2161801.2航空模型的基本分类 329094第二章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 4280952.1航空模型设计原则 491142.2航空模型制作材料 457052.3航空模型制作工艺 52407第三章航空模型飞行原理 5303923.1升力与阻力 587563.1.1升力 5120683.1.2阻力 5238343.2飞行稳定性与操纵性 531003.2.1飞行稳定性 6283773.2.2操纵性 6266283.3飞行功能分析 616103.3.1最大速度 611063.3.2最小速度 6238423.3.3续航时间 64303.3.4机动功能 6204803.3.5飞行高度 65716第四章航空模型动力系统 6163634.1航空模型发动机类型 6235794.2航空模型燃料与电池 7206394.3航空模型动力系统设计 77177第五章航空模型控制系统 8292745.1遥控系统原理 8275025.1.1信号传输 8233095.1.2接收与解码 8201755.1.3执行器驱动 8292135.2飞行控制系统 8310175.2.1传感器 828355.2.2控制器 8128865.2.3执行器 9284025.3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914395.3.1控制系统设计 9289355.3.2控制系统调试 98629第六章航空模型应用领域 9295496.1军事应用 9239816.2民用应用 1083606.3科研与教育应用 1012983第七章航天科技概述 1128067.1航天科技发展历程 11145017.2航天器分类与结构 1110057第八章航天器设计与制造 12254628.1航天器设计原则 1223218.2航天器制造材料与工艺 12293238.3航天器系统集成 1311570第九章航天器发射与回收 13179649.1发射场概述 13219869.1.1发射场的分类 13139569.1.2发射场的主要设施 13179879.2发射技术 1480059.2.1运载火箭技术 14255849.2.2发射控制技术 14116599.2.3发射操作技术 14137869.3回收技术 14106819.3.1回收方式 15130979.3.2回收技术要点 151382第十章航天科技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74310.1国际航天科技发展趋势 153010410.1.1商业航天崛起 15131810.1.2载人航天迈向深空 152556010.1.3航天器技术不断创新 151270210.1.4航天国际合作日益紧密 15535110.2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展望 16990510.2.1载人航天迈向深空 16668110.2.2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162930910.2.3航天器技术不断突破 16273010.2.4航天国际合作深化 162931610.3航天科技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161139510.3.1航天通信 162503910.3.2航天遥感 161235410.3.3航天材料 162901210.3.4航天生物 16,第一章航空模型概述1.1航空模型的发展历程航空模型作为一种模拟真实飞行器飞行原理的装置,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初。自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实现有人驾驶的首次飞行以来,航空模型逐渐成为飞行器研发、试验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工具。早期的航空模型主要以风筝和人力驱动为主,发展较为缓慢。20世纪20年代,航空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以无线电遥控技术为核心的航空模型。这一时期的航空模型在飞行功能和操控性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为后续的航空模型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航空模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航空模型在飞行速度、高度和操控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逐渐成为飞行器研发的重要辅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航空模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普及,各类航空模型竞赛和技术交流活动不断增多。同时航空模型在军事、民用和科普教育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我国航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2航空模型的基本分类航空模型根据其飞行原理、功能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飞行原理分类:(1)固定翼航空模型:以固定翼为飞行原理的航空模型,如滑翔机、遥控飞机等。(2)旋翼航空模型:以旋翼为飞行原理的航空模型,如直升机、四旋翼无人机等。(3)扑翼航空模型:以扑翼为飞行原理的航空模型,如鸟类模型、昆虫模型等。(2)按功能分类:(1)教学型航空模型:用于教学和科普教育的航空模型,如初级遥控飞机、滑翔机等。(2)竞技型航空模型:用于各类航空模型竞赛的航空模型,如F3A、F3C等。(3)实用型航空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航空模型,如无人机、航拍飞机等。(3)按用途分类:(1)军事用途航空模型:用于军事训练、侦察、打击等任务的航空模型。(2)民用用途航空模型:用于民用领域的航空模型,如航拍、遥感、环境监测等。(3)科普教育用途航空模型:用于科普教育的航空模型,如初级遥控飞机、滑翔机等。第二章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2.1航空模型设计原则航空模型设计是航空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安全性原则:在航空模型设计中,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设计师需保证模型在飞行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设计缺陷导致的发生。(2)实用性原则:航空模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实际应用需求,保证模型具备良好的飞行功能和操控性,满足特定任务的要求。