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文言文阅读
一、(2023下•天津静海•高一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明十一年五月,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
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使太常卿王送第之,遇“革垓,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
敦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日:“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令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
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日:"卜辞云:'大人虎变②',何言不吉!”澄日:“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令乃
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日:“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
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人见,逆谓之曰:"向者’单卦’,今当史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
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日:“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
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
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日:“非常之串,
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斯自圣心,被亦何所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九月)戊辰,魏主济河;庚午,至洛阳。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戊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赖挈于马前。
帝E:“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大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
不知陛下独行,竞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诗!“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金,而
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俄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体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日:“仝
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
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板进日:“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
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被,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资治通卷》138卷)
(注解)①革,革卦,变卦是万物运转的规律。②虎变:如虎身上的花纹斑斓多变,比喻因时制宜,革新
创制,斐然可观。③稽赖,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I.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无现的一项是()
A.使太常卿王谋举之筮:占卜
B.犀卒一万弊:疲惫
C.夫亦何伤伤:伤害
D.理谓之曰逆:迎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般回的一组是()
A.魏主以平城地寒申之以孝悌之义
B.顺乎天地应乎人后人哀之w不鉴之
C.朕欲因此迁宅中原不如因而善遇之
D.今当更与卿论之项伯乃夜驰本沛公军
3.下列各组语句中,金邮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和策略的一组是()
A.①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②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
B.①群臣莫敢言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
C.①各言其志,夫亦何伤②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D.①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②使太常卿王湛筮之
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卿的一项是()
A.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
左、不欲者右
R.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十'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
左、不欲者右
C.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
左、不欲者右
D.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
左、不欲者右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巧砸的一项是()
A.孝文王足智多谋,煞费苦心。为了迁都洛阳,他先让太常卿占卜,为军事行动造势;再率众离开故都
平城来到洛阳,后来甚至实施斧钺之刑来镇压群臣。
B.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
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C.孝文帝恩威并济,循循善诱。一方面,在朝堂上疾言厉色斥责任城王拓跋澄,另一方面他又私下里推
心置腹讲道理进行安抚,终于获得任城王拓跋澄的理解与支持。
D.本文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锐意改革、深谋远虑的君工形象。在同群臣的争辩中,也体现
了魏主富有心计、善用谋略的特点。
6.壬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口:“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
(2)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7.孝文帝为什么迁都?采用的方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述。
【答案】1,C2.C3.D4.B5.A
6.(1)拓跋澄说:“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
(2)“不平凡的事,本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
什么办法呢?”
7.原因:平城气候恶劣:便于推行教化,进行改革:便于治理天下。
方法:借斥责朝中老臣威慑其他官员:假意南征,让臣子在南征和迁都做出选择。
【解析】
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错误,“伤”,妨害。句意:这有什么妨害呢!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连词,因为°/介词,把〃句意: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把孝顺父母和友爱兄长的道理反第
讲给他们听。
B.“而”,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转折。句意:既顺应天意又顺应人心/后人只为他们感到悲哀却不
引以为鉴。
C.“因“,都是介词,趁着。句意:我想要趁此机会把迁都到中原地区/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地对待他。
D.“之”,代词,这件事。/动词,去、往、至上句意:我现在和你再重新讨论一下/项伯于是连夜奔驰到沛
公军营。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内容的能力。
A.①是迁都的原因。
B.①是群臣的表现。
C.①是魏主安抚尚书任城王澄,②是尚书任城王澄的看法。
D.①表明迁都决心,不允许任何人阻挠:②是迁都策略,用占卜结果来为迁都造势。
故选Do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兴兵出发(场而)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后人看呢(做后人的喳
样呢)?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到这,各位王公认为怎样呢?
