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形势展望_第1页
2025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形势展望_第2页
2025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形势展望_第3页
2025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形势展望_第4页
2025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形势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2024年,在政府推动、需求拉动、技术赋能等因素驱动下,我国安全应急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展望2025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增强,重点应用场景需求将持续增长,高质量装备供给体系将逐步完善。但也要看到,安全应急产业还存在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产业链尚不完备、部分关键技术仍不成熟、市场潜力尚未充分释放等问题。针对以上,赛迪研究院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关键词】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形势展望2024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显现,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意义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展望2025年,安全应急产业将保持向好向优的发展态势,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下,产业技术、集聚效应、供给能2024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产业总体政策方面,4月《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印发,提出要“推广应用先赛迪智库进适用安全装备”。8月《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名单》印发,列出以实践应用为基础的150项成功案例,促进了安全应急装备的应用推广。9月《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印发,提到“在基层推广配备‘小、快、轻、智’新兴技术装备”。10月《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工业领域2024版)》印发,列出100项高技术安全应急装备,为各地推动工业领域安全应急装备更新配备、企业研发布局提供指导。细分领域政策方面,围绕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机器人、防汛抢险技术装备、矿山智能化等方面分别制定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应用》《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资金支持方面,我国增发1万亿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结转2024年使用超过5600亿元,大力支持了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和装备的配备;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国债资金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近8000亿元,带动各类设备更新超过200万台(套),其中包括安全应急装备;同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预计政府为了增加基础设施和关键设备的采购和更新,提高公共服务和应急响应能力,会继续通过国债融资直接刺激安全展望2025年,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环境将持续向好。安全应急产业将进一步与重点领域行业、新兴产业政策融合发展。在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等因素驱动下,我国安全应急产业逐步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将进一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智赛迪智库2024年,安全应急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和集群的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类基地共42家(包括已获批的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26家、待评估的原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或应急产业示范基地16家)。总体来看,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已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为引领,东中西部协同发展格局。在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评选中,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集群入围;在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包括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电磁空间安全产展望2025年,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建设将持续推进,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增强。地方将以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目标,逐渐将安全应急产业列为培育发展的重点产业,积极投入到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一方面,已经具备国家示范基地的省份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实力、规模,另一方面,未建设基地的省份也逐步将安全应急产业纳入产业发展体系,预计2025年,各地将打造更多竞争赛迪智库灾害事故多发频发倒逼重点领域安全应急装备快速发展。在自然灾害方面,我国自然灾害形势比较复杂严峻,救灾工作面临较大挑战。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共造成全国8402.7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836人,紧急转移安置334.7万人次;倒塌房屋5万间,损坏房屋6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048.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32亿元。从灾害类别来看,降雨极端性强,洪涝和地质灾害突发多发,从时空分布来看,灾情呈现“南重北轻”态势。在安全生产方面,交通运输、渔业船舶、危化品储存和运输、文旅领域等苗头性风险较大。因此,从安全应急产业需求侧来看,灾害事故多发频发对安全应急展望2025年,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的地震和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危化品安全事故等十大重点场景为核心的安全应急装备仍为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方向。一是着重发展需求“急”的装备。聚焦近年来多发的自然灾害场景和造成较大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需求“广”的装备。针对家庭应急产品、紧急生命救护等不断增长的市2024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供给与应用水平显著增强。一是呈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态势。安全应急企业聚焦关键技术、细分领域、重点产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名单》中,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强、实践性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二是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2024年,应急管理部组织起草了《防护服装颗粒物防护服》《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的《电动端化、智能化迈进。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安全应急细分领域不断融合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在安全应急领域应用快速发展,8月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应急管理“久安”大模型,技术赋能将不展望2025年,政府和企业将持续从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生态建设方面协同推进布局安全应急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加快形成高质量安全应急装备供给体系。一是深入发展“专”用领域装备。加大专用安全应急赛迪智库装备研发创新和应用推广,持续完善安全应急产业细分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二是不断拓展“新”型先进技术和装备。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将得到更大突破,装备智能化水平将进一一是缺少针对性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我国现行的国家、地方安全应急产业政策多处于宏观引导层面,只有部分地区出台了较为详细的专项政策,大部分地区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激励措施,缺少专门针对安计口径、分类标准和制度不完善。安全应急产业属于典型的复合产业,涉及装备制造、材料、轻工、化工、通信、电子信息等众多行业,隶属关系复杂,统计标准尚未统一,统计方法不够完善,统计机制尚处缺位,不利于产业科学管理和精准施策。三是在促进市场开拓、培育市场环境和引导产品消费方面的相关政策不足,安全应急产业市场潜力尚未一是产业链条结构部分失衡。总体来看,我国安全应急产业中产品主要集中在事后响应阶段,应急处置救援类装备生产占比较高,对监测预警阶段的产品投入仍显不足。从各地发展情况来看,一些地方缺乏对产业结构的整体和长期谋划,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地方特色不足,难以发挥优势实现自主发展,产业保障支撑能力与区域应急需求不匹配。二是领军型企业培育不足。安全应急产业布局相对分散,整体行业企业普遍规模小,以中小企业为主,新兴领军企业及龙头企业较少,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足,未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聚集和规模效应有限,产业后继发展力量不强。三是高端技术产品供给水平有限。安全应急企业聚焦中低端产品较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不足,高端装备国产市场占有率较低,如航空灭火救援装备、高端城市救援装备等领域关键设备在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方面水平不高,较进口一是关键装备和部分零部件仍存在技术积累不足问题。如消防车辆赛迪智库口依赖较重,制约了产业化推进。二是部分新型装备对各类应用场景的一是供需对接不畅制约产业化进程。一方面,国产化品牌的社会认可程度存在滞后,从近些年我国采购的进口安全应急装备情况来看,90%的装备和产品已具备国内产品替代能力,但由于供需对接不足,地方相关部门等用户不了解国内产品实际水平,导致部分国产装备推广应用进程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供给侧企业与基层需求用户缺乏精准对接,导领域市场培育不足。当前,安全应急产品采购仍以政府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为主,家庭和个人需求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全民公共安全的消费需求不强,烟感报警器、家用灭火器、救生缓降器等家庭应急产品以及自一是建立安全应急产业统计制度。进一步明确安全应急产业边界,一是推进产业补短板、锻长板。政府在摸清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判断产业链断链、缺链、弱链环节,研究绘制安全应急产业链图谱,以清单形式确定引领的龙头企业及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精准开展链式招商,建立差异化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在产业链中更好地发挥填空白等作用,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二是加强企业培育。研究设立安全应急产品采购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源共同推赛迪智库动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安全应急企业集团和拥有自主专利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专精中小型企业,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和发展。三是持续推进安全应急装备标准化建设。围绕重点场景和实战需求,持续完善相关装备性能、指标、用途标准规范,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的衔接对应,提升国产安全应一是推进核心技术攻关。针对先进安全应急装备和产业链短板环节,组合运用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应用示范等方式,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破解产业链中的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