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标志性建筑犹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世界各地。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代表各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被称作“凝固的记忆”。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其“标志性”不只表现在建筑风格与美学意义层面,还包括内在传递出来的特殊信息。英国有不少标志性建筑,如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特拉法加广场、圣保罗大教堂、帝国战争博物馆(群)等。其中,帝国战争博物馆(群)因近年来对战争的纪念与记忆活动而格外显眼。1917年3月5日,英内阁批准建立一座国家战争博物馆,1918年改称“帝国战争博物馆”。起初,该博物馆无固定馆址。1920年成为国家机构后,选择水晶宫为固定馆址,宗旨是纪念为战争作出牺牲的人们,而非庆祝胜利。该博物馆于1924年搬到南肯辛顿,1936年搬到现址兰贝斯路。二战爆发后,该博物馆开始记录新的大战,馆体则遭到空袭毁坏,战后予以重建。英帝国解体后,该馆大规模扩建。目前已包括五座,三座在伦敦(包括老馆),一座在剑桥,一座在曼彻斯特。其中,2002年开放的曼彻斯特北馆,因精心选址以及建筑的象征性设计(地球在战争冲突中碎裂成为一座博物馆),成为英国的新标识,并具有国际知名度。在英国,建筑史学家起初主要关注标志性建筑在结构、风格、审美等方面的“标志性”。19世纪末,他们开始关注“建筑科学的哲学史”,试图寻找建筑设计的艺术原则与抽象的人文理念。20世纪上半叶,受到战争的影响,英国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被摧毁,激发了建筑史学家大量撰写建筑历史并强调其人文意义的积极性。这股潮流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进入90年代,标志性建筑进一步得到史学家的关注,研究重点出现明显变化,主题集中在纪念、记忆、认同、空间等,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属性,相关成果在近20年不断增长。其中,帝国战争博物馆是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研究者不仅探究其成立与不断扩建的缘由,而且还探究其所呈现的战争的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以及建筑本身的象征意义与历史、记忆的关系。对标志性建筑的研究,是记忆理论与史学的文化转向共同作用的结果,拓展了史学研究领域,促使史学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但也因其近乎文学的、艺术的、过度解构的乃至失真的特点而对史学的求真根本带来重大挑战。一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将过去与现在甚至是未来相联系,承载着文化记忆,构建了民族认同。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愈发重视对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在今人看来,这些标志性建筑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首先,英国通过构建历史文化遗产话语体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行动以及打造新的标志性建筑,起到塑造自身形象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作用。其次,随着保护权下放到地方,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具有地方与国家双重属性,起到连接个人、地方与国家的作用。再次,公众通过监督管理、志愿服务、学习参观等方式,参与包括标志性建筑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了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最后,依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就业岗位,推动了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摘编自《光明日报》之《从“凝固的记忆”中透视历史》)材料二: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的长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希腊的雅典神庙、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埃及的金字塔等。本国人引以为豪,将它们视为民族的符号;外国人看见它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其所属的国家。然而,这些建筑成为各自国家的象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长期发酵的产物。具体而言,撇开其独特的构造与恢宏的气派,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各自民族的象征,不外乎具备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是权力博弈的对象。政权的更迭通常会伴随着对标志性建筑的利用,执政者将之视为自己的权力符号。其次是国家历史的见证。在标志性建筑举办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见证国家的兴衰荣辱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最后是公民教育的空间。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外,多数标志性建筑还在当下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被改造成博物馆,陈列历史文物,展览国家宝藏,分享世界瑰宝,举办展览、研讨会、音乐会,接待外国政要与游客。是故,它们成了各个国家进行历史教育、艺术教育、公民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摘编自《光明日报》之“专家点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斯敏斯特宫和帝国战争博物馆(群),都是英国的标志性建筑,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英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B.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建筑史学家对本国标志性建筑的研究重点由结构、风格、审美等转向纪念、记忆、认同和空间等。C.