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实务操作指南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务操作指南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务操作指南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务操作指南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务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实务操作指南TOC\o"1-2"\h\u29964第1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461511.1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与目的 470931.2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 430691.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417816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期工作 5174412.1项目可行性研究 598402.1.1项目背景及概况 515232.1.2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5131902.1.3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5266632.1.4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 5279442.1.5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593902.2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5237882.2.1环境影响识别 5164912.2.2评价因子筛选原则 5141322.2.3评价因子筛选 6238652.3环境保护目标确定 6167652.3.1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原则 6290282.3.2环境保护目标内容 6277812.3.3环境保护目标分解 614289第3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185123.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616283.1.1资料收集 6270183.1.2现场踏勘 6256603.1.3专家咨询 7212203.1.4公众参与 7185373.2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7190263.2.1环境质量监测 7267163.2.2生态状况监测 73523.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4143.3.1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8289133.3.2生态状况评价方法 87427第4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31034.1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81304.1.1定性预测方法 8192364.1.2定量预测方法 8279134.2环境影响评价参数选择 9221234.2.1确定评价目标 9286094.2.2确定评价因子 969684.2.3选择评价参数 927164.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分析 978174.3.1环境影响预测 9220504.3.2环境影响评价 9184714.3.3结果分析 93800第5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9284075.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原则 9211775.2环境保护措施方案设计 10309815.3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 1014231第6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0135536.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 11269746.1.1成本效益分析法 11326666.1.2市场价值法 11142196.1.3替代成本法 1182496.1.4愿意支付法 11295346.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价 11220976.2.1确定评价范围 11195946.2.2收集数据 11123126.2.3评估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1121606.2.4计算经济损益指标 12136496.2.5敏感性分析 1241366.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案例分析 1245126.3.1确定评价范围 12296746.3.2收集数据 127456.3.3评估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12139636.3.4计算经济损益指标 12131096.3.5敏感性分析 122612第7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 1290097.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构 12121557.1.1封面及封底 13126207.1.2摘要 13293097.1.3目录 13273747.1.4正文 13239937.1.5附件 141137.1.6签字页 14145107.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内容 14147757.2.1引言 14226747.2.2项目概况 14308637.2.3环境影响评价 14152607.2.4环境保护措施 14325987.2.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4275717.2.6评价结论与建议 1495807.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与修改 14193307.3.1报告编制单位自审 14124017.3.2报送审查部门 15187517.3.3审查部门审查 151157.3.4修改完善 1532467.3.5公众参与 15282667.3.6审查通过 158735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15306468.1公众参与的意义与原则 15293068.1.1公众参与的意义 15262438.1.2公众参与的原则 1562988.2公众参与的方式与程序 16261638.2.1公众参与的方式 16262388.2.2公众参与的程序 16113348.3公众参与效果评价 1616677第9章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监管 16249189.1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 17286769.1.1项目申报 1749009.1.2受理与审查 1795969.1.3审批决定 17327049.1.4公示与公告 17286049.2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点 17192929.2.1报告书完整性及规范性 17322419.2.2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 17320719.2.3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 17173309.2.4公众参与情况 17179509.3环境影响评价监管措施 1753809.3.1环境保护部门监管 17246389.3.2环境监察执法 18264929.3.3信息化管理 1894569.3.4风险防范与应急 1823579.3.5公众监督 181014第10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182578410.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选取原则 181441810.1.1典型性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 182485410.1.2现实性原则:优先选择近年来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以体现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要求。 181139610.1.3完整性原则:所选案例应包含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背景、评价方法、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措施建议等。 181016610.1.4教育性原则: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够为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182089310.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解析 18963610.2.1案例一:某火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8198910.2.2案例二:某高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9318510.2.3案例三:某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92769710.3环境影响评价经验总结与启示 193042310.3.1充分了解项目背景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91628810.3.2重视环境影响识别和预测,保证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191427610.3.3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控制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02913510.3.4加强风险评价和应急预案制定,提高项目环境安全管理水平。 202008810.3.5注重与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沟通,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社会接受度。 2039510.3.6持续关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评价水平。 20第1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与目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识别、预测、评估和提出预防或减轻措施的一种系统性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预防因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1.2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任务,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2)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3)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环境保护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操作进行了细化和指导。(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规和规章,对国家和行业层面的规定进行补充和细化。1.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立项阶段: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对环境影响进行初步分析。(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预测和评估。(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阶段: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交给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4)环境保护措施实施阶段: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开展环境保护设计和施工,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5)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和后评价阶段:项目竣工后,组织环境保护设施验收,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为项目管理提供依据。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期工作2.1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2.1.1项目背景及概况介绍项目背景、项目实施的必要性、项目目标以及项目所在区域的基本情况。2.1.2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描述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以及项目总投资和建设周期等。2.1.3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分析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包括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资源条件等,并提出用地方案。2.1.4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对项目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投资回报期、就业岗位、税收贡献等。