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单元教案+反思+说课稿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单元教案+反思+说课稿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单元教案+反思+说课稿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单元教案+反思+说课稿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单元教案+反思+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潮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语文要素】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

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

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

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

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

的美。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

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

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

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作者

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

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

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

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再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精准指导。预设:“昂”“鼎”“崩二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3.反馈指导: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确、读通顺了。

4.反馈预习指导:粗知课文大意。(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5.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

的,做上记号。

2.反馈指导。

预设: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

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奇观: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

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具体写“我们”观潮的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

个主要意思,用“II”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部分L第2自然段。大意: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平

静。(板书:江面平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大意: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

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大意: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2.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预设: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去后”,课文是按照时间的

3

先后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

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

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解决。

2.反馈指导。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预设: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其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反馈指导。(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

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

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3.师小结: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

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点)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2.提问:[出示《浪淘沙》(其七)]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4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出示任务:[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七)]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用横线画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与诗第一、二句内容相关的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

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

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

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个体学

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出现了

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的内容c(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

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注意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4.反馈指导。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

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深刻的印

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

说。(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5

预设:

深刻印象: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山崩地裂的

声音;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的句子: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

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

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尾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

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二

5.出示任务: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教师再进行反馈指导。

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1.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

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原因。(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出示“资料袋”,学生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点拨:“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C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教学板书]

6

1观潮

一、天下奇观样子:横贯翻滚

(潮来前)二、江面平岸出现白线

(潮来时)三、两丈多高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的声音

(潮去后)四、两丈来高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

的主要教学目标。紧接着,我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

序。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学生从

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

美”的语文要素,顺利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中

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因。

1《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文章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

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

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谈后不禁发出

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工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

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

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

条: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7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休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木文的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

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象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三、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

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

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

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

法进夕亍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四、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

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

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

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

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

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五、说教学过程

《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

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和人文

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什么是观,

什么是潮?师生交流后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天下奇观”,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要问的?”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

8

奇观,奇在哪儿?”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

因。{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

垫。}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

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我们先把课文的障碍一生字扫除掉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2.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

(意图: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

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

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

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他们现在是怎样的

心情?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这么多人来观看潮水,我们也来亲眼看一看二

2.播放潮来时录像,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

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作

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c指导朗读3、4自然段,

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

气势读出来。再播放潮来时录像,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

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

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

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

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播放录像让学生有初步印象,在这个基础

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

容。第二次播放录像,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照画面做现场解说,利用孩子好胜的心理,积极

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4.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

(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

9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既巩

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

1.把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利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

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练笔。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

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C

六、说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平静声: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形:一条白线横贯江面两丈水墙潮头过后平静涨水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

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语文要素】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月下的某个情景。

[教学重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0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幅画。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明亮的月光下,周围是那样静谧、美丽。在小路上,小姑娘牵着妈妈的手,走在月

光下0她们看起来是那样幸福而美好。

2.题解: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板书:走月亮)

二、交流预习,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识字,重点指导辨析易混字和易读错的字。

(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卵”读“lu百n”,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里面的两个点;

“填”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真”,里面有三横,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葡”和“萄”这两个

字都是上卜结构,卜半部分的笔画较多,书写时耍注意。

(二)指导学生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词语)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读音和字形。读音:鹅卵石(ludn);字形:辨析“招

待”的“待”与“侍候”的“侍二

(三)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2.课文是用哪一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的?用横线画出来。

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试着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试着概括每部分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内容,解决课件出示的问题。教师巡视并适当引导:

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有哪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哪一句?

(3)指名学生分享结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师生总结:“我”和阿妈走过了“村庄”“溪边”“村道”“田境上

师:文章通过“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谩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

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大家分得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3):写“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11

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村道、田境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写走月亮时“我”的感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重点)

2.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月下的某个情景。(难点)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在月光下散过步吗?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这节课,我们跟作者吴然一起

走月亮。静静地走,走得再慢一些。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章几次写到了走月亮,动笔把相关句子画下

来。

3.生交流,师出示: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U)了解“反复”的表达方法。

12)读读这4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内容相同,标点不同。)依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结合

每一句在课文中所处的位置,你能试着猜一猜作者会写些什么吗?(第一处是对和阿妈走月亮

的期待;二、三处省略号是省略了和阿妈走过的地方;第四处是和阿妈走月亮的幸福与快乐。)

13)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中间两句省略了“我”和阿妈走过的其他地方(相机板书:溪

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菜地);结尾是对全义的总结;开头是作者对走月亮的期待。

二、期待“走月亮”

1.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这份期待?

