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金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西周时期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字,第一字是长幼行辈的称呼如伯、仲、叔、季之类,第二字是和“名”相联的“字”,末一字是“父”字。……这样的称呼,……无非为了明确表示其身份和地位。其所以要标明长幼行辈,因为()A.家与国开始结合 B.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C.专制集权制度的需要 D.血缘是分封的唯一依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贵族男子的“字”,要标明长幼行辈,体现了血统尊卑地位,这与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有关,B项正确;西周时期贵族男子的“字”,要标明长幼行辈,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西周还未确立专制集权制度,排除C项;分封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分封的依据包括血缘和功绩等,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由此他追求“隆礼重法”,该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可知,该思想家既强调“教”(礼教),又强调“诛”(法治),即他追求“隆礼重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同时又主张“隆礼重法”,礼法并重,C项正确;因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因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仁政”,反对暴政,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因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反对空谈仁义,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其中“三分入漓七入湘”描述的工程位于如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三分入漓七入湘”所学可知,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灵渠位于图中④处,D项正确;①位于甘肃临洮一带,这是秦长城的西起点,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A项;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位于广西境内,②位置在关中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B项;③位于长江上游,四川成都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甲同学在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时作了如下图示,请指出该同学记忆错误之处()A.①政权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B.②汉化改革,推动民族交融C.③与宋、齐、陈均定都建康 D.④政权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前秦政权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而④是北周,不符合史实,D项符合题意;西晋政权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推动民族交融,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梁与宋、齐、陈均定都建康,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5.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的刘渊熟读儒教经典《春秋》《左传》等历史书,甚至还通晓《孙子》等诸子的著作。相传建立前赵政权的刘聪也是如此……到了后来前秦的苻坚、北魏的拓跋宏(孝文帝)在学识上也继承了这些胡人君主的传统。这些现象体现出()A.民族隔阂的消失 B.民族观念的相同 C.民族交融的发展 D.汉胡通婚的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题干中提到的匈奴的刘渊、刘聪以及前秦的苻坚、北魏的拓跋宏等胡人君主熟读儒教经典和诸子著作,说明他们在文化上接受了汉族的传统文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发展,C项正确;民族隔阂的消失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民族观念的相同说法错误,排除B项;汉胡通婚只是民族交融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是题干现象的直接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6.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①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②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③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④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期,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①②③符合,A项正确;隋炀帝时期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7.漫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白居易笔下的雁塔题名、诗仙李白的醉酒吟诗、古诗古画中的簪花仕女、青史留名的房谋杜断……散落在史书典籍中的盛唐气象,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下列表述不属于唐朝盛世局面形成原因的是()A.政府轻徭薄赋 B.唐德宗实行两税法 C.生产技术与工具改进 D.君主进行制度创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盛世局面的一些表现(漫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看到白居易笔下的雁塔题名、诗仙李白的醉酒吟诗、古诗古画中的簪花仕女、青史留名的房谋杜断),因唐德宗实行两税法是在唐朝中后期,此时唐朝盛世局面已经结束,B项不是形成盛世局面的原因,B项正确;A项“政府轻徭薄赋”能够减轻人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唐朝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C项“生产技术与工具改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是唐朝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排除C项;D项“君主进行制度创新”如唐朝前期的三省六部制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是唐朝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8.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七次经此海路抵达____再前往长安,伴随遣唐使同来的日本留学生、学问僧也常往返于此海道。此划线空格处的城市可能是()A.山东登州 B.浙江杭州 C.福建泉州 D.广东广州【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七次经此海路抵达山东登州再前往长安,伴随遣唐使同来的日本留学生、学问僧也常往返于此海道,A项正确;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七次经此海路抵达山东登州再前往长安,而不是浙江杭州、福建泉州、广东广州,B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9.金太宗天会十一年,猛安谋克大规模迁徙中原。……猛安谋克逐渐被纳入统一官制之下,与地方州县制并存。其结构为:京(兵马都总管)一府(兵马总管府)—猛安(相当于防御州)一谋克(相当于县)一村寨(寨使)。材料说明当时()A.实行南北面官制 B.因俗而治,学习唐宋制度C.女真族保留民族特色 D.北方民族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猛安谋克逐渐被纳入统一官制之下,与地方州县制并存。其结构为:京(兵马都总管)一府(兵马总管府)—猛安(相当于防御州)一谋克(相当于县)一村寨(寨使)。”可知,材料中提到猛安谋克制度逐渐被纳入统一官制,与地方州县制并存,这表明金朝在治理中原地区时,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学习和借鉴了唐宋的州县制度,以适应中原的行政管理需要。