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2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电离辐射诱导的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产生的心脏疾病。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通过miRNA调控P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如题图。miRNA是细胞内一种单链小分子RNA,可与mRNA靶向结合并使其降解。circRNA是细胞内一种闭合环状RNA,可靶向结合miRNA,使其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离辐射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B.前体mRNA被剪切成的circRNA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circRNA和mRNA通过对miRNA的竞争性结合调节P基因表达D.减少细胞内miRNA含量或增大细胞内circRNA含量可抑制细胞凋亡【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题图可知,miRNA能与mRNA结合,使其降解,降低mRNA的翻译水平。当miRNA与circRNA结合时,就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详解】A、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A正确;B、前体mRNA被剪切成的circRNA是环状R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C、据图示可知circRNA和mRNA通过对miRNA的竞争性结合调节P基因表达,C正确;D、P蛋白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内miRNA含量或增大细胞内circRNA含量可促进P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2.高等植物的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它可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可继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题图是某二倍体高等植物花粉母细胞经分裂形成精子和营养细胞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曲线,下列各项中能用该曲线表示的是()A.染色体数目在生殖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的变化B.同源染色体对数在花粉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的变化C.染色体组数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过程中的变化D.DNA分子数目在花粉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的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高等植物的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它可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可继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的过程是减数分裂,该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在减数分裂I结束时会减半,减数分裂Ⅱ后期恢复,减数分裂Ⅱ结束时再次减半。【详解】A、生殖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先不变,分裂后期因着丝粒的分裂而加倍,分裂结束时再次减半,A正确;B、花粉中已经不含同源染色体,其形成生殖细胞过程是有丝分裂,这个过程中均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C、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的过程是减数分裂,该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在减数分裂I结束时会减半,减数分裂II后期恢复,减数分裂II结束时再次减半,C错误;D、DNA有核DNA和细胞质DNA,且DNA分子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增加是一个渐变的过程,D错误。故选A。3.褪黑素(MEL)是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和分泌的一种激素。MEL在体内可被代谢为AMK,药物N可抑制该代谢过程。为探究MEL对长时记忆的确切影响和机理,科研人员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①每组实验前检测一次鉴别指数(表征长时记忆强度的数据,用DI表示,DI值越大,长时记忆能力越强);②给甲组注射1mL溶解在溶剂Q中的MEL,乙组注射1mL溶解在溶剂Q中的AMK,丙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第二次鉴别指数;③接着给每组小鼠注射等量溶解于Q溶剂中的药物N,一段时间后检测第三次鉴别指数,结果如题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MEL在小鼠体内可代谢为AMK,乙组甲组丙组AMK能增强小鼠的长时记忆B.注射药物N后,甲组小鼠MEL代谢速率加快,长时记忆强度降低C.注射药物N后,乙组小鼠内源性MEL减少,长时记忆强度略有下降D.为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应在步骤②中给丙组小鼠注射1mL生理盐水【答案】A【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系。【详解】A、由题意可知,MEL在小鼠体内可代谢为AMK,AMK能增强小鼠的长时记忆,A正确;B、注射药物N后甲组小鼠长时记忆强度降低,原因是MEL不能代谢为AMK,进而产生作用,B错误;C、注射药物N后乙组小鼠长时记忆强度略有下降,原因是其抑制了小鼠内源性MEL代谢为AMK的过程,小鼠产生的MEL并未减少,C错误;D、为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应在步骤②中给丙组小鼠注射1ml溶剂Q,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故选A。4.发作性睡病表现为白日嗜睡,晚上失眠。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人脑部下视丘细胞产生的食欲素显著减少密切相关。人感染甲型HIN1流感病毒后,机体产生的抗体除抑制病毒的增殖和扩散外,还会加速患者下视丘细胞凋亡,从而引起发作性睡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1N1可与B细胞直接接触,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个信号B.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后,暴露的H1N1可被巨噬细胞直接吞噬C.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都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D.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抗体会加速下视丘细胞凋亡引发发作性睡病【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中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而传递的第二信号。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靶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一般认为,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详解】A、部分侵入机体的H1N1可与B细胞直接接触,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A正确;B、细胞毒性T细胞将含H1N1的靶细胞裂解后,暴露的病毒可与抗体结合或被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直接吞噬,B正确;C、与H1N1作战时,B细胞的活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作为第二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C正确;D、患者免疫自稳功能异常,H1N1抗体才会将正常的下视丘细胞当成异物,加速其凋亡,进而引发发作性睡病,D错误。故选D。5.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题图1)。河豚毒素(TTX)是一种Na+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TTX处理前,适宜电刺激均会引起突触前和突触后微电计发生一次偏转B.TTX处理前,适宜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导到突触后神经元C.TTX作用于Na+通道,导致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D.