2.1.5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2.2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是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识别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2.2.1环境影响识别分析项目在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2.2.2评价因子筛选原则依据国家及地方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项目特点,确定评价因子的筛选原则。2.2.3评价因子筛选根据筛选原则,从大气、水、声、土壤、生态等方面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2.3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进行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2.3.1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原则,制定环境保护目标。2.3.2环境保护目标内容明确项目在各个阶段应达到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环境质量标准等。2.3.3环境保护目标分解将环境保护目标分解到各个评价因子,为后续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依据。通过以上前期工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后续工作奠定基础,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和准确。第3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环境现状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等方法。以下详细介绍这些调查方法的具体操作。3.1.1资料收集在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包括:(1)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规划;(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目标及要求;(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状况;(4)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5)其他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现状资料。3.1.2现场踏勘现场踏勘是环境现状调查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自然条件;(2)调查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3)调查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4)了解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意见和诉求。3.1.3专家咨询专家咨询是提高环境现状调查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如下:(1)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座谈会或专家评审会;(2)向专家请教关于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问题;(3)根据专家意见,完善环境现状调查内容和方法。3.1.4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具体操作如下:(1)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公开征求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2)组织公众座谈会或听证会,听取公众对建设项目的看法;(3)整理公众意见,纳入环境现状调查报告。3.2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是依据调查结果,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价。3.2.1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包括SO2、NO2、PM10、PM2.5等污染物浓度监测;(2)水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等水质监测;(3)声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噪声级、噪声源等监测;(4)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土壤污染物浓度、土壤质地等监测。3.2.2生态状况监测生态状况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植被状况监测,包括植被类型、覆盖率、生物量等;(2)野生动物状况监测,包括种类、数量、分布等;(3)生态系统功能监测,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汇等。3.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根据监测结果,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等进行评价。3.3.1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单因子评价法,通过比较单个环境因子的现状浓度与标准限值,评价环境质量状况;(2)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评价环境质量状况;(3)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3.3.2生态状况评价方法生态状况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通过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判断生态状况的好坏;(2)生物多样性评价,通过调查物种多样性、生态位宽度等指标,评价生态状况;(3)景观生态评价,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生态状况。通过对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为后续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保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4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环境影响预测是评估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重要环节。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环境影响预测方法:4.1.1定性预测方法(1)专家咨询法: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2)矩阵分析法:列出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程度,构建矩阵,进行定性分析。4.1.2定量预测方法(1)数学模型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项目在建设、运行、维护等阶段的环境影响。(2)物理模型法:通过构建实验模型,模拟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2环境影响评价参数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参数的选择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以下为参数选择的一些建议:4.2.1确定评价目标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环境特点,明确评价的目标,为参数选择提供依据。4.2.2确定评价因子结合评价目标,筛选出影响环境的主要因子,如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等。4.2.3选择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因子,选择合适的评价参数,如浓度、质量、强度等。4.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分析4.3.1环境影响预测根据预测方法,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包括短期和长期影响。4.3.2环境影响评价将预测结果与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对比,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4.3.3结果分析(1)分析预测结果的可信度,检查评价方法、参数选择是否合理。(2)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为项目优化提供依据。(3)评估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本章从环境影响预测方法、评价参数选择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实务操作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相关方法和技术,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第5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5.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原则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环境保护措施应以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核心,结合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环境的综合治理。(2)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针对项目影响区域内主要环境问题和敏感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3)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保护措施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考虑经济成本,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政策法规,标准遵循。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时,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及环境标准。5.2环境保护措施方案设计环境保护措施方案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污染源治理措施。针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源,设计治理设施和处理工艺,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2)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针对项目影响区域的生态系统,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分析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废水收集、应急预案等。(4)环境监测与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管理措施,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监管。5.3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可行性分析。分析环境保护措施所采用技术的成熟度、可靠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发展趋势,评估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分析。从投资、运行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可行性。(3)环境效益分析。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后,对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效益。(4)社会可行性分析。评估环境保护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社会可行性。通过以上分析,论证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第6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6.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EnvironmentalEconomicImpactAnalysis,EEIA)是一种评估项目对环境产生的经济影响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使项目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6.1.1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CostBenefitAnalysis,CBA)是通过比较项目产生的总成本和总效益,评估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中,应将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纳入分析范畴。6.1.2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MarketValueApproach)是基于市场交易数据,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评估具有市场交易环境资源的项目,如水资源、空气质量等。