这种做法体现了对中原汉族传统制度的学习和融合,B项正确;南北面官制主要是辽朝的制度,排除A项;这不是单纯保留女真族的民族特色,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B项。10.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为巩固统一()A.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 B.推行民族团结的四等人制C.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D.设掌管民族事务的理藩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这些措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与巩固统一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四等人制属于民族歧视政策,不利于民族团结,排除B项;理藩院属于清朝设立的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表是1766—1812年清朝的农业生产和人口统计表。这主要说明当时()年份总人口(千人)农业人口(千人)耕地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斤)总面积(千亩)农夫人均(千亩)总额净额余额16001200009720072546427.5217658194691766200000170000103610925.2217007894391784300000255000100935416.7511225211711812350000297500105043614.941012470120A.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B.农耕经济高度发展C.传统经济结构松动 D.清朝统治危机初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766—1812年,清朝人口增长迅速,但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总体下降,这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说明当时清朝统治危机初现,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当时清朝统治危机初现,未体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当时清朝统治危机初现,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清朝的农业生产和人口统计,未涉及其他经济的发展状况,无法体现传统经济结构松动,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斐然,具有实用性特点,下列农学著作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农政全书》②《齐民要术》③《农书》④《四民月令》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农书》中国元代的综合性农书;《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因此,排序正确的是④②③①,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大口尊成为重要的礼器,频繁出现在墓葬和祭祀遗址中。如图为各地出土的大口尊比较,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B.大汶口文化擅长制作蛋壳陶C.多元一体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D.中华早期文明的交流与互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中国)。据材料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以大口尊为代表重要的礼器与中国各地出土的大口尊比较图可知,大口尊的样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中华早期各地文明存在交流与互动的现象,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体现中华文明的共性,而非个性和不同,排除A项;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黑陶,如高柄杯,为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排除B项;夏朝二里头遗址标志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4.综观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社会处于剧烈震荡转型时期,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二是由于国家出现了统治危机或积贫积弱,影响到国家的正常发展,为了富国强兵而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三是国家在非常时期偶遇突发事件而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改革。以下改革符合第一种情形的是()A.商鞅变法 B.庆历新政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它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符合第一种情形,A项正确;庆历新政是发生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改革,宋仁宗推动范仲淹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符合第二种情形,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宋神宗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一次政治改革,符合第二种情形,排除C项;张居正改革处于明朝时期,不符合“社会处于剧烈震荡转型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主因是()A.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B.血缘关系至此已经彻底废除C.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D.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割据性,易发生叛乱,而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西汉“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C项正确;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但与“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无关,排除A项;“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主因是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血缘关系至此已经彻底废除”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度属于中央官制,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有一本记载南朝历史的史书《南史》,在书中有一节关于南朝梁代末年(552年十二月)的一段记载:“淮南有野象数百,坏人室庐”,由此可知()A.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B.野象广泛分布中国各地C.南方经济尚处于开发中 D.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材料“南朝梁代末年(552年十二月)的一段记载:‘淮南有野象数百,坏人室庐’”可知,当时南方有野象破坏影响民众生活的现象,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尚处于开发中,C项正确;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实力没有超过北方,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野象在南朝梁朝时期淮南地区出现,并没有说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排除B项;两宋时期,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17.《晋阳秋》载:“中书令庾亮以元舅辅政,……绳(法律)御四海。”最终导致“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裁物,颇以此失人心”。由此可知,庾亮的行为()A.触犯了士族豪强的利益 B.违背了儒家思想的要义C.严刑峻法导致人心尽丧 D.推动道德和法律的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庾亮以元舅的身份辅政,大力推行法治,结果却丧失人心,而王导辅政,以宽和待人而获得众人的支持。由此可知,庾亮的行为触犯了士族豪强的利益,A项正确;庾亮的行为触犯了士族豪强的利益,并未体现其违背了儒家思想的要义,排除B项;材料表明庾亮大力推行法治,未体现“严刑峻法”,而且庾亮丧失人心是因为触犯了士族豪强的利益,排除C项;庾亮的行为触犯了士族豪强的利益,未涉及道德和法律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18.