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
“今考”是时间状语,“兴发”是主语,“不小”是谓语,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幽朔”是指“遥远的北方”,是“居”的地方,“幽”是“朔”的定语,二者构成定中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欲南
迁”的主语是“我”,应在其前断开:‘‘于此”是迁都的介词结构后置,中间不应断开:“王公”做“以为何如”的
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实施斧钺之刑来镇压群臣”说法错误,原文“斧钺有常,卿勿莫言”是孝文王所说的话,他只是假装要
实施斧钺之刑来威胁群臣,并未真的执行。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宅”,以……为宅,引申为迁都:“以”,来:“经略”,经营治理:“所以”.....的原因:“此……也”,
判断句式。
(2)“非常”.不寻常的,不平凡的:“及”,比得上,做到:“断”,做决断八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先看孝文帝迁都的原因。第一段中“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
都洛阳”,孝文帝是因为平城的气候太恶劣提议迁都;第二段中“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
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孝文帝认为所居平城是用武之地,不可
文治,要想改变风俗,推行教化,需要迁都;第二段中“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迁都才能便于治理
天下。
再看采用的方法。如第一段“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是说想要南征来威胁众臣子:如第二
段中,,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可见第一段当朝斥责任城王拓跋澄目的是
宸慑其他臣子:如最后一段中,南征途中遇到暴雨,孝文帝让臣子在国征和迁都中做出选择,臣子选择迁
都。
参考译文:
永明十一年五月,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
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
让太常卿王逃占卜,得出“革”卦,孝文帝说:“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
之心的。没有比这更吉祥的了!”群臣不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
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表示汤、武革命的卦,这不算是全吉。”皇帝厉声说:
“卜辞说:'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英测,就如同虎身上的花纹一样。'怎么不吉利啦?”拓跋澄答道:“陛
下作为飞龙兴起已经很久了,怎么现在又出来虎变呢?”孝文帝怒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是想阻
止我发兵吗?”拓跋澄说:“社稷虽为陛下所有,但臣作为社稷之臣,怎么能明知危险却不说话呢?”过
了很久,皇帝才平息怒气,说:“不过是各自表明心意而已,这有什么妨害呢!”
孝文帝回宫后召拓跋澄人见,迎上前去对他说:“先前说的‘革卦',我现在和你再重新讨论一下。鼾堂
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想必你能
了解我的心意。”于是就让随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我
们国家是在北方越土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而平城只是月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进行
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我只是想趁机利用大军
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
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时,他们一定
会惊恐联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本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
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孝文帝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
六月丙戌,就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修筑大桥,准备让南下大军由桥上渡过找河.
(九月)戊辰,魏主渡过黄河;庚午,到达洛阳。
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命令诸军出发。丁丑,孝文帝穿着战袍,执救乘
马it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廷(南征)的大计已定,大军就要出发,诸公还想
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陛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下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
此独断专行,究竟要走向哪里!臣等不愿陛下出征,但不知道该说什幺来阻止陛下,只有以死相劝。”孝
文帝大怒说:“我正在治理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成统一大业,而你们这些儒生,屡屡怀疑我的大计:
斧钺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取马将行,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谏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
于是对群臣说:“现在兴兵出发,(场面)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后人看呢(做
后人的榜样呢)?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天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为
怎样呢?同意it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南安王拓跋桢
上奏说:“建立大功勋的人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迁都洛阳,这是臣等的心愿,
也是百姓之幸啊。”群臣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迁都,但相比之下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
出来反对的;于是孝文带就定下迂都之策。
二、(2023卜.•天津北辰•高一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之士,能为智者之所不能为,则其未及为者,盖不可F常理论矣。骐骥之马,足如奔风,升高不轩,
履湿不濡,度山越堑,瞬息千里。而适值一马,盖亦能各,则虽有此骏,而不足以胜骐骥也。于是驾以轻
车,鸣以和鸾,步骤中度,缓急于节,锵锵乎道路之间,能行千里而能不行,虽无一时之骏,而久则有万
全之功。何者?吾乖其所能而出其所不能,可以扼其喉而夺其气也。且谪诈无方,术略横出,智者之能也;
去诡诈而示之以大义,置.术略而临之以正兵,此英雄之事,而智者之所不能为矣。
故夫谪诈者,司马仲达之所长也。使孔明而出于此,则是以智攻智,以勇击勇,而胜负之莓未可判;敦若
以正而攻智。以义而击勇!此孔明之志也,而何敢以求近效哉!故仲达以奸,孔明以忠;仲达以私,孔明
以公:仲达以残,孔明以仁;仲达以诈,孔明以信。兵未至而仲达之气已沮矣。八阵列于前,四头八尾,
触处为首,进无速奔,退无速走;突兵不能触其腐,奇兵不能承其背;伏兵不能冲其胁,追兵不能袭其后;
谋间无所息,诈谋无所用;当之则破,触之则靡。锋未交而仲达之能已乖矣。
夫仲达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天下莫不惮之。虽孙权亦以为可惮,而仲达亦自负其能也。孔明以步卒十余
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劲尉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贾诩等尝生之
战矣,兵交即败,不敢复出,姑以待葬为名。而其为计者,不过日夕望其死,而无他术也。彼岂孔明敌我!
