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知识梳理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知识梳理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知识梳理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知识梳理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二、字音词义修润:修改润色。生疏shū:因长期不用而不熟练。商酌zhuó:商量斟酌。恳kěn切:诚恳而殷切。譬pì如:比如。朦méng胧:1.月光不明。2.不清楚,模糊。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别扭:(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妥tuǒ帖:恰当,十分合适。诲huì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三、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写作治学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典型事例,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的两种品行——待人厚,律己严。文章语言虽平实易懂,但其中对叶圣陶先生品行的刻画却感人至深。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我”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9):提倡人们思考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五、鉴赏品读1.第1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2.第2段中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语》上的话,将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3.“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4.“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5.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6.作者记叙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7.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8.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请举例阐述。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展开叙述。在分述叶圣陶先生这两方面品德的过人之处时,作者并非空泛地议论,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再现人物,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动人的情感力量。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题①“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用“单一的儒”来评价叶圣陶先生,为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定下基调。②“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作为段首中心句,本句概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影响之广,引出了叶圣陶先生给吕叔湘的文章描标点及和“我”商量修改文章事宜的事例。③“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先记叙叶圣陶先生真诚地给“我”回信的事例,然后在段尾用议论句总结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④“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先举叶圣陶先生在文风方面重视“简洁”的事例,在段尾用此议论作结,显得自然。⑤“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先在段首用议论句表明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品德,然后用事例加以佐证。点拨: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清本文思路,应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来分析。第二题“双层的悲哀”指旧年将逝,叶圣陶先生去世。文中有许多类似的含义丰富的句子,如“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一句中用了两个“悲伤”,其含义不一样,前面一个“悲伤”是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是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第三题叶圣陶的这种“写话”的主张,是我们每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写话”就是启示我们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做到“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念,顺口,听,悦耳”“可简就绝不该繁”。本文的写作风格和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是一致的。本文在写作上叙述平实,语言简明而有条理,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意转换处,下笔就极其简明。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文意转换的地方,作者都以一句话完成了转换,简洁有力。第四题、第五题略。15驿路梨花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其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芦笙吹响的时候》《今夜月色好》、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等。二、字音词义寨zhài:村寨,四围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撵niǎn:1.驱逐,赶走。2.追赶。扛káng:阿用肩膀承担物体。驿yì路:驿道。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陡峭qiào:(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竹篾miè:劈成薄片的竹条。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悠闲:闲适自得。修葺qì:修理(建筑物)。晶莹:光亮而透明。折损:损失。三、主题概述小说通过描述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在陡峭的山中的梨树林边见到一座小茅屋。第二部分(9~12):写小茅屋的情形及“我”和老余身体的疲劳、饥饿消除之后,怀着感激的心情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第三部分(13~27):写“我们”遇到瑶族老人,解开误会,引出哈尼小姑娘梨花。第四部分(28~36):写“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第五部分(37):引用诗句,点明文题。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五、鉴赏品读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焦急的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做铺垫。2.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床、水、干柴、米、盐等。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热情周到、乐于助人的品质。3.第12段两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两人的对话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情的深厚,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可能”表现老余语气的不肯定,又深化了前文设置的悬念。4.第24段中的语言描写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插叙。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我们”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5.写“我”的梦境有什么作用?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表现出了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情深才会成梦,“我”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6.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是以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照管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7.本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属于什么写人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对于解放军和梨花姑娘,作者运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故事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一个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课后习题解答第一题“我”和老余:投宿,给屋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专门给小茅屋送粮食并与“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解放军战士: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小茅屋的照料者和建造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第二题文章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设置了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当“我”和老余见到瑶族老人时,误认为他是小茅屋的主人,这是第一次误会;后来见到一群哈尼小姑娘时,误认为她们是小茅屋的主人,这是第二次误会。三个悬念:“我”和老余一看见小茅屋出现在梨树林边时,心想: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是第一个悬念。“我”和老余碰见前来送粮的瑶族老人,老人也不是小茅屋的主人,使“我们”产生“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的疑问,这是第二个悬念。当哈尼小姑娘告诉“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建造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想:解放军为什么要建造这房子呢?这是第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的设置,使文章收到了回环往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第三题第一问: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梨花,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②“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写梨花,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③“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了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第二问:“驿路梨花”这个标题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第四题略。16最苦与最乐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二、字音词义失意:不得志,不如意。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qì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监督dū:察看并督促。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海阔天空: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亦比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三、主题概述这篇议论文运用精辟严密的论证、凝练流畅的语言,从最苦与最乐两个方面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第二部分(4):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5、6):论证“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五、鉴赏品读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2.在文中找出与责任相关的句子。①对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②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③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3.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有何作用?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告诉大家,那些圣贤、豪杰皆是极有责任感的人,正因为他们喜欢把什么都揽在身上,所以会终身都背负重担,但他们却能以此为乐,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4.最后一段的引用摆出了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预设出可能存在的反对说法,并将其提出来讨论,一来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5.本文的语言风格凝重却并不呆滞,而是轻捷自如,有一股灵动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灵动表现为多种句式、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有设问,有反问,有感叹;有肯定句,有否定句;有主动句,有被动句,有“把”字句,有述宾谓语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段用的是演绎论证中的选言证法,第2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用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有时又把引用和论证的话语十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6.本文标题是“最苦与最乐”,为什么在论述什么是“最苦”时用了两段,而在论述什么是“最乐”时只用了一段?作者给“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这个分论点提供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便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了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17短文两篇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此篇需背诵。《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此篇需背诵。二、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四、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是”表示判断)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3.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面省略介词“于”)(六)成语积累1.案牍劳形: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2.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节,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五、鉴赏品读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3.《爱莲说》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可远观而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