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14现代文阅读理解二-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_第1页
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14现代文阅读理解二-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_第2页
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14现代文阅读理解二-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_第3页
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14现代文阅读理解二-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_第4页
期末专项复习卷考点14现代文阅读理解二-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现代文阅读理解二◎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一、现代文阅读理解。(14分)长江三日(节选)①听说长江发源于一片冰川,春天的冰川上布满奇异艳丽的雪莲,而长江在那儿不过是一泓清溪;可是当你看到它那奔腾叫啸,如万瀑悬空,砰然万里时,就不免想要亲身领略一下长江风景。②十二时,“江津”号启碇顺流而下了。雾笼罩着江面,气象森严。船在两面碧森森的悬崖陡壁之间的狭窄的江面上行驶。你看那急速漂流的波涛一起一伏,而两三木船却齐整地摇动着木桨,像鸟儿扇动着翅膀,正在逆流而上。③不久,江面突然开阔了。长江与嘉陵江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沸荡的波涛至此似乎稍为平定。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④下午三时,天转开朗。长江两岸,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的山峰,苍松翠竹绿茸茸地遮了一层绣幕。近岸陡壁上,背纤的纤夫历历可见。你向前看,前面群山在江流浩荡之中,依然为雾笼罩,不过雾不像早晨那样浓,那样黄,而呈乳白色了。这端庄秀丽的长江真是美极了。⑤顺流驶下,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标灯也渐渐闪烁起来,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当我正为夜色降临而惋惜的时候,黑夜里的长江却向我展开另外一种魅力。⑥开始时,这里一星灯火,那儿一簇灯火,好像长江在对你眨着眼睛。而一会儿又是漆黑一片,你从船身微微的荡漾中感到波涛正在翻滚沸腾。⑦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而前。⑧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想一想,掌握住舵轮,透过闪闪电炬,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1、作者按照顺序,依次描写了白天和夜晚的长江。白天的长江给人的感觉,夜晚的长江则给人的感觉。(3分)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描绘长江绚丽多姿的风光。请你梳理相关内容。(4分)景物特点山近处苍翠陡峭,远处朦胧雄伟灯火景物变化江水雾气由浓到淡,颜色由黄到白我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长江风光:3、阅读下面两个句子,完成练习。(3分)A.顺流驶下,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标灯也渐渐闪烁起来。B.开始时,这里一星灯火,那儿一簇灯火,好像长江在对你眨着眼睛。①A句“渐渐”一词重复出现,作用是。②B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使画面生动有趣。“一星”“一簇”写出了。4、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文章描写了作者乘船顺江而下的所见所闻所感。B.第④段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山峰景色。C.第⑦段引用古诗,生动地描绘出波涛汹涌、江水咆哮的壮观场面。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5、从文章结尾画“”句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2分)◎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二、现代文阅读理解。(9分)“呼风唤雨”新技能于鹏翔①靠人力去影响天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起初,古人为了农业生产,向天祈求降雨。在还未搞懂雨从何而来的时代,人类只能将这种梦想寄托在各种神秘的仪式当中。在周朝时有一种叫作“雩”的求雨仪式,让祭司通过跳舞来与上天沟通,期望天神能够怜悯众人,降下珍贵的雨水。这种仪式不仅限于周朝,它还衍化成各种形式流传下来。《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路过凤仙郡,就赶上了当地村民向玉帝求雨的景象,最后还是孙悟空帮助他们求来了降雨。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到19世纪时,人类已经知道雨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这一降雨原理。于是人类开始关注用科学技术影响天气。但无数科学家的实验,都失败了。③直到1946年的一天,科学家朗缪尔用于实验的冰箱坏了,温度迅速上升,冰箱内开始出现水珠。情急之下,朗缪尔取了一些干冰给冰箱降温。干冰倒进去之后,冰箱的温度降低了,同时一些东西也在慢慢生成。他定睛一看,居然是一片片雪花!原来是干冰的急剧降温作用促使水蒸气凝华成小雪花,这些雪花落到地面不就是雨水吗?同年11月,朗缪尔乘坐飞机向云中播撒了大量的干冰。