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学习指南_第1页
工业机器人技术学习指南_第2页
工业机器人技术学习指南_第3页
工业机器人技术学习指南_第4页
工业机器人技术学习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技术学习指南TOC\o"1-2"\h\u2993第1章工业概述 355501.1工业的发展历程 4198361.1.1第一代工业(1959年1970年) 4102221.1.2第二代工业(1970年1980年) 4188071.1.3第三代工业(1980年至今) 4283971.2工业的分类与特点 4190161.2.1按照机械结构分类 4223261.2.2按照驱动方式分类 432931.2.3按照控制方式分类 4272051.3工业的应用领域 423526第2章工业的机械结构 568212.1关节与自由度 5204702.1.1关节类型 556392.1.2自由度 586352.2臂部结构与设计 5299802.2.1臂部结构 599682.2.2设计原则 679932.3手腕与末端执行器 661412.3.1手腕设计 6102482.3.2末端执行器 627477第3章工业驱动与控制系统 6245323.1电动驱动系统 6156403.1.1电动机类型 6213033.1.2电动驱动系统组成 6114023.1.3伺服驱动系统 674723.1.4步进驱动系统 798083.2液压驱动系统 7181543.2.1液压驱动系统概述 724603.2.2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727483.2.3液压控制系统 7183443.2.4液压驱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 7154033.3控制系统原理与架构 7225873.3.1控制系统概述 7258423.3.2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7294433.3.3控制算法 7264643.3.4控制系统架构 7156233.3.5工业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 714474第4章传感器与视觉系统 8211304.1传感器技术 864334.1.1传感器基本概念 864114.1.2传感器分类 8107344.1.3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8251654.2视觉系统原理与组成 9249034.2.1视觉系统原理 9288074.2.2视觉系统组成 9207194.3机器视觉在工业中的应用 911565第5章编程与仿真 10266935.1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 10120195.1.1编程语言 10319265.1.2编程方法 10207295.2离线编程技术 10293725.2.1离线编程原理 11277125.2.2离线编程软件 11296935.3仿真软件与应用 1135435.3.1仿真原理 11172255.3.2常见仿真软件 1159855.3.3仿真应用 111407第6章工业路径规划与控制 12258306.1路径规划算法 12201306.1.1RRT算法 12107626.1.2A算法 12319166.1.3Dijkstra算法 1225936.1.4蚁群算法 12301776.2逆运动学求解 12188726.2.1逆运动学概述 12116556.2.2雅可比矩阵法 12151356.2.3数值解法 12312176.2.4优化方法 1249536.3伺服控制技术 13244416.3.1伺服控制原理 1392856.3.2位置控制 13173576.3.3速度控制 1379656.3.4力矩控制 1352196.3.5协调控制 1316415第7章工业协作与调度 13303897.1协作技术 13205467.1.1协作概述 1329747.1.2协作方法 134347.1.3协作关键技术 14262197.2多系统调度策略 14258757.2.1多系统概述 1475737.2.2多调度问题 14260647.2.3多调度策略 14190187.3与人类的协作 14281717.3.1人机协作概述 14136077.3.2人机协作关键技术 1458657.3.3人机协作应用案例 148656第8章工业安全与防护 15123608.1安全标准与法规 15307978.1.1国内外安全标准概述 158048.1.2安全法规与政策 15169858.2安全防护技术 1531328.2.1硬件防护 15255978.2.2软件防护 1563188.2.3传感器防护 15292298.3故障诊断与维修 15155268.3.1故障诊断方法 15243988.3.2维修措施 1672508.3.3预防性维护 1613501第9章特种工业与应用 164489.1水下技术 1625249.1.1水下概述 16200439.1.2水下关键技术与组件 16113069.1.3水下应用案例 1632589.2火灾与救援 16187989.2.1火灾与救援概述 16208229.2.2火灾与救援关键技术 16133199.2.3火灾与救援应用案例 16162329.3空间与核工业 16232549.3.1空间与核工业概述 1620599.3.2空间与核工业关键技术 1764969.3.3空间与核工业应用案例 175176第10章工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72716110.1智能制造与工业 172366010.1.1智能制造概述 17511510.1.2工业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171699810.1.3智能制造与工业的协同发展 173016010.2技术的发展趋势 17966310.2.1技术发展趋势 172582110.2.2产品发展趋势 172929910.2.3市场发展趋势 1746210.3未来工业应用场景展望 17834510.3.1制造业领域 181588810.3.2服务领域 18584310.3.3特定场景应用 18第1章工业概述1.1工业的发展历程工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1959年,美国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标志着工业技术的诞生。随后,工业技术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创新,不断发展壮大。1.1.1第一代工业(1959年1970年)第一代工业主要以机械臂为主,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实现简单的焊接、喷漆等任务。1.1.2第二代工业(1970年1980年)第二代工业开始采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具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自适应能力,应用领域逐渐扩大。1.1.3第三代工业(1980年至今)第三代工业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了更复杂的功能和更高的精度。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工业具有了更丰富的感知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范围。1.2工业的分类与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工业可分为多种类型。1.2.1按照机械结构分类工业可分为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球坐标型、关节坐标型等。1.2.2按照驱动方式分类工业可分为液压驱动、气动驱动、电动驱动等。1.2.3按照控制方式分类工业可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工业的主要特点如下:(1)高效率:工业可以连续工作,提高生产效率。(2)高精度:工业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保证产品质量。(3)强度高:工业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可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4)灵活性:工业可根据生产需求更换不同的末端执行器,实现多种功能。