2.交流: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1)两个“升起来了”,从中感受到期待、兴奋之情。练读。

(2)配图简介:洱海附近是作者吴然的家乡,它在美丽的云南,不远处即是巍峨的点苍

山。瞧,它的形状像耳朵,因此当地人给它取名叫“洱海”。

3.交流: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1)“那样明亮,那样柔和”,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12

(2)课文是怎么具体写“明亮”“柔和”的?

①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

②能不能这样写?出示“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也照亮了村头

的大寺树二(生讨论交流)

预设:不能。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介绍的;这句话与课文第3自然段紧密衔接;课文

“也照亮了,照亮了……”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欣喜。(师相机指导朗读)

③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东西?(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更柔和,更浪漫。)

4.就在这样的静谧美好之中,“我”和阿妈走月亮一一多么开心,多么令人期待!(生配乐

朗读)

三、体验“走月亮”

(一)学习第4、5自然段

1.师范读,生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

受?

2.交流: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11)说说想象的画面。

屹)明明是“闻到香味”“映着月光”,怎么是“流着”“流着”?

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细细的溪水潺潺地流淌,山草、野花的清香也就随着溪

水流动,空气中飘散着芬芳。波洋粼粼,月影闪闪,这景象真是美丽又奇妙。

3.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交流:灰白色的鹅卵石……都抱着一个

月亮!)

(1)有几个小水塘就有几个月亮,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多么神奇!

(2)“抱着”还能换成什么?读一读,比一比。(“映着”“捧着”“藏着”……“抱着”有

温暖、温馨的感觉,让人想到了妈妈的怀抱。)

4.是啊,作者也想到了自己的阿妈一一引读“哦,阿妈……”,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

乐的事吗?

5.师生进行模拟情境对话。

6.小溪留下了“我”和阿妈多少快乐的回忆。(生配乐读第4自然段,试背诵)

13

(二)学习第6、7自然段

1.过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我”和阿妈又来到了村道。细读第6自然段,你想到了

怎样的景,又从中品味出怎样的情?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和同桌交流。

2.想象画面,谈“所见”。引导学生关注新鲜的词句,如“泼剌”“很满意地响着”“镀亮

的银毯”“一塘新谷调动各种感官(看、听、闻)来感受秋夜虫呜鱼跃、果园甜香四溢、庄

稼大丰收的景象。

3.体会情感,说“所想”。

(1)“我”在地里做些什么?(出示:春天,我们看油菜开花。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

公英吹得飞啊飞……)

(2)想象:“我”还会在地里做些什么?又有哪些有趣的经历?练习说话。(出示)秋天,我

们……;冬天,我们……

(3)作者的回忆里除了阿妈,还有什么?阿爸经常不在家,陪伴“我”长大的是阿妈,“我”

和阿妈走月亮,走出了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了月光下“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爱。

4.配乐读第6、7自然段。齐读第6、7自然段,说说省略号省略掉的是什么。(“我”和

阿妈走过的其他地方,“我”和阿妈相伴的美好经历……)

四、回味“走月亮”

1.齐读第8自然段,交流体会。补充: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阿妈时写的,当

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阿妈。当他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

在想什么呢?

2.是的,充满了对家乡、对阿妈的思念、怀念,所以文中反复出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二

(再次出示4句话,生深情朗读。)

[教学板书]

2走月亮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我”和想到:潮噎做小船豺填翱安

阿妈闻到:果子的甜香浓浓亲情

屠到:山树草花星星闪妖

景美_情浓

(畸感官胡亮)四次“我’和噢胡亮

14

[教学反思]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篇《走月亮》怎么读都像是一首诗,我讲诗的时候通常

都是以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从语言描绘的情境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

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了课文,也拉进了他们的生活。学生展开想象

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如画美景,而此时学

生透过文字看到的就是一幅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学生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将自己

的情感不知不觉地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才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这

才是真正的“美文美读”。因为学生的生活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的回答也是缤纷多彩,表明学

