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丽课题1文言文两则备课李丽者教材简析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教材简析教学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点点点点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教学2课时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课前导入2、什么是学弈?请同学们阅读预教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我们学习《学弈》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孟子二、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过具书,注释解决(3)掌握生字字形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程3、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三、理解内容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讨论2、逐句理解,讨论解决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4、背诵课文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学习生字查字典解决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3、组内自学生字,先分工,再学习4、汇报学习成果三、细读课文理解意思1、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3、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1)第一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①小儿:小孩②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③指名朗读,试着说说这段话的(2)其余各段的方法同上1、两个小孩喜欢探索的精神可2、两个小孩认识事物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设计课题2匆匆备课李丽者教教知识目标:教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目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点点点点课前教学教学时2课时间二次备课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一次备课第一课时教一、导入新课走过了多少个日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作者在走过了八千多个2、了解作者过(1)哪位同学查到了有关作者的资料?给大家说说(2)教师补充程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第二课时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学生朗读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设计课题教课题教析教点点课前者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朴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教教学2课时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二次备课教一次备课第一课时二次备课教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学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过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程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2)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3)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2)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3)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花心木苗),我会想……花心木苗),我会想……花心木苗),我会想……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板李丽课题4*顶碗少年备课李丽者教析教教析教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点点点点课前1、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2、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时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间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2、师: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教3、介绍作者二、初读课文教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本课的词语过3、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过4、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程三、品读语句1、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念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2、集体所馈,感情朗读(1)第一次表演(2)第二次表演(3)第三次表演3、从三次表演中,你们从中悟到4、读到这里,你们体会到作者每次想起这场表演心里的那份微微的激动了吧!拿起笔,把作者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充完整4、顶碗少年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失败乃成功之母课题课题5*手指备课李丽者教文章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材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强析弱、美丑之分了。”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学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点点点课前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时间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什么。板题:手指教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过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过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程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手指长处短处启发拇指食指无名指小指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4.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5.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板书设计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板书设计5、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者难点语气、语调要适当。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具体,感情要真实。课前和朋友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教学3课时准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激趣引入学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程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二、充分准备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三、小组演练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五、总结点拨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一、明确要求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二、习作指导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三、自主成文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五、习作修改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备课者李丽课题备课者李丽知识目标:教学教学目标过程目标:交流对学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深的,也可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情感目标:点点点点课前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交流平台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教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学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程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成语故事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课题6北京的春节课题6北京的春节备课李丽者教课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材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简略得当,推进自然。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析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学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标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重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点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难作方法。点课前歌曲《恭喜》;关于童谣的课件;教学2课时间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说说理由。2.让我们来看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三、领悟表达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3.对比写法(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计热闹喜庆团圆祥和课题7*藏戏课题7*藏戏备课李丽者教《藏戏》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材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析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点点点点课前查询藏戏的由来时查询藏戏的由来间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教学过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2、展示资料,了解藏戏二、初读课文1、读通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程2、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程3、和同学交流藏戏的艺术特色4、指名交流藏戏艺术特色三、深入探究(一)检查读通情况,积累词语1、词语卡片认读词语2、指名分段读文,检查读通情况3、说说藏戏的形成过程4、再读藏戏形成过程的部分,想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概藏戏艺术特色的语句2、指名反馈,指导感情朗读3、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语句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藏戏的哪一特色师:藏戏历史悠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7、藏戏悠久历史藏面具表演悠久历史板书设板书设计富演三五天毫不稀奇李丽课题8*各具特色的民居备课李丽者教材析教教材析教点点课前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间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一、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戏剧的艺术魅力,其实除了戏剧,中国的民居也是很有特色的,现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民居图过2、有谁认识其中的民居,能简单程二、初读课文程1、自由读文,找出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2、利用工具书理解本课词语3、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三、深入体会1、体会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各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内涵2、指名反馈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地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特点,并说异同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两处民居的特点介绍清楚的?你发现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效8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课题课题9和田的维吾尔备课者李丽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简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析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学豁达乐观”等词语。目2、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标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美好品质。难点课前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课前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间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教1、请大家欣赏《我们新疆好地方》教(新疆)对,今天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族(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过(1)做到正确,流利,多读几遍(2)联系注释了解词语意思程语句程2、检查自学情况三、加深感悟1、刚才自读中你们都画了哪些最2、根据上面句子的内容,填一填()的维吾尔()的维吾尔()的维吾尔3、再读,朗读中加深理解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景象(3)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你读出其它特点酷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教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目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指导选材、明确要求、指导构思。难点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课前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一次备课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教学时间3课时二次备课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一、激发习作兴趣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三、指导学生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一、评改作文1.自读,认真修改。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二、全班评议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三、形成作品集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备课者李丽教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材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简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析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教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目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点点课前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教学2课时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学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习第13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过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程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3、汇报交流情况:“……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板:忠于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出示句子)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出示句子)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六、课外延伸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第二课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二、品句感悟1、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2、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5、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三、课外延伸交流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10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设计忠于革板书设计忠于革视死如归视死如被捕后:瞅了瞅没说坚贞不屈屈课题课题11*灯光备课者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李丽析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教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重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点小黑板课前小黑板课前间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一、谈话导入新课教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程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板书设计11*灯光联想往事课题12为人民服务课题12为人民服务备课李丽者《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析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学习本文,能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让学生感受议论文表达方式的好材料。