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记忆,能构建民族认同,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时会修缮标志性建筑。D.每个国家都有让本国人引以为豪的标志性建筑,它们成为国家象征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长期发酵的产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对象虽都是标志性建筑,但是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B.对标志性建筑进行文学的、艺术的、过度解构的研究,有可能挑战史学的求真根本。C.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具有双重属性,可以连接个人、地方与国家。这是其现实意义之一。D.在政权更迭时,新的执政者都会最大程度地利用标志性建筑,将之当作权力符号。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观点的一项是()A.法国的兰斯大教堂在中世纪被认为是法国历史的起点和法国主权神圣性的标志,二战后被赋予了欧洲和平的意义。B.对罗马斗兽场的保护性修复,仅对较危险的结构进行审慎修补,采用与建筑外观形成明显对比的红砖材料,使人们能清晰地区分古代部分与现代部分。C.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从中世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钟楼看到了城市从教会时间向商人时间的历史转变,进而解读出了商人群体对城市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主导。D.在整个古罗马时代,罗马万神庙大小神龛中供奉罗马诸神,中世纪时被改作基督教堂,现在成为意大利的国家象征之一。4.法国史学家乔治·杜比对巴黎圣母院等研究后,完成了关于艺术的历史学著作《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获得了广泛认可。这对标志性建筑研究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我国为何高度重视长城、故宫等古建筑的保护?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野生的李娟,天生的作家元气、邓峡野李娟1979年出生于新疆,母亲是当地的农业技术员。李娟从小跟着外婆在四川长大,童年时期的她长期辗转于新疆、四川两地。李娟从小很“笨”,到了5岁说话还不利索,经常被人笑话。此后李娟便更加不爱说话,终日待在家里,趴在窗台上淡然旁观着外面的世界。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李娟偶然看到一张旧报纸,就把自己认得的字挨个儿念出来,发现竟然能组成一句自己尚能理解的话。这种奇妙的体验让李娟大为震动,“好像写出文字的那个人无限凑近我,只对我一个人耳语”。从此,李娟爱上了阅读。外婆拾废品捡来的破报纸、旧杂志,李娟挨着读了个遍。在那堆“破烂”里,李娟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名为《小王子》的小书,虽然当时还弄不清作者想表达什么,但阅读带来的那种快感,让李娟欲罢不能。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李娟跟着母亲回到新疆生活。母亲单身,当时有两个追求者。母亲征求李娟的意见。小小年纪的李娟哪里懂得大人的事情,但她怂恿母亲选择了其中一个——“那人家里有一面摆满书的书架,令人神往”。最后,李娟得偿所愿,但母亲的婚姻变得一塌糊涂。继父嗜酒如命,母亲历经了8年的混乱人生。后来,母亲开始做废品回收生意,这更是乐坏了李娟。她成天躺在快要顶到天花板的书海中,蚕食鲸吞般进行着毫无选择的阅读。童年的李娟,境遇并不乐观;在学校成绩太差,被老师区别对待;放学路上,被男同学“当作人肉沙包踢来踢去”;回到家里,又常常被醉酒的继父呵斥、辱骂……但好在阅读为她打开了一扇治愈的窗,让她能忘记烦恼,任由自己在书海中畅游。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对那时的李娟来说,阅读是孤独苦难童年里最好的慰藉。李娟对“考大学”没什么概念,她理解不了为什么一个人才十多岁,就神经紧绷得“好像要为一生负责”。老师讲课她听不进去,课后作业她也不想写,高中时期的李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李娟其他科目的成绩尚可,偏偏英语成绩差得一塌糊涂。高三的一次英语考试,李娟提前打好了小抄,却不小心在开考前最后几分钟将其落在教室讲台下。李娟很害怕,遂逃回宿舍,把床单一卷跑回了家。至此,李娟的读书生涯被仓促地画上了句号。知道此事的外婆哭了,母亲也哭了——不上学,孩子以后可咋办?她跟着母亲收废品、做裁缝、卖杂货,偶尔浪漫一下,在日记里写一些漂亮的句子:“抬头望向窗外,那一汪蓝天蓝得令人心碎。忍不住放下衣料,把针别在衣襟上,锁上店门出去了。”李娟也曾一个人揣着5块钱,跑到乌鲁木齐一家黑作坊做流水线女工。她做得慢,吃得多,很不受老板待见。有一次,作坊里丢了2个煤气罐,老板娘硬说是她偷的。李娟为了能留下来赚钱,没有反抗。那段时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跟一个能帮她买秋衣秋裤的老板干活”。打工不易,李娟想改变生活,就拿着自己的文章跑到《中国西部文学》杂志的编辑部去投稿。就在那时,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刘亮程。刘亮程是新疆作家,那时他刚出版《一个人的村庄》,名气很大。读完李娟的文章,刘亮程很喜欢。社里有编辑怀疑李娟抄袭,刘亮程说:“这只能是野生的。她找谁去抄?中国文学中没有这样的范本让她抄。”虽然第一次投稿被退了回来,但受到行家的鼓励,李娟之后写得更起劲了。回到作坊后,李娟身上没有钱,工资又迟迟不发,她找到同学借了些钱,凑合着过了个把月。好在李娟所在的作坊附近有很多来自她老家富蕴县的人,母亲托当地的夜班车司机打听到李娟的下落,把她带了回去。物质上的贫乏尚能忍耐,精神上的乏味必须要有所寄托才能化解。在阿勒泰漫长萧瑟的冬季里,阅读和写作成了李娟对抗无聊生活的武器。2000年,外婆意外摔倒中风,李娟前去陪护。在外婆的病榻前,李娟写成了对她个人而言极为重要的一部作品——《九篇雪》。在新疆生活数载,李娟积攒了大量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见闻,当这些往事和感受流淌到李娟的笔尖,便成了一篇篇浑然天成的散文和随笔。次年,重返乌鲁木齐打工的李娟,将《九篇雪》投稿给《人民文学》杂志,喜获发表。这是李娟第一次得到主流文学杂志的认可。也正因为这部作品,李娟意外地获得了去阿勒泰市委宣传部工作的机会。在新单位里,李娟不再需要为生计发愁,终于可以踏实地进行创作了。记忆中一家人在阿勒泰的日常生活,在李娟的心底和笔下疯狂跳动,之后这些文字被结集为《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在那些鲜活的文字里,澡堂、嫂虫、采木耳……这些看似琐碎乏味的事物有了新的风致。对于那个前半截用来做生意、后半截用来生活的,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的裁缝铺。