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中考备考-期中卷3-答案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科粤版)_第1页
中考备考-中考备考-期中卷3-答案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科粤版)_第2页
中考备考-中考备考-期中卷3-答案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科粤版)_第3页
中考备考-中考备考-期中卷3-答案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科粤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期中卷3(答案)1.C解析: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溶液,故该做法错误.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溶液,故该做法错误.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它是什么溶液,故该做法正确.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溶液,故该做法错误.2。B解析:A、冰川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C解析:A、液氧气于发射火箭,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包装食品时充氮气以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氮气用于填充灯泡以延长寿命,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4。B解析:A、不能用硫来测空气中O2含量,因为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5.A解析:“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指的是元素,如果是指单质,碘、钙等单质对人体有害,因此是指元素.6。D解析:A、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都属于化合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C、反应条件都是点燃;D、生成物中,四氧化三铁和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二氧化硫是气体.7.C解析:A、根据右上角的字母可知,其元素符号为:Ir,故说法正确;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77可知,其原子序数为77,故说法正确;C、根据铱元素的汉字名称“铱"的偏旁“金”可知,为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下方的数字192.2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说法正确.8.C解析: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9.A解析:A、由于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质子数为1的原子是氢原子,故说法正确;B、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3,故说法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故说法错误;D、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该原子核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说法错误.10。C解析:A.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一个秋水仙碱分子中有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C.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其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故正确;D.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2=264;氢元素的质量为1×25=25;氮元素的质量为14;氧元素的质量为16×6=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11.A解析: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环境温度降低,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故A错误;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B正确;C、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C正确;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12.D解析:①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是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是不正确的,因为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是正确的;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不正确,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⑥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⑦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正确;13。C解析:A、NaCl可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氯化钠属于化合物,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NaCl可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14.D解析:氮的氧化物中,氮、氧质量比为7:20,则该氮的氧化物的分子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5,故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5=0,则x=+5价.15。C解析:A、由于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故A正确;B、因为一种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所以说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故B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可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以用氧化铁、氧化铜等作催化剂,故C错误;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故D正确.16.(1)2H;(2)Mg2+(3)3O2解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3)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氧分子表示为:3O2.17.(1)金属;19;(2)AC;AD。【解答】解:(1)钾的汉字偏旁是“金”,可见属于金属元素;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故填:金属;19;(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C属于同种元素;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填:AC;AD.18。(1)氧气(O2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2)4P+5O22P2O5;(3)导热性;(4)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1)可燃物要燃烧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3)在本实验中铜片能传热,利用这一性质给白磷和红磷加热;(4)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是加热铜片温度,隔绝空气.19。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排水.解析:(1)①二氧化锰是固体粉末,取用时要用药匙;故填:B;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2H2O+O2↑;③实验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所以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5g;故填:5;④通过实验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为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20。(1)314;(2)17:14:6;(3)4.8g解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