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学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目得其所”的意思。标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并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重1、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难2、学习毛主席论述方法,体会感受毛主席语言环环相点扣,层层递进的严密,感受主席语言独特魅力。教教学2课时时间准备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二次备课一次备课教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过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程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思考题读课文)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来)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1、讲读第一层(1)朗读第一层(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2、讲读第二层:(1)指名读课文(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重于泰山(5)板书(死的意义)轻于鸿毛3、讲读第三层(1)第一大组读课文(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4、讲读第四层(1)第二大组读课文(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4)思考:第1层与2、3、4层?((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5、讲读第五层(1)第三大组读课文。(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2、写作特点:(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追悼12为人民服务重于泰山为人民服务课题教析课题教析教者《一夜的工作》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点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点点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间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总理的照片:你们知教2、学生展示资料,介绍总理教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收课题)二、学生自读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过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过3、画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感受三、品读感悟程1、这篇文章共有7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成几部分?每程3、找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语句4、集体反馈(1)生活简朴的语句(2)工作劳苦的语句5、读了这些语句,你们看到了一6、周总理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7、指导学生读出对总理的敬佩,爱戴,怜爱之情一夜的工作工作劳苦——工作工作态度认真者教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修改。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重能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教学3课时间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交际情境学1、故事感染激发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过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程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2、激发交流愿望a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二、提升交际能力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b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C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三、全班互动交流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2、师生倾听、评价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第二、三课时习作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1、自改自评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2、互评互改a交换作文(1)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2)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b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3、全班交流a指名朗读作文。b师生评议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课题课题者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教学目标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点点点小黑板小黑板时间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教1、教师出示填空,引导回忆通过的李大钊的郝副营长过()的张思德同志()的周恩来总理,这些革命烈士。用自己的 ()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过程2、师: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本组课文的体会,感受以及作者文法上给予我们的启发程3、学生自由交流4、集体反馈,教师适当评价和引二、日积月累(一)了解叶挺,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2、从“囚”字引导学生理解题目3、指名介绍叶挺资料(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全班齐读,读通,读准2、边读边画不懂的地方3、集体反馈,理解诗歌意思(三)感情朗读,体会革命者的气节课题14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备课李丽者教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讲材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她在临简死之前,为了暖和一下身子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析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满怀着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深刻地揭露了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教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1、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2、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教学时间难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教学时间课件2课时课前课件2课时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第一课时教一、谈话导入学1、师: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过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安徒生写的一篇非程二、初读课文1、按要求自读课文(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2、卡片认读本课词语3、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4、引导学生读句子:她死了……三、品读语句而小女孩却还要去卖火柴,这是为什么你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穷苦的语句3、指名反馈,品悟(1)天冷极了,下着雪……(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4、教师和学生进行填空式小结因为家里太穷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着风雪,赤着脚到街上卖火柴,她又又地向前走,一双小脚冻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卡片认读“凄美”等词语2、说说“凄美”的意思3、师:人们都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它的凄惨,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它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的语句。二、了解五次幻象内容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2、为什么说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是一个美丽的故事3、她在冻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呢?找出描写小女孩幻象的4、她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5、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6、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想像到的,这对她来说是这样的美好,而现实7、按照刚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8、你们从这四次幻象中体会到了9、这四次的幻象中还有不少感人的语句,请同学们画下来读一读三、课堂小结14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命运悲惨课题15课题15凡卡备课者李丽教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材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简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析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语。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学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目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标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1、通过快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有个大致的了解,理清课文“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2、引导学生想象凡卡来做学徒,曾经有什么指望?然后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重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2、理解凡卡写信过程中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领难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课前幻灯片教2课时课前幻灯片间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谁能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一学下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2、教师介绍《凡卡》创作的时代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程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二、初读感知1、按要求自读课文(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画出来。2、检查预习情况。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1、小组学习,自读课文,思考:(2)按写信的过程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试着说说每部分的意思。2、群体交流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二、学习重点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15凡卡写信前__怕书设好”计渴望得到关爱课题16课题16《鲁滨孙漂流记》备课李丽者教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简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析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教2、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学目标学目标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阅读梗体把握梗概内容,简单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孙战胜种种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孙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点点点点课前1、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2、体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次备课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一、揭示课题教1、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发现今2、教师小结:对,我们今天不是要学习一篇课文,而是要去了解一本过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作《鲁滨孙漂流记》过二、自读梗概程1、自由读,简要说说《鲁滨孙漂程2、指名反馈3、再读梗概,想一想:鲁滨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困难4、集体反馈5、从这一故事梗概中,你感受到三、读精彩片段1、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精彩片段2、你觉得哪些句段精彩?它的精3、读了这些语句,你们从中受到1、组内讨论,交流读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及其精彩片断的感受和2、指名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动笔写一写体会。板计28年鲁滨孙独自在荒岛上生存课题教课题教析教难点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1、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猜测小说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2、在学生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后,让学生简要说说小说的内容,并围绕“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等问题交流读书感受,感受小说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1、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2、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课前预习课文教1课时间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本教2、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介绍马教温的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故事,请大家快速默读该书的梗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二、了解故事梗概过程2、指名反馈,同学相互补充,教师归纳程3、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这一系列的故事4、通过这些有趣,神奇的故事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三、品读精彩1、自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精彩片段(2)画出你觉得描写精彩的语段(3)读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2、这一部分的精彩描写,给你们3、你们觉得文中还有值得我们积有趣、神奇板计计机智、正义课题课题教教难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分2、范文引路。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点课前准备范文教3课时间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二、畅所欲言聊话题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3、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