生的内心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

《走月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走月亮》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读着这篇文章,使

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

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

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

着温馨、甜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

文章的思想感情。

4.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5.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二

2.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5

(1)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向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

(2)读与品味语言结合法;词语的理解仍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

富有诗意。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一一画画一一议议一一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

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孩子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月光的照射

下的乡村景色美丽极了,真是令人陶醉。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在

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小作者发现的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大家是否

曾经留意过。现在我们一定要用心来读课文,体会作者是用了多么美丽的语言写出了我们也许

曾经有过的感受。”

(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要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细微之处见精神,要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

用这种情愫的陶冶,让学生触景生情。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要我们把课堂的

时间还给学生。

所以,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抓住了几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布置学生自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思考这些语句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2)小组交流。这样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不仅喜欢自己反复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

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争论,

在生生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3)汇报交流。教师通过重点

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蕴涵的真挚的亲情。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

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朗读时要强调。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但正是这种语

16

言,才将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多少可爱”

引导学生读出喜悦的心情.“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一个“泡”字:形象地写出了小

水塘的形状以及倒影在水中的月景,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月亮、水塘和我们都显得那

么和谐,那么美好。

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

团的了。

小作者和妈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的地方,除了从重叠用“走过”这个词感受到,还可以从

文中的“……”看出来。引导学生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那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

么样?(孩子会有很多奇异和美丽的想象。这样的交流也是一种美的陶醉。)

③学习反复句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三次。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

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

融的暖意。

(三)拓展延伸.说月夜。

语文教学重在体悟,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美的欣赏是不能缺少的。我们教给

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更要引导学会他们感悟。感悟文美、景美、情美、人更美。作者情不

自禁地赞叹也同样会感染我们,让学生深情地读:“多美的夜晚啊!”读了课文,孩子们更进一

步体会到乡村月夜的美丽,乡村月夜这是一种自然,宁静的美丽。孩子们写几句广告语向朋友

介绍乡村的月夜,有时间去欣赏月景。

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

花牛的悠闲。【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通过扩词法,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课时]

17

1课时

一、学习《秋晚的江上》

(一)脑力风暴,走进诗歌

在黑板上呈现“()的江上”和“江上的()”,请学生进行自由联想,提出各自的

想法并描述一幅画面。

(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画面美

学生自由朗读,呈现问题:找出诗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来,

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里的景色。

(三)展开想象,品析诗歌语言美

1.在第一节中找出最传神的两个词(倦,驮)。试着用“驮”造句,你在生活中“驮”过

最重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不用“背”“带”?想象一下飞鸟驮着斜阳的画面,诗人眼前呈现

的是怎样的景观呢?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2.找出第二节中的两个动词(翻I,掉)。想象一下,飞鸟--翻翅膀,把斜阳掉在江上,诗

人眼前是怎样的景观?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飞鸟更活泼,还是你见到的飞鸟更活泼?为什么?查

字典理解“妆”和“红颜”,这是什么修辞?为什么芦苇“妆成红颜”只是“一瞬的”?给你

什么样的感受?

3.自由朗读,分享本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对景物的细节描写,大胆想象,运用修辞)

(四)诵读诗歌,领悟诗歌意境美

教师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学生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朗诵诗歌,用自己的话描绘

诗歌的意境。诗人在诗歌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怎样感受到的?

(五)了解小诗体会

对比《秋晚的江上》与《暮江吟》。

(六)尝试去认真观察你身边秋天的景物,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以及你的感受,文章

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二、学习《花牛歌》

(一)读课题,想象画面

板书课题,引导交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一一《花牛歌》,齐读诗题。说一说:

读了诗题,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8

1.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诗歌的小节。

2.小组合作学习。

U)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2)认读生字卡片,并用生字组词。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分节朗读,在师生点评中指导学生读准“眠、霸占、滴溜溜、偷渡”的字音,读好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这两个句子。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学第1节

U)出示课文插图,提问:这幅插图画的是哪一小节内容?

12)学生自由读第1节,找一找这里写了哪些景物?

(3)指导想象:花牛的颜色、样子、动作等;草地和剪秋罗的颜色、样子等;花牛、剪秋

罗可能会说些什么?

