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

第一课《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课题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咏赞钱塘潮

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

2、[板书课题:观潮]学生齐读课题老师的谈话让孩了想了钱塘江大潮,诱发了孩了们学习

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L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oo)称为(chOng)笼罩(16ngzhoo)盐官(ydn)蒙蒙(mcng)薄雾(bGo)

昂首(dng)沸腾(f6i)横贯(guan)依旧(jiu)恢复(hui)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响。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的情景。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指名逐段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让学生评价,并指出错误。老师强调易读错的字音。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养成自

主学习的习惯。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L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并讨论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一潮来时

一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

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

“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文章写作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

学习效率。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

顺序来梳理课文。

L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薄雾。[板书: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趴下)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

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匆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

音应该一一(轻点儿)速度应该一一(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儿句。(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

正)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

我们什么?

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

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

[板书:昂首东望]

2.老师总结: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学生分小组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系课文,为

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

L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

2,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潮的诗句。

3、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板书:

钱塘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时: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描写的

潮来前的景象。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时和潮去时的景象学生阅读课文第1、2

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温故而知新

(二)精读课文第夕5自然段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己明确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请同学们

听老师朗读这两段,思考问题。(老师范读)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明确:午后一点左右。

老师指导: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表明了钱塘江大潮

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第3自然段:远处;第4自然段:近处。[板书:远近]

(3)第3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

分层。

明确:1至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像闷雷滚动,说明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板书: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明确: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得知?

明确: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4)小结:这一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学生思考并讨论3至5自然段的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学生默读思考。

(三)疑难探究本课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

明确: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

雷滚动。”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的江面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这期间人们的

反应则是间接描写,用此来对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如:“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

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J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

作者按照“潮来前一一潮来时一一大潮过后”的时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

观气势。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小组讨论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学生掌握此内文章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基础。

I叫)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

音、看到的情景,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

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钱塘潮-------------天卜’奇观1

-江面宽阔-

-壮美宁静

潮来前-江潮卓

.薄雾笼罩-

观_绝奇特

观众为

潮一-万马齐奔1

之倾倒

潮来时--气势雄伟

L山崩地裂-

一漫大卷地1

-潮去时--余波汹涌-

L风号浪明-

第二课走月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飞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

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难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和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L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月亮的两首古诗,你还记得吗?谁来背一下(指生背诵),这节

课让我们随着作者吴然一起到月光下散步,--起走月亮!(板书:走月亮)一齐读课题。

2,解题:“走月亮”是什么意思?(指生回答: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

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L按要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小生字。

(1)我会认:

淘洼灌蚕穗毯烁

(2)我会写:

盘柔牵俗兔银

3.检查读课文情况,并相机正音。

4.听录音,思考:

(1)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指生说:四次)

(2)请认真读一读这四部分,想一想,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儿走月亮?

第一次,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在小溪边走月亮。

第三次,在田填上走月亮。

第四次,在许多地方走月亮。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小路上走月亮

L出示句子: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洱海”说的是哪里呢?

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

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出示图片)

2.刚刚升起来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它把什么给照亮了(指生说)

月亮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

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3.说说“我”在小路上走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明亮而又柔和的月亮照亮了苍山、大青树、村间大道和小路,照着我和阿妈,多么

优美的乡间月色啊,走在这样的小路上,心情一定很愉快。)

4.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小溪边走月亮

1.在溪边“我”又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

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阿妈,白天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

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2.理解语句: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

都抱着一个月亮!

(指生说: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就

像环抱着月亮一样。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的。)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田填上走月亮

L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田填上,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

听到: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泼刺一声跃出水面,沟水汩汩。

看到: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沉甸甸的稻穗,像银毯的稻田。

闻到:果子的甜香。

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指生说:丰收的景象与喜悦)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在许多地方走月亮

L“我”和阿妈都走过哪些地方?(指生回答)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2.想象一下,她们还会走过哪些地方呢?仿照句式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回答,教师并相继评价:走过葱葱郁郁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走过凉风习习的

小河边,走过石拱桥……)

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在这美好的月色里,“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拉着阿妈温暖的手,闻着妈妈身上的气息,场

面多么温馨甜蜜,感觉非常幸福。(教师相机板书:情浓)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拓展,体会写法。

L“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

么?

反复,运用反复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文章更有感染力。

2.本文之所以写的优美,还因为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方法,除反复外,还有哪些呢?请举例说

明。(小组交流后回答)

设问: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拟人: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

比喻: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排比: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五、布置作业:

L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

2.和妈妈共同回忆在一块发生的最幸福快乐的事情,把它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走月亮

小路上幸福、

小溪边、

田填上……情浓

3现代诗二首

课题现代诗二首课型略读课文授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

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棋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L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

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

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设计意图: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新课教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L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同。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

L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L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

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

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4,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

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

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L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设计意图: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充分感受诗句的意境。】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

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

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1

板书内容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白色的芦带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渡()倦()坐()度()卷()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二、我会填。

L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2.花牛在草地里坐,o

【答案】一、渡河温度疲倦试卷坐下座位

二、1.鸟、斜阳、江面、芦苇。2.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1.还驮着斜阳回去2.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教材分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

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

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

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

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

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

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

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

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早期作

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

且“传统气味太重”。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

本诗集。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

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

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

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歌集著有: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

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芦苇()霸占()

二、精挑细选。

1.装妆:()扮假()

2.峰锋:山()()利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2.鸟或蜂、蚁等的窝。])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等景物。

五、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季节)

2.从“斜阳”表达出是。(时间)

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

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说一说。

《花牛歌》中你还能想象出一幅花牛在草地上怎样的的画面呢?说一说吧。

参考答案:

