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手册TOC\o"1-2"\h\u13557第一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概述 2261171.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267611.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与任务 38245第二章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评估 4309372.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4307242.2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4188602.3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 426604第三章农村生态环境规划与设计 544713.1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原则 536183.2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5229563.3农村生态环境设计方案 627167第四章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保护 6308504.1农村水资源保护 68544.2农村土地资源保护 785314.3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 710915第五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7186345.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7215685.1.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79135.1.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 8138805.1.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 8315845.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8306525.2.1法律法规 8137285.2.2部门规章 8245085.2.3地方性法规 8327635.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与监管 896555.3.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 8149895.3.2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8239675.3.3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能力 9134665.3.4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机制 965第六章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 9143246.1农村环境污染源分析 9234476.1.1农业生产污染源 91076.1.2生活污染源 9212206.1.3工业污染源 920596.1.4建设污染源 9216536.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956126.2.1农业污染防治技术 9236046.2.2生活污染防治技术 10114896.2.3工业污染防治技术 10186796.2.4建设污染防治技术 1082726.3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应对 10219286.3.1预防措施 1022806.3.2应对措施 109471第七章农村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 10246127.1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10116887.1.1植被恢复技术 111787.1.2水土保持技术 11275247.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315387.1.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11102157.2农村生态环境重建模式 11271287.2.1生态农业模式 11309517.2.2生态旅游模式 119347.2.3生态移民模式 11225157.3农村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评估 12276167.3.1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评估 12292577.3.2生态经济效益评估 12313437.3.3社会效益评估 12107637.3.4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1213439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2135638.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策略 12207128.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 13282088.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实践 1310141第九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 13230949.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117049.2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 1465269.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 1427321第十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案例分析 15897310.1典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案例 153096710.1.1案例一:A地区生态农业建设 151273310.1.2案例二:B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152926110.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经验总结 152473510.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启示 16第一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概述1.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脆弱性和敏感性等特点,其保护工作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及促进乡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农村生态环境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持生物种群的稳定,避免物种灭绝,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如土壤、水资源、气候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保障,通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绿色发展需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发挥乡村生态优势,推动乡村产业、文化、旅游等多元化发展。1.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与任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稳定,防止生态环境恶化。(2)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恢复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创造良好条件。(3)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通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包括:(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各级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2)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保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3)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与修复,恢复农村生态环境功能。(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第二章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评估2.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2)农村生活污染:农村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3)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砍伐等。(4)农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2.2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综合评价法:通过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2)指数评价法:根据农村生态环境的各项指标,计算相应的指数,以反映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3)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充分考虑评价因素的不确定性。(4)生态足迹法:通过计算农村居民的生态足迹,评价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3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制定完善的监测方案,明确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培养专业的监测人员,提高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3)实施农村生态环境预警: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时发觉潜在的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的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效率。第三章农村生态环境规划与设计3.1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原则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应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3)因地制宜原则:规划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生态环境规划。(4)综合性原则:规划应综合考虑农村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等。(5)参与性原则:规划应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参与生态环境规划与实施,保障农民的生态环境权益。3.2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内容农村生态环境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2)生态环境问题识别:识别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枯竭等。(3)生态环境目标确定:根据国家生态环境政策和地方实际情况,确定农村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4)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分:根据生态环境现状和目标,划分生态环境功能区,明确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求。(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制定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生态修复、污染治理、资源节约等。(6)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3.3农村生态环境设计方案农村生态环境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农业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2)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实施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3)生态防护林建设: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4)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环境污染。(5)生态移民与扶贫:结合生态移民和扶贫政策,优化农村人口布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6)生态环境教育与宣传:加强生态环境教育与宣传,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通过以上设计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第四章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保护4.1农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水资源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和规划工作。(2)合理开发水资源。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科学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保护水源地。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对水源地周边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4)防治水污染。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4.2农村土地资源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土地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制,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先进的土地耕作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3)保护耕地。加强耕地保护,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对耕地进行质量评价,制定耕地保护措施。(4)防治土地退化。加强土地退化防治,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4.3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2)保护生物栖息地。加强生物栖息地保护,保证生物栖息地不受破坏。对重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3)防治生物入侵。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入侵物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五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5.