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
全册教案
教师宋克奎
第一周教学计划
1、《故乡的“水墨画”》...................2课时
2、《海滨仲夏夜》........................2课时
3、《草原即景》..........................1课时
课题《故乡的“水墨画”》第1课时
教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
材、际理解重点词句,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
热爱之情。
学情
分析
知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能力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
目标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
学习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
独特、美丽,感悟作者细腻的笔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三疑三探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
教具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引导质疑课题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
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
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
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齐读。
3.对课题质疑。
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
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
起去学习课文。
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
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
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
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
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
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
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
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
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设疑自探
1.引读第1段。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
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相机板书:散漫)
“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散漫:零零散散的,在
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
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
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
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故乡的“水墨画”》第2课时
教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从
材、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
分析
知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
识、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
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
语。
目标
学习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习作者的写作技
巧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课件。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解疑合探: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
(2)小组合作学习。
①交流探究所得。
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
来。
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
中秋)
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
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
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
“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
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
比较)
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
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
香呢!
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
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
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
(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
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
“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
菱)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
美。(相机板书:变化美)
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
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
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板书:品菱趣)
“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
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
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
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
呀!
3.品味第5段。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
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
惬意的场景呀!
师生合作朗读。(引读)
二巩固拓展,质疑再探
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L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
(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
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
方?
3.谈谈你的体会。
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
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相
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海滨仲夏夜》第3课时
教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
材、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的热爱、赞美之情。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
学情
中运用
分析
知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
目标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
重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三疑三探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课题
1.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教
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
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
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着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
一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释题。(海滨:地点。仲夏:古人以孟、
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
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七月份。)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夜)
3.简介作者。
4.课文介绍:《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
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
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
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
义、词义)
2.检查:出示全文生字,开火车读、赛读。
3.分组读课文,注意正音。
4.读了课文,你对海滨仲夏夜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能
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
三、再读课文,解疑合探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学生完成练习
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
移画面发生的变化。1.第一组画面(03段)描绘了从夕
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
2.第二组画面(410段):描绘了海滨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滨沙滩
上休憩、谈笑的人们。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者
观察点的不断移动,所见的景物也在不断地变化。作者按照时
空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景物是美好的,
在美妙的景物中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他们自在、舒畅。
四、研读课文,感受海滨之美(一)研读课文广3段,重点
研究作者如何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再现景物特点;再进
行词语的理解。1.提问:广3段,对海滨夏夜景色的描
写,作者以哪些景物为主要观察对象?(相机板书:霞光启明星
灯光)2.作者对这三个景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三个美
妙的比喻句,请你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
3.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
是什么,讨论后全班交流。提示:在全班交流的过程
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1)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
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作用:作者以大
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
象,“火焰”一方面表现出晚霞的施丽,另一方面表现出霞光
随海浪摇曳、翻腾的形状,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2)
比喻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
里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启明星大和亮的特点。霞光逐渐变
淡,天空变得清亮深蓝,突然显得高远,给人一种肃穆的感
觉。这样高远辽阔的天空,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
云层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旷地带的夏夜所特有的。
在这广漠深蓝的天幕上,启明星的“光辉”就分外引人注目,
作者用明灯来比喻,也就格外贴切。(3)比喻句:尤其
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
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满天
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作用:第二段由星光引出对
灯光的描绘,把静态的灯火写活了,把波浪上的晃动着、闪烁
着的灯光比作流动着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动感。4.词
语分析。(1)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u
为什么要用“燃烧”而不用“放射”或“映照”?