(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航空模型设计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美观性原则:航空模型设计应注重外观造型,使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5)创新性原则:航空模型设计应勇于创新,不断摸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以提高我国航空模型领域的竞争力。2.2航空模型制作材料航空模型制作材料的选择对模型的功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常用航空模型制作材料:(1)金属材料:如铝、钛、不锈钢等,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耐腐蚀等特点,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部件。(2)塑料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轻量化特点,适用于模型的外壳、内饰等部件。(3)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等,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特点,适用于制作模型的骨架、翼面等关键部件。(4)木材:木材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和强度,适用于制作模型的支架、内饰等部件。2.3航空模型制作工艺航空模型制作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根据航空模型的设计图纸,进行结构分解,确定各部件的形状、尺寸和连接方式。(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切割、打磨、抛光等预处理。(3)组装:按照结构设计要求,将各部件组装在一起,保证连接牢固、运动协调。(4)调试:对组装好的航空模型进行调试,包括飞行功能、操控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保证模型达到预期功能。(5)表面处理:对航空模型表面进行喷漆、贴膜等处理,提高其美观性和防腐功能。(6)检验与验收:对制作完成的航空模型进行检验,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验收手续。第三章航空模型飞行原理3.1升力与阻力航空模型在飞行过程中,升力与阻力是两个关键因素。升力是指航空模型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空气动力学作用,产生的垂直向上的力;阻力则是指航空模型在飞行过程中,空气对模型运动产生的阻碍力。3.1.1升力升力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航空模型机翼的形状和角度。机翼的上表面为凸起形状,下表面为平面或略微凸起形状。当航空模型前进时,空气流经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快,压力较低;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慢,压力较高。根据伯努利定理,空气压力差产生升力。3.1.2阻力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摩擦阻力是指航空模型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阻力;压差阻力是指航空模型在飞行过程中,空气对模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阻力与航空模型的形状、速度、空气密度等因素有关。3.2飞行稳定性与操纵性飞行稳定性与操纵性是航空模型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实现操控的关键因素。3.2.1飞行稳定性飞行稳定性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是指航空模型在受到扰动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动态稳定性是指航空模型在受到扰动后,能够快速稳定并保持一定飞行状态的能力。3.2.2操纵性操纵性是指航空模型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改变舵面角度、推力大小等,实现飞行轨迹和姿态调整的能力。操纵性包括俯仰操纵、横滚操纵和偏航操纵。3.3飞行功能分析航空模型的飞行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最大速度最大速度是指航空模型在无风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大水平飞行速度。最大速度受到机翼面积、升力系数、阻力系数、重量和推力等因素的影响。3.3.2最小速度最小速度是指航空模型在无风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飞行的最小水平飞行速度。最小速度受到机翼面积、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重量等因素的影响。3.3.3续航时间续航时间是指航空模型在飞行过程中,从起飞到着陆所经历的时间。续航时间受到燃料重量、推力、阻力等因素的影响。3.3.4机动功能机动功能是指航空模型在飞行过程中,实现快速俯仰、横滚和偏航等动作的能力。机动功能受到机翼面积、升力系数、阻力系数、重量、推力和舵面角度等因素的影响。3.3.5飞行高度飞行高度是指航空模型在飞行过程中,离地面的垂直距离。飞行高度受到升力、阻力、重量和推力等因素的影响。第四章航空模型动力系统4.1航空模型发动机类型航空模型动力系统的核心是发动机。根据工作原理和能源类型,航空模型发动机可分为多种类型。按照能源类型,发动机可分为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燃油发动机包括内燃机和涡轮喷气发动机,以燃油为能源,输出功率较大,适用于大型航空模型。电动机则采用电能,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等优点,适用于小型和微型航空模型。根据工作原理,发动机可分为往复式发动机和旋转式发动机。往复式发动机以活塞的往复运动为工作原理,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旋转式发动机则以转子旋转为工作原理,具有较高的功率和效率。4.2航空模型燃料与电池航空模型燃料和电池是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航空模型的飞行效果。对于燃油发动机,航空模型燃料主要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不同类型的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功能、热值和密度等特性。选择合适的燃料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对于电动机,电池是其关键能源。