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5.1.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1.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提高农村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等。5.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2.1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5.2.2部门规章主要包括《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这些部门规章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5.2.3地方性法规主要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细化和补充。5.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与监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与监管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3.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各级环保部门要依法对违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5.3.2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明确各级部门、企业和个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5.3.3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能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提高执法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执法监管效能。5.3.4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机制积极摸索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机制,如引入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等,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第六章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6.1农村环境污染源分析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6.1.1农业生产污染源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均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污染。6.1.2生活污染源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污染源日益严重。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6.1.3工业污染源农村小企业数量逐年增加,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导致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6.1.4建设污染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可能导致土地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6.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源,以下几种治理技术:6.2.1农业污染防治技术(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降低化肥使用量;(2)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还田、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4)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降低养殖污染。6.2.2生活污染防治技术(1)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厌氧生物处理、人工湿地等技术;(2)推广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3)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降低粪便污染。6.2.3工业污染防治技术(1)加强企业环保设施建设,保证废水、废气达标排放;(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工业污染;(3)加强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降低工业固体废物污染。6.2.4建设污染防治技术(1)加强土地保护,防止土地破坏;(2)加强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3)推广绿色建筑,降低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6.3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应对6.3.1预防措施(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觉污染隐患;(2)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应急预案;(3)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6.3.2应对措施(1)发生污染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2)及时上报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应对;(3)对污染进行科学评估,制定治理方案;(4)加强污染善后处理,保证生态环境恢复。第七章农村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7.1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是指在遵循生态规律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工程、生物和生态措施,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改善的方法。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技术:7.1.1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技术是通过人工种植或自然恢复方式,增加农村地区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具体方法包括:退耕还林、还草,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以及实施生态固沙、生态修复等工程。7.1.2水土保持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旨在减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包括:梯田建设、坡改梯、坡面防护、水土保持林草建设等。7.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指将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还田、粪便发酵、生物质能利用等。7.1.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旨在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措施包括:优化施肥、用药结构,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生态农业模式等。7.2农村生态环境重建模式农村生态环境重建模式是指在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技术组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重建方案。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农村生态环境重建模式:7.2.1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7.2.2生态旅游模式生态旅游模式以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展旅游、休闲等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生态旅游景区、农家乐等。7.2.3生态移民模式生态移民模式是指将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居民迁移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以减轻原地区生态环境压力,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主要包括:生态移民安置区、生态移民社区等。7.3农村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评估农村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评估是对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生态环境改善程度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下为农村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评估的主要内容:7.3.1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评估对项目实施前后农村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比,评估生态环境改善程度。主要包括: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农业废弃物处理率等指标。7.3.2生态经济效益评估分析项目实施后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评估生态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农民收入增长、就业机会增加、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等指标。7.3.3社会效益评估分析项目实施对农村社会的影响,评估社会效益。主要包括: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意识提升、社会和谐稳定等指标。7.3.4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评估项目实施对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程度。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可持续性、生态环境重建模式可持续性、政策支持与保障等指标。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8.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策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策略应以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村环境保护行为为目标,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2)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格局。(3)结合农村实际,运用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如举办培训班、讲座、宣传栏、墙体广告等,提高宣传教育效果。(4)注重宣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农民的需求。(5)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手机短信等,拓宽宣传教育渠道。8.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意识。(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使农民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方法。(3)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宣传教育,让农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宣传,激发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推广,引导农民运用科技手段保护生态环境。8.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实践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实践应结合各地实际,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如“绿色家庭”、“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环保知识和技能的农村环保人才。(3)在农村学校开展环保教育,将环保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农民子女的环境保护意识。(4)利用农村集市、庙会等场合,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5)加强与环保部门、农业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第九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9.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投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农业生产依赖于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状况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反之,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农业生产波动,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9.2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采取科学、环保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绿色生产资料,降低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4)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通过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率。9.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甲午风云 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乒乓球比赛的作文合集9篇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2021朝花夕拾阅读心得600字10篇
- 入职公司自我介绍演讲稿15篇
- 就业部工作计划3篇
- 2024年活动摄影服务协议
- 工作方案范文汇编7篇
- 2022二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1篇
- 二手房购房合同模板锦集七篇
- 广东省博物馆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 学校食堂厨房规范化操作程序
- 医保飞检工作方案
- 招投标基础知识讲解
- 沥青路面弯沉温度修正
- 软装公司商业计划书
-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重庆市垫江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