焦急的等待之后,云层之下降下了瓢泼大雨。从此,朗缪尔打开了人类“呼风唤雨”的成功之门。④我国第一次实现人工降雨是在1958年。当时一场罕见的干旱席卷了东北地区,吉林省率先利用飞机撒盐粉的方式实现了我国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雨作业。这期间,赵九章、叶鸳正等一大批科学家贡献着自己的才智。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增雨、人工消云减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冻等一系列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⑤不过要注意的是,靠人力影响天气固然好,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不能以牺牲环境或者危害地球生态的方式来干预天气。所以,我们既要改变自然,更要尊重自然!1、根据提示和文章内容,将下面的时间轴补充完整。(3分)2、为什么说朗缪尔打开了人类“呼风唤雨”的成功之门呢?(2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我们既要改变自然,更要尊重自然!”这句话的理解。(2分)4、阅读文章在横线上填入对应的物态变化原理。(2分)三、现代文阅读理解。(14分)【甲】令人心动的鸽子①在整个大自然中,最使我心动的动物是鸽子。②鸽子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可分为信鸽和食肉鸽;按生活环境可分为野生鸽和家生鸽;按分布地区可分为原鸽和岩鸽等。尽管它们的种类复杂多样,但它们的外形却都很相像,连它们的叫声也都是“咕咕咕”的。③鸽子的头部略成小球状,它的躯干就像一个小锤子似的,嘴很短,嘴的基部较软,鼻孔外具有一层膜,周身覆盖着不同颜色的羽毛。成鸽有矫健的双翼,适于长时间的飞行而不需要休息,这对它们的捕食和送信有很重要的作用。鸽子头部最显眼的就是那对发亮的双眼。鸽子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有所不同,它们的眼睛能发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飞行的物体。人们根据鸽眼结构原理制作出了电子雷达,安装在一定区域内,用它来监视导弹、飞机等人看不见的东西。【乙】旅行鸽的灭绝①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鸽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千米,宽两千米,数量足有两亿只。②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味道鲜美的肉。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③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五十年的时间。而在20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1、从写作目的来看,甲文是在说明鸽子的种类、及对人类的贡献;乙文则是通过写旅行鸽的灭绝来唤醒人们的意识。(2分)2、下面是学习小组整理的问题清单,请你参与。(6分)①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分别是、、。(填序号)(3分)②帮助乔乔解决问题①:甲文中画“”句将和进行了比较,突出了的特点。(3分)3、同学们针对问题②进行了讨论,其中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大量病死。B.人们大面积砍伐森林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C.旅行鸽的肉味道鲜美。D.旅行鸽比较容易被捕杀。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经验,回答问题③。(2分)5、我能从角度提一个问题:?(2分)◎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四、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红蚂蚁红蚂蚁不擅长哺育儿女,即使食物就在身边也不知道去寻找。为此,红蚂蚁会去偷不同种类的蚂蚁邻居的蛹。这些蛹被运到窝里后,不久就会成为蚂蚁成虫,然后承担起红蚂蚁家族中繁重的家务活。炎热的夏天的下午,我常常能看到这些蚂蚁的远征。①蚁队大约有五米长。只要沿途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它们就不会停止前进,一直保持队形。但是,一旦发现有蚂蚁窝的蛛丝马迹,领队的蚂蚁就会停下脚步,前排的蚂蚁乱哄哄地散开,又不能走远,只能在原地团团转。后排的蚂蚁大步跟上,这样便会越聚越多。当出去打探情况的侦察兵回来,证实情况是错误的,它们又排成一队前进。这些强盗穿过荒石园里的小路,消失在草丛中,过一会儿又在远一些的地方出现,然后钻进枯叶堆,再大摇大摆地爬出来,看起来是在盲目地寻找。终于发现了目标————黑蚂蚁的窝,红蚂蚁们就兴冲冲地冲进黑蚂蚁蛹的宿舍,然后很快带着战利品出来。②但是在地下城市的门口,黑蚂蚁也在奋力保护着自己的财产,红蚂蚁像强盗一样横冲直撞。这场战斗触目惊心,但是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胜利的果实毫无疑问是属于红蚂蚁的。红蚂蚁为什么会去偷不同种类的蚂蚁邻居的蛹?用“”在文中画出来。(1分)2、读文中画“”的句子,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4分)(1)句①中的“大约”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句②运用了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其中,用“”来比喻红蚂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它们的。3、从文中找出红蚂蚁的表现,补全思维导图,感受作者是如何观察的。(5分)◎语文要素:1.