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1页
浙江专用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2页
浙江专用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3页
浙江专用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4页
浙江专用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安排体系构建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安排考点展示考题列举考情分析按劳安排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无本考点近几年趋“冷”,但作为我国安排制度的基础理论和重要的民生问题,也不行忽视。考查将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对各种安排方式的区分,效率与公允的关系,以及怎样实现收入安排的公允。实行按劳安排的缘由、意义及按劳安排的地位(b)无按生产要素安排(b)2024·浙江4月选考,13(选择)2024·浙江11月选考,13(选择)2024·浙江4月选考,12(选择)收入安排公允的含义(b)无实现社会公允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2024·浙江11月选考,3(推断)2024·浙江11月选考,14(选择)兼顾效率与公允(c)2024·浙江10月选考,15(选择)2024·浙江10月选考,2(推断)核心考点一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1.生产确定安排提示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的根本缘由。2.按劳安排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应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安排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形式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缘由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干脆缘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①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公允: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同等安排的社会地位地位在我国全部安排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提示①按劳安排≠公有制中的安排。按劳安排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安排,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安排、福利性安排、社会保障收入。②按劳安排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酬劳。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安排原则必定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安排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亲密相关。3.生产要素参加安排的制度(1)含义:生产要素全部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全部权参加收益安排。(2)详细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要素。对应形式劳动要素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资本要素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土地要素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加安排的方式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运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提示按要素安排≠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安排。按生产要素安排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3)意义①体现公允: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全部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敬重,对劳动、学问、人才、创建的敬重。②体现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创建社会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命题点1多种安排方式并存典例1(2024·浙江4月选考)下表为2024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调查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指标肯定数(元)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98.4其中工资性收入222077.5经营净收入65896.6财产净收入43376.3转移净收入539616.7注:转移净收入是和转移支付相关的收入。A.人均收入增长加快B.初次安排中劳动酬劳的比重增加C.多种生产要素参加安排D.再安排调整效果不明显答案C解析依据表格中的数据,2024年该省居民人均收入中包含了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以及转移净收入等几个方面,这说明白当前有多种生产要素参加安排,故C表述正确,入选。热点追练1郑某以前家里只有一块地,一年依靠种地有3000元收入。后来,郑某把这块土地流转出去,每年可得1000元,她则利用空闲时间到王某开的餐馆上班当服务员,工资每月1500元,再后来王某发觉郑某有炒菜的手艺,就提拔郑某当了主厨,工资上涨到每月7800元。郑某的以上收入中属于按劳动要素安排的有()①一年种地的3000元收入②当服务员时的月工资1500元③当主厨的月工资7800元④土地流转每年可得的1000元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答案D解析“一年种地的3000元收入”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安排收入,①不符合题意,应解除;④不属于劳动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安排所得,不符合题意,应解除;②③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安排所得,符合题意。命题点2按生产要素安排典例2(2024·海南高考)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安排所得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安排所得③工程师供应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④农夫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不肯定属于按劳安排所得,还要看企业的性质,假如是私营和外资企业,就是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解除①。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未必都属于按劳安排所得,也有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解除②。工程师供应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和农夫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均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推断安排方式的标准(1)依据范围(全部制)推断按劳安排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安排属于其他安排方式。(2)依据安排尺度推断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3)依据形式推断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热点追练22024年6月,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技术工人待遇的通知》,激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和技能津贴,引导企业依据工资价位合理确定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完善技术工人长效激励机制。此举()①是生产要素参加安排的详细体现②有利于激发技术工人的工作主动性③是体现公允安排的最主要表现形式④体现了初次安排注意效率,再安排注意公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效率,没有体现公允安排,③错误。初次安排和再安排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允,④错误。1.(2024·天津高考)《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看法》强调,要激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主动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A.是我国安排制度的重大变革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安排的体现C.是我国按劳安排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安排的体现,并没有变更我国“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A不选;按劳安排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材料说的是“各类企业”,所以C不选;D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故选B。2.(2024·江苏高考)据统计,202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安排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③再安排更加注意公允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居民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加安排,故①正确。通过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可见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故④正确。居民财产性收入多元化,不能说明投资风险降低,解除②。居民财产性收入属于初次安排,解除③。核心考点二收入安排与社会公允1.收入安排公允(1)收入安排公允的含义收入安排公允,要求收入安排相对同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须要。拓展实现收入安排公允的缘由角度阐释社会主义本质收入安排公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有的体现效率与公允的关系公允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允安排,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主动性安排与消费的关系维护社会公允,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维护社会公允,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有的目标(2)实现社会公允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允供应物质基础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重要举措①初次安排:增加居民收入,着重爱护劳动所得,激励勤劳遵守法律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酬劳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允的重要举措②再安排:要促进收入安排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整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安排调整职能,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安排差距宏观调控①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主动的就业政策②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示①初次安排: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安排,初次安排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②再安排: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安排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2.