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可以印证上述结论的有()①科举制以考试取人②长安是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③政府实行两税法④法显收集大批梵文经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吸收借鉴隋朝的制度,对外来文化,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其中,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①符合题意;唐朝的长安是一个大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竞向来华学习,②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的建中元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新税法,③不符合题意,法显在东晋时期前往天竺,而不是唐朝,④不符合题意。因此,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9.陈邦瞻的“宇宙之变”说中,他提出“宇宙之变”的“三变”,是以治乱作为时代划分的标准,并指出三变的治世方式的不同,依据《宋史纪事本末序》而制如表。下列选项符合北宋治世方式的是()变至极治世方式一变唐、虞周七国道德(仁义礼乐)二变汉唐五季武力(机权诈力)三变宋明格律(准绳规矩)A.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 B.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C.《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D.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属于北宋治世方式,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加强了专制集权,D项正确;“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属于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项;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排除B项;“《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属于西汉董仲舒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20.辽人开始密切关注宋人的烹饪技艺和饮食观念,正如耶律德光所言:“南人饮食动息,北人无不知之。”随着对宋朝饮食文化的深入了解,辽人逐渐摒弃了原始的烹饪方式,转而学习宋人的精细饮食方法。下列选项有助于辽人学习宋人饮食方法的途径是()A.海上丝绸之路 B.茶马贸易 C.北宋赠与岁币 D.榷场贸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时期(中国)。榷场贸易是指宋辽之间在边境设立的贸易市场,通过这种贸易,辽人可以直接接触和了解宋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D项正确;相比之下,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涉及海外贸易,不会直接促进辽人学习宋人的饮食方法,排除A项;茶马贸易主要是茶叶和马匹的交换,会直接促进辽人学习宋人的饮食方法,排除B项;北宋赠与岁币则是政治上的经济补偿,不如榷场贸易直接有效地促进辽人对宋人饮食方法的学习,排除C项。故选D项。21.宋代冬季无雪时,地方官府会组织祈雪活动。北宋时期的地方祈雪活动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北、河东、京东等路,南方地区仅有两次祈雪活动的记录。南宋时期的地方祈雪活动主要分布于两浙和长江下游地区,包括两浙、江南、淮南、荆湖、福建、四川等路。南宋国土面积虽然不及北宋,但地方祈雪活动的分布区域更广。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 B.中原人口南渡 C.人地矛盾紧张 D.南宋推崇理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大量北方人口纷纷南迁,将主要集中于北方的祈雪活动传播到南方,使得南宋时地方祈雪活动的分布区域更广,B项正确;祈雪活动分布区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中原人口南渡,A项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A项;祈雪活动分布区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中原人口南渡,与人地矛盾紧张无关,排除C项;南宋推崇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明朝宦官汪直统领西厂,每次出行,随从甚众。前呼后应、遮街塞巷,朝中公卿大臣遇之皆避其道,以至“今人但知汪直太监也”。这一现象反映实质是()A.内阁成为虚职机构 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C.中央运行机制失衡 D.宦官专权局面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体现的是明朝宦官专权现象,宦官专权反映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强化,B项正确;内阁并非虚职机构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宦官专权并没有使中央运行机制失衡,而是君主专制强化结果和体现,排除C项;宦官专权只是表象,反映的本质是宦官背后皇权的强大,排除D项。故选B项。23.明末闽浙赣山区种靛业存在着山主、寮主和菁民三层关系。山主是“土著”,向“寮主”收山租。“寮主”是“颇有资本”者,他一方面向山主纳“山租”,另一方面雇佣“菁民”,“披寮篷以待菁民之至”。“菁民”是受雇于寮主,锄植种蓝。他“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可用于说明明朝()A.江南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B.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C.工商业市镇出现专业分工 D.南方农民大量破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根据材料“雇佣”、“受雇于寮主”、“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明末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关系出现了雇佣关系,新的经营方式出现,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农业的多种经营方式,排除B项;据材料“闽浙赣山区种靛业”可知,并非指工商业市镇,排除C项;明末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南方农民大量破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4.雍正时期,发生了一场具有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特点的运动,从雍正二年开始于川滇交界的东川等地,之后由鄂尔泰积极倡导,渐次推行到广西省、贵州省、湖广省、川东、川西和云南省,前后持续6年。这一运动()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具有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特点的运动,从雍正二年开始于川滇交界的东川等地,之后由鄂尔泰积极倡导,渐次推行到广西省、贵州省、湖广省、川东、川西和云南省,前后持续6年。”可知,这一运动是改土归流,这有利于西南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改土归流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和官僚机构关系不大,排除A项;文字狱对文化造成摧残,排除B项;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3分,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9分,共40分)25.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此相联系,各国对公社农民的人身控制有了很大加强。过去农民除耕作公田外,与国家发生关系很少。现在土地已由农民长期占有,履亩纳税,而且随着国、野划分的泯灭,农民往往还要为国家承担兵役,国家为保证财源、兵源必须加强对基层人口、土地的控制,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保持对公社的松散控制而已。——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邓广铭、田余庆等著《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新发展。