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五、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夸父追日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②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地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③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dū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④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hàn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⑤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前一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可以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1、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追日的起因和经过。(3分)起因经过追赶太阳→→口渴寻水→结果夸父倒在原野上,变成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2、阅读文章,结合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试着用第一人称写出夸父此时的心理活动。(4分)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夸父是什么样的。六、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大禹治水禹和父亲鲧(gǔn)一样,一心想为人类完成治水的大事。为此,禹走遍天南海北,考察地形,研究水的走向。过程中,禹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禹为了治水,三次来到桐柏山考察。每次站在山前,那桐柏山不是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就是山石号叫、树木怒吼,似乎有一股看不见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动工。禹知道遇上妖怪了,就召集诸神和各部落首领开会,知道了阻止他治水的正是妖怪巫支祁。传说巫支祁是天生神猴,力气比九头象还大,并且迅捷无比。禹先后派童律、乌木由出战,都打不败巫支祁。最终,派出大将庚辰,擒获了神猴。禹率领大家艰辛地劳作,淮水终于平安流入大海。这一天,禹率领治水大军来到黄河,派应龙去划出河道。应龙划了半晌,河道还是划不出来。正伤脑筋时,河伯跃出水面,来到禹面前,深施一礼,献上一块水淋淋的青石。众人定睛一看,只见上面弯弯曲曲,花纹遍布。原来这是一幅河图——上面画着这一带的大小河道以及水势情况,哪里该挖、哪里该填,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都画得清清楚楚。于是,禹根据图上的指点,日夜不停,开始了治理黄河的浩大工程。又一天,禹发现一座大山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河水到了这儿,只能拐弯绕道而行。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禹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大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大山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欢畅地向下游流去。人们兴奋不已,禹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就这样,禹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1、根据故事内容,哪一项最适合填入以下思维导图?()(2分)A.禹在桐柏山派出大将庚辰出战,终于擒获神猴,成功治理了淮水。B.禹不畏艰辛劳苦,带领百姓共同凿山,终于从中把它劈开一个大口子。C.禹通过擒获巫支祁治理淮水、河伯献图划河道及开凿大山治理了黄河。D.禹带领着百姓,克服了诸多困难,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2、禹派应龙在黄河划河道的目的是。(1分)3、下面哪一幅图最符合文中描述的禹开凿大山后的景象?()(2分)4、文中画“”的句子展现了禹治水英雄的形象,请在文中再找一处类似的句子,用“”画出,说一说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5、“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大禹治水的辛劳,请发挥想象,写一写这五年中禹开凿大山的艰辛过程。(2分)◎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七、现代文阅读理解。(16分)柚子树下(节选)①在我故乡的老屋后面,种了十几棵柚子树。我和村里的孩子们在柚子树下做游戏。柚子树下,一片欢声笑语。②这天,我爬上树,坐在树杈上,剥开一个柚子,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俯视树下那碧波粼粼的水塘,羡慕地看着叔叔婶婶或者比我大一点儿的孩子划着大红盆摘菱角。他们用手代替木桨,发出一阵阵哗啦哗啦的水声。采菱的歌儿和着柚子香味,一直融进我的心田。金宝赤脚跑到树下,邀我去采菱。③我摇了摇头,说:“不去,我不会游泳。”“不要紧,有我呢!”金宝眨巴着眼睛,手一挥,“盆子摆在池塘边,是我刚从家里拖来的!”看着这个小鬼头那么能干,我怕别人笑话自己,只好跟着金宝走了。④我坐在红木盆里,心儿扑扑直跳。金宝跳进水塘,双脚踩水,两只手护着盆,我放心了。我一边划着盆采菱,一边也哼起小曲,惬(qiè)意极了!过了一会儿,金宝忽然摇晃起盆来,吓得我直叫唤。他却哈哈大笑,咕咚一声钻到红木盆底下去了。⑤我坐在盆里不知怎么办好,就老老实实地划水,让盆平平稳稳地在水塘里行进。渐渐地,我的心平稳了,胆子也大了起来。