(5)安全性:工业具有较好的安全功能,可在危险环境下代替人工完成作业。1.3工业的应用领域工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汽车制造:工业在汽车制造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焊接、涂装、装配等。(2)电子电器:工业应用于电子电器行业的组装、测试、包装等环节。(3)食品饮料:工业在食品饮料行业主要负责分拣、包装、搬运等任务。(4)医疗器械:工业应用于医疗器械行业的组装、焊接、测试等环节。(5)石油化工:工业在石油化工行业主要负责搬运、焊接、涂装等作业。(6)建筑材料:工业应用于建筑材料行业的搬运、加工、包装等环节。(7)航空航天:工业在航空航天领域负责焊接、装配、测试等任务。(8)纺织服装:工业应用于纺织服装行业的剪裁、缝纫、搬运等环节。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展。第2章工业的机械结构2.1关节与自由度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其机械结构,其中关节和自由度是决定功能和运动范围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关节及其与自由度的关系。2.1.1关节类型工业关节主要包括旋转关节、摆动关节和滑动关节。旋转关节使能够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摆动关节则实现类似人类肩关节的摆动运动;滑动关节则负责沿直线方向的运动。2.1.2自由度自由度是指能够在三维空间中独立进行运动的维度数量。工业的自由度通常为4至7个,包括俯仰、偏摆、旋转、伸缩等。自由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的灵活性,但也会增加控制系统和机械结构的复杂性。2.2臂部结构与设计臂部是负责完成各种作业任务的关键部分,其结构和设计直接影响到的功能和应用范围。2.2.1臂部结构臂部通常由连杆、关节和驱动装置组成。连杆负责传递力量和支撑作用,关节实现运动,驱动装置则为关节提供动力。2.2.2设计原则在设计臂部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刚性好:保证在高速运动和重载作业时,臂部结构具有足够的刚性,降低振动和变形。(2)重量轻:减轻臂部重量,降低驱动装置的负载,提高运动速度和能效。(3)模块化设计:便于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快速组合和调整。2.3手腕与末端执行器手腕和末端执行器是直接与工件接触的部分,其功能和功能对作业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2.3.1手腕设计手腕通常负责实现在俯仰、旋转和偏摆方向上的微调,以适应不同的作业需求。手腕的设计需要考虑运动范围、精度和承载能力等因素。2.3.2末端执行器末端执行器是完成特定作业任务的关键部件,包括夹具、吸盘、电磁铁等。末端执行器的选择和设计应根据工件类型、作业性质和作业环境等因素进行。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了解工业的基本机械结构,包括关节、自由度、臂部设计、手腕和末端执行器等方面。这些知识将为后续学习的控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3章工业驱动与控制系统3.1电动驱动系统3.1.1电动机类型工业电动驱动系统主要采用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各类电动机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工业应用场景。3.1.2电动驱动系统组成电动驱动系统主要包括电动机、驱动器、减速器和编码器。本节将详细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3.1.3伺服驱动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响应速度和高稳定性等特点。本节将阐述伺服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功能参数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3.1.4步进驱动系统步进驱动系统适用于开环控制场合,具有成本低、控制简单等优点。本节将介绍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驱动方式和应用场景。3.2液压驱动系统3.2.1液压驱动系统概述液压驱动系统利用液体传递压力,实现工业的运动。本节将介绍液压驱动系统的组成、原理和优缺点。3.2.2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是液压驱动系统的核心元件,本节将阐述它们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功能参数。3.2.3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方向控制、压力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本节将介绍各部分的作用及实现方法。3.2.4液压驱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本节将探讨液压驱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如焊接、喷涂等。3.3控制系统原理与架构3.3.1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是实现工业精确运动和功能的核心部分。本节将介绍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功能指标。3.3.2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本节将对比分析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3.3.3控制算法介绍常用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3.3.4控制系统架构本节将阐述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软件等。3.3.5工业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工业控制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搬运、装配、加工等。第4章传感器与视觉系统4.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在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它使得能够感知外部环境信息,从而实现智能化的操作与控制。本节将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4.1.1传感器基本概念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4.1.2传感器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类:(1)电阻式传感器:利用材料电阻值随被测物理量变化的特性,如应变片、热电阻等;(2)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容量与被测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等;(3)电感式传感器:利用电感量与被测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电感式接近开关等;(4)磁电式传感器:利用磁电效应,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如霍尔传感器等;(5)光电式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如光敏电阻、光栅等;(6)超声波传感器:利用超声波在被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实现距离或速度的测量;(7)激光传感器:利用激光的高方向性和高亮度,实现高精度的测量。