论者以孔明治或为长,奇谋为短:虽知者亦止以为知其短而不用。吾独谓其能为可能不为,将以乖仲达之
所能,而出其所不能也。故吾尝论孔明而无死,则仲达败,关中平,超可举,吴可并,礼乐可兴。
且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治者,实也;礼乐者,文也。焉有为其实而不能为其文者乎?人能捐千金之
壁而不能辞逊者,天下未之有,吾固知其必能兴礼乐也。不幸而天不相蜀,孔明早丧,天下犹未能一,而
况礼乐乎!使后世妄儒得各肆所见:灭孔明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选自陈亮《酌古论•孔明》有删改)
8.卜・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氐卿的一项是()
A.缓急中节中:合乎B.而胜负之数未可判数:数量
C.奇兵不能缘其背缭:绕到D.贾诩等尝理之战矣逼:催促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盖不可以常理论矣挟太山以超北海
B.而适值一马,盖亦能然^然已解,如土委地
C.吾独渭其能为地能不为因人之力W敝之
D.且孔明石治蜀吾属今为石虏矣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硬的一项是()
A.进无速奔,退无遽走
前进时不快速奔跑,后退时不仓猝逃跑
B.彼世孔明敌哉
他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呢
C.虽知者亦止以为知其短而不用
虽然智者也只是认为孔明是知道自己的弱点却故意不用
D.不幸而天不相与
不幸的是老天都不帮助与国
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氐碰的一项是()
A.首段以骐骥与骏马相比说明英雄胜于智者。
B.作者认为若假以时日孔明未必能统一天下。
C.诸葛亮大业未竟成为后世妄评的一个借口。
D.选文因运用对比论证使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答案】8.B9.C10.C11.B
【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速度合乎节拍不快不慢。
R.错误."数''应是"命数”的意思一句意:胜负的命却还不能判定.
C.正确。句意:奇袭部队不能绕到八阵的后卫。
D.正确。句意:贾诩等曾经催促司马露与诸葛亮交战。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用。/连词,来。句意:就不能用常理妄加评论。/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F跳过渤海,
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B“然”,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样子。句意:如果恰好有这样一匹马,也具备这些优点。/豁啦一
声,牛的竹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C.“而”,两个都是连词,表转折。句意:我却认为诸葛亮善于用谋却故意不用。/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去伤害
他。用法相同,意义相同。
D.“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刘邦。句意:况且孔明治理蜀国。/我们都要被他俘
虏了。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故选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虽”,即使:“知者”,此处指了解他的人。句意:即使了解诸葛亮的人也认为他是自知这个弱点才不用
的。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若假以时日孔明未必能统一天下”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四段“故吾尝论孔明而无死,则仲达败,关中平,
魏可举,吴可并,礼乐可兴”可知,作者认为,如果孔明不死,那么司马懿就会失败,关中会被平定,魏
国就可以被攻克,吴国就可以被兼并,社会的政治文化就可以复兴,并不是“未必能统一天下
故选B。
参考译文:
英雄人物,能做智者所不能做的事。那么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到的她方,就不能用常理妄加评论。骐球这样
的良马,奔驰起来快如疾风,登高不颠,渡河不湿,爬山越沟,瞬息之间就过了千里。如果恰好有这样一
匹马,也具备这些优点,而骏马却不能够超过骐嘘。于是让这匹马驾着战车,响着铃铛,步伐合乎度不大
不小,速度合乎节拍不快不慢,带着座锵的声响走在道路上,它能行二里却故意不行,即使一时显示不出
神气和威风,但长久就可有万无一失的功效。为什么呢?我们可以避其所长攻其所短,可以掐住他的要害
彻底战胜他。并且诡计多端,谋略无穷,这是智者的本领;去除诡诈之术而用大义示敌,使用战术谋略而
用正义之师临敌A这是英雄的行为,却是智者做不到的A
所以善于用诈,是司马懿的专长。假使孔明也采用这样的办法,那就是用智对付智,用勇抵挡勇,但胜败
的命运就无法评定:怎么比得上用正义的战术去击败司马懿的智勇!这是诸葛亮的决策,因而怎么能冒险
地来求眼前的成效!所以司马懿用奸、私、残、诈,孔明就用忠、公、仁、信。诸葛亮的军队还没有到但
司马懿就已气丧。八阵在前面排列,有四个头八个尾巴,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头,前进时不快速奔跑,
后退时不仓猝逃跑;突击部队不能进攻人阵的前锋,奇袭部队不能绕到八阵的后卫;埋伏部队不能冲击两
胁,追击部队不能袭击其后;间谍无法究视,诡计无处可用;阻挡它就会被击破,攻击它就会被打倒。两
军还没有交锋而司马懿的计谋就已经不起作用了。
司马懿用兵出奇制胜,变化莫测,天下人没有不害怕他的。即使像孙权这样的人也认为他可怕,因而司马
懿对自己的才能是很自负的。诸葛亮率领十几万步兵,向西行军千里.不停地寻找与司马懿交战的机会。
但是司马懿率领三十万精锐骑兵,仅仅能自守,诸葛亮的军队来了不敢上前迎敌而战,离开了不敢去追击。
贾诩等曾经催促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战,但一交锋就会被击败,不敢再匕兵,姑且只好用等候诸葛亮军队疲
困为借口。而司马懿所谓的计策,不过是日夜盼望诸葛亮早点死,却别无它法。他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呢!