目前航空模型电池主要包括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锂铁电池等。电池的容量、电压、充放电倍率等参数对航空模型的飞行时间、速度和操控功能具有重要影响。4.3航空模型动力系统设计航空模型动力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发动机类型、燃料或电池选择、动力输出与负载匹配等。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航空模型的飞行任务、功能要求和成本预算选择合适的发动机类型。对于需要大功率输出的模型,可选用燃油发动机;对于追求轻便、低噪音的模型,则可选用电动机。要选择合适的燃料或电池。燃料或电池的选用应满足发动机的工作需求,同时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要保证动力输出与负载匹配。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航空模型的重量、翼载、阻力等参数进行详细计算,以保证发动机输出功率能够满足飞行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动力系统的散热、润滑和防护等问题。航空模型动力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实现最佳飞行效果。第五章航空模型控制系统5.1遥控系统原理遥控系统是航空模型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地面操作者对航空模型的远程控制。遥控系统原理主要包括信号传输、接收与解码、执行器驱动三个环节。5.1.1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将地面操作者的控制指令转化为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目前常用的信号传输方式有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调频方式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已成为主流信号传输方式。5.1.2接收与解码接收与解码环节是指航空模型接收机接收到地面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识别的控制指令。接收机通常由接收天线、接收模块、解码模块组成。接收模块负责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解码模块则将处理后的信号转化为控制指令。5.1.3执行器驱动执行器驱动是指将控制指令转化为机械动作的过程。执行器驱动主要包括电机驱动、舵机驱动等。电机驱动用于驱动电机转动,实现飞行速度、高度等参数的调整;舵机驱动则用于驱动舵机转动,实现飞行方向、姿态等参数的调整。5.2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是航空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航空模型的自主飞行。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三部分。5.2.1传感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航空模型的状态,包括飞行速度、高度、姿态、位置等参数。常见的传感器有加速度计、陀螺仪、气压计、GPS模块等。5.2.2控制器控制器是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一定的控制算法控制指令。目前常用的控制器有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5.2.3执行器执行器是飞行控制系统的执行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接收控制指令,驱动航空模型进行相应的动作。执行器主要包括电机、舵机等。5.3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是航空模型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控制系统在实际飞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3.1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选型、控制器选型、执行器选型等。软件设计则主要包括控制算法设计、程序编写等。5.3.2控制系统调试控制系统调试是指对设计好的控制系统进行实际测试,以验证其功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调试过程主要包括参数调整、功能测试、功能测试等。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参数的调整:根据实际飞行情况,调整PID参数、模糊控制器参数等,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功能。(2)功能测试:检查控制系统是否具备预定的功能,如自主飞行、遥控飞行等。(3)功能测试:测试控制系统在实际飞行中的功能,如稳定性、响应速度等。通过以上调试,保证航空模型的控制系统在实际飞行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第六章航空模型应用领域6.1军事应用航空模型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重要性。其主要应用领域如下:(1)侦察监视:航空模型具有体积小、隐蔽性强、速度快、续航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对敌方阵地、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实时侦察和监视,为作战指挥提供准确情报。(2)目标定位:航空模型可搭载各类传感器,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定位,为火炮、导弹等武器系统提供目标坐标,提高打击精度。(3)通信中继:航空模型可搭载通信设备,实现战场通信信号的中继和转发,提高通信距离和稳定性。(4)电子战:航空模型可搭载电子战设备,对敌方雷达、通信系统等进行干扰和压制,降低敌方战斗力。(5)无人机作战:航空模型可搭载武器系统,实现无人作战,降低战争风险,提高作战效率。6.2民用应用航空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1)航空摄影:航空模型可搭载相机,对地面目标进行拍摄,为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高分辨率影像。(2)环境监测:航空模型可搭载各类传感器,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为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提供数据支持。