李娟在书中这样写道:“墙皮突然掉下来一块,也是被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酥下来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李娟的写作风格深受母亲的影响,所以她的文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B.李娟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文学天赋,能理解报纸上话,偶尔还能够轻松地创作出优美的文学语句。C.李娟的阅读经历始于她对《小王子》的阅读,这本书对她后来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D.李娟在新疆生活数载,积攒了大量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见闻,这些让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7.关于文中李娟辍学后至投稿前状态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辍学后,外婆和母亲很担心,而李娟开始尝试不同的生活和劳作方式。B.李娟在辍学后跟母亲做废品回收,这让她有机会开始接触到大量书籍。C.李娟辍学后的生活并不如意,但她没有放弃,还能写出一些漂亮的句子。D.李娟在黑作坊工作时,因为做事效率低下却吃得多,引起了老板的不满。8.阅读对童年时期的李娟有什么影响?请结合内容分析。9.文章结尾处引用李娟书中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节选自《论语·子罕》)材料二: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节选自《三国志·蜀志六》)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而稠人广A坐B侍立终C日D随先主E周旋F不避G艰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同“智”,与《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中“知”的意思和用法都不同。B.事,事务,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足以事父母”中“事”的意思不同。C.以,用、拿,与《老子》“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中“以”的意思相同。D.就,靠近、投靠,与《劝学》“金就砺则利”中“就”的意思不完全相同。1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在刘备担任平原相时期,与张飞一同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分管部队,两人与刘备关系亲密,如同兄弟一般。B.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后,让关羽留守下邳城,并代理太守之事,而他本人返回小沛,可见刘备对关羽的信任。C.曹操东征时,刘备逃往袁绍处,关羽被曹操俘虏后,因斩杀颜良有功,被封为汉寿亭侯,并受到曹操的厚待。D.关羽在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放弃赏赐,当面辞别曹操,然后奔赴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对此表示理解和尊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2)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14.材料二主要表现了关羽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陆游其二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其四群胡束手仗天亡①,弃甲纵横满战场。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注①仗天亡:金国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连老天也要消灭它。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呼应诗题中的“戏作”,杜甫《登高》颔联与之类似。B.《其二》首句描绘出紧张而激烈的战争氛围,“风破肉”进一步强调环境的恶劣。C.《其二》“直斩”句中“单于”此处代指金兵首领,“衅”指用敌人的鲜血来祭刀。D.《其四》后两句中,大获全胜的将士们乘胜追击,夜半时分攻入了敌人的辽阳城。16.“雪”在这两首诗中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四、默写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生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并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遥对明月,李白《将进酒》中有“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及时行乐,不辜负美好时光;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______________”一句,以人赏月来叹问人类源起。(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想到爱妻华年早逝,阴阳相隔,“我”凄凉孤独无处诉说。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晚,城市的脉搏悄然跳动。霓虹灯光点缀着夜幕,A______________,如繁星般闪耀;车流涌动,灯光在车水马龙间跃动,勾勒出一幅流动的光影交织图。街头巷尾,灯火辉煌,仿佛万家灯火将城市包裹,照亮了这个不夜之都。城市长夜不眠,各式路灯、景观灯营造了实实在在的人工白昼,使美丽的星空B______________。如果不远离稠密的人烟,已经无法欣赏浩瀚的星空以及牛奶般丝滑的银河了。城市的夜晚不仅越来越明亮,明亮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干扰了人眼观测星空时的“信噪比”。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甲),即使把音量加大,我们听到的音乐也是断断续续的,甚至完全听不出音调,因为噪声干扰了乐声;而在安静的环境里,我们却可以完整地欣赏每一段音量不大的旋律。这是因为声音中信噪比在变化,即我们需要的信号和环境噪声之间的比例在变化。若是后者的强度逼近前者,我们就没法分辨出前者。(乙)。在一片黑暗的背景中哪怕一丝微光,也较容易被我们的眼睛察觉;而在明亮的环境中,这一束微光往往就被湮没了。我们没法看到它,这是因为光信号中信噪比的变化。城市的夜晚,并非越亮越好。当一条条高可达数十米以上的光柱扑入眼帘,当一座座“不夜盛”被霓虹灯渲染得五颜六色,只会遮盖那片曾经质朴和湛蓝的星空,破坏环境生态。当然,治理“光污染”不是为了让人们伸手不见五指,而是对城市玻璃幕墙、景观照明和霓虹灯加以控制和科学管理,以期逐渐形成既有特色又能体现低碳理念的城市景观照明系统。