讦论家认为诸松亮治军是长处,用和深足短处。即使了解诸葛亮的人也只是认为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却故意
不用。我却认为诸葛亮善于用谋却故意不用,来避开司马懿善于用诈的长处,却攻击他的短处。所以我曾
经认为诸葛亮如果不早丧,那么司马懿就会被打败,关中就会被平定,魏国就可以被攻克,吴国就可以被
兼并,社会的政治文化就可以复兴。
并且诸葛亮治理蜀国,是王者的治国之道。王者治国是实体:礼乐数化是文饰。哪里有王者的治国之道却
没有跟它相适应的礼乐教化呢?能够捐献价值千金的玉璧却不肯有谦让之辞的人,天下没有这样的人,我
本来就知道诸葛亮必然能振兴礼乐。不幸的是上天不帮助蜀国,诸葛光早丧,天下还没能统一,而何况礼
乐教化呢!致使后世那些狂妄无知的人得以各自肆意非议诸葛亮:让诸葛亮早丧的是上天,不是人所能学
控的。
三、(2023下•天津滨海新•高一校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夜绽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国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二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吩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
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肆其西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7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举,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
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引兵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摄取三辅,所向风靡,此殆天命,
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
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獐次朔州,引众内侵,未几上,也曰:“用君言,竟至此!”即与共坐突
厥。武周死突厥以君埠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赐铁卷,
约不死。君獐拒命,进略代州,刺史王孝德拒率之。满政劝君瘴曰:“夷狄无礼,基可北面臣之?请尽杀
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彳兵,人厌乱,满政因众不忍,夜胁君獐,君璋奔突厥。满政以城归,
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族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
叛去,君璋穷,?降,自靖障虏赎罪。
高衽遣雁门人元普赐金券,会颉利亦召之,意犹豫。子孝政谏臼:“大人许唐降,又虱颔利,自取亡也。
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时变生,孝政不忍见祸之酷也!”即单骑南奔,君璋喻返之,召众与议。恒安
人郭子威日;“恒安故工者都,山川足以自因,突厥方强,我援之,可观天下变,何遽降?''君璋然之,
执元普送突破,颉利德之,遣以锦裘羊马。其下怨,投书于门日:“不早附唐,父子诛。"孝政惧,欲自
归,为君璋所拘。与突厥寇马邑,犯太原,边人苦之。见颉利政乱,知将亡,遂率所部降,颉利追,击走
其兵。
入朝,拜安州都督,封芮国公,食五百户,喝帛四千匹。
君璋不晓书,然天资习事,历职有惠称。贞观中,卒。
(节选自《新唐书・卷十七》)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隋邻陪:增加
B.又欲肆其西封封:以……为疆界
C.即与共举突厥趣:同“趋”,赶赴
D.刺史士孝德拒利之却:使……退却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亡郑而有益干君而马邑困千兵
B.吾耳还也耳可北面臣之
C.失其所与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君璋穷,乃降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周死突厥似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B.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清政夜袭代州/不克/
C.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D.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清政夜袭/代州不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巧硕的一项是()
A.苑君璋勇武矫捷,怀有长远谋略。他是地方豪杰,以雄健自励:在刘武周起兵攻唐时,他加以劝谏,
认为天时地利不合,主张亲和突厥与唐,称帝为上。
B.苑君璋受命突厥,拒绝唐使招降。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他为大行台,在夜袭代州一役中失利,唐高
祖派遣元普招抚他,赐予优待的铁券,他没有接受。
C.苑君璋处境困窘,依然执迷不悟。他退保于恒安时,部下叛离很多,势孤力单之下,被迫降唐,但颉
利的招抚又让他改悔,不听苑孝政劝谏,又依附突厥。
D.苑君璋率部归唐,终为一代重臣°他看见颉利政局混乱,审时度势,率部归降唐朝,并打败追兵;入
朝后受到封赏,有熟悉政事的天分,得到贤能美称。
16.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未几败,泣口:“寝君言,竟至此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答案】12.B13.D14.B15.B
16.(I)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冒昧地用这件事麻烦您。越过其他国家来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
道这有多么难。
(2)不久战败,(刘武周)哭着说:“不听您的话,最终落到这个地步!”
