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1页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2页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3页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4页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安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高三语文试卷2025.4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为国以礼,,是故哂之。(《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3)李密《陈情表》中化用《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大夫魏武子、魏颗父子典故,表达感恩的两句是“,”。2.按要求选择。(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个人信息保护法》所规定的个人信息权益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但绝不能为了保护个人信息而一味地钳制与约束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的创新应用是社会的驱动力与发展力,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实现隐私保护与数据价值开发的共赢,是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①顺应科技发展②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③同时立足于个人信息保护作出应对政策④兼顾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发展⑤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福祉A.④③①⑤②B.⑤②①③④C.①③⑤②④D.①②④⑤③(2)信息时代须提高媒介素养,学会鉴别谣言。下面不是谣言的一项是()。(2分)A.回应:为响应市民呼声,武汉部分中小学今年取消了寒暑假B.新政:被限制高消费人员不用还款也能正常买机票和高铁票C.小心:馒头放在冰箱里冷冻两天,就会长出致癌的黄曲霉素D.提醒: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7分)发愤之所为作也黄德海①无论性情如何,人面对的社会总体情形和思想的普遍状况,很多时候由不得自己来选择。无法自主决定的外在环境,某种意义上就难免会构成迫害。迫害这个概念从最残忍的类型(如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到最温和的类型(如社会排斥),应有尽有。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包括民族意识形态、神话以及象征,要求团结一致、遵守法律以及适应集体思维模式的政治德性,信仰、意见和偏见,民族竞争造成的尚武德性,公民权利习传性的平等,暴君的猜忌,群氓的嫉妒、仇恨和嘲笑。对照以上条件,司马迁几乎具备了一个被迫害者的所有特征。不只是司马迁,一个卓越的人,几乎无往而不生存于迫害之中。当然,并非具备了被迫害特征,迫害就接踵而至,任何迫害的出现,还需要一个触发条件。②真正让司马迁陷入被迫害泥潭的,是著名的“李陵之祸”。李陵因救援不继,投降匈奴。投降引发了汉武帝的怒火,于是“群臣皆罪陵”。后来,汉武帝了解到李陵败降的原因,心下有了悔意,于是派公孙敖带兵去匈奴接李陵。公孙敖没有完成使命,就谎称李陵在为单于练兵,“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此举彻底堵死了李陵的归汉之路,空留下千古遗恨。③司马迁在群臣罪陵的情况下,说了几句直率的话:“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从《汉书》的记载看,司马迁对这件事的判断,没有明显失误。并且,虽曾与李陵同为郎中,但司马迁所有的言辞都非出于私情:“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哪里管得了这些,尽管是他主动问的司马迁意见,最终仍然“下迁腐刑”。④《报任安书》说到这段经历的时候,几乎能够见到司马迁的悲愤之情。入狱后的情形,简直无法描述,“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身遭腐刑之后,更是苦不堪言。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对一个心气极高的人来说,都是完全无法忍受的耻辱。如此情形下,司马迁能告愬的,差不多也只能是自己心目中的先贤: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⑤《太史公自序》中也有相似的一段,可见司马迁对这说法的重视,但较真起来,上面的列举很多算不上事实。即便著者有争议的《周易》暂且不论,“仲尼厄而作《春秋》”就跟《史记》本身的记载不符(史公于《孔子世家》《儒林传》序,言作于获麟之岁。此又言作于厄陈蔡之年),显然有点自相矛盾。屈原写《离骚》的时间,同样跟《屈原列传》的记载不一致。后面罗列的,也是有问题的居多。《国语》久已被认为非左丘明所作,《吕览》始于吕不韦迁蜀之前,韩非写《说难》也早于囚秦之时,《诗三百》中的圣贤发愤之作,恐怕远远不到“大底”的程度。⑥只不过,司马迁写下这些,可能并非强调因果,而是表达强烈的情绪,一一推求,易失于刻舟求剑。更何况,这里还牵扯到对文句的理解。无论以上种种列举是否为真,司马迁要表达的“发愤”之义,都不会受到影响。司马迁之前,虽然已有屈原《惜诵》中的“发愤以抒情”,但真正把零散材料梳理成一个传统的,是这里的“发愤之所为作也”。⑦考察得再仔细一点,则《史记》全书,恐怕也弥漫着这种怨愤之情,如清代袁文典《永昌府文征》所言:“余读《太史公自序》,而知《史记》一书实发愤之所为作。其传李广而缀以李蔡之得封,则悲其数奇不遇,即太史公之自序也。匪惟其传伍子胥、郦生、陆贾亦其自序,即进而屈原、贾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痛哭流涕而长太息,亦其自序也。