图示研究结果表明该突触前神经元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若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该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打开离子通道,钠离子大量内流,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详解】A、TTX处理前,适宜电刺激均会引起突触前和突触后微电计发生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再到静息电位的变化,微电计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A正确;B、TTX处理前,适宜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到达突触前膜,转化为化学信号,到突触后膜处再由化学信号转化成电信号,B错误;C、动作电位由Na+内流形成,TTX处理后动作电位峰值下降,因此TTX作用于Na+通道,导致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C正确;D、兴奋性递质打开Na+通道,产生动作电位,表明突触前神经元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兴奋性递质,D正确。故选B。6.某昆虫翅色的绿色(G)对褐色(g)为显性。现有甲乙两个大小(数量)相同的昆虫种群,其个体的基因型频率如题图所示。现将两个种群混合组成一个新的种群丙,让其中所有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1中G基因的频率与甲乙种群混合而成的丙种群不同B.丙种群中个体间相互作用发生协同进化C.丙种群中绿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67.5%D.丙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拥有的G和g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图可知:甲乙种群混合而成的丙种群中G基因的频率为45%,g基因的频率为55%,丙种群自由交配得到F1,F1代G和g基因的频率不变。2、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种群的基因库【详解】A、甲乙种群混合而成的丙种群中G基因的频率为45%,g基因的频率为55%,丙种群自由交配得到F1,F1代G和g基因的频率不变,A错误;B、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B错误;C、丙种群由大小相同的甲乙种群混合而来,绿色个体包括GG和Gg,基因型(GG+Gg)的频率为67.5%,C正确;D、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种群的基因库,而非全部个体拥有的全部G和g,D错误。故选C。7.草地贪夜蛾是一种玉米害虫,具有极强的远距离迁飞能力。有研究人员在广东省多个地区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卵的密度B.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变化无地区差异C.2020年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普遍高于2021年D.草地贪夜蛾虫害的发生与作物布局、人工管理等因素关系不大【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因新的环境中没有制约它的生物,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详解】A、草地贪夜蛾卵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B、由图可知,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变化有地区差异,B错误;C、由图可知,2020年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普遍高于2021年,C正确;D、草地贪夜蛾虫害的发生与作物布局、人工管理等因素有关,都会一定程度影响种群数量,D错误。故选C。8.油菜素内酯(BR)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能促进芽、叶细胞分裂,促进种子萌发等。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科学家研究了不同浓度BR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6组是在相同条件的盐胁迫下进行的实验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1组玉米种子不进行盐胁迫和BR处理B.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BR与脱落酸的作用相抗衡C.高浓度的BR会加重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D.盐胁迫下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BR浓度位于0.025~0.100mmol·L-1之间【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本题中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盐胁迫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发芽率;油菜素内脂浓度为0时对应的组别,也就是1和2都为对照组。【详解】A、由题可知: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那么第一组就在蒸馏水中培养,不进行盐胁迫和BR处理,A正确;B、脱落酸能抑制发芽,与油菜素内酯作用相抗衡,B正确;C、由图可知,低浓度BR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提高,第五组后,高浓度BR处理下,种子发芽率依然比第二组更高,说明高浓度BR依然是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C错误;D、由图可知,在0.050mmol·L-1浓度下的BR对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明显,那么最适浓度应该在此浓度的两侧那么应该位于0.025~0.100mmol·L-1之间,D正确。故选C。9.研究者以拟南芥根段作为组织培养材料,探讨了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机制。在愈伤组织生芽过程中,细胞分裂素(CK)通过A基因和W基因起作用。为探讨A基因与W基因的关系,用转基因方法在突变体a(A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中过量表达W基因,获得材料甲。将材料甲、突变体a和野生型三组愈伤组织在CK与生长素比例高(高CK)的培养基中培养,三组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比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伸长生长B.A基因表达产物可能调控W基因表达C.A基因表达产物是诱导出芽的必要条件D.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分化、侧技发育、叶绿素合成。【详解】A、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A错误;B、野生型A基因正常,突变体a的A基因功能缺失,根据图可知高CK诱导8d后野生型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比例开始增加,突变体a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比例为0,材料甲A基因功能缺失但W基因过量表达,愈伤组织也可以分化为芽,据此推测A基因表达产物可能调控W基因表达,B正确;C、材料甲A基因功能缺失,愈伤组织仍可以分化为芽,因此A基因表达产物不是诱导出芽的必要条件,C错误;D、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由形态学下端运往形态学上端,D错误。故选B。10.家兔的减压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该反射弧中连接减压神经中枢的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某同学对已麻醉的家兔进行手术,并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测定其血压变化,以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手术处理和结果如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组别减压神经迷走神经血压甲组++下降乙组—+下降丙组+—不变注:“+”表示该神经完好,“—”表示剪断该神经。A.手术离体部位要用蒸馏水浸润以维持反射弧活性B.减压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C.该实验证明减压反射中减压神经是传出神经D.减压反射可以缓解血压突然升高带来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手术离体部位要用生理盐水浸润以维持反射弧活性,A错误;B、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中对已麻醉的家兔进行手术,并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测定其血压变化,该过程中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B错误;C、分析表格可知,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迷走神经完好时血压下降,而减压神经完好时血压不变,据此推测,减压反射中迷走神经是传出神经,C错误;D、对已麻醉的家兔进行手术,并用电流刺激神经中枢后测定其血压变化,结果显示迷走神经完好时血压可以下降,说明减压反射可以缓解血压突然升高带来的变化,D正确。