当红木盆像战舰一样在我的指挥下勇往直前时,我心里特别高兴。我正开心地“驾驶”着红木盆采菱角,突然听到有人叫我。我循着声音望去,金宝正站在柚子树上,向我挥动着他的红背心。⑥收获的季节,我也有收获。1、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语“欢声笑语”让我想象到了的画面。(2分)2、第②段从多个感官角度进行描写,请结合选文完成思维导图。(4分)3、“我”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请结合选文完成思维导图。(6分)4、选文结尾写道:“收获的季节,我也有收获。”写一写两个“收获”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我”收获了什么?(4分)八、现代文阅读理解。(8分)小鹌鹑有一回,正好是节日前夕,我跟父亲去打猎。忽然之间,猎狗踞地作势。我父亲叫了一声:“抓住它!”就在猎狗的鼻子下面,一只鹌鹑跳起来飞走了。可是它飞得很奇怪:翻着跟头,转来转去,又落到地上,好像是受了伤,或者翅膀坏了。猎狗拼命地去追它……如果小鸟好好地飞,它是不会这样去追的。父亲甚至没法开枪,他怕会把狗打伤。猎狗加紧扑上去一口咬住了!它抓住了鹌鹑,叼回来给父亲。父亲接过鹌鹑,把它肚子朝天放在掌心上。我跳了起来。“怎么了?”我说,“它本来受伤了吗?”“没有,”父亲回答我说,“它本来没受伤。准是这儿附近有它的一果小鹌鹑,它有意装着受了伤,让狗以为捉它很容易。”“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问。“为了引狗离开那些小鹌鹑。引走以后它就会飞走了。可这一回它没有考虑到,装得过了头,于是被逮住了。”“那它原来不是受了伤的?”我再问一次。“不是……可这回它活不了啦……猎狗准是用牙咬了它。”我靠近鹌鹑。它在父亲掌心上一动不动,耷拉着小脑袋,用一只褐色小眼睛从旁边看着我。我忽然极其可怜它!我觉得它在看着我并且想:“为什么我应该死呢?为什么?我是尽我的责任,我尽力使我那些孩子得救,把狗引开,结果我完了!我真可怜啊!真可怜!这是不公平的!不公平!”“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我想摸摸鹌鹑的小脑袋。可是父亲对我说:“不行了!你瞧,它这就把腿伸直,全身哆嗦,闭上眼睛了。”果然如此,它眼睛一闭,我就大哭起来。1、短文围绕鹌鹑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分)2、为了将事情写清楚,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想到的。请用“”画出作者看到的,用“”画出作者想到的。(各画一处)(2分)3、短文结尾,“我”为什么大哭起来?(2分)4、这篇短文与课文《麻雀》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语文要素: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九、现代文阅读理解。(9分)迟到批注①:为什么“我”赖床不想去上学?批注①:为什么“我”赖床不想去上学?雨声,心里发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穿上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大油纸伞!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鼓起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爸爸进来了,站在床前瞪着我:“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居然有勇气不挪窝。批注②:“抄”“抡”等动词把爸爸的心理表现得很真切。批注②:“抄”“抡”等动词把爸爸的心理表现得很真切。就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刚到学校一会儿,爸爸竟冒雨跑来给我送夹袄。我冰冷的心感到了一丝温暖和羞愧。批注③批注③:生之一。冬天的清晨我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手指头的手套,吃着热乎乎的烤白薯。夏天的早晨我站在校门前,举着新摘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老师。1、短文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起因是:;经过是:爸爸打了“我”,“我”冒着大雨来到学校,爸爸又送来夹袄;结果是:。(3分)2、读短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按照变化顺序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鼓起勇气→害怕、伤心→3、关注短文中的前两处批注,把批注②补充完整。我知道,批注①是从()进行批注的;批注②是从()进行批注的。(2分)A.有疑问的地方B.写得好的地方C.有启发的地方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任选角度在批注③处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2分)十、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①我小时候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正是这种不安分,使我得了一个绰号——“老醋”。②“老醋”是我的老师给起的。那时我上小学二年级,淘气得要命,又是有名的“马大哈”,忘带文具的事时有发生,写字也常常“丢胳膊掉腿”,为这我没少挨老师的批评。然而就是这个毛病,让我背了次“黑锅”。批注:③有一回,我同桌丢了一支带橡皮的花铅笔,她急批注:哭了,同学们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纷纷提出要翻书包,我当然也不例外了,而且叫得最响。谁承想,那支铅笔偏偏死乞白赖地躺在我的文具盒里!教室里顿时乱成一锅粥,我像一桩死木头,被同学们围在中间。班主任来了,她问了一下情况,然后问我。我开始为了自证清白,和同学们一样提出翻书包,但看到那支笔在自己文具盒里时,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该如何向同学们解释,感到十分委屈和无助。