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屈原
贾生列传》试卷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巴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
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
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
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
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
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
王,以求割地c怀王怒,不听c亡走赵.赵不内c复之秦,竟死于秦
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
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
反。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
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
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
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
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醯?”屈原
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
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蟆乎?”乃作《怀沙》之
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
任之/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
任之/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
任之/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
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指编写,与《岳阳楼记》中“属
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B.“平伐其功”的“伐”指“炫耀”,与《燕歌行并序》中“搬金
伐鼓下榆关”的“伐”不同。
C.迁,有移动、转变之意,在古代可指官职调动、升职或贬职,
在文中意指贬谪,降职。
D.渔父,在古诗文中既指捕鱼的老人,有时也借指隐士,本文
渔父两意兼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富有才学,曾受到楚怀王赏识。在担任左徒时,辅助怀
王商议国家大事,制定国家的法令,并且擅长外交辞令,参与外交事
务。
B.屈原洞察势态,料事深远。怀王欲到秦与昭王会面,子兰也
劝怀王前往,屈原认为去秦危险,与子兰争辩,结果怀王没听从他而
遇险。
C.屈原仕途不顺,但爱国始终如一。屈原虽然在外流放,仍然
眷恋着楚国,想要返回朝廷,在文章中再三表达自己振兴国家的志向。
D.屈原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渔父劝说他随世俗同进退,
但他为避免自己高洁的品行蒙受世俗的玷污,最终毅然自沉汨罗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5.《离骚》和《怀沙》是屈原各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请结合文
本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
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
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
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
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
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
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
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①、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
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
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C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
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鹃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鹃
日“服、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
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
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
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
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谀,以为患之兴自此起
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
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
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
为九卿。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绛、灌:分别指绛侯周勃、大将灌婴。他们是汉朝的
开国功臣,属于势力盘根错节的军功勋贵集团。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
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
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B.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
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
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C.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
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
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D.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
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旁前席/既罢/日/吾久
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尉,秦汉时中央行政长官之一,有时又称作大理,是最高
的法官。
B.秀才,是读书人参加童试,被录取进入学宫之后取得的功名,
又称为庠生,是功名的起点。
C.博士,在秦汉时期设置,掌通古今,备顾问。
D.列侯,汉高祖后一般“非刘氏不王”,异姓功臣受封者通称列
侯。汉代列侯食邑一般是县,有的是乡、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年少气盛,得罪了朝中权贵。后来文帝也认识到了贾谊
的错误,就疏远了他。
B.贾谊初出茅庐,才气逼人,每当皇帝有诏令需要博士们讨论,
在诸位老先生有应对之前,贾谊都能先说出自己的对策,就像大家心
里所想的那样,令大家心服口服。
C.汉朝早期,郡县制与封建制并行。文帝想要分封刘氏宗室为
诸侯,贾谊表示反对,认为必有后患。
D.虽然贾谊英年早逝,但他的影响力也荫蔽了子孙。他的一个
孙子贾嘉做到郡守,还和司马迁互通书信,后来位列九卿。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
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
听。
10.刘向认为贾谊“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班固认为贾谊“亦
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两人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请你根据材料说说他们看法的合理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
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C廷尉
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
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
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
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
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
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
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
初学,专欲擅权,纷舌,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
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
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
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
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
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
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
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
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B.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
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C.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
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D.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
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后代曾作为学校生员
专称。文中的意思是才学优异。
B.“博士”,古代官职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
官职。文中贾谊因通诸子百家之书被召为此官。
C.“超迁”,意思是越级升迁。“迁”,古代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
“左迁”则是贬官。
D.“太傅”,中国古代官职。为君主的辅佐大臣,位列三公。贾
谊前后做过长沙王和梁怀王的太傅,即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
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
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嫉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从长沙被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
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
D.贾谊多次上书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
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
所欲出。
②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15.贾谊为什么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一职?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3.B
4.①(楚怀王)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
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②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身体
外貌如干枯的树木。
5.①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疏远,他痛心怀王不辨
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苦闷中写下《离骚》。
②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劝他与世俗同进退,但屈原不
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写下《怀沙》来表明心志。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官职;称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
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
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
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
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
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
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
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
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
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
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
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百今异义的词语要“替
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杳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
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
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
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
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
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稿也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
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
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
谗言,不能分辨是非,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
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这时秦昭王
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
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
“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
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来求割让土地。怀王
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
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
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
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
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
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
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
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
放逐了屈原。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
身体外貌如干枯的树木。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
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
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c整个世界都混浊.
