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仰韶文化濮阳西水坡遗存、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以及西周何尊铭文中都发现了“天下之中”的理念,只是“中”由原来的南北居中,发展为东西南北的四方之“中”,从而使“居中而治”不再限于同族内部。这反映了()A.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 B.中华文明的扩展C.早期国家的雏形显现 D.“家天下”的形成2.有学者指出:“在《商君书》《韩非子》中,‘尊君权’是一个基础性理论观点,但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无论是君主还是法家,都不大可能追求‘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专制政体。”该学者意在强调,战国时期()A.君主尚未高度集权 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C.国家认同观念形成 D.法家思想兼采了百家之长3.197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境内古墓中相继发现了600多幅精美的魏晋壁画。下图《耙地图》位于古墓前室西壁。画面中一男子披发,蹲于耙上,双手牵着缰绳,驾一牛在耙地,周围绘有三棵粗壮的树。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中外交融不断加强 B.河西地区农耕化的发展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 D.牛耕技术在各地的普及4.辽初,契丹人曾自认为“番”,但辽兴宗以后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朝自熙宗以后也自认“中华”,多次讨论德运问题,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这体现出()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 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C.北方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增强 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5.明人王丹丘《建业风俗记》中记载:“正德中,士大夫有号者十有四五,虽有号,然多呼字。嘉靖年来,束发时即有号。末年,奴仆、舆隶、俳优,无不有之。”这反映出明朝后期()A.注重伦理教化 B.等级秩序受到冲击C.倡导个性自由 D.社会主流思想异化6.某英国学者指出:直到1841年7月底,道光帝及其大臣也只将此(鸦片战争)称之为“边衅”,即使英国人用当时最新的军事技术打败了中国军队,英国人在清政府的文件中仍然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英国侵华有其历史必然性 B.国人民族民主主义情绪高涨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政府受困于传统夷夏观念7.江南制造局自翻译馆开馆到1907年止,前后四十年,共译成西书217种,计750本。下表为江南制造翻译馆翻译书籍情况。这可用来说明洋务运动()目别种数卷数图数本数目别种数卷数图数本数图学135497024医学139195863船政91117721农学115811510天文52815923史志17166—186工程54116913学务4333地学452101313兵政431981660112矿学1080138336算学2012859059商学35—6格致391607物理1038131125化学118571773工艺3696385676合计217114412241750A.得到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 B.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C.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多元发展 D.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潮8.“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期,东方与西方、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和儒家的面目也越来越固定化和脸谱化,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它们的真实面目。”材料意在()A.论证戊戌变法的正确性 B.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C.揭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D.反思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性9.全民族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撰写挽联、唁电、祭文、悼词等数量最多的时期。此时期他悼念的英烈可分为四类:一是为抗战而牺牲的爱国群体;二是牺牲的共产党员;三是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政要和民主党派人士;四是为支持中国抗战而牺牲的国际友人。这()A.凝聚了抗战力量 B.体现了战争持久性C.扭转了社会舆论 D.消除了党派间的矛盾10.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注重维护粮食安全C.坚持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精神 D.工作重心发生转移11.公元前7世纪,亚述建立起一个横跨西亚北非的帝国。亚述帝国早期倾向于采用据点城市、附属国和行省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边疆,后期则大规模采用行省制。行省由国王委派的总督统治,后为防止总督权力过大,改为由宦官担任。亚述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A.扩大了地方的自主性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促进了区域文明交流 D.尊重了各地区发展的差异12.11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罗马法注释学派开始把新发现的《查士丁尼民法典》称为普通法,在当时主要是“学者之法”或“学术之法”。14、15世纪,这种普通法在欧洲从书斋到法庭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法理和法源。这一变化()A.消除了欧洲“文明开化”的阻力 B.顺应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兴起 D.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13.17世纪,培根在《论真理》中主张在观察和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和判断。笛卡尔在《方法论》等书中指出,现有历史知识不可靠,主张“决不把任何没有明确认定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理来接受”。由此可见,两人都强调()A.理性主义的价值与作用 B.关注社会现实C.科学实验的应用与推广 D.挣脱教会束缚14.至1858年,英国已建立了16个委员会,负责调查贫民救济、公共健康和卫生、铁路和工厂制度及移民等事务,他们向议会和政府提供证词和数据,作为政府制订政策参考依据,从而使济贫、公共卫生、工厂制度等均有立法控制。这反映出()A.民众的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升 B.英国议会的立法权得以正式确立C.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逐渐确立 D.工业革命促进政府公共职能增强15.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确立实施,苏俄逐步扩大农民的贸易自由,但列宁也指出:“发展贸易自由有一个必要前提,即必须使其无法越出也不敢越出无产阶级为之规定的范围和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条件。”据此可知,新经济政策()A.坚持“放管结合”的原则 B.缺乏群众基础C.难以改变苏俄落后面貌 D.