更进而伯夷积仁洁行而饿死,进而颜子好学而早夭,皆其自序也。……再推之而如项王之力拔山兮气盖世,乃时不利而骓不逝,与夫豫让、荆轲诸刺客之切肤齿心为知己者死,皆太史公之自序也。”⑧或者,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梳理材料,而是司马迁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统。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吕不韦、韩非,包括《诗经》的诸多作者,稍稍脱离了自身所在旧传统中的位置,微调自己的方向,成了这个新创造出来的传统的一部分。正如博尔赫斯在《卡夫卡及其先驱者》中所写,“每一位作家创造了他自己的先驱者。作家的劳动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的概念,也必将改变将来”。作为一个后来者,司马迁因自身遭遇而有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统。(选自《史记今读》,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版,有删节)3.第①段说“卓越的人”处于被“迫害”中,不属于该判断内容的一项是()(3分)A.“卓越的人”被民族意识形态、神话及其象征裹挟,要求团结一致。B.“卓越的人”被迫适应集体思维模式,由此形成自己的信仰和偏见。C.竞争铸就的尚武德性和公民权利习传性平等观念,左右“卓越的人”。D.“卓越的人”常被暴君无端猜忌,还被无知百姓嫉妒、仇恨和嘲笑。4.与第①段画波浪线句表示的判断一致的一项是()。(3分)A.怀有与人为善之心,才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B.这种人在人群里多看一眼,就让人难以忘怀。C.小明健康未受伤害,看来他并未超负荷工作。D.此事未成,是你没有付出辛苦,且时机不巧。5.第④⑤⑥段称《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中“列举很多算不上事实”,你认为论据失真和矛盾是否影响观念的准确表达,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做简要分析。(4分)6.第⑦段引用袁文典《永昌府文征》,旨在证明。(不得摘抄原文)(2分)7.分析第⑧段两处画线句之间的互证关系。(5分)(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8-11题。(16分)蚯蚓爬上处方干亚群字如其人的说法,我很喜欢。十七岁的课堂上,内科老师在台上讲解左心室右心房,目光黏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我在他的眼皮底下练钢笔字,临的是田英章的。内科医生是军医出身,估计没怎么写过板书,黑板上的“心”字,怎么看都伤心。我不知田老师是何许人也。田老师的字,属于雌雄同体,既潇洒又妩媚,起笔斜切,落笔矜持,又不失活泼,犹如母亲手中的菜刀,贴着滚圆的萝卜,切出一条条丝来。最养眼的,是连笔,偏旁抵一下,然后扛起肩,力撑整体,仿佛住进了像我父亲一样的男人,挑了两只箩筐,累了也不歇一歇,在肩上换了前后,农村人叫“盘肩”。练字这门功课,真应了天道酬勤。我的字,慢慢有了力道。实习时,我坐带教老师的右侧,听老师跟病人一问一答,也看老师在病人的身上叩、触、听,如果临床特征明显,老师会让我听或触。善良的病人,总是配合着我,任我用不熟练的手在他身上触摸,或静静地让我听心率或呼吸音。老师捉起笔开处方。我眼巴巴地瞅着,希望能瞅出些临床经验来。结果,我望字却步。老师的字潦草中带着恣意,既一气呵成,又喘息不止,凭我的眼力,几乎认不全一个药名,它们趴在了纸上,累得不行。病人双手接过,小心翼翼中带着某种虔诚。病人的目光在上面端详片刻,慢慢抬起头,神情里卧着羞涩,问老师刚才说的药配了没。在得到答复后,他起身离开,那张处方始终被他捧在手里,仿佛很重,或许,是担心上面的字迹齐刷刷地溜了。有时,我也挺理解老师们:手术要做,病史要写,门诊要坐,尤其是病人多的时候,恨不得手长翅膀,一张处方变成多张处方。我的老师做了一台非常漂亮的手术,然而做病程记录时,那字仍像是蜈蚣出没。蜈蚣出没的病历,最后会移存到医院的档案室,在那里,任由时光一点一点淋湿它们。字如其人的印象,生生被带教老师们颠覆了。因为他们很帅,帅得毫无道理。实习结束后,我正式走上临床岗位。教我们妇产科的王老师给我们的临别赠言是:大胆细心。到了卫生院后,我又抄写了一遍,心里还给自己打气——不仅要替病人看好病,还要把处方上的字写出气质来。卫生院的门诊量,远远不如县人民医院。镇上的病人,大多能忍则忍。我坐诊的时间没什么缩减,但真正用于看病的时间不多。余出来的时间,我有时用在练字上。还是田老师的字。就在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愉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个现象:挂号室的梅姨捧着处方问过每一个医生,除了我。我仿佛成了一个不合格的医生。我悄悄看过同事们的字,阿其医生的字非常大气,具有力透纸背的气势,但过于方正,犹如他的脸形。徐医生的字也可以,瘦瘦长长,学的是仿宋体,跟他的体形极不相称。徐医生如果穿件短的白大褂,乍一看还以为是厨师,那圆嘟嘟的身材,散发着人间烟火气。吕医生的字像是出了车祸,伤痕累累地倒在处方上,面目全非,血肉模糊。吕医生不服气,把大家开的一叠处方拎出来,在阳光底下一张张铺开。可怜那些处方上的字,如同池塘中的残荷,一个个呈现不祥的死样。那个掰手掰脚,似乎从楼梯上下来的,是谢医生的字。院长的字稍稍清秀,可连笔跟馄饨似的,一个个半生不熟地浮着。吕医生扯着嗓子,神情庄严地吆喝大家来认领。大家嘻嘻地凑到了一起,看西洋景似的。徐医生双手抱胸,对一张张处方品头论足,引来谢医生的起哄,说是他的字也不咋样,跟烧火棍似的。吕医生补上一句:你给我开一张处方来试试。徐医生一下子蔫了。徐医生没有处方权,他是防疫医生,只管打防疫针,发糖丸。不久,镇中学的一位书法赵老师来医院配药,吕医生忙拉住他,让他给大家写几个字,还给他磨墨、铺宣纸。赵老师稍稍推托后,在纸上一笔下去,半枯半湿,忽浓忽淡,有时把字的最后一竖抻得老长老长。大家屏息观看,一脸庄重,不过同时也是一脸茫然。吕医生有些怯生生地问:这写的是什么?赵老师说:这是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这诗我熟悉,勉强能认清,但吕医生他们不熟悉,跟着赵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相认,认得有些艰难苦涩。