防治“光污染”,要将“防”和“治”拆分开。所谓防,①就是在设计规划照明设施,②考虑到过度照明的因素。③用技术手段界定光污染指标;④所谓治,则是在出现“光污染”问题时,⑤能够找到源头。⑥用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改进,⑦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水平。18.文中第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请以“夜晚的灯光”作为描述对象,另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内含比喻或拟人,文辞优美,表达流畅,不超过60字。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文中画框的“高可达数十米以上”,有人说这种表达不合规范,有人说可以这样表达。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22.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六、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数字教育成为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部署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项目,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帮助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短缺、课程开设不全等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一举措无疑为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带来了希望。然而,另一方面,数字鸿沟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因缺乏必要的数字设备和网络条件,难以充分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红利。即便是在同一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数字资源获取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现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时会修缮标志性建筑”错误。由材料一“承载着文化记忆,构建了民族认同。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愈发重视对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可知,材料并没有提到标志性建筑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时会具体进行修缮的内容,仅说明其在文化记忆和民族认同构建中的作用,各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选项中的因果关系没有直接依据。故选C。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都会最大程度地利用标志性建筑”错误。由材料二“政权的更迭通常会伴随着对标志性建筑的利用,执政者将之视为自己的权力符号”可知,原文是说执政者“通常”利用标志性建筑作为权力符号,但并未说“都”会最大程度地利用它,因此这个选项的表述扩大范围。故选D。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D体现了材料一中标志性建筑“传递出来的特殊信息”。B。是关于遗产保护性原则的,与材料一最不相关。C。体现了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观点“对标志性建筑的研究,是记忆理论与史学的文化转向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B。4.答案:①对本国标志性建筑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发现本国建筑风格与美学意义,还有助于发掘其内在传递出来的特殊信息,从中透视历史。②对标志性建筑的研究,可以综合运用史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由材料一“一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其‘标志性’不只表现在建筑风格与美学意义层面,还包括内在传递出来的特殊信息”可知,对本国标志性建筑的研究,不仅要考虑建筑艺术价值,还需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发掘其内在传递出来的特殊信息,从中透视历史与文化背景。②由材料一“对标志性建筑的研究,是记忆理论与史学的文化转向共同作用的结果,拓展了史学研究领域,促使史学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可知,对标志性建筑的研究,应借鉴历史学、建筑学甚至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丰富研究的广度与深度。5.答案:①因为长城、故宫等古建筑是我国的标志性建筑,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构建了民族认同。②长城、故宫等古建筑属于历史文化遗产,重视对它们的保护,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③长城、故宫等古建筑属于标志性建筑,在现代仍有现实意义。如:塑造中国形象与增强我国软实力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由材料一“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代表各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被称作‘凝固的记忆’”可知,标志性建筑对人类而言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文化和历史的承载体。长城、故宫等古建筑在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的同时,帮助构建民族认同,显示出它们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②由材料一“越来越多的国家愈发重视对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可知,我国重视对长城、故宫等古建筑的保护,因为这些标志性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保护它们即是在维护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③由材料二“多数标志性建筑还在当下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成了各个国家进行历史教育、艺术教育、公民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可知,长城、故宫等古建筑作为标志性建筑,既承载历史和文化记忆,又在现代具有现实意义,如塑造国家形象和增强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国家自信。