忽视农民利益16.2018年12月,由11个亚太国家签订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2020年11月,东盟和中国、日本等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同年12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完成谈判。这些区域合作说明()A.亚太地区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B.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方向发展C.发展中国家政治影响力增强 D.经济全球化与地区认同相互激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基层百姓可以通过读书、科举、捐赠、卖官鬻爵、姻亲关系、荫子制和举荐制等多种方式成为地方士绅。一般而言,士绅是乡村社会的楷模,兼具品德与智慧,大多能够以乡邻的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维护乡邻的团结和谐。随着儒释道等文化的融合,士绅们往往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及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违纪违德者根据乡规民约进行处罚,而违法者则交由政府进行惩治。家训族法与乡规民约,是保障我国古代乡村社会自治的重要条件,使得人们能够邻里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致富。——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主要策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经验的现实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化自觉就是要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彻底理解自己的文化,明确文化的长处和弱点,处理当地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从源头上讲,虽然西学传入中国始于明末,但大量的东渐则在鸦片战争之后。一方面,宣传、推介西学的思潮与行动肇始于近代;另一方面,近代传统文化重建与转化的初衷与旨归均以民族文化的自强自立为核心。文化自觉理论以其立足民族文化本位、观照“古今中外”、横纵时空的反思意识澄明出民族文化自知自信的内在逻辑,为研究近代思想的发生与演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与新视角。也可以说,近代是中国真正意义上文化自觉的思想起点。——摘编自孙墨、周琳《论中国近代思想的文化自觉理路》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选取材料的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述充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的是“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依托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国家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飞跃,更是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并实现了对世界的主导。但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材料二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的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仰韶文化濮阳西水坡遗存、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以及西周何尊铭文中都发现了“天下之中”的理念,只是“中”由原来的南北居中,发展为东西南北的四方之“中”,从而使“居中而治”不再限于同族内部。这反映了()A.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 B.中华文明的扩展C.早期国家的雏形显现 D.“家天下”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指出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中”所指代的范围越来越广,这是中华文明扩展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扩展,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创新,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扩展,没有体现早期国家的雏形特征,排除C项;“家天下”形成于夏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有学者指出:“在《商君书》《韩非子》中,‘尊君权’是一个基础性理论观点,但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无论是君主还是法家,都不大可能追求‘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专制政体。”该学者意在强调,战国时期()A.君主尚未高度集权 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C.国家认同观念形成 D.法家思想兼采了百家之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提倡“尊君权”,但他们也认为君主不能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说明此时君主尚未实现高度集权,A项正确;诸子百家致力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而不是都致力于争霸战争,排除B项;材料表明战国时期君主尚未高度集权,未涉及国家认同观念,排除C项;材料为法家关于“尊君权”的理论内容,未体现法家思想兼采了百家之长,排除D项。故选A项。3.197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境内的古墓中相继发现了600多幅精美的魏晋壁画。下图《耙地图》位于古墓前室西壁。画面中一男子披发,蹲于耙上,双手牵着缰绳,驾一牛在耙地,周围绘有三棵粗壮的树。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中外交融不断加强 B.河西地区农耕化的发展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 D.牛耕技术在各地的普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图示中耙地人物披发,与汉族发式不同,是居于河匹地区的羌人形象,反映了魏晋时期河西少数民族地区农耕化的发展情况,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农耕化的发展,属于民族关系,无法体现中外交融不断加强的情况,排除A项;全面汉化和牛耕技术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与当时国情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4.辽初,契丹人曾自认为“番”,但辽兴宗以后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朝自熙宗以后也自认“中华”,多次讨论德运问题,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这体现出()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 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C.北方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增强 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的中国。