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
喝点薄酒?”屈原说:“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
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
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
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怀王很信任他。
“国事”是“图议”的宾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D;
“宾客”是“接遇”的宾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答案为:Co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
能力。
A.编写;嘱托,嘱咐。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句意:屈原编
写的草稿尚未定稿。/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B.炫耀,夸耀;敲击。两句中的“伐”含义不同。句意:屈原就
炫耀自己的功劳。/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
故答案为:A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与子兰争辩”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怀王稚子子兰劝王
行”可知,是怀王稚子子兰劝王出行,屈原与子兰双方并没有直接争
辩。
故答案为:B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亡”,逃亡;“内”,通“纳”,接纳;“竟”,最后。
(2)“被”,通“披”,披散;“颜色”,脸色;“形容”,身体外貌。
故答案为:①(楚怀王)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
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②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身体
外貌如干枯的树木C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可知,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
疏远,他痛心怀王不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
苦闷中写下《离骚》。
②由原文“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渔父曰:'夫圣
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醯?‘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可知,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劝他
与世俗同进退,但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写下《怀沙》来表明
心志。
故答案为:①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疏远,他痛心
怀王不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苦闷中写下《离
骚》。②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劝他与世俗同进退,但
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写下《怀沙》来表明心志。
【答案】6.D
7.B
8.A
9.①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
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
得一团糟。”
②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大多,甚至多达几郡之
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
听从。
10.刘向的合理之处是,贾谊受到了绛侯、灌婴等权臣的排挤,
这是他不得志的重要原因之一。班固的合理之处是①贾谊年纪轻轻由
吴廷尉举荐进入朝廷,得到了汉文帝的破格提拔。②汉文帝将自己最
宠爱的儿子梁王托付给贾谊,也是一种非常的信任。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官职;称谓;官署机构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杳学生文言断句能力c解答断句题目,应先把句子
代入文言文当中,结合语境,分析词义,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
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具有标志性的词语,注意句尾、句首词语,句子结
构的对称,实词、虚词充当的成分,结合上述成分进行分析断句等。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包
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
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需要注意
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偏僻的冷门的内容,大多是较为比较熟悉的作
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学生要注重平时对相关文化知识的积
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
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文言文原句分析回答;第二,摘取文言文中
与题目相关的词语回答;第三,分析原文,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
仔细的理解,综结合多方面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
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百今异义的词语要“替
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
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
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
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
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
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
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C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
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
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
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
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
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
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
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
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
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
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
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
王太傅。
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
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鹃鸟飞进他的住宅,
停在了座位旁边。楚国人把鹃叫做“服,贾谊原来就是因被贬来到
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
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
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
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
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
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
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粱
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
他老师。
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c贾谊劝谏,认为国家
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
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
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
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
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后来汉文帝去世,汉武帝
即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
的家业,曾和我有过书信往来。到汉昭帝时,他担任九卿之职。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
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
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
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
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
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J
“孝文帝”作“方受麓”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上”作下句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
“贾生”作“久不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且“自以为过之”
的主语是汉文帝,此处省略,前面要断开,排除C。
故答案为:Do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秀才”解释错误,秀才作为功名起点的说法是科举时代才有
的,汉代秀才是通过察举制选出的,与科举无关。
故答案为:Bo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文帝也认识到了贾谊的错误”错误,原文只说“于是天子后
亦疏之,不用其议”,汉文帝确实疏远了贾谊,但疏远他的原因,是
一些官员的谗言。“认识到了贾谊的错误”,属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Ao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害)嫉妒;“短”,诋毁、诽谤:“纷乱”,形容词作动词,
弄乱,使....乱。
⑵“数”,屡次、多次;"或”,有的;“稍”,逐渐。
故答案为:①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
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
政事弄得一团糟。”②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
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这是十分
叫人悲痛的事。文中相关内容为“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
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受到了绛侯、