(用“燃烧”能给人以晚霞似火、烧得正旺的感觉,使语言增加
形象感。)(2)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为什么
要用“染”,而不用“映”“照”?(用“染”字,便使霞光拟
人亿,因而十分生动地突出了“霞光”的作用。)5.小
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
美。(板书:自然美)6.再指名朗读。要求:运用抑扬顿挫
的语调朗读,使大家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中。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海滨仲夏夜》第4课时
教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
材、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赞美之情。
学情
分析
知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识、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激发
能力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目标
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
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三疑三探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解疑合探:
1.请从4~10段再找几个比喻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做
简要分析。
(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就像
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浪花。
作用:把笑声比作浪花,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
源不断。
(2)比喻句: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
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
满月又亮又圆的特点。(板书:月亮)
(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
闪闪发亮。
2.理解词语。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
严。
为什么用“抚摸”,而不用“拍打”“冲刷”?(用“抚
摸”不仅让“海水”拟人化,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表现
出“海水”微微波动的形态,与后面的“温柔”相照应。)
3.思考: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
变亿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提示:
(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
笑……
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进入到描绘
海滨仲夏夜的生活美。
(3)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传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
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板书:沙滩人们
说笑休憩生活美)
(4)小结: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
起来,写了在沙滩上乘凉的人们的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
己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
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
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
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
(三)质疑再探
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
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
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
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完成的,形
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
自得,引人入胜。你还有疑问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草原即景》第5课时
教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
材、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
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分析
知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
能力原美丽与辽阔。
目标
学习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了解作
教具家萧乾的资料。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1.播放歌曲《天
堂》。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
生尽情描述。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
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
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
壮观、神奇的画卷。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
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
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
入课题《草原即景》。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释题。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
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r说说自己了解的草
原。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
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
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二、自读感
悟,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
字新词,读准字音。(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2.学生自由结成伙
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⑴学生浏览课文。(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
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
牛臼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三、
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体会
其作用。(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
比喻句的作用。(2)汇报交流对比喻句的体会。①指
名读比喻句。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③引导学生
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塔木钦草原给作者
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
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
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
机板书:草原一一广袤)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周教学计划
课题《草原即景》第1课时
3.《草原即景》.......................1课时
4.《吐鲁番的葡萄沟》................1课时
积累运用一.........................1课时
5.《生命的药方》....................1、2课时
教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
材、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
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学情
分析
知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
能力原的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目标3.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美丽与辽
阔。
学习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
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三疑三探
教具
一、学习第2段。(1)默读,并勾画出比喻句,想一想。
(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3)全班交流,读中评议。说
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
喻句的作用o(4)教师指导批写: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
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5)齐读第2段。引导学生
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书:牧民一一雄姿)二、学