(3)农业植保:航空模型可用于农药喷洒、作物监测等农业领域,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农药使用成本。(4)物流运输:航空模型可用于快递、外卖等物流领域,实现快速、高效的运输服务。(5)旅游观光:航空模型可用于景区、城市等区域的空中观光,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6.3科研与教育应用航空模型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1)科学研究:航空模型可搭载各类科研设备,开展气象、地质、生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支持。(2)技术培训:航空模型可应用于飞行员、无人机操作手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效果。(3)学术交流:航空模型可用于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国内外科研技术的交流与合作。(4)科普教育:航空模型可作为科普教育工具,激发青少年对航空科技的兴趣,培养航空科技人才。(5)创新创业:航空模型可用于创新创业项目,推动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第七章航天科技概述7.1航天科技发展历程航天科技作为人类摸索宇宙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初。以下是航天科技发展的简要概述:自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实现有人驾驶飞机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人类航空时代的来临。20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研制V2火箭,为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4年,德国V2火箭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进入太空的飞行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标志着航天时代的正式开启。此后,美国在1961年发射了水星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1969年,美国阿波罗计划成功将人类送上了月球,航天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此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测器、天宫空间站等。7.2航天器分类与结构航天器是航天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用途和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人造地球卫星:用于通信、导航、遥感、科学实验等领域的航天器。其结构主要包括卫星本体、载荷、推进系统、电源系统等。(2)载人飞船:用于载人和载货的航天器,如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其结构主要包括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载人系统等。(3)载人航天站:用于长期驻留太空,进行科学实验和生活的航天器,如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其结构主要包括核心舱、实验舱、载人系统、对接机构等。(4)探测器:用于探测地球以外的天体,如月球、火星等。其结构主要包括探测器本体、载荷、推进系统、电源系统等。(5)运载火箭:用于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的火箭。其结构主要包括箭体、发动机、控制系统、推进剂等。(6)航天飞机:具有reusable(可重复使用)特点的航天器,可执行多种任务,如发射卫星、维修航天器等。其结构主要包括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等。各类航天器的结构设计均需考虑其在太空环境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航天科技的发展,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为人类摸索宇宙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第八章航天器设计与制造8.1航天器设计原则航天器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设计原则是保证航天器在任务中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基础。以下是航天器设计的几个主要原则:(1)任务需求为导向:航天器设计应以满足任务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任务目标、任务环境、任务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航天器的主要功能指标。(2)安全性优先:航天器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性,保证在极端情况下航天器及乘员的安全。这包括对航天器各系统进行冗余设计,提高系统可靠性。(3)模块化设计:航天器设计应采用模块化思想,将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独立模块,便于研制、生产和维护。(4)轻量化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航天器的重量,以提高发射效率和降低成本。(5)可靠性设计:航天器设计应注重可靠性,通过冗余设计、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等方式,提高航天器在轨运行的可靠性。8.2航天器制造材料与工艺航天器制造涉及多种材料与工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航天器制造材料与工艺:(1)材料:航天器制造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功能和耐腐蚀功能,如铝、钛、不锈钢等;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陶瓷材料具有高温强度、耐磨损、抗氧化等优点,如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等。