材料中辽政权和金政权都自称“中国”“中华”,宣称自己继承中原卫朝德运,表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增强,C项正确;当时中原王朝和北方各族间战争时有发生,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与史实,排除;辽、金属于少数民族政权,不属于宋朝边疆,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民族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5.明人王丹丘在《建业风俗记》中记载:“正德中,士大夫有号者十有四五,虽有号,然多呼字。嘉靖年来,束发时即有号。末年,奴仆、舆隶、俳优,无不有之。”这反映出明朝后期()A.注重伦理教化 B.等级秩序受到冲击C.倡导个性自由 D.社会主流思想异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表明,正德时期士大夫有号者较少,到了嘉靖末年,贩夫走卒奴仆都有了号,这是对传统等级观念的冲击,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伦理教化,排除A项;思想家李贽倡导个性自由,影响范围较小,排除C项;明朝时期儒家思想一直是主流思想,没有发生异化,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某英国学者指出:直到1841年7月底,道光帝及其大臣也只将此(鸦片战争)称之为“边衅”,即使英国人用当时最新的军事技术打败了中国军队,英国人在清政府的文件中仍然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英国侵华有其历史必然性 B.国人民族民主主义情绪高涨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政府受困于传统夷夏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是存在误区,对敌人英国仍然不了解,说明清政府仍然坚持传统夷夏观念,抱有天朝上国思想,不能正确认知中英间的关系,D项正确;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是英国侵略战争的必然性,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人的民族民主主义情绪,排除B项;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与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江南制造局自翻译馆开馆到1907年止,前后四十年,共译成西书217种,计750本。下表为江南制造翻译馆翻译书籍情况。这可用来说明洋务运动()目别种数卷数图数本数目别种数卷数图数本数图学135497024医学139195863船政91117721农学115811510天文52815923史志17166—186工程54116913学务4333地学452101313兵政431981660112矿学1080138336算学2012859059商学35—6格致391607物理1038131125化学118571773工艺3696385676合计217114412241750A.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 B.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C.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多元发展 D.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从表格可以看出,翻译馆的书籍绝大多数是科技类书籍,其中关于采矿、蒸汽机、化学、造船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是首次被介绍到我国的,这些翻译书籍使人耳目一新,对中国科技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书籍,不能反映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书籍情况,没有涉及官员选拔方式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官员选拔仍旧以科举制为主,排除C项;林则徐、魏源等是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就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非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书籍开启西学东渐的新思潮,排除D项。故选B项。8.“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期,东方与西方、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和儒家的面目也越来越固定化和脸谱化,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它们的真实面目。”材料意在()A.论证戊戌变法的正确性 B.批判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性C.揭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D.反思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和儒家的面目也越来越固定化和脸谱化,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它们的真实面目”及可知,这一时期的儒家受到批判,而且真实面目被掩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以二元对立结构作为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样容易走向极端,只看到自己相信的那一面,大力抨击儒家伦理,而忽视了“它们的真实面目”,因此材料是在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D项正确;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梁维新思想,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不符合材料“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排除A项;义和团存在盲目排外,而材料反映的是对传统思想绝对的否定,不符合义和团的特点,排除B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全民族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撰写挽联、唁电、祭文、悼词等数量最多的时期。此时期他悼念的英烈可分为四类:一是为抗战而牺牲的爱国群体;二是牺牲的共产党员;三是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政要和民主党派人士;四是为支持中国抗战而牺牲的国际友人。这()A.凝聚了抗战力量 B.体现了战争的持久性C.扭转了社会舆论 D.消除了党派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是为抗战而牺牲的爱国群体;二是牺牲的共产党员;三是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政要和民主党派人士;四是为支持中国抗战而牺牲的国际友人”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抗战牺牲的爱国群体和个人撰写悼文,在表达哀思的同时,弘扬了爱国精神,鼓舞了抗战士气.凝聚了抗战力量,A项正确;材料涉及毛泽东对因抗战而牺牲的人撰写挽联、悼词,不能体现抗日战争的时间,不能反映战争的持久性,排除B项;抗战时期的社会舆论本来就是倾向于抗日的,排除C项;为牺牲的爱国人士撰写悼文并不能消除党派矛盾,D项说法夸大了悼文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0.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注重维护粮食安全C.坚持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精神 D.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安微小岗村的做法体现了群众的探索,党和国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群众创造、实事求是的态度,C项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1992年才开始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所述与市场经济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粮食安全,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排除D项。