兼顾效率与公允效率公允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要求收入安排相对同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关系①一样性:效率是公允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允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公允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允安排,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主动性②冲突性: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着冲突如何协调二者关系①总体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安排和再安排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允,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允②详细策略: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安排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激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不断迈进命题点1实现社会公允的措施典例1(2024·浙江11月选考)下表为2013~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2013年2024年2024年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8.18.07.46.3人均GDP实际增速(%)7.26.86.46.1A.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B.劳动酬劳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C.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安排中的比重有所提高D.劳动酬劳在初次安排中的比重有所提高答案A解析表格数据显示,2013~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人均GDP的增速,说明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A当选;B、C、D均与题意不符,解除。热点追练1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已有9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在11%左右。其中,重庆市最低工资标准实行两档制,分别是1800元/月和1700元/月,比原标准1500元/月和1400元/月提高了300元/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①说明效率是公允的保证②可提高劳动酬劳在初次安排中的比重③说明再安排要更加注意公允④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效率是公允的物质前提,公允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①错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安排注意公允的体现,③错误。命题点2效率与公允典例2(2024·浙江10月选考)(推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允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答案F。效率是公允的物质前提,公允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热点追练2某上市公司原来效益很好,后因在安排上不断向高级管理人员倾斜,挫伤了一般员工的主动性,影响了公司效益,公司股价也随之下跌。这说明()①公司效益影响员工收入②公司效益影响股价凹凸③效率是公允的物质前提④公允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公司效益影响股价凹凸,公允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不选。1.(2024·广东高考)基尼系数是推断居民内部收入安排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安排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24年,中国收入再安排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②法国收入再安排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安排功能④发达国家依靠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安排机制实现社会公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我国基尼系数逐年降低,可见我国收入差距逐年在缩小,解除①。法国再安排后的基尼系数是0.29,英国是0.35,可见法国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明显,故②正确。面对再安排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加以调整,故③正确。以市场为主导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市场自身缺陷的体现,故解除④。2.(2024·山东高考)国务院确定,2024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2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确定理解正确的是()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B.健全初次安排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C.加大再安排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答案C解析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大了再安排的力度,可以干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解除A,选C;国务院确定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属于国家财政支出,属于再安排,不是健全初次安排机制,解除B;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属于货币政策,故D错误。易错点1不能正确理解按劳安排、按劳动要素安排与劳动所得提示按劳安排的产权主体必需是公有制经济;按劳动要素安排是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劳安排、按劳动要素安排均属于劳动所得。矫正训练1某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夫出土地、出劳力,民营企业出资金、出技术,把农村作为第一生产车间,让农夫变成产业工人,实现了产与销、企与农的有机对接。农夫既能领田地租金,又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获得工人工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①农夫的工资属于按劳安排收入②农夫领取的土地租金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收入③农夫的工资和土地租金都属于劳动收入④该经营模式促进了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①错误,材料中的企业属于民营企业,不属于公有制经济,所以农夫的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安排,而不是按劳安排收入。③错误,农夫的工资属于劳动收入,但土地租金是非劳动收入。易错点2混淆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提示1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保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2经营性收入包括私营企业主经营收入、个体经营收入等。3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4工资性收入即劳动酬劳收入,是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酬劳。包括所从事的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其次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他劳动收入。矫正训练2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夫增收呈现出“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这主要得益于()①农村外出劳动力规模扩大和工资水平上升——工资性收入增长②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加有力——政策转移性收入增长③农村土地流转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④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高——财产性收入增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农村土地流转会增加财产性收入而非家庭经营性收入,故不选③;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高会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故不选④。易错点3混淆初次安排与再安排提示“三看法”区分初次安排与再安排。一看安排的领域:初次安排是在创建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安排;再安排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安排。二看安排的主体:初次安排主要是企业,再安排主要是国家。三看安排的手段:初次安排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安排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矫正训练3(推断)我国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这是通过初次安排来增加劳动者收入。()答案F。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属于再安排。矫正训练4近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0.4的警戒线。这应当引起高度警惕,否则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造成社会动荡,危及社会主义人民政权。若要解决贫富悬殊、化解基尼系数“越警”,从再安排角度可实行()①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工薪阶层纳税负担②企业通过提高劳动酬劳占比,激发劳动者主动性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国家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爱护劳动者合法权益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①③属于再安排;②④属于初次安排。一、推断题1.小张承包村里的鱼塘用于生态养鱼,年终收入颇丰,他的这一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答案F。