习笫3段(1)指名读笫3段。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
称作“旱海”?(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
原的什么?(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理
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
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三、
读中体会,学习4~7段(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
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
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3)全班交流学
习所得。(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
方。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
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
写好旁批。(板书:云彩一一变幻无穷)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
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
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然后写好旁批。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
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一
绮丽)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
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
旁批。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
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
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
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
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四、总结
全文,升华感情①.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②.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
的感叹?③.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充分运用比喻句
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
阔。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吐鲁番的葡萄沟》第2课时
教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学习作者描写葡萄
材、晶莹剔透的手法,并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
学情
分析
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
识、对葡萄沟的喜爱。
能力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目标
学习学会观察某一事物的方法,积累写作经验。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三疑三探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励导入,设疑自探
1.播放视频《新疆好地方》。
2.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
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
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
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3.你们想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品尝美味的葡萄吗?想去,事
先就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才行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
于葡萄沟的。
4.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遇到
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各写了些什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
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感受独特。
1.分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可按课文描写顺序来自
学。读后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交流学习所获。
2.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按课文描写顺序交流,抓住葡萄沟独特的地方。交流时,
还可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作为佐证。(板书:独特)
(1)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
萄生产基地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吐鲁番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
候特征。(板书:气候特征地理位置)
(2)葡萄是吐鲁番的特产,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
用画出作者描写葡萄藤的句子。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葡萄藤对葡
萄的爱护。)玛瑙:一种玉石,“绿玛瑙”代指什么?(代指像
玉石一样的绿葡萄。)(板书:绿葡萄)
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独特的砖砌房子,估
计与葡萄有联系。(板书:砖砌房子)
(3)这一段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些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无比惊喜。)
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
廊,由此可知,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之多。)
(4)葡萄沟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赫赫有名)赫
赫:显着盛大的样子。从“葡萄的世界,绿色的海洋”可见葡
萄园之大。由此知道,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其间流
露出作者无比的惊喜与赞美。
(5)这里解开了前面所写的各家各户的小屋之谜,具体地介
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板书:葡萄干)
(6)最后一段,作者对“特产”的看法,也很独特,耐人寻
味。
三、质疑再探
1.回忆吐鲁番的葡萄沟的独特之处。
2.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选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3.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请同学们回家把见闻讲给
爸爸妈妈听。
4.总结:吐鲁番的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
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
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那里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
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5.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引导再次质疑。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积累运用二第3课时
教学做读书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阅读所得,并与同学交流,逐
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能将自己在童年生活中感到新奇、有趣
的真实见闻和点滴感受文从字顺地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情
分析
知1.初步了解“借代”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识、
2.积累有关写景的四字词语,感受“用词准确、生动”在书面表达
能力中的妙处。
目标
学习提供读书卡的范例;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准备轻松、欢
快的音乐。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准备制作读书卡的材料;搜集有关写景的四字词语;准备童年生
教具活照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有感情地自读句子,边读边想。
2.从朗读中,你有什么发现呢?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
现。“船”指代水盆;“明灯”指代星星;“绿玛
瑙”指代绿葡萄。4.全班交流,并讨论:什么是借代?在
文中使用借代,有什么好处?5.小结:不直接说出要说的
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
代替整体,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
起读者的联想。二、语海拾贝1.导语:在汉语广阔的土
地上,有一个奇妙的成语世界。你看,那里碧空如洗,风和日
丽,山青水秀,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那里奇花异草,珍