故选C项。11.公元前7世纪,亚述建立起一个横跨西亚北非的帝国。亚述帝国早期倾向于采用据点城市、附属国和行省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边疆,后期则大规模采用行省制。行省由国王委派的总督统治,后为防止总督权力过大,改为由宦官担任。亚述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A.扩大了地方的自主性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促进了区域文明交流 D.尊重了各地区发展的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世纪(亚洲)。根据材料可知,亚述帝国对地五的统治经痧了从“据点城市、附属国和行省相结合的方式”到大规模实施行省制的转变,行省制的推广更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相比于据点城市和附属国,行省制是对地方控制的强化,地方自主性没有扩大,排除A项;材料与区械文化交流无关,排除C项;推广行省制与地区差异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11世纪下半叶兴起罗马法注释学派开始把新发现的《查士丁尼民法典》称为普通法,在当时主要是“学者之法”或“学术之法”。14、15世纪,这种普通法在欧洲从书斋到法庭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法理和法源。这一变化()A.消除了欧洲“文明开化”的阻力 B.顺应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兴起 D.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至15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1世纪《查士丁尼法典》只是作为法学家研究的对象,发展至14、15世纪成为西欧各国普遍接受的法理和法源,这主要得益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项正确;“消除”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的传播与民族民主意识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启蒙运动兴起发展于17-18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13.17世纪,培根在《论真理》中主张在观察和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和判断。笛卡尔在《方法论》等书中指出,现有历史知识不可靠,主张“决不把任何没有明确认定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理来接受”。由此可见,两人都强调()A.理性主义价值与作用 B.关注社会现实C.科学实验的应用与推广 D.挣脱教会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位思想家均反对轻信和盲从.主张在观察和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和判断.这体现他们对理性主义的价值和作用有一定认知,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关注社会现实,排除B项;培根强调的是“观察与感觉经验”.笛卡尔强调的是“确定性真实性”,这些并不一定要通过科学实验来获取,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挣脱教会束缚.排除D项。故选A项。14.至1858年,英国已建立了16个委员会,负责调查贫民救济、公共健康和卫生、铁路和工厂制度及移民等事务,他们向议会和政府提供证词和数据,作为政府制订政策的参考依据,从而使济贫、公共卫生、工厂制度等均有立法控制。这反映出()A.民众的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升 B.英国议会的立法权得以正式确立C.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逐渐确立 D.工业革命促进政府公共职能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同时也导致英国面临着大量复杂的社会问题。有鉴于此,英国政府成立多个委员会负责调查各类社会问题,并据此立法管理,推动了政府公共职能的扩张增强,D项正确;受时代局限性影响,民众健康意识普遍提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英国议会的立法权力早在1689年的《权利法案)中就已确立,排除B项;福利制度确立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故选D项。15.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确立实施,苏俄逐步扩大农民的贸易自由,但列宁也指出:“发展贸易自由有一个必要前提,即必须使其无法越出也不敢越出无产阶级为之规定的范围和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条件。”据此可知,新经济政策()A.坚持“放管结合”的原则 B.缺乏群众基础C.难以改变苏俄落后面貌 D.忽视农民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根据材料可知,苏俄在推行新经济政策时,一方面扩大农民的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又对市场贸易进行严格管理,这体现的是“放管结合”,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考虑了农民利益,赢得了农民拥护,排除BD项;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改变了苏俄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A项。16.2018年12月,由11个亚太国家签订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2020年11月,东盟和中国、日本等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同年12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完成谈判。这些区域合作说明()A.亚太地区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B.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方向发展C.发展中国家政治影响力增强 D.经济全球化与地区认同相互激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世界是一个整体,即全球化;另一方面也承认多样性,即地区的相互认同。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将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本土化、区域化趋势,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且材料中不只涉及亚太国家,排除;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方向发展开始于二战后初期,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基层百姓可以通过读书、科举、捐赠、卖官鬻爵、姻亲关系、荫子制和举荐制等多种方式成为地方士绅。一般而言,士绅是乡村社会的楷模,兼具品德与智慧,大多能够以乡邻的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维护乡邻的团结和谐。随着儒释道等文化的融合,士绅们往往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及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违纪违德者根据乡规民约进行处罚,而违法者则交由政府进行惩治。家训族法与乡规民约,是保障我国古代乡村社会自治的重要条件,使得人们能够邻里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致富。