4.1.3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各关节的位置,实现精确控制;(2)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各关节的速度,实现速度控制;(3)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执行器与外部环境的接触力,实现力控制;(4)视觉传感器:用于获取外部环境图像信息,实现目标识别与定位。4.2视觉系统原理与组成视觉系统是感知外部环境的重要手段,它模拟人类视觉功能,实现对目标的识别、定位和跟踪。本节将介绍视觉系统的原理与组成。4.2.1视觉系统原理视觉系统原理主要包括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和定位等环节。(1)图像获取:通过摄像机等设备获取外部环境的图像信息;(2)图像预处理: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分割等处理,提高图像质量;(3)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有助于目标识别的特征;(4)目标识别:根据提取的特征,采用模式识别等方法,实现对目标的分类与识别;(5)定位与跟踪:根据识别结果,计算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实现对目标的定位与跟踪。4.2.2视觉系统组成视觉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摄像机:负责图像的获取,包括光学部分和成像传感器;(2)图像处理单元:负责图像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等计算任务;(3)控制器:根据识别结果,控制信号,实现的智能控制;(4)显示器:用于显示处理结果,方便操作者观察与监控;(5)通信接口:实现视觉系统与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4.3机器视觉在工业中的应用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目标识别:通过视觉系统识别生产线上的产品或零件,实现分类、分拣和检测等功能;(2)定位与导航:利用视觉系统获取或移动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实现路径规划和导航;(3)质量检测: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在线检测,如尺寸、形状、颜色等,保证产品质量;(4)工序监控:实时监控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如设备故障检测、生产进度监测等;(5)协同作业:通过视觉系统实现多之间的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机器视觉在工业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视觉将在工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5章编程与仿真5.1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编程是工业技术应用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执行任务的效率和准确性。本章首先介绍编程语言及其编程方法。5.1.1编程语言编程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示教编程语言:通过操作者的实际操作,记录下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实现编程。(2)文本编程语言:采用类似高级编程语言的语法,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的运动控制。(3)图形编程语言:通过图形界面,以拖拽、连接模块的方式完成编程。(4)虚拟现实编程语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操作者在虚拟环境中对进行编程。5.1.2编程方法(1)在线编程:直接在控制器上进行编程,实时观察运动状态。(2)离线编程: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运动代码,然后到控制器上执行。(3)分布式编程: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由不同的编程人员或团队分别完成,最后进行集成。(4)模块化编程:将的运动控制、传感器数据处理等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通过组合模块实现编程。5.2离线编程技术离线编程技术是提高编程效率、降低编程成本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5.2.1离线编程原理离线编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模型构建:根据实际的结构、尺寸和功能,建立的三维模型。(2)路径规划:在计算机上规划的运动路径,避免与周围环境发生碰撞。(3)代码:根据路径规划结果,控制代码。5.2.2离线编程软件离线编程软件具有以下特点:(1)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操作者快速掌握软件使用。(2)强大的建模功能:支持多种模型的建立。(3)高效的路径规划算法:保证运动的平稳性和安全性。(4)多种编程语言支持:支持不同类型的控制代码。5.3仿真软件与应用仿真技术在研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5.3.1仿真原理仿真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运动学仿真:根据的运动学模型,模拟其运动过程。(2)动力学仿真:考虑运动过程中的力、扭矩等动力学因素,模拟其真实运动状态。(3)传感器仿真:模拟的传感器数据,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5.3.2常见仿真软件常见仿真软件包括:(1)MATLAB/Simulink:强大的数学计算和仿真功能,适用于复杂的仿真。(2)RoboSim:专门针对工业仿真的软件,操作简便。(3)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可用于动力学仿真。(4)VREP:虚拟现实仿真软件,支持多种模型的仿真。5.3.3仿真应用仿真应用主要包括:(1)设计验证:在设计阶段,验证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指标。(2)编程验证:在编程阶段,验证程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3)教育培训:通过仿真环境,培训操作者对的操作技能。(4)故障诊断:模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分析故障原因,为维修提供参考。第6章工业路径规划与控制6.1路径规划算法6.1.1RRT算法RapidlyExploringRandomTrees(RRT)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概率路径规划算法。它通过在自由空间中随机节点,构建一个不断扩展的树结构,以搜索从起点到目标点的路径。6.1.2A算法A(AStar)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它结合了Dijkstra算法和最佳优先搜索算法的优点。通过评估函数计算每个节点的代价值,从而找到从起点到目标点的最优路径。6.1.3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它从起点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寻找最短路径。在工业路径规划中,该算法可以用于计算无权图或带权图中的最短路径。