禽异兽,生机勃勃,让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那里至理名
言,言简意骇,意味深长,让人受益匪浅,终身难忘。你
们看出了什么没有?2.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准确
地运用一些成语,将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
大家已学了不少成语,平常也积累了一些,也能运用一些成语
了,但是,还不够呀,所以,我们还得继续积累。我们就到语
海中去捡拾一些成语贝壳吧!3.自由读词语,读熟,并初
步了解它们的意思。4.合作读记成语,用喜欢的方式读记
成语。5.读了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第一
列与“山峰”有关,第二列与“波涛”有关,第三列与“雪
景”有关,第四列与“水”有关。6.在能背诵成语的基础
上做个小游戏。游戏:我来说你来答或你来说我来
答。(D同桌合作做游戏,(例:问:与山峰有关的成
语有哪些?答:……)(2)师生合作(师可说成语的解释
意思,生说出相应的成语)。7.选择两三个自己喜欢的成
语练习说一句或一段话。8.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的出色
表现,真为你们高兴!这次,我们又新学了不少成语。同学
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时时处处积累运用成语,让成语伴我们
一起成长。三、互动平台1.自由朗读,了解对话内容。
2.小组合作朗读。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准确使用词语,这是写好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用词准确,不
仅能形象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原貌,而且还能够明确地表达
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段
话或者整篇文章也因此而生动起来。4.怎样才能做到用词
准确呢?一要确切了解词意或用法;二就是表意要明确;三是
用词要符合规范。5.你有用得好的词语吗?说出来大家欣
赏吧!谈谈你是怎么用好这个词语的?在说话和作文的时
候,我们要善于从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6.再次与同桌对读,巩固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制作读书卡1.导语:“不摆卡片不读
书”,语言学家张寿康的这句话,把小小卡片提到了学习的重
要地位。卡片虽小,作用却大。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雷
达”,实在是道出了卡片在学习研究中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记
忆是有限的,为把自己学习过的知识长久保留下来,就需要对
这些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并制成资料卡片,以待用于
日后的学习或研究中一一这是每一个自学者都应该养成的良好
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读书卡。2.读题目,了解
本次练习的目的和要求。3.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和作者的
写匕方法。4.了解如何做好读书卡。别看卡片小,
制作时若不掌握一定的章法,也会给日后的工作、学习带来诸
多不便。为此,在一开始,就应该掌握小小卡片的正确制作方
法。卡片的制作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动手制作。卡片不需要过
分讲究,用稍厚、硬质书写纸即可。将硬纸裁制成大小一致的
卡片,并在旁边打出几个圆孔,便于用绳索串联。另一种是从
文具店购买来的专制卡片,上面已印好“类别”“编号”“标
题”等栏目字样。5.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了解,指
导修改补充。6.按计划开展活动。7.评选最佳读
书卡。五、习作百花园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
求。2.谈谈你对“趣”的理解:快乐旅游、可笑经历、
“惊险”游戏……3.理解“趣”的含义。(只要用心体
会,都能发现童年特有的“趣”。)4.音画引路,回忆
“趣”。(1)课件展示童年生活剪影。(2)学生交流观
后感受。(3)随着音乐,学生在脑海里回放自己童年生活中
的趣事。5.小组讨论,交流“趣”。(1)出示说话要
求。①选一件童年中的趣事来说。②注意把有趣的地
方说清楚,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小组交流,
互相启发。(3)全班汇报交流,拓宽写作思路。
6.再次明确要求,书写“趣”。7.完成草稿,再自我修
改或交换修改。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生命的药方》第4课时
教这篇文章主要说了德诺十岁就患了艾滋病,谁都躲着他,只有艾迪
材、还一样当他好朋友。艾迪带他找医生,帮助他熬汤药,艾迪还曾经说
过:“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
学情
定就在附近。”最后,德诺离开三天后,他静静地躺在长满青草的地
分析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鞋。因为他临死前都记着当时艾迪对他的
照顾与给予他的快乐。小艾迪虽然没能给好朋友德诺找到延续生命的药
方,但他却给了德诺一生中最好的药方一一快乐的友情。
知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识、
2、理解课文内容,珍惜生命,懂得在任何时候都要充满信心,敢与命
能力运抗争,感受友情的力量。
目标
学习感悟艾迪的善良、纯真、无私。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三疑三探
教具
教学过程
师:上课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最会发
现?问:这些图片里都有一样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红丝带,红
丝带代表着什么呢?红丝带是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
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对于艾滋病你了解了多少?师介绍艾滋病,艾滋病被称为
“超级癌症”“世纪杀手”,而且是传染病,无药可医,患了艾滋
病的人必死无疑,再请看下面几幅图片,这是艾滋病患者的手、这
是一个即将死亡的艾滋病儿童、这是艾滋病患者的脸、这是一具艾
滋病患者的木乃伊(生看图片)你们觉得患了艾滋病二?(能想象
吗?)是啊,患了艾滋病的人多么希望找到生命的药方啊!
一、情境导入,设疑自探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患者的名字
叫德诺,他才十岁。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起走
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
么疑问?
二、通读,初次感悟
那就请大家带着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你从哪儿读明
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输血兴奋不己帐篷
②读懂词语:微弱发颤杳无音信泪如泉涌(用你的声
音表达这些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3、交流
板书:快乐、友情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谁的话中
可以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快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
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课件出示: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
着艾迪,“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
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1)轻声地读一读德诺妈妈的话。读出了什么?
(2)这位失去儿子的母亲泪如泉涌,这泪水里除了失去儿子的
悲痛以外,还有些什么?(这是感激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这
是庆幸的泪水……)
(3)师引读:
让我们怀着感激,怀着庆幸来读这段话。
这是德诺的妈妈悲喜交加所说的话,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有
疑问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生命的药方》第5课时
教这篇文章主要说了德诺十岁就患了艾滋病,谁都躲着他,只有艾迪
材、还一样当他好朋友。艾迪带他找医生,帮助他熬汤药,艾迪还曾经说
过:“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
学情
定就在附近。“最后,德诺离开三天后,他静静地躺在长满青草的地
分析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鞋。因为他临死前都记着当时艾迪对他的
照顾与给予他的快乐。小艾迪虽然没能给好朋友德诺找到延续生命的药
方,但他却给了德诺一生中最好的药方一一快乐的友情。
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艾迪和
识、德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友谊。
能力
目标
学习学做艾迪一样的孩子,同时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课件
教具
教学过程
三、细读课文,解疑合探。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1、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2、反馈,随机学习。
▲课件出示: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X诧)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
全都躲着他。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非常孤独,非常无助?(全都躲)
(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艾滋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师:操场上留下了一一
生:他们欢乐玩耍的身影。
师:教室里一一
生:有他们琅琅的读书声。
师:生日宴会上一一
生: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蛋糕,一起分享快乐。
师:可是自从德诺生病以后,一切全都改变了一
生:伙伴们全都躲着他。
现在,伙伴们会如何躲着他呢?