灌婴等权臣的排挤,这是他不得志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刘向的合理
之处。
“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二贾谊只不过是寿数
很早就结束了,虽然没有做到公卿,但是他的政治主张已被实施,不
算是怀才不遇了。文中相关内容为“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
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
夫……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贾谊年
纪轻轻由吴廷尉举荐进入朝廷,得到了汉文帝的破格提拔;“拜贾生
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汉文帝将自己最宠爱的儿子梁王托付给贾谊,也是一种非常的信任。
这是班固的合理之处。
故答案为:刘向的合理之处是,贾谊受到了绛侯、灌婴等权臣
的排挤,这是他不得志的重要原因之一。班固的合理之处是①贾谊年
纪轻轻由吴廷尉举荐进入朝廷,得到了汉文帝的破格提拔。②汉文帝
将自己最宠爱的儿子梁王托付给贾谊,也是一种非常的信任。
【答案】11.C
12.D
13.B
14.①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
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
话。
②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
此才让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15.①贾谊才学优异被吴廷尉召置门下;
②廷尉把贾谊推荐给文帝;
③贾谊担任博士之职,能一一应答皇帝的提问,孝文帝欣赏他的
才能,破格提拔了贾谊。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官职;称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断句题目,应先把句子
代入文言文当中,结合语境,分析词义,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
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具有标志性的词语,注意句尾、句首词语,句子结
构的对称,实词、虚词充当的成分,结合上述成分进行分析断句等。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包
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
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需要注意
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偏僻的冷门的内容,大多是较为比较熟悉的作
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学生要注重平时对相关文化知识的积
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解
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文言文原句分析回答;第
二,摘取文言文中与题目相关的词语回答;第三,分析原文,用自己
的话组织文字回答。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要仔细的理解,综结合多方面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
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百今异义的词语要“替
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
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
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
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
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
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C当时贾谊二十多岁,
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
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
己想说的话。簿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
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
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
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
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
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
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
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
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J
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
太傅。
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
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
的第三年。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到了
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文帝因有感于鬼神
之事,就向贾谊询问取神的本原c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
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
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
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
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
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
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
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大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她,和古
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之
后几年,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
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
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
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
不愉快。在渡湘水的归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意不自得”,句意:内心非常不愉快。“意”作主语,“不自得”
作谓语,应在“意不自得”前后停顿,排除AB。
“为赋以吊屈”,句意:(贾谊)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省略
主语“贾谊”,“为”作谓语,“赋”作宾语,“以吊屈”是“为赋”的目
的,故“为赋以吊屈“中间不用停顿,这样就排除D。
故答案为:Co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贾谊前后做过长沙王和梁怀王的太傅,即此”错误,“为君主
的辅佐大臣,位列三公”说的是西周时期的太傅,西汉贾谊所担任的
是长沙王和梁怀王的太傅,没有担任君主的太傅,也并非“位列三公
O
故答案为:D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B.“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错误。文中原句是“贾生以
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
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
更秦之法”,根据原文可以知道,他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不
是制定者。
故答案为:Bo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议”,讨论、商议;“对”,回答;“如其意所欲出”,觉得
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2)“少子”,小儿子;“爱”,受宠爱;“好书”,喜欢读书;“傅
之“,担任他的老师。
故答案为:①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
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
想说的话。②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
书,因此才让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1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贾谊才学优异被吴
廷尉召置门下;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C文帝召以为博士”,
廷尉把贾谊推荐给文帝,文帝任命他为博士;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
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
中大夫“,贾谊才能杰出,汉文帝欣赏他的才能,破格提拔,一年之
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故答案为:①贾谊才学优异被吴廷尉召置门下;②廷尉把贾谊推
荐给文帝;
③贾谊担任博士之职,能一一应答皇帝的提问,孝文帝欣赏他的
才能,破格提拔了贾谊。
1/1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巴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
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c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
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J王怒
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
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
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
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
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
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
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酶?“屈原曰: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
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蟆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
任之/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
任之/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
任之/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
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指编写,与《岳阳楼诃,》中“属
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B.“平伐其功”的“伐”指”炫耀其与《燕歌行并序》中“搬金
伐鼓下榆关”的“伐”不同。