“这铅笔……我……”④我木然地坐着,一肚子委屈,可就是说不出来。如果老师也说我偷了这支铅笔呢?我该怎么办?可奇怪的是,老师却没有说下去,竟平心静气地给我们讲起了故事——⑤从前,有个小孩儿忘性可大了。有一天,他妈让他拿瓶子去打酱油,出门时还叮嘱他:“打酱油,别打醋。”他一道儿叨咕着:“打酱油,不打醋,打酱油,不打醋……”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心里想:打醋?果真打了一瓶醋回来,挨了顿胖揍。⑥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我。从那以后,同学们一见我,就喊“打醋”,我也就笑着答应,时间长了,“老醋”这个外号就固定下来了。我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词儿,因为它救了我,帮我摘去了“小偷”这顶帽子。⑦二十多年以后,当我的文章第一次发表的时候,我把“老醋”作为笔名,目的是怀念我那已故去的老师,感谢她的良苦用心!1、联系上下文,“背了次‘黑锅’”意思是()。(2分)A.受到批评B.蒙受冤屈C.承担责任D.犯下错误2、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短文题目的一项是()。(2分)A.我不是“小偷”B.一次“黑锅”C.“老醋”的故事3、读第③段,把描写“我”两种不同表现的句子用“”画出来,补全文中批注。(4分)①“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②“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4、读完全文,你有什么疑问?请从不同角度提出2个问题。(2分)5、品读结尾处画“”的句子,以下面的文字作为开头,替作者写几句话,真诚地感谢老师。(2分)老师啊!◎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十一、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齐白石的爱国故事①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要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②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宣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③又有一次,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yǎn)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rǔ)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④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齐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jǐn)此告知,恕(shù)不接见。”⑤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鸟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花茎上,看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鸟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鸟奈何?”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当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鸟,意义深藏,发人深省。1、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有关谁的什么事?你认为概括得最准确的是哪一项?()(2分)A.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B.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长官及汉奸硬逼齐白石为他们作画。C.抗日战争时期,国画大师齐白石拒绝为日军及汉奸作画。D.齐白石创作三幅富有深意的画来抗拒和反击日军及汉奸。2、阅读短文,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填序号)(4分)A.官入民家,对自己不利B.拒绝接见敌人,不被利用C.讽刺当权者横行霸道D.画不倒翁,并题诗齐白石的做法要表明的心迹为宣铁吾画水墨螃蟹,题字“横行到几时”后,拂袖而去讽刺汉奸当官没良心在门口贴拒绝接见中外官长的告示绝不向汉奸与日本人屈服3、读第③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横行到几时”在这里表面是说;实际是说。(2分)4、有人说在抗日战争期间,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人演戏能蓄须明志,而齐白石作为国画大师却给汉奸及日本侵略者一而再、再而三地作画,他不具有爱国精神。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你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用充分的证据说明理由。(4分)◎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十二、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北宋名臣包拯在天长县任县令时,有一天,一个叫刘全的农民来衙门报案。原来,他早晨来到牛圈时:只见他家的大黄牛满口血淋淋,牛舌头不知被谁割掉了。包公心想:这很可能是刘全的仇人干的,于是就对刘全说:“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刘全刚走,包公当即张贴了一张禁止私自杀耕牛的布告:为确保春耕春种,保养好耕牛,严禁私自宰杀;如有病牛,须请牛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验后,方可宰杀。