生:------
是的,作为艾滋病患者,除了要承受病魔带来的痛苦之
外,更要承受周围人群对他的疏远和歧视。
(4)此时的德诺心里会想些什么?(我太孤单了------)
(5)让我们怀着对德诺的同情再读句子。
再找找表示孤独的句子
▲???课件出示:?
“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
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
(1)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这段话,句中说德诺梦见二百亿年
前的宇宙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梦呢?(德诺恐惧死亡,内
心世界非常孤独无依。)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让我们一起走进德诺
的梦境,请同学名闭上眼睛,假如你来到了二百亿年前的宇
宙,那里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你一个人待在那里,周
围没有爸爸妈妈,也没有一个朋友,你大声地喊着:“爸爸,妈
妈,我想回家!我想回家!”可是没有一个人应答,你努力寻
找着回家的路,可是眼前漆黑一片,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害怕、孤独、无助)
(2)你此时的感觉就是德诺内心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去感
受德诺的害怕、孤独、无助。
(3)指名读
反复引读:
德诺是不幸的,因为他除了要忍受病魔带来的痛苦以外,
还要承受心里对死亡的恐惧,于是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
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一一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
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
来的路。
德诺是不幸的,因为他除了要承受心里对死亡的恐惧以
外,还要承受内心无比的孤独,于是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
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一一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
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
来的路。
(3)小结:现在,我们都明白了德诺这一生最大的病其实
是孤独。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还孤独吗?为什么?
2、走近艾迪,感受友情
1、师:在德诺最孤独无助的时候,艾迪来到了他身边,为
德诺找到了生命的药方。为什么就只有一个朋友就让德诺满足
并快乐呢?
默读课文1—5段,找找在艾迪陪伴德诺的日日夜夜,给我
们留下了哪些感人的小故事?有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生:熬草药。
生:找医生。
生:玩游戏。
生:送球鞋。
师:在这些小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
师:把最让你感动的小故事多读几遍,
2、全班交流。
生找有关句子,品读,引导体会感情。
▲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
病。
(这句话写艾迪为德诺做什么事?)板书:熬草药
师:透过这碗花草熬成的汤,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仿佛听
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艾迪每天辛辛苦苦地帮助德诺采草药,然
后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药熬好的情景。
生:我仿佛看见艾迪端着熬好的药来到德诺的病床前,他
对德诺说:“快把药喝了吧,你的病肯定会治好的。”
是的这熬的不仅是草药更是希望是友情。
▲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这让他兴奋不已,……
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艾迪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
来读读这儿个句子。)板书:找医生
▲“以后睡觉……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
近。”师:艾迪其实在对好朋友说一一
生:不要害怕,我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的。
师:德诺怀里抱着艾油的球鞋,他知道会一直陪伴在他的
身边。于是他又沉沉地睡着了。同学们自己把这一段再读一读
体会一下。(学生自读)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德诺的话,男生读艾迪的话,教
师旁白)
生:在德诺那么孤独的时候,是他的好朋友艾迪在他的身
边鼓励他,陪伴他。生:艾迪的一只臭鞋对重病的德诺来说都
如此重要。可想而之,艾迪在德诺心中的位置。板书:赠球鞋
▲???艾迪照旧常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充
满了快乐,他们有时还会合伙玩装死游戏吓医院的护士,看见
护士们上当的样子,两个人都会忍不住地大笑。
生:艾迪陪着他玩游戏,让他在生病的时候还那么快乐。
师:这是什么力量?生:两个好朋友之间的友情真令人感
动。……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德诺在艾迪的鼓励下,没有
放弃与生命抗争,就像飞蛾,就像小苗,就像身残志不残的杏
林子,在病房里,依然会传出笑声。板书:玩游戏
3、师小结:
艾迪虽然不能把德诺从死神手中夺回来,却在德诺生命的
最后阶段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德诺也一直为有这样的朋
友感到满足。所以当艾迪抽泣着对德诺的妈妈说:“我很难
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的时候,德诺的妈妈却泪如泉
涌地说——(齐读:德诺妈妈的话)艾迪一直认为他没能为德诺
找到治病的药而自责、难过。同学们,你们说他找到药方了
吗?