赵老师前脚刚走,吕医生便开始兴叹,说字写得不认识便是书法,那我们个个都是书法家。一阵哄笑,惊得一群麻雀飞上屋脊,像散落的墨汁。医生的字,大抵是世上最神圣又最不着调的字了,中间既有拉丁文、阿拉伯数字,又有中文,三种文字混搭在一起,彼此谁也不服谁似的。如果患者病情急,医生哪有心情一笔一画,这纸上的时间也是黄金。有时病人在边上痛苦呻吟,医生落笔如疾风中的劲草,几乎不歇一口气,一笔到底,既有挂碍,也无挂碍。医生的字被人戏称为天书。此字只应天上有,而医者仁心,全在人间。(选自《散文》2024年第9期,有删节)8.第③段详写田老师的字,用意是什么?请加以分析。(4分)9.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17段画线句。(3分)10.第11.12段为什么穿插“我”的习字经历?请从构思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11.赏析文章最后一段。(5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7分)读严子陵传[南宋]杨万里客星何补汉中兴①,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北宋]黄庭坚平生久要刘文叔③,不肯为渠④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注]①客星:古人称天空新出现的星。刘秀,字文叔,称帝后请当年好友严子陵入宫,两人同榻而眠。严熟睡后将脚搁在刘秀肚皮上。次日天象官急奏客星冲犯帝座,后遂以客星指代严子陵。②阿瞒:曹操小名。移汉鼎:夺取汉政权。久要(yoo):老朋友。(4)渠:他,指刘秀。12.黄庭坚对严子陵的评价是正面夸赞,与黄庭坚观点不同的一首诗是()(3分)A.船重只因将利去,船轻又恐为名来。如今羞见先生面,夜半撑船过钓台。B.万乘从君脚底眠,客星便入史官占。东都基业随流水,今日斯台尚姓严。C.伯夷请节太公功,出处行藏岂必同。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D.千里江山一钓竿,高台终古拥巑岏。经过热客知多少,都被先生冷眼看。13.杨万里身处南宋衰世,故对严的隐逸提出异议:黄庭坚身处太平时世,故称颂严的隐逸。结合这两首诗,就“咏史诗如何评价史实”提出看法,并做简要分析。(4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20分)一①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同光武游学。及帝即位,光乃变易姓名,隐逝不见。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光也,乃遣安车玄纁聘之,三反而后至。……②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而言曰:“昔唐尧著德,巢父①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魏晋]皇甫谧《高士传》)二①刘凝之字志安,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②凝之慕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举秀才,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有人尝认其所著屐,笑曰:“仆著之已败,今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复取。③元嘉初,征为秘书郎,不就。临川王义庆遣使存问,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修民礼,人或讥焉,凝之曰:“昔严陵亦抗礼光武,未闻巢、许称臣尧、舜。”时戴颙与衡阳王义季书,亦称仆。④荆州年饥,义季虑凝之馁毙,饷钱十万。凝之大喜,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俄顷立尽。性好山水,一旦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宋书·隐逸列传》)注:①巢父:古代隐士。文二中的“巢、许”指巢父和另一位隐士许由。14.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良久,乃张目而言曰()A.助长声势B.仔细看C.注目,看重D.瞪大眼睛,愤怒(2)我竟不能下汝邪()A.退让B.使……屈尊C.攻克,攻陷D.发布,投递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有人尝认其所著屐()(2)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16.阅读整本书、研究专题需查阅文献,研读严子陵选择文献最妥当的一项是()。(3分)A.《汉书》《隐逸传》《高士传》B.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华诗词博览”软件C.《历代诗歌名篇选编》《古代散文赏析辞典》D.《富春的江传说》《舌尖上的桐庐》17.请用“/”给文一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断句超过3处不得分)。(3分)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18.将文二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19.结合刘凝之的言行,分析他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严光的影响。(5分)(五)阅读下面两文,完成第20-22题。(10分)游钓台记〔清〕郑日奎①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借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②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邪?”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