故选D。11.植物在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农业生产中,人们往往会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植物生长状况,以满足生产需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的高温诱导才能开花,是春化作用的结果B.机械化采收棉花之前,在叶片上喷洒脱落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C.番茄植株生长早期,为枝条顶端喷洒低浓度的2,4—D,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发生D.为有效调节植物的生长,可以在肥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由基因表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对于多细胞植物体来说,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和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详解】A、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麦)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A错误;B、脱落酸具有促进叶片脱落的作用,故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B正确;C、2,4—D为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低浓度2,4—D并不能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因此不能抑制顶端优势,增加侧芽数,C错误;D、在农业生产上,为防止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肥料成分相互作用,降低药效或者增加毒害,我国规定禁止在化肥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故选B。12.如图为生物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一个池塘内两个浮游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λ=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种群为“S”形增长,在t3时达到环境容纳量B.A种群在t4时,数量多于B种群C.在t2-t5的变化过程中,t5时B种群数量达到最小,t5之后生存条件得到改善,数量逐渐增多D.影响两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答案】C【解析】【分析】λ=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1时,种群数量增长,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λ1时,种群数量减少。种群的增长形式有"J"形增长和“S”形增长。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种群“S”形增长是指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题图显示,A种群在t3前λ1,种群数量一直下降,并非“S”形增长,A错误;B、t4时,A种群的λ=1,种群数量在经过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B种群的λ<1,种群数量在减少,但A、B种群原来的大小未知,且A、B都是浮游动物,所以,A种群在t4时,数量不一定多于B种群,B错误;C、在t2-t5的变化过程中,t5之前B种群的λ<1,种群数量一直减少,到t5时,λ=1,种群数量不再减少,所以,t5时B种群数量达到最小;t5之后,其λ>1,种群数量表现为增加,说明t5之后B种群生存条件得到改善,数量逐渐增多,C正确;D、影响两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如食物和天敌等;非密度制约因素指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如气候因素和自然灾害等,D错误。故选C。13.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前者是指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即在没有竞争和捕食的胁迫下,能够在更广的条件和资源范围内得到生长繁殖;后者是物种实际占有的空间。下图是某地区三种动物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气候适宜、空间充足的条件下,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为基础生态位B.三种动物活动时间不同,减少生态位重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研究某动物的生态位,不止研究其活动规律,还需要研究它的食物、天敌等因素D.三种动物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1、分析题曲线可知,甲乙丙三种动物觅食活动的时间相互重叠,说明三种动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但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这种相互错开觅食,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详解】A、由题意可知,生物的所有环境条件都是最适宜的,而且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这样的生态位叫基础生态位,但甲乙丙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因此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是基础生态位,A错误;B、由图可知,乙和丙的活动时间比甲更晚,说明乙、丙比甲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由生态位的概念可知,研究某动物的生态位,不止研究其活动规律,还需要研究它的食物、天敌等因素,C正确;D、甲乙丙三种动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三种动物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有利于对当地资源环境的充分利用,D正确;故选A。14.吊兰具有观赏、净化环境、药用等价值,为实现吊兰快速大量繁殖,研究人员开展相关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NAA促进吊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培养天数/dNAA溶液浓度/(mg·L-1)050100200501.81.00103.09.62.801522.444.021.60.42060.386.437.76.0注:表中测量的数据是吊兰插条的平均根长(单位:cm)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吊兰插条的平均根长B.本实验使用的NAA是由植物体产生并发挥作用的一类植物激素C.表中数据是预实验的结果,目的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浓度范围D.NAA促进吊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50mg·L-1【答案】C【解析】【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浓度的培养天数,因变量是吊兰插条的的平均根长,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浓度和培养天数,因变量是吊兰插条的的平均根长,A错误;B、本实验使用的NAA是由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B错误;C、表中数据是预实验的结果,目的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浓度范围,缩小最适浓度所在的范围,C正确;D、虽然表格数据中NAA在浓度50mg·L-1时促进生根效果最好,但数据有限,不能确定是最适浓度,还需要进一步探究,D错误。故选C。15.东莞市同沙水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进了浮游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动物等10余种生物来治理水质污染,其中耐盐性挺水植物莞草对水体污染物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浮游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动物等10余种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B.