一、luwSibazhan

二、1.妆装2.峰锋

三、一瞬巢

四、1.归巢倒映江面

2.草地白云太阳山峰

五、1.秋天2.傍晚3.不是。斜阳倒映在江面。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4《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

1、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

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爱但也爱

7、朗读总起句

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

(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

1(0.1学)习三第年二前段(: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

(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

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

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

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教时

(一)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过程:

(1)(幻灯④)一一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

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1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

(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

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1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一交朋

友(更亲切)一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

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8)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9)汇报、小结。

5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L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

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

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重点】

L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

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

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一五颗小豌豆

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一

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L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

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一一碗”是形近字;“囚一一因”

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卜H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

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预感:事先感觉。

丰满:充足。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

四、课堂小结

L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探出愉快盘绕不曾按照舒适恐怕玩具枪

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今天我们维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板书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理解课文。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已经

成熟,想出去了。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01小组展开讨论,通过阅读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02汇报交流。

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5.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落到脏水沟里)

小组讨论后回答。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a.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b.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一个小花园”?

c.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耳真的很了不起吗?

d.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的内容提出来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来的。

生:因为这粒豌豆正好落在青苔的缝隙里,适合豌豆的生长。

生:小女孩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去,即使到院子里都不能,窗台上的豌豆苗正好可以陪伴小女

孩,也就是一个小花园,也是母亲一个美好的愿望。

生:一粒自大的豌豆没什么了不起。我还知道小女孩看到豌豆开花心情很好。小豌豆就是希望,

是女孩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

7,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小组讨论。

生:豌豆的成长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女孩因此变得坚强,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

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三、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

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的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随遇而安爱

【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主要写豆荚里的第五粒豆子不小心落在了一个瘫痪的小女孩的窗台边,他没有埋怨恶

劣的环境,努力的生根发芽,它吸引了窗户里面的小女孩,为了能每天看到发芽的豆苗,吃尽

了千辛万苦,终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L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我都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

情感。

2.不足之处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

6蝙蛆和雷达

课题蝙蝠和雷达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L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难点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第一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课件出示2)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

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

蝙蝠和雷达)【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L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

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课件出示3)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d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

要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

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

5)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蜥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蛆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蛆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

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一一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

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1

【设计意图: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6)

【设计意图: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卜面的加点字加上拼音。

()()()()()

蝙蝠揭开躲避障碍荧屏

二、看拼音写词语。

feiCkexu6jiashlyanjiu

()()()()

三、仿写句子。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大熊猫就像,懒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答案】

一、bianjiebizhangping

二、飞蛾科学驾驶研究

三、喝醉了的老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L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蛹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听写词语。(课件出示8)

蚊子系着驾驶研究苍蝇证明科学

2.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下文打好基砧。1

新课教学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

个标记。

(一)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

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课件出示9)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一-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课件出示10)(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蝇姐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L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课件出示11)

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蛆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课件出示12)

。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1、3生2、4。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

密吧。(齐读第7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

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L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课件出示13)(教师板书:雷达天线无线电波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课件出示14)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

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

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

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设计意图: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作业巩固(课件出示15)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匕机

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L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设计意图: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

言和表达方法。】

板书内容6蝙蝠和雷达

'嘴超声波

蝙蝠<

、障碍物反射耳朵

「天线

雷达J无线电波

〔荧光屏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件出示16)

一、比一比,组词语。

郎()饿()蝇()揭()

朗()蛾()绳()渴()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即使……也……

L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嘴和耳朵。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在夜里

飞行也十分安全。

三、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答案】一、读书郎朗读饥饿飞蛾苍蝇草绳揭开口渴

二、1.不仅还...

2.即使..也....

3.不是..而是....

4.因为..所以....

三、1.设问2.比喻3.比喻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

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

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

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

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

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

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

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

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engrninghengshunjikexue

()()())

二、精挑细选。

1.竖坚:()立()强

2.锐悦:敏()喜()

3.幅蝠:篇()蝙()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黑;很暗。()

2.形容杂乱,没有条理。()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J”,错的画“X”。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

个反问句。()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1.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0

2.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而是—

配合起来探路的。

3.科学家模仿篇幅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六、重点段落品析。

读《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

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

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力导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匕行的方

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

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

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碍”的音节是(),“荧”的部首是()。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u

仿照一一()重复一一()

阻碍一一()打开一一()

3.读了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

像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发明了。

②人们根据发明了O

参考答案:

一、证明横竖立即科学

二、1.竖立坚强

2.敏锐喜悦

3.篇幅蝙蝠

三、1.漆黑

2.横七竖八

四、1.X2.X3.V

五、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2.眼睛嘴和耳朵3.雷达

六、1.ai出一

2.模仿反复障碍揭开

3.嘴巴发出的声音声音耳朵

4.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

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E行的方向。

5.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

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

了。

七、举例: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根据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等。

7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型精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唤、技、获”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

“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

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1.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

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

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唤、获、赖”等12个生字,会写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确

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潜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

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

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出示课件2)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由题眼入手,让学生在谈话中自然融入文本。】

新课教学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L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

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出示课件3)

2.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课件

4)

三、学习生字。

L出示会认字:(出示课件5)

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

形近字识字:唤一换亿一忆素一索质

象形识字:获:甲骨文写作“集”:(隹,鸟雀)(又,抓持),像猎

人手持一只鸟,表示猎获鸟雀。

兰:隶书将篆文“叫简化成“什”。俗体楷书

组词识字:赖皮质量哲学

2.出示会写字:(出示课件6)

唤纪技程超亿索奥益联质任善

易错字:“技”是T”,不要写成“木”。

“索”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系”。

3.词语理解。(出示课件7)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观察得非常透彻、清楚。

4.再读课文。

指名读,分段朗读。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小组检查交流:

4.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环境来感染学生。】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