C.迁,有移动、转变之意,在古代可指官职调动、升职或贬职,
在文中意指贬谪,降职。
D.渔父,在古诗文中既指捕鱼的老人,有时也借指隐士,本文
渔父两意兼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富有才学,曾受到楚怀王赏识。在担任左徒时,辅助怀
王商议国家大事,制定国家的法令,并且擅长外交辞令,参与外交事
务。
B.屈原洞察势态,料事深远。怀王欲到秦与昭王会面,子兰也
劝怀王前往,屈原认为去秦危险,与子兰争辩,结果怀王没听从他而
遇险。
C.屈原仕途不顺,但爱国始终如一。屈原虽然在外流放,仍然
眷恋着楚国,想要返回朝廷,在文章中再三表达自己振兴国家的志向。
D.屈原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渔父劝说他随世俗同进退,
但他为避免自己高洁的品行蒙受世俗的玷污,最终毅然自沉汨罗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5.《离骚》和《怀沙》是屈原各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请结合文
本简要概括。
【答案】1.C
2.A
3.B
4.①(楚怀王)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
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②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身体
外貌如干枯的树木。
5.①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疏远,他痛心怀王不辨
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苦闷中写下《离骚》。
②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劝他与世俗同进退,但屈原不
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写下《怀沙》来表明心志。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官职;称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
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
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
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
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
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
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
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
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
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
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
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百今异义的词语要“替
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杳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
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
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
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
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
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稿也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
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
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
谗言,不能分辨是非,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
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这时秦昭王
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
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
“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
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来求割让土地。怀王
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
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
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
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
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
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
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
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
放逐了屈原。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
身体外貌如干枯的树木。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
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
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c整个世界都混
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
糟,喝点薄酒?”屈原说:“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
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
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
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
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怀王很信任他。
“国事”是“图议”的宾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D;
“宾客”是“接遇”的宾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答案为:Co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
能力。
A.编写;嘱托,嘱咐。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句意:屈原编
写的草稿尚未定稿。/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B.炫耀,夸耀;敲击。两句中的“伐”含义不同。句意:屈原就
炫耀自己的功劳。/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
故答案为:A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与子兰争辩”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怀王稚子子兰劝王
行”可知,是怀王稚子子兰劝王出行,屈原与子兰双方并没有直接争
辩。
故答案为:B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亡”,逃亡;“内”,通“纳”,接纳;“竟”,最后。
(2)“被”,通“披”,披散;“颜色”,脸色;“形容”,身体外貌。
故答案为:①(楚怀王)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
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②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身体
外貌如干枯的树木C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可知,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
疏远,他痛心怀王不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
苦闷中写下《离骚》。
②由原文“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渔父曰:'夫圣
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醯?‘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可知,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劝他
与世俗同进退,但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写下《怀沙》来表明
心志。
故答案为:①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疏远,他痛心
怀王不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苦闷中写下《离
骚》。②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劝他与世俗同进退,但
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写下《怀沙》来表明心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
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
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
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
文帝说之,超迂,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因当改正朔,易服
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
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
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①、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
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
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
得。及渡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招投标模拟体验
- 施工期间质量保障协议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责任书范本3篇
- 现代情感剧本编写人才聘用
- 高速公路通信布线工程协议
- 食品加工园区管理指南
- 建筑通风新施工合同范本
- 交通运输项目薪资结构设计
- 基金管理收入管理办法
- 食品生产车间主任聘用合同
- GB/T 11446.8-2013电子级水中总有机碳的测试方法
- 医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登记表
- 打印版(田字、拼音格)A4纸
-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资料汇编
-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课件
- 教案:孔门十弟子
- 中医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课件
-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 房屋买卖协议书电子版模板
- 总工会新规慰问标准
- 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社会服务》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