(2)工艺:航天器制造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铸造工艺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锻造工艺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焊接工艺用于连接不同材料或部件;热处理工艺用于改善材料的功能;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提高材料的耐腐蚀功能。8.3航天器系统集成航天器系统集成是将航天器各分系统、组件和设备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以下是航天器系统集成的几个关键步骤:(1)组件研制:根据航天器设计要求,研制各分系统、组件和设备。(2)部件组装:将各组件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航天器的主要部件。(3)系统调试:对航天器各系统进行调试,保证系统功能满足设计要求。(4)总装:将各部件组装成完整的航天器。(5)综合测试:对航天器进行综合测试,验证航天器各系统的功能和功能。(6)环境试验:对航天器进行环境试验,检验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7)发射准备:完成航天器的发射前准备工作,包括发射场试验、发射操作等。第九章航天器发射与回收9.1发射场概述航天器发射场是进行航天器发射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为航天器提供发射平台、保障发射安全和实施发射操作。发射场通常选址在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区。9.1.1发射场的分类按照用途和规模,发射场可分为以下几类:(1)普通发射场:用于发射常规航天器,如运载火箭、卫星等。(2)专用发射场:用于发射特殊类型的航天器,如载人飞船、探月飞船等。(3)商业发射场:为商业航天项目提供发射服务。(4)实验性发射场:用于开展航天器发射实验和研究。9.1.2发射场的主要设施发射场主要包括以下设施:(1)发射台:用于放置和发射航天器。(2)发射控制中心:负责发射过程中的指挥、监控和调度。(3)测试楼:对航天器进行综合测试和检查。(4)运载火箭组装车间:用于运载火箭的组装和测试。(5)发射区:包括发射台、发射控制中心、测试楼等设施。9.2发射技术航天器发射技术主要包括运载火箭技术、发射控制技术和发射操作技术。9.2.1运载火箭技术运载火箭技术是发射技术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1)大型化:提高运载火箭的载荷能力,以满足未来航天任务的需求。(2)多级化:通过串联或并联多个火箭发动机,提高火箭的总体功能。(3)复合化:采用多种推进剂和火箭发动机,实现火箭功能的优化。(4)智能化:运用先进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提高火箭的自主控制能力。9.2.2发射控制技术发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发射指挥、监控和调度等方面。其主要任务是对发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发射安全、顺利。发射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1)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系统和自动化设备,实现发射过程的自动化控制。(2)网络化:构建发射场内部网络,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3)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发射控制的智能化水平。9.2.3发射操作技术发射操作技术主要包括发射前准备、发射操作和发射后处理等方面。其主要任务是为发射提供技术保障,保证发射成功。发射操作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1)标准化:制定完善的发射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效率和质量。(2)模块化:将发射操作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实现操作的模块化。(3)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发射操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9.3回收技术航天器回收技术是指将航天器从轨道上安全回收至地面的技术。回收技术对于保证航天器的安全、降低发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9.3.1回收方式航天器回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着陆回收:通过降落伞、气囊等装置,使航天器安全着陆。(2)水上回收:通过火箭助推、降落伞等手段,使航天器溅落在预定水域。(3)空中回收:通过飞行器或其他航天器,将航天器从轨道上捕获并回收。9.3.2回收技术要点航天器回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着陆精度:保证航天器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2)防热:为航天器提供有效的防热措施,防止高速返回大气层时烧毁。(3)降落速度:控制航天器降落速度,避免对航天器和地面设备造成损坏。(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租赁合同:考古挖掘
- 财务管理工具与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 2024年重组家庭共有财产处理离婚协议3篇
- 自动离职员工交接指南
- 桥梁弱电工程承包合同样本
- 生产能力评估与改进
- 2025年度企业人才引进合同主体变更三方协议3篇
- 游戏设备租赁合同自行操作手册
- 长期仓储租赁合同样本
- 合同负债在施工企业中的应对策略
- 2024年中国救生圈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煤炭供应项目(运输供货方案)
- “雄鹰杯”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考试题库(660题)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及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状况规划分析报告权威版
-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 网络安全产品质保与售后方案
- 2024版首诊负责制度课件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省级联测政治试题及答案
-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