6.1.3替代成本法替代成本法(ReplacementCostApproach)是根据替代环境资源的成本,评估项目对环境资源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无法直接计算环境价值的情况。6.1.4愿意支付法愿意支付法(WillingnesstoPay,WTP)是基于消费者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评估公共环境资源的价值,如自然保护区、文化遗产等。6.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价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步骤:6.2.1确定评价范围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环境影响因素,明确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6.2.2收集数据收集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环境影响预测数据、环境成本数据、环境效益数据等。6.2.3评估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运用上述分析方法,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成本和效益。6.2.4计算经济损益指标根据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评估结果,计算经济损益指标,如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6.2.5敏感性分析分析评价结果对关键参数的敏感性,以确定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案例分析:某城市拟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以改善当地水环境。项目预计投资1亿元,运行期为20年。6.3.1确定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包括污水处理厂建设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涉及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6.3.2收集数据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污水处理厂设计参数、水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价值等。6.3.3评估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市场价值法等方法,评估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成本和效益。6.3.4计算经济损益指标根据评估结果,计算污水处理厂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损益指标。6.3.5敏感性分析分析评价结果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水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等关键参数的敏感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为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保证项目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第7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7.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EIAReport)是评价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所形成的综合成果文件,其结构应清晰、合理,以便于审查部门和相关公众理解。以下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基本结构:7.1.1封面及封底包括报告名称、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等基本信息。7.1.2摘要简要概述项目背景、评价范围、主要评价内容、评价结论及建议。7.1.3目录列出报告各章节及页码。7.1.4正文(1)引言项目概述评价目的和依据评价标准和方法评价范围和时段(2)项目概况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施工组织(3)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分析影响因素识别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4)环境保护措施防治措施设计防治措施效果分析(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监测计划(6)评价结论与建议7.1.5附件包括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图表、计算过程等资料。7.1.6签字页报告编制单位、审核人、批准人等签字及日期。7.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内容7.2.1引言介绍项目背景、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范围和时段等内容。7.2.2项目概况详细描述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内容、规模、施工组织等。7.2.3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现状分析分析评价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现状,包括大气、水、声、土壤等环境要素。(2)影响因素识别识别项目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3)环境影响预测根据影响程度、范围等因素,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4)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范围等,并提出减轻或消除影响的措施。7.2.4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并进行效果分析。7.2.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期间和运营期间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监测计划,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7.2.6评价结论与建议7.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与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完成后,需进行审查与修改。具体流程如下:7.3.1报告编制单位自审报告编制单位应组织内部审查,保证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7.3.2报送审查部门将报告报送至具有审查权限的环境保护部门。7.3.3审查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对报告进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报告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和要求;(2)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结论是否合理;(3)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有效、可行。7.3.4修改完善根据审查部门的意见,报告编制单位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7.3.5公众参与在报告审查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并根据公众意见进行修改。7.3.6审查通过报告经审查通过后,由审查部门出具审查意见,报告编制单位据此进行最终修改。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8.1公众参与的意义与原则8.1.1公众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1)保障公众环境权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增强项目决策的透明度,促进决策与公众利益的紧密结合。(4)预防和化解环境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8.1.2公众参与的原则(1)公开透明原则:保证公众参与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2)平等参与原则:保障公众在参与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尊重公众的环境权益。(3)广泛覆盖原则:涵盖不同利益相关方,包括受影响群体、专家、社会组织等。(4)及时反馈原则: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及时回应和反馈。8.2公众参与的方式与程序8.2.1公众参与的方式(1)信息公开:通过网站、报纸、公告等形式,公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2)问卷调查:针对受影响群体发放问卷,收集公众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3)座谈会、论证会:邀请相关专家、利益相关方代表参加,就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讨论。(4)公众意见收集:设立意见箱、电话等,广泛收集公众意见。8.2.2公众参与的程序(1)制定公众参与方案:明确公众参与的目标、范围、方式、时间等。(2)开展信息公开:按照方案要求,及时公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3)组织公众参与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4)意见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公众意见进行整理、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5)反馈公众意见:将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及时反馈给公众。8.3公众参与效果评价公众参与效果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公众参与范围的广泛性:评价是否涵盖了受影响群体、专家、社会组织等。(2)公众参与方式的多样性:评价是否采取了多种方式,如信息公开、问卷调查等。(3)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评价公众意见在项目决策中的采纳程度。(4)公众满意程度: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公众参与效果的满意程度。(5)环境社会风险预防与化解:评价公众参与在预防和化解环境社会风险方面的作用。第9章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监管9.1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9.1.1项目申报项目单位在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后,向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相关材料。9.1.2受理与审查环境保护部门收到项目申报材料后,进行受理审查,对符合条件的进行项目审查,组织专家评审会,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评审。9.1.3审批决定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相关规定,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决定,并向项目单位发放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9.1.4公示与公告审批决定后,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审批结果通过官方网站等渠道进行公告。9.2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点9.2.1报告书完整性及规范性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否完整、规范,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9.2.2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评估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大气、水、土壤、生态、噪声等方面,分析影响程度及范围。9.2.3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审查环境保护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可行,能否保证项目实施后环境影响的可控和最小化。9.2.4公众参与情况了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情况,包括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及处理结果。9.3环境影响评价监管措施9.3.1环境保护部门监管环境保护部门对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监管,保证项目单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决定。9.3.2环境监察执法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9.3.3信息化管理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监管信息的数据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9.3.4风险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