——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主要策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经验的现实意义。【答案】(1)主要策略:德治为主,礼法兼用;建立严密的地方乡里组织机构;重视发挥地方宗族和士绅力量进行治理;制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2)现实意义:注重道德的培育和提升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发挥市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违纪逮谌者根据乡规民约进行处罚,而违法者则交由官府进行惩治”可知,德治为主.礼法兼用;根据材料“册绅是令村社会的楷……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可知,重视发挥宗族和士绅力量制定相应的族去乡规;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基层都设有较为严密的乡里保甲组织来强化治理。【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现代(中国)。古代基层治理讲究"德法并用”,据此可得出的现实意义是注重道德培育陷周时,积簇探索齿制建设;古代基层治理制定家训乡约,据此可得出的现实意义是发挥市民公约、行业规章等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古代基层治理利用宗族士绅力量,据此可得出的现实意义是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化自觉就是要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彻底理解自己的文化,明确文化的长处和弱点,处理当地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从源头上讲,虽然西学传入中国始于明末,但大量的东渐则在鸦片战争之后。一方面,宣传、推介西学的思潮与行动肇始于近代;另一方面,近代传统文化重建与转化的初衷与旨归均以民族文化的自强自立为核心。文化自觉理论以其立足民族文化本位、观照“古今中外”、横纵时空的反思意识澄明出民族文化自知自信的内在逻辑,为研究近代思想的发生与演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与新视角。也可以说,近代是中国真正意义上文化自觉的思想起点。——摘编自孙墨、周琳《论中国近代思想的文化自觉理路》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选取材料的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述充分)【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自我觉醒历程。闸述: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打击下,中国传统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学说层出不穷。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化自觉思想的发酵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工厂学校,学习西方科技,此时的文化自觉还是物质实践活动的自觉。甲午战败,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思想家们开始自觉地追问西方强大物质力量背后的政治、文化路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自觉学习西方思想制度文化,试图用君主立宪制度代替君主专制。民国初年的社会凋敝,军阀混战。一系列不合时宜的复旧返古倒逼出一种深刻的文化自省情绪,新一代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猛烈冲击中国的封建思想文化,走上反传统、破国粹之路。综上所述,近代文化自觉是在救亡图存的主题下,知识分子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努力觉醒的过程,经历了从西方科学技术的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改造的精神文化层面的转变。【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近代是中国真正意义上文化自觉的思想起点”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自我觉醒历程。关于阐释可从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史实进行分析,突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的是“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依托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国家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飞跃,更是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并实现了对世界的主导。但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答案】19.中国密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放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循序渐进、由点到面;治国理政的理论不断创新。(答出四点即可)20.新机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人发展;经济全球化纵深方向发展。(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详解】(1)中国密码: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材料“冲破了‘两个凡是’精神束缚”可以得出“解放思想”;根据材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可以得出“以人民为中心”;根据材料“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渐进式改革”可以得出“循序渐进、由点到而”;根据材料“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而发展”可以得出“治国理政的理论不断创新”;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2)新机遇: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根据材料“呈现的是‘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总体上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5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报告
- 2024年二级造价师考试题库4
- 第05课 网络协议分层设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 商贸公司进货合同范例
- 郑州餐饮连锁加盟合同范例
- 写字楼商铺招租合同范例
- 电瓶定采购合同范例
- 以店面入股合同范例
- 园林购树合同范例
- 土地合作建设合同范例
- 氯氢处理装置工艺
- 生物工程论文 年产6万吨11°P啤酒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 通力电梯KCE电气系统学习指南
- windows7 操作系统
- 门窗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
- 钢筋统计表(插图有尺寸)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培训系列教材(共44页).ppt
- 世界各地的新年习俗(课堂PPT)
- 生物矿化与仿生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JJF 1827-2020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校准规范
- 物业项目月度绩效考核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