同沙水库中莞草的生态位通常包括它的种群密度、栖息地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引进的多种生物不会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莞草和其他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竞争无机盐和阳光【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所有的生物及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详解】A、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选项中没有微生物,不是生物群落,A错误;B、植物生态位主要研究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错误;C、引进的多种生物会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D、莞草和其他浮游植物、沉水植物会竞争无机盐和阳光,D正确。故选D。16.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的功能,当包被了抗体的病原体无法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时,自然杀伤(NK)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B.过程②中NK细胞通过FcR与抗体结合后被活化,释放胞毒颗粒裂解病原体C.病原体上包被的抗体可由记忆B细胞合成分泌,且它的活化需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D.当图示过程再次发生时,记忆B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过程②中NK细胞通过FcR与抗体结合后被活化,释放胞毒颗粒裂解病原体,使病原体死亡。【详解】A、图示为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为体液免疫的过程,A错误;B、由图可知,过程②中NK细胞通过FcR与抗体结合后被活化,释放胞毒颗粒裂解病原体,使病原体死亡,B正确;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活化记忆B细胞只需相同抗原再次刺激,C错误;D、当图示过程再次发生时,记忆B细胞由原来的记忆B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D错误。故选B。17.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淋巴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C.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D.q为浆细胞,其分泌的特异性抗体能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相应病原体结合【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毒侵入细胞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详解】A、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错误;B、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起到增强免疫功能,C正确;D、q为浆细胞,其分泌的特异性抗体能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相应病原体结合,D正确。故选A。18.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醛固酮,主要的作用是调节人体内的水盐平衡,还可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B.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机体激素的受体C.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D.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可能与机体中的其他激素共同发挥作用来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分泌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详解】A、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分泌是受下丘脑控制的分级调节,而胰高血糖素是通过下丘脑直接通过神经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A错误;B、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够识别神经递质,传递兴奋,也能够识别盐皮质激素,进行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所以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受体,B正确;C、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含量变化会反馈给垂体和下丘脑,调控其分泌相关激素含量变化,维持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含量相对稳定,C正确;D、肾上腺盐皮质激素还可与抗利尿激素共同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19.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2021年科学家揭示了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增强抗炎反应,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菌脂多糖可引起炎症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1)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_________(中枢/外周)神经系统。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请写出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_________。(2)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3)请以健康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外周②.足三里→Prokr2神经元→延髓→迷走神经→肾上腺(2)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3)①.选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为A、B两组;A组小鼠破坏Prokr2神经元,B组小鼠不做处理;对两组小鼠用细菌脂多糖诱发炎症;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足三里位置,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

②.B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明显强于A组【解析】【分析】据图可知,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机理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迷走神经作用到肾上腺,肾上腺细胞分泌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导致针灸抗炎。【小问1详解】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因此根据“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可知其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据图可知,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是足三里→Prokr2神经元→延髓→迷走神经→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去肾上腺素抑制炎症)。【小问2详解】分析题意可知,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该部位可能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因此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本实验验证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自变量为是否具有Prokr2神经元(可以一组破坏Prokr2神经元,一组不破坏),因变量为是否出现抗炎症反应,其他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思路为:选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为A、B两组;A组小鼠破坏Prokr2神经元,B组小鼠不做处理;对两组小鼠用细菌脂多糖诱发炎症;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足三里位置,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验证性实验结果是唯一的,因为B组含有Prokr2神经元,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因此实验现象为B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明显强于A组。20.