(3)村里有一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命名“蟹壳青”,天天和其他年轻人斗(蟋蟀),没有
一次不胜。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B”封:以……为疆界”错误。封:疆界,边界。句子翻译为:又要犷张它西边的疆界。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对,对于: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介词.被:句意:马邑被兵祸困住.
B.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
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怎么:句意:怎能臣服于他们。
C.动词,结交: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
连词,和,跟;句意:不如联合突厥和唐朝。
D.副词,于是,就;句意: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
副词,于是,就:句意:苑君璋陷于困厄,于是投降。
故选Do
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统率刘武周的部下,派郁射设监视他的军队,(苑君璋)
与旧将高满政在夜间突袭代州,未能攻下。
“突厥”作“以君璋为大行台”的主语,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
“部曲”为专有名词,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在夜袭代州一役中失利,唐高祖派遣元普招抚他,赐予优待的铁券”错误,选项张冠李戴,苑君璋夜袭
代州后,唐高祖所派使者在文中没有泥到姓名,攻克马邑后,唐高祖才派遣元普赐苑君璋金券。原文是“夜
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君璋引突厥攻陷马旦,杀满政,族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
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障虏赎罪。高祖遣雁门人元普赐金券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I)“有益于君”,状后:“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作名,远地。
(2)“未几”,不久:“寝”,止、息,这里字指没有听从:“竟”,最终,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句:“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角”,斗。
参考译文:
甲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生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
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零而在远方设直边邑,您知道这不好
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
您东方道路上的:L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技乏的物资,运计您也无坏处.再说您曾经有恩于晋
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生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槌界,如果不损害秦国,
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
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
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月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
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乙
苑君獐,是马邑郡的豪杰,以矫捷勇武自我激励。刘武周率兵进犯唐朝,苑君璋说:“唐主凭借一州之地
的军队,收取三辅之地,所向披靡,这大概是天命所归,不是人谋所致,不能与他争锋。太原以南地多险
阻,如今轻装疾进,深入(唐朝)腹地,没有跟甑其后的部队,万一有失后果难以补偿,不如联合突厥、
唐朝,南面称王,方为上策。”刘武周没有采纳(苑君璋的建议),派遣苑君璋驻扎朔州,率领军队侵犯
唐朝,不久战败,(刘武周)哭着说:“不听您的话,就落到这个地步!”随即(和范君玲》共同前往突
厥。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统率刘武周的部下,派部射设监视他的军队,(苑君璋)与
旧将高满政在夜间突袭代州,未能攻下。唐高祖派遣使者招抚他,喝予铁券,约定不杀他。苑君烽不接受
朝命,进犯代州,刺史王孝德将其击退。高满政劝告苑君璋说:“夷我没有礼节,怎能臣服于他们?请杀
尽突厥的士兵来归附唐朝。“苑君璋不听从。马邑被兵祸困住,人心及乱,高满政因众人不满,夜里逼迫
苑君獐,苑君瘴逃奔到突厥。高满政以城后朝,(高祖)下诏任命他为朔州总管,封为荣国公。苑君萍带
领突厥兵马攻陷马邑,杀害高满政,诛灭了高满政的党羽才离开,退兵把守恒安。范君璋部下都是中原人
士,大多叛离他,范君玲陷于困厄,于是投降,自请抵御北方的敌人来赎罪。
高衽派遣雁门人元普赐予铁券,恰遇颉利也遣使来招,心怀犹豫。其子孝政谏劝说:“大人既答应降于唐
朝,又要武于颉利,这是自取灭亡。如今粮食殆尽人心又离,不及时决断,恐怕发生意外变故,孝政不忍
见此惨祸!”随即单骑南奔,君烽叫他返回,然后召集众人商议。恒安人郭子威说:“恒安从前是王者之
都,山川形势足以自固,突厥正强,可为我援,据此可现天下之变,何必急着投降?”君玲赞同其议,执
送元普于突展,颉利感其诚义,送以锦裘羊马。其部下埋怨,投包信于门说:“不早日降唐,父子诛灭。”
孝政害怕,想自归朝廷,被君璋拘禁。其后与突厥人寇马邑,进犯太原,使边民吃尽苦头。后来见颉利政
局混乱,知其将亡,便率所部归降,颉利追击,君獐击退其兵。
入朝后,任职安州都督,封为为国公,享受实封五百户,赐予丝帛四千匹。
君璋不晓文字,但天资习于政事,任职期间有惠称。贞观年间去世。
四、(2023卜.・天津和平•高一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弑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乎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
晋、是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
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甑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学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
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里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
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粉: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暂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衍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别努鱼之暴,而不能弭李逢吉之谤:
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湖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写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
于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多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麻,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抚悦服,则出令日:“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
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工:“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干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
