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湖北专用)(全解全析)_第1页
八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湖北专用)(全解全析)_第2页
八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湖北专用)(全解全析)_第3页
八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湖北专用)(全解全析)_第4页
八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湖北专用)(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北专用)八年级历史·解析版(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857年,《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我们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据此可知,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A.抢夺中国的茶叶B.镇压中国的农民运动C.掠夺中国的能源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1857年””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再次要发动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这次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选D项;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倾销商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抢夺中国茶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农民运动,镇压中国的农民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能源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2.钱穆先生评价太平天国道:“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天演论》D.《资政新篇》【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比较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纲领,符合题意,故选B项;《海国图志》是魏源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的著作,与“下层民众”“推行均田制”不符,排除A项;《天演论》是严复译著的,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激励着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所写,它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3.下面是统编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20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4第6课戊戌变法

28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32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进行的近代化的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戊戌变法,这是中国政治民主化探索的第一步,但戊戌变法的结果是失败了;随后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因此目录体现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故选C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等有关,排除D项。4.毛泽东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C.加速了中央集权旁落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结合材料“它打倒了……清朝皇帝”“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可知,材料表明辛亥革命后民众不再接受不平等的专制制度,体现出辛亥革命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故选A项;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推翻中国封建制度,排除B项;加速中央集权旁落不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C项;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5.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束总统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复辟帝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帝制的复辟B.亲美派和亲英派的激烈斗争C.总统制更适合宣传民主思想D.袁世凯总统制才更适合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制度,而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是为了实现其专制统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帝制的复辟,故选A项;题干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帝制的复辟,不是亲美派和亲英派的激烈斗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总统制的实质是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不适合宣传民主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袁世凯总统制实质是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不适合中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6.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答案】D【解析】据题干“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开始的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的作用,并没有涉及到其他方面,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说法错误,排除A项;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的是中国共产党,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材料未体现传播马克思主义,据材料不能得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排除C项。7.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这次会议()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确定实行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据材料“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项;1927年的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改革开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8.金冲及在《周恩来1898—1949》中关于红军长征这样写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说明红军长征()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B.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发展壮大C.显示了不怕吃苦的长征精神D.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红军……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A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共8.6万余人,红军长征胜利最后保留下来的兵力3万多人,“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发展壮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长征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与红军无关,排除D项。9.《拉贝日记》中记录了德国人拉贝在南京的见闻,“1937年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机枪声响个不停。”日记中描述的事件是()A.火烧圆明园B.镇压义和团C.旅顺大屠杀D.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12月”“南京的见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故选D项;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与南京不符,排除A项;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合远征军,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镇压义和团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与南京无关,排除B项;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与南京不符,排除C项。10.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1929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标B.重视发挥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C.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调整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愿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不同的土地政策,在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也不相同,这也是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并没有实现土地公有制,是农民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土地政策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没有体现重视发挥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排除D项。1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说:“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标志着“胜利的欢呼”彻底幻灭的历史事件是()A.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B.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C.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D.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胜利到来”“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幻灭得太快”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打破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故选A项;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民主而作出的努力,不是彻底幻灭的历史事件,排除C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2.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根据如图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1948年11月,人民军队兵力占优势,此时正在进行三大战役,故选C项;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与材料“1948年11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战略反攻开始前是1947年,与材料“1948年11月”时间不符,排除B项;渡江战役结束是1949年,与材料“1948年11月”时间不符,排除D项。13.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A.注重产品质量B.发展举步维艰C.采用先进技术D.推动交通革新【答案】B【解析】据“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准备出让、闭厂”可知,其体现了当时的大生纱厂发展举步维艰,故选B项;材料强调大生纱厂的经营困难,未提及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和交通革新,排除A项、C项、D项。14.下列一组漫画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革命党之轰击新军之哗变官场之逃避上海报馆之忙碌A.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B.辛亥革命以上海为领导中心C.武昌起义没有推翻清朝统治D.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神州日报》对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非常关注,一连用几个漫画介绍起义的过程,从“上海报馆之忙碌”可知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故选D项;题目信息不能反映人民对革命的支持,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不是以上海为领导中心,排除B项;根据漫画“官场之逃避”可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湖北的统治,未体现推翻清朝统治,排除C项。第Ⅱ卷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15.(10分)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材料一: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国共合作成果中提到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3分)材料二:1937年9月下旬,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开始了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1分)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3)材料三中“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三年的军事较量”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分别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国共关系的变化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分)黄埔军校、北伐战争。(2分)(2)延安。(1分)(3)重庆谈判;(1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3分)(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1)标志: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材料一中提到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延安。(3)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重庆谈判;“三年的军事较量”是指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4)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能获得的感悟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等。16.(12分)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摘自中学历史教参材料二:创办大生纱厂,对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摘自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以张謇创业为中心的考察》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说出张謇的企业发展最为红火的原因有哪些?状元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影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说说从总体上看,近代生活变化的特征。(4分)【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两点4分)主张:实业救国。(1分)(2)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分)(3)变化: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风尚的革新。(3分)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1分)【解析】(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主张:根据所学知识,状元张謇办企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体现他实业救国的主张。(2)根源: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