溃疡性结肠炎(UC)是由于肠道的黏液屏障被破坏,致病菌侵入肠道,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T细胞从而加剧对肠上皮的破坏,产生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清肠温中方(中药制剂)可有效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科研人员以记忆辅助性T细胞为切入点,研究清肠温中方治疗UC小鼠的免疫学机制,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每一个点代表一个记忆辅助性T细胞,空白组为正常小鼠,模型组为UC小鼠,清肠温中方组为利用清肠温中方治疗的UC小鼠组(1)细胞因子主要由_____细胞产生。被致病菌感染肠上皮细胞可以被T细胞裂解,最终使病原体被清除,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清肠温中方可以使记忆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_____(填“增加”或“减少”)。根据记忆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推测该药物减轻UC的机理是_____。(3)焦虑患者更容易患UC,这与焦虑可促使肠道细胞产生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有关。研究发现中药制剂痛泻药方可通过迷走神经降低5-HT含量,减轻UC病症。请利用下列材料验证该结论。实验材料及用具:UC模型小鼠若干只、痛泻药方(可口服)、5-HT含量检测仪等。实验思路:_____。实验结果:_____。【答案】20.①.辅助性T②.免疫防御21.①.减少②.因药物造成记忆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产生的辅助性T细胞减少,进而产生的细胞因子减少,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破坏作用,进而减轻炎症的发生22.①.实验思路:取UC模型鼠若千只,均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小鼠不作处理,乙组小鼠口服痛泻药方,丙组小鼠切断迷走神经后口服痛泻药方;将上述3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检测5-HT含量②.乙组小鼠血液中5-羟色胺含量较少;甲组和丙组小鼠血清中5-HT含量较多【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空白组(正常小鼠组)记忆辅助性T细胞数量少;模型组(UC小鼠)记忆辅助性T细胞数量多;清肠温中方组(清肠温中方治疗的UC小鼠组)记忆辅助性T细胞数量比空白组多,但比模型组少。【小问1详解】细胞因子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但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被致病菌感染的肠上皮细胞可以被T细胞裂解,最终使病原体被清除,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可知,相比模型组,清肠温中方可以使记忆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题干信息“致病菌侵入肠道,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T细胞从而加剧对肠上皮的破坏”,可知,加剧对肠上皮的破坏的原因是T细胞的活化,再结合清肠温中方可以使记忆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综合分析可推测清肠温中方造成记忆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产生的辅助性T细胞减少,进而产生的细胞因子减少,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破坏作用,进而减轻炎症的发生。【小问3详解】本实验是验证中药制剂痛泻药方可通过迷走神经降低5-HT含量,减轻UC病症。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痛泻药方的有无和迷走神经的有无,检测指标是5-HT含量。因此实验思路是取UC模型鼠若千只,均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小鼠不作处理,乙组小鼠口服痛泻药方,丙组小鼠切断迷走神经后口服痛泻药方;将上述3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检测5-HT含量。由于中药制剂痛泻药方可通过迷走神经降低5-HT含量,减轻UC病症,因此乙组小鼠血液中5-羟色胺含量较少;甲组和丙组小鼠血清中5-HT含量较多。2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农业生产上经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改善生产效益。回答下列问题:(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农民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浸泡可以降低种子中(填激素名称)_________的含量从而解除休眠,此时赤霉素促进了种子萌发。春季也是植树造林的季节,移栽树苗时,为了保证成活率,可以用生根粉(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进行处理,若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小,处理方法是________。(2)夏季是植物快速生长的季节。农田里双子叶杂草的生长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农业上常采用喷洒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方法除去双子叶杂草。下图甲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双子叶杂草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反应。由下图中曲线可知,代表玉米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I”或“Ⅱ”)。(3)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研究人员用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研究乙烯释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CK为对照)。由图可以看出,ABA可以________(填“抑制”或“诱导”)乙烯的生成。(4)赤霉素除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够促进细胞____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5)大麦的矮生突变体与赤霉素有关,有的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有的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探究某种大麦的矮生突变体所属的突变类型,请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预期结果及结论: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____________。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____________。【答案】(1)①.脱落酸②.浸泡法(2)Ⅱ

(3)诱导(4)细胞伸长(5)①.将矮化大麦品种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B组不作处理②.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③.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解析】【分析】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Ⅰ代表双子叶植物、Ⅱ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乙分析:外源脱落酸处理和CK组相比,两条曲线同步增减,可以推测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处理组的曲线在CK组曲线下,说明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小问1详解】农民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可以降低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从而解除休眠;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小时,宜采用浸泡法。【小问2详解】由图甲分析可知,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Ⅰ代表双子叶植物,Ⅱ代表玉米。【小问3详解】由图乙可知,外源脱落酸处理和CK组相比,两条曲线同步增减,可以推测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小问4详解】赤霉素除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小问5详解】大麦的矮生突变体与赤霉素有关,有的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有的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欲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