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煮篙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
井得泉,而日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二)
公孙丑①:“敢问夫子恶②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
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愫③即于心,则候矣。我故日告子④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摆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拓
苗者也助之长者推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京?”
日:“诚辞⑤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一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
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幸句上》)
【注】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恶:同“乌”,疑问词,哪,何。③悚:同“惬”。快心,满意。④告子:
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⑤破辞:偏颇的言辞。
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砸的一项是()
A.李然遇之卒:同“猝”,突然
B.谈笑而庠之麾:指挥
C.皆写于文行笃:专一
D.今日痞矣病:忧虑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学道则爱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R.潮人?事公也项伯乃夜驰名沛公军
C."其外之也加之以师旅
D.其子趋通往视之度义w后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腿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报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报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D.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其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推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0.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结合(一)(二)两段内容,全都能够体现孟了•“浩然正气''之说的--组是()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史照尘亶。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A.①③⑥B.①@©C.②④⑤D.③④⑥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段(一)中.首段议论纵横撵阖,明写先膈的生死踪迹.暗写韩愈是参天地、关盛衰、生有来、死
有为的非凡哲圣,可与先贤比肩为伍。
B.所谓“天人之辨”,就是分清天意和人为两个方面的情况,苏轼认为韩愈受到贬谪、遭遇诽谤、不能安
身于朝廷,全是天意的结果。
C.有人认为在潮修建韩庙并无意义时,苏轼直接出面,以“如水之在地中”来比喻韩愈之神“无所往而不在
也“,说明韩愈影响之广大深远。
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后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需。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23.结合语段(一),概括韩愈的“浩然之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7.D18.D19.C20.C21.B
22.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与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
了。
23.韩愈在文、道、忠、勇这四个方而的表现,正体现了上文所写的浩然正气。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一打
八朝以来的文坛枳弊;用儒道把天下人从异端邪说的沉迷中拯救出来: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
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句意:今天累死我了。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则”,连词,就。句意:君子学习了道德礼仪就会有仁爱之心。
“则,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
B“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潮州百姓祭祀韩文公。
“之'动词,去,至IJ,往。句意:项泊就连夜猫马到刘邦驻军地。
C.“以”,介词,因为。句意: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以”,介词,用。句意: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
D.“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句意: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句意: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月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
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作主语,“寡”作谓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B;
“助之长者,携苗者也''为判断句,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音降噪设备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4-2025学年新疆维吾尔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数学三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数学三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无锡市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小学生学习计划四篇
- 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总结怎么写7篇
- 2025年品质生活电器项目提案报告模式
- 元旦节活动方案(15篇)
- 2024年股权投资协议:携手投资共创辉煌未来
- 远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三篇主题教育
- TCWAN 0105-2024 搅拌摩擦焊接机器人系统技术条件
- 江苏省期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引水式水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医院工作流程图较全
- NB/T 11431-2023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术规范
- 创业基础(浙江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财经大学
- 上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分科检测试题含解析
- 佛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带答案】
- 使用权资产实质性程序
- 保险公司增额终身寿主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