材料二战国时,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不再仅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他们不必再接受传统的贵族“六艺”教育,如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射、御等,不需要文武并重,而是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昔日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不再是国君、卿大夫的家臣,而能够自由流动。他们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好奇,而是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即为了治国安邦、从事政治活动。——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新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士阶层“为了治国安邦、从事政治活动”而引发的意识形态变革。【答案】(1)新发展:①生产工具进步,铁制农具出现,牛耕推广;②水利事业发展;③土地制度变化,农民长期占有土地,履亩纳税;④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增加,不仅耕作公田,还要承担兵役;⑤国家对基层人口、土地的控制加强。(2)新变化:①身份来源更加多元化,与出身无关;②教育内容转变,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③社会地位变化,脱离昔日等级束缚,可自由流动;④学习目的功利化,为治国安邦、从事政治活动。意识形态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如儒家倡导“仁政”“德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等,为各国变法图强、实现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解析】【小问1】新发展: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可知,生产工具进步,铁制农具出现,牛耕推广;水利事业发展;根据材料“现在土地已由农民长期占有,履亩纳税”可知,土地制度变化,农民长期占有土地,履亩纳税;根据材料“而且随着国、野划分的泯灭,农民往往还要为国家承担兵役,国家为保证财源、兵源必须加强对基层人口、土地的控制,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保持对公社的松散控制而已”可知,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增加,不仅耕作公田,还要承担兵役;国家对基层人口、土地的控制加强。【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新变化:根据材料“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不再仅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可知,身份来源更加多元化,与出身无关;根据材料“他们不必再接受传统的贵族‘六艺’教育,如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射、御等,不需要文武并重,而是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可知,教育内容转变,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根据材料“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昔日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不再是国君、卿大夫的家臣,而能够自由流动”可知,社会地位变化,脱离昔日等级束缚,可自由流动;根据材料“他们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好奇,而是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即为了治国安邦、从事政治活动”可知,学习目的功利化,为治国安邦、从事政治活动。意识形态变革:根据材料“他们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好奇,而是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即为了治国安邦、从事政治活动”并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如儒家倡导“仁政”“德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等,为各国变法图强、实现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祖制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不许商人穿丝制品、操兵器、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做官,加倍征收他们的算赋。但是商人通过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用高利贷盘剥农民,成了富人,他们用钱财结交王侯,抬高了社会地位,以至文帝时出现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的严重形势。针对这种情况,文帝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和“约法省禁”的政策,给农民一些经济的实惠,减轻政治的压迫,增强农民阶级对抗土地兼并的能力,以保护封建的农业经济。——摘编自张大可《论文景之治》(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倡导“以农为本”原因。并结合所学,从思想和经济政策角度指出汉文帝“以农为本”的举措。材料二汉武帝继位后,随着治国思想的改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所谓“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皇帝对朝臣的控制;二是加强朝廷对各地的控制。这两个层次的控制加强的结果,自然是一切大权统归于至高无上的皇帝。——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加强“控制朝臣”和“控制地方”的制度分别是什么;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试析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材料三明清之际,随着本土经济结构的变化……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创了“新民本”思想的体系。传统民本主义多是批判暴君,而黄宗羲从制度上分析批判;在国家治理中,他认为君与臣“名异而实同”,职责都是为万民服务。在经济政策上,黄宗羲认为古圣王的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佛事、倡优等不切民用的末业。黄宗羲从“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出发,将中国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有学者认为,他的思想若能贯彻下去,结论应为民主共和。——摘编自焦园庆《黄宗羲民本思想及当代启示》(3)16世纪以来明清社会出现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变化,结合所学,指出“本土经济结构变化”在手工业领域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内容。【答案】(1)原因:①商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社会地位抬高,威胁封建农业经济;②文帝时出现商人富贵、农夫贫贱的严重形势;③为保护封建农业经济,增强农民对抗土地兼并的能力。举措:思想上,倡导以农为本;经济政策上,推行“轻徭薄赋”(如三十税一)和“约法省禁”。(2)制度:控制朝臣,建立内外朝制度;控制地方,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必要性: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②经济恢复发展后,富商大贾势力膨胀,影响社会稳定;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对外战争提供有力支持。(3)手工业领域表现: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产生。思想内容:①从制度层面批判君主专制;②提出君与臣职责都是为万民服务;③重新定义崇本息末,崇尚礼治,禁绝不切民用的末业。【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但是商人通过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用高利贷盘剥农民,成了富人,他们用钱财结交王侯,抬高了社会地位,以至文帝时出现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的严重形势。”得出①商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社会地位抬高,威胁封建农业经济;②文帝时出现商人富贵、农夫贫贱的严重形势;根据材料“增强农民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