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李娟的写作风格深受母亲的影响”错误,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李娟的写作风格深受母亲影响,而且将“对大自然的热爱”归因于母亲的影响也没有依据。B。“李娟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文学天赋,能理解报纸上的话”错误,原文为“李娟偶然看到一张旧报纸,就把自己认得的字挨个儿念出来,发现竟然能组成一句自己尚能理解的话”,由此可知,李娟小时候看到报纸上能理解一部分内容,但并没有展现出文学天赋。C。“这本书对她后来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错误,文中提到“李娟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名为《小王子》的小书,虽然当时还弄不清作者想表达什么,但阅读带来的那种快感,让李娟欲罢不能。”文中并没有提到对她的写作风格产生决定性影响。故选D。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这让她有机会开始接触到大量书籍”错误,她开始接触大量书籍是在她母亲做废品回收的过程中,而不是辍学失学后的事情。故选B。8.答案:①阅读带来的快乐,让童年的李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②阅读让她在孤独和苦难的童年中找到了慰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能力。①根据文中“这种奇妙的体验让李娟大为震动从此,李娟爱上了阅读”“但阅读带来的那种快感,让李娟欲罢不能”可知,阅读给李娟带来了快乐,让她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欲罢不能。②根据文中“童年的李娟,境遇并不乐观,但好在阅读为她打开了一扇治愈的窗,让她能忘记烦恼,任由自己在书海中畅游,对那时的李娟来说,阅读是孤独苦难童年里最好的慰藉”可知,阅读为李娟的童年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使她能够在不幸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9.答案:①展现了新疆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见闻;②展现李娟独特的文字风格:幽默风趣、质朴自然且富有想象力;③凸显李娟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④与前文呼应,同时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这句话中提到的“风干羊肉”富有新疆地区的特点,展现出了地方特色。②李娟的文字以细腻、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著称,此句通过夸张、幽默的手法,将墙皮掉落与羊肉香气联系起来,生动展现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文字魅力。③即使是看似平凡甚至破旧的生活场景,在她眼中也充满了诗意和美好,体现出李娟的乐观态度,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④与前文提到“在新疆生活数载,李娟积攒了大量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见闻,当这些往事和感受流淌到李娟的笔尖,便成了一篇篇浑然天成的散文和随笔”相互呼应,也为整篇文章收束提供了一个感性而富有诗意的结尾,让人回味和思考。10.答案:B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人多的场合,他们整日侍立在刘备身旁,跟随刘备应酬交际,从不躲避艰难险阻。“广”修饰“坐”,中间不能断开;“侍立”的主语是“他们”,不是“坐”,中间应该断开,所以B处断句;“终日”是“整日”的意思,中间不断开,“终日”作“侍立”的后置状语,其后D处断句;“随先主”和“周旋”为连动结构,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其后F处断句。故选BDF。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同“智”,智慧;/认识,知道。句意: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B。正确。事务;/侍奉。句意:并代理太守的事务。/不足以用来侍奉父母。C。错误。用,拿;/表目的的连词,来。句意:你试着用情谊去询问他。/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不去人为地干预或强制改变。D。正确。靠近,投靠;/接近,靠近。句意:关羽跟随先主刘备依附刘表。/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故选C。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D。“当面辞别曹操”错,原文“拜书告辞”,说明关羽仅写书信告辞。故选D。13.答案:(1)然而我受到了刘备将军的深厚恩情,发誓要与他同生共死,不能背叛他。(2)孙权派遣军队帮助刘备抵御曹操,曹操带领军队退回。解析:14.答案:①忠:忠于先主刘备,虽身在曹营,心仍在汉,最终回归刘备;②义:不慕富贵,封赐辞曹;③勇:斩颜良,解白马围;忍痛刮骨去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忠:关羽受刘备厚恩,誓死追随,即使曹操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安全投标售后保障
- 玩具店内部装修工装施工合同
- 矿石材料标签规范
- 车站监控系统施工合同
- 农业用肥料标签管理办法
- 铝厂混凝土施工合同
- 咨询公司财务规划策略
- 环保技术开发招标办法
- 酒类批发市场卫生条例
- 温泉公园施工合同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说课课件(第1课时)
- 年产40万吨灰底涂布白板纸造纸车间备料及涂布工段初步设计
- “全民健身”体育与健康知识考试题库(供参考)
- 三年级语文学情全面分析
- 评审专家个人评审意见表
-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 过敏性休克抢救步骤流程图
- MOOC创新创业与管理基础(东南大学)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汇编
- 中国八大植被区域划分
- 厂内机动叉车日常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