生:他找到了,他找到了生命的药方,那就是快乐和友
情,让我们再次大声地告诉艾迪一一(齐读德诺妈妈的话)
五、拓展,升华情感,质疑再探。
1、师: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
抱着艾迪穿过的球鞋。而德诺的妈妈告诉艾迪,德诺非常感谢
艾迪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替他熬草药、陪他找医生、赠送他球
鞋、跟他玩游戏,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在德诺临死前的一
天,他又做了一个梦,你们猜猜此时诺德的梦境是怎样的?仿
照德诺前面的梦写一写。交流:师:课文学到这儿,相信德诺
和艾迪之间的真挚友情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你们还有不理解
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小结:同学们,老师想告诉
大家,艾滋病是通过血液等传播,跟艾滋病患者一起吃吃饭、
握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其实,有许多像德诺这样染上艾滋病
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
样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
好。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三周教学计划
课题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第1课时
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1课时
7.《儿子的创意》2课时,
8.《和太阳比赛早起》1课时
《积累与运用》二1课时
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
材、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学情
分析
知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识、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能力
目标
学习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
情,感受生命。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三疑三探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1.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
“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
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
小组交流)(恐怖分子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
爱……)2.揭题。在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
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齐读课题)
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一一遇难
者打了三个电话……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遇到难读
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儿遍。2.检查初读情况。
(1)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
等词语,并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悲痛:伤
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2)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解疑合探1.学生反馈思考情况:遇难
者给助手、律师、母亲各打了一个电话。2.课文里,最让
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
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
的爱,感受那份人性中至纯至真的感情。(1)情况危急。
①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
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抓住“第五十六
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
气氛。②小组讨论: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在生
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
的危急。(2)情感对比。①你觉得爱德华打电话给他的
助手、律师是为了什么?(财产、事业)并相机板书:助手、律师
(事业、财产)②然而在这生死关头,他却没等电话接通,又
拨打了第三个电话,因为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拨给
谁的电话呢?(母亲)(相机板书:母亲)③想象一下,他可能
会在电话里给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并作答)④爱
德华的助手与律师也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
关。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推断。(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
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特别是遗产的问
题。在只可能打出一个电话而且说的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
推断这个电话应该与遗产归属有关。)⑤然而事实的真相是
怎样的呢?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
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留言”?师总结:对于一位拥有巨额遗
产的人,临终不是忙着处理自己的财产,也不是向下属交代工
作,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母亲。电话传去的
那一声“妈妈,我爱您”道尽了母亲的辛劳,也道尽了儿子对母
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短短的五个字,蕴
含其中的爱的力量没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母爱是无私的、伟大
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
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
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
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看似
平凡的话是儿子用生命来书写的。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
(生命留言)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通过情感朗读,
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
什么,读懂了什么?4.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
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
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
点。)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
间。)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适当渗透本课在表达上
的特点。(本课围绕“第三个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而展开,并层
层设悬念。)四、学习生字及词语抄写令你感动的
句子(表达作者论点的句子)。五、质疑再探1.在这篇
课文中,你还想知道什么?2.你能说出你们关于生命的看
法吗?小组交流。六、拓展阅读,交流资料1.人最需
要的是爱,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爱是需要建立在
相互付出的条件下的,特别是亲情之爱。)2.学习小组交流
汇报,阅读课外资料。你做过孝顺父母的事情吗?交
流一下。3.说说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
理。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7.《儿子的创意》第2课时
教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材、
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
学情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分析
知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
能力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目标
学习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
点、
难点
教学方法与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
教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
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
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
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
“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
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
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广6段;经过:5~19
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设疑自探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
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
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
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
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
钱。)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
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
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
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职工管理】十篇
- 《全面质量管理ol》课件
- 《沙盘游戏治疗》课件
- 第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A卷·知识通关练)(解析版)
- 某砖混结构住宅楼招标文件
-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课件
- 明确财务数据分析目标的路径计划
- 公园保安工作职责概述
- 2023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必考】
- 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800字(九篇)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听力音频)
- 2024年医院副院长工作总结范文(2篇)
- UL1017标准中文版-2018吸尘器UL中文版标准
- 【MOOC】诊断学-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人体寄生虫表格总结超全(原虫部分)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 合作投资酒店意向合同范例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物流合同
- 2024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模版(3篇)
- 机械设备招投标授权委托书模板
- 科研年终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