未经查验,擅自杀牛的,一律严惩不贷,一命抵一命。有举报杀牛者,官府赏银三百贯。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来报告说,刘全违反法令私自宰杀耕牛。包拯看李安鬼头鬼脑的样子,就紧盯着他问:“你告他私杀耕牛,你说他为什么要杀牛?”“因为那牛舌……”刚说到这儿,李安发现说错了,忙闭住嘴。包拯猛一下站起来,“啪”地一拍惊堂木,追问说:“说!牛舌头怎么样?”“牛舌头被割了……”“你怎么知道牛舌头被割了?”李安被问得,答不上来。包拯顺藤摸瓜,经过细细审问,李安只得供认了自己割牛舌后,又前来报告的罪状。1、从下列表示心情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2分)欣喜若狂胆战心惊大吃一惊手舞足蹈2、这个故事的起因是()。(2分)A.李安和刘全有仇。B.刘全家的牛舌头被割,刘全来报案。C.包拯劝刘全把牛宰了。D.包拯张贴禁杀耕牛的布告。3、画线句子对包拯的和进行了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办案时的样子。(3分)4、云云和文文在讨论如何简要复述这个故事,请你帮他们补全对话。(4分)云云:简要复述故事时要分清主次,本文中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复述;是次要内容,可以简单说。文文:为了不遗漏内容,我会先理清包拯查案的思路。他的思路是:让刘全杀牛→→。5、刘全想做一块牌匾向包拯表示感谢。请你给这块牌匾题字,字数不超过8个。(提示:古时牌匾大多是从右往左写)(2分)十三、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孔子学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弹琴、鼓瑟(sè)、吹笙(shēng)、击磬(qìng),他样样都会,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他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xiāng)学琴。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让孔子练习。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个究竟。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轻轻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继续弹奏起来。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他快步走了过去,激动地说:“你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在琴声里……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平。突然,琴声戛(jiá)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xù)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师襄一听,既惊异,又佩服。他站起身来,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听老师讲过,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如醉如痴:2、下列对文中画“”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个句子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孔子弹奏的技巧。B.从这个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孔子弹琴手法很娴熟。C.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孔子的琴声顺畅自然。D.这句话写出了孔子的演奏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3、本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学琴,通过勤学苦练,最后达到的故事。(2分)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多选)(2分)A.学习要有用心专一、刻苦钻研的精神。B.学习只有层层地挖掘,才能领悟到精髓。C.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发愤忘食。D.弹琴要有天分,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5、孔子是个怎样的人?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参考答案一、1、时间清淡秀丽庄严豪迈2、船顶电光闪闪,江面灯火点点从湍急到平缓,由狭窄到开阔长江自高山奔涌而下,浩浩荡荡的江水一往无前,雄伟的山峰似守护的战士立于两岸,缥缈的云雾为江面、山峰、天空穿上了一层淡淡的沙衣。3、①描述的过程更为连贯,写出时间逐步流逝的过程,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觉②拟人灯火零散分布,时明时暗的特点4、B5、①感受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②我明白了人生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目标坚定就能破浪前行。二、示例:问题一:“地球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解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感到彼此的距离大大缩短,联系紧密,地球就像一个村庄一样。问题二: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请联系生活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