6.1.4蚁群算法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蚂蚁觅食行为,寻找从起点到目标点的最优路径。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较好的鲁棒性。6.2逆运动学求解6.2.1逆运动学概述逆运动学是求解关节角的过程,以便末端执行器达到预定的位置和姿态。与正向运动学相比,逆运动学问题具有更高的复杂性。6.2.2雅可比矩阵法雅可比矩阵法是求解逆运动学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构建雅可比矩阵,求解末端执行器速度与关节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迭代求解关节角。6.2.3数值解法数值解法是求解逆运动学问题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牛顿法、梯度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等。这些方法通过迭代计算,逐步逼近最优解。6.2.4优化方法优化方法将逆运动学问题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求解关节角。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二次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等。6.3伺服控制技术6.3.1伺服控制原理伺服控制是工业实现精确运动控制的关键技术。它通过比较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对关节进行实时调节,使实际运动轨迹接近期望轨迹。6.3.2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是伺服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方法。这些方法可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关节角的位置控制。6.3.3速度控制速度控制是保证运动平稳性的关键。常用的速度控制方法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等。6.3.4力矩控制力矩控制是工业实现高精度运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关节输出力矩,实现对运动的精确控制。6.3.5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是指对多个进行协同控制,实现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常用的协调控制方法有主从控制、耦合力控制和一致性控制等。第7章工业协作与调度7.1协作技术7.1.1协作概述协作是指两个或多个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及扩展任务范围。本节将从协作的基本概念、协作类型及协作优势等方面进行介绍。7.1.2协作方法(1)同构型协作:同构型具有相同的结构、功能和功能,易于实现协同作业。(2)异构型协作:异构型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互相补充,提高系统整体功能。(3)人机协作:与人类共同完成作业任务,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生产效率。7.1.3协作关键技术(1)通信技术:实现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数据传输、信息同步等。(2)协调控制技术:保证多个协同作业过程中的动作一致性,避免冲突。(3)调度技术:合理分配任务,优化协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7.2多系统调度策略7.2.1多系统概述多系统是由多个组成的协同作业系统,本节将从多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介绍。7.2.2多调度问题(1)调度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作业周期等。(2)调度约束:能力、任务优先级、资源限制等。(3)调度方法:基于启发式算法、优化算法、人工智能等方法进行任务分配。7.2.3多调度策略(1)静态调度策略:在任务执行前,根据任务需求和能力制定调度计划。(2)动态调度策略: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根据实时情况调整作业计划。(3)混合调度策略:结合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实现多系统的优化调度。7.3与人类的协作7.3.1人机协作概述与人类的协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本节将从人机协作的基本概念、协作模式及协作优势等方面进行介绍。7.3.2人机协作关键技术(1)行为规划:保证在人机协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2)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与人类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理解,提高协作效率。(3)适应性学习:使能够根据人类协作者的行为习惯和需求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7.3.3人机协作应用案例(1)汽车制造业:在焊接、装配等环节与人类协作,提高生产效率。(2)医疗领域: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康复等,提高治疗效果。(3)家政服务:与人类协作完成家庭清洁、照顾老人等事务,减轻人类负担。第8章工业安全与防护8.1安全标准与法规工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关键设备,其安全功能。本节将介绍我国及国际上的工业安全标准与法规。8.1.1国内外安全标准概述我国工业安全标准主要参照GB/T15706系列标准,同时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IEC61508系列标准。欧盟的ENISO10218系列标准、美国的ANSIR15.06标准等也对工业安全功能提出了要求。8.1.2安全法规与政策我国对工业安全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法规和政策。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8.2安全防护技术为保证工业安全运行,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安全防护技术。8.2.1硬件防护硬件防护主要包括安全围栏、安全门、防护罩等,用于隔离与操作人员,防止意外伤害。8.2.2软件防护软件防护主要采用安全监控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等,实现对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保证按照预定程序安全运行。8.2.3传感器防护传感器防护利用各类传感器检测周边环境,实现对动作的实时调整,避免碰撞等危险事件发生。8.3故障诊断与维修故障诊断与维修是保证工业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介绍相关内容。8.3.1故障诊断方法故障诊断方法包括:直观诊断、参数诊断、逻辑诊断、波形诊断等。通过这些方法,可快速定位故障原因,为维修提供依据。8.3.2维修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包括硬件维修、软件升级、系统优化等。8.3.3预防性维护为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应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包括润滑、紧固、检查、更换磨损件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