小张承包村里鱼塘的这一收入属于按劳安排。2.小李高校毕业后在一家国企担当技术顾问,他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安排。()答案T。3.国有企业对职工的股权激励体现了按劳安排原则。()答案F。国有企业对职工的股权激励体现了按生产要素安排的原则。4.近年来,浙江省J市不断加大对信息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这是该市通过初次安排手段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答案F。该市不断加大对信息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属于通过再安排方式助推数字经济发展。5.着力解决收入安排差距较大的问题,须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安排调整机制。()答案T。6.实现社会公允要求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酬劳同步提高。()答案T。二、选择题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了我国的安排方式是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安排关系要与全部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A.确定安排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B.生产资料全部制确定安排方式C.安排制度不完善会阻碍生产的发展D.个人收入凹凸与生产力发展无关答案B解析安排关系要与全部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生产资料全部制确定安排方式,B正确且符合题意;A、C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解除;个人收入凹凸与生产力发展有关,D错误。8.小张和小王是高校同学,毕业后小张进了一家国企上班,小王进了一家集体企业上班,可是年底同学聚会时小张发觉小王每月工资比他还多2000元,小张很怀疑,都是公有制企业,都实行按劳安排,为啥工资差距这么大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A.不同企业劳动者的劳动特点不相同B.国家提倡回报社会,先富帮助后富C.按劳安排的实现程度与企业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D.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是结合在一起的答案C解析国企与集体企业都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其工资所得都属于按劳安排,工资之所以会有差别,是因为按劳安排的实现程度与企业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入选。9.假设农夫张某一家收入2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为152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为4000元,农闲时打零工收入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支付性收入800元。下列关于张某一家的收入安排方式说法正确的是()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应属于按劳安排所得②入股村办企业分红属于按管理要素安排所得③农闲打零工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④种粮补贴和医疗报销等收入属于初次安排所得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答案B解析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安排所得,①正确;入股村办企业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安排所得,②说法错误;农闲打零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安排所得,③正确;种粮补贴和医疗报销等收入均是按再安排获得的收入,④错误。10.2024年上半年浙江省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数据来源于浙江统计局网站),由此,可推断出()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性收入人均财产性收入总额(元)2.57万亿241471371043112803同比增速(%)7.68.98.69.310.7①我国激励生产要素参加安排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③按劳安排方式不断完善发展④再安排使财产性收入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图表并未明确涉及按劳安排方式,因此不能说明按劳安排方式不断完善发展,③不符合题意。财产性收入属于初次安排,不属于再安排,④错误。11.下表是S省2024年经济发展数据(部分)。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项目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消费品价格指数增幅(%)8.66.410.311.73.3①该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②该地国民收入安排中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比重合理③该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均不断提高④该地经济发展为居民收入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由图表可知,该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而该地区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①④正确。图表未体现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比重,②不选。题干未表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更,且③表述错误。12.“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在经济生活领域,实现公允的“道”就是要使收入安排相对同等。这是基于()①公允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②收入安排公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③公允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收入安排公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在经济生活领域,实现公允的“道”就是要使收入安排相对同等,这是基于公允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入安排公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③④正确;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美妙生活须要,①错误;公允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②错误。13.美国经济学家奥肯闻名的“漏桶试验”发觉,从富人那里征税补贴给穷人,穷人实际得到的,比富人失去的要少。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会引起效率的损失,带来社会财宝的削减。这启示我们()A.再安排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允的关系B.初次安排中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C.劳动酬劳要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D.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答案A解析由“征税”可以看出,本题着重考查的是再安排的学问,故解除B、C、D三项,这三项均属于初次安排的内容。题目启示我们应当在再安排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允的关系,故A入选。14.衡量我国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化、基本医疗、住房平安有保障。为了达到脱贫的目标,政府应当()①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②调整过高收入③消退收入安排的差距④履行好再安排调整职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侧重强调的是要使低收入者脱贫,因此调整过高收入的做法不能干脆达到脱贫的目标,②不符合题意。缩小收入安排的差距,不是消退差距,③错误。15.新个人所得税法的重大突破点之一是引入了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将子女教化、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支出允许税前扣除。此举有利于()①促进社会更加公允公正②稳定收入预期,提高居民消费③优化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④完善按要素安排的体制机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专项附加扣除使居民受益面大幅度扩大,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促进社会公允,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①②正确;专项附加扣除未涉及优化税种结构,③解除;专项附加扣除完善了收入再安排格局,而不是完善按要素安排的体制机制,④错误。16.2024年5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2024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20元,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这一举措()①促进了收入安排公允②增加了社会财宝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消退了收入再安排的差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增加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和提高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体现了发挥财政作用,使再安排更加注意公允,促进了收入安排公允,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④中“消退收入差距”说法错误。17.据统计,全国已有包括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北京等在内的14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的提升幅度,从最低的12.2%到最高的33.3%,平均涨幅接近20%。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旨在()①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凹凸收入者基本生活水平②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③削减企业利润,协调国家、企业与个人利益关系④兼顾效率与公允,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是在初次安排中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使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①入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会缩小收入差距,不是拉开收入差距,②错误。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可以调动劳动者的劳动主动性,为企业、社会创建更多财宝,“削减企业利润”的说法错误,③不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缩小收入差距,着眼点是维护社会公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入选。18.2024年1月1日施行的浙江省《关于改革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