学生边说,教师边写出关键词,如(黑白相间)的花牛、(软绵绵)的草地、(美丽)的剪

秋罗等。

(4)指导学生凭借想象说出第1节所描写的画面,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花牛。

15)带着想象和感受朗读第1节。

16)总结想象的方法:抓关键词,从颜色、样子、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想象,能让画面

更生动。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第2、3、4节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运用上面学的想象方法开展学习。

小组学习步骤:

大声朗读诗歌,圈出这节诗写了哪些景物?

屹)逐句想象画面内容,再连起来说一说。

13)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花牛?

14)带着想象和感受朗读。

全班分享,重点指导第2节“眠”“霸占”,第3节“滴溜溜”,第4节“偷渡”的想象。

小结:多么自由、悠闲的小花牛啊,指导学生讲述整首诗的画面。

(四)拓展仿写

19

1.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发挥你的想象,仿写1〜2节。

2.展示学生作品。

(五)课后延伸

《花牛歌》是一首诙谐有趣的儿童诗,课后学生还可以读一读儿童诗《秘密》《虫和鸟》,

在诗歌花园中采撷最美的花朵。

[教学板书]

3*现代诗二首

秘睢的打卜(倦鸟归巢夕阳西下)景色迷人

秋睨的立上I抖落斜阳苇妆红颜,画面美丽

花牛歌愕花牛行动图

做梦.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课所学的

两首诗都极具画面感,《秋晚的江上》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少数现代诗歌中的一篇,我在教学

中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想象以及品悟诗歌,来帮助学生了解此类文体的品析和鉴赏,品味其中

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进而去发现美、创造美。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学生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

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

《现代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两首现代诗简短,文字优美,容易理解。诗歌描绘的场景,平常可见却富有生机和色

彩,简单却绚烂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

3.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0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是教学重点;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画面,引起学生思索一一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画面呢?归纳学生发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归巢

的鸟儿从江面飞过,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

一起来走进刘大白先生的小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课件展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

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读准字音。(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

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1)边读边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

鸟、斜阳、芦苇)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

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2)诗歌中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驮着、一翻、头白、妆成、一瞬)结合生活实际

理解这些词,也可以试着模仿其中的动词,仔细品读,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驮着”

运载货物,倦鸟将斜阳当货物一般背负着回去,似乎并不轻松;“一翻”,翻的这个动作利索突

然,顿时觉得鸟儿轻松了;“头白”指白色的芦花,“妆成”化妆装扮,“一瞬”时间的短暂迅

速,白色的芦花在那一瞬间将自己装扮成灿烂的红色,过程跳跃突然,蕴含着惊喜的变化,将

一瞬之景定格,意犹未尽。)

(3)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发言)总结:夕阳西下,鸟儿归巢,掠过江

面,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要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被照得通红。

21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课件展示)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诗歌具有灵动的画面感。将秋日夕阳西下的江边美景渲

染的美丽无比。夕阳下,归巢的鸟儿,顽皮的驮着它,让平常的景色出现了灵动,充满了情趣,

画面动静结合,色彩艳丽,充满遐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与同学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组比赛读诗歌。《秋江的晚上》无疑是一首非常绚丽的图画,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欣赏

与之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诗了,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张图片,说说你们会想到什么?(图片展示)

天清气朗,一只花牛在草地上或坐或卧,或走或眠,这该是多么悠闲啊!这一幕在诗人眼里又

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诗人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初读诗歌。

1.作者介绍(课件展示)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有些喜欢读现代诗的同学可能对他

有所了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就是徐志摩的诗句。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

人,极富浪漫,在他的笔下,花牛与草地这样极朴实的画面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读准字音。(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

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山峰)(2)诗歌中哪

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坐、压扁了、霸占了、滴溜溜、

偷渡了)放入诗中,反复品读想象,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

可)

(3)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发言)

总结:花牛在草地里坐着,压倒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上睡了,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花牛在草地上悠闲地走着,自得的甩着尾巴;花牛在草地里睡着了,太阳悄悄跑到了西山的山

22

峰上0

2.诗歌解析:(课件展示)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什么感受?(自由发言)这首是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描述了

四个画面,“压扁了”“霸占了”“滴溜溜”“偷渡了”四个拟人化的词使诗歌充满了口语化和孩

童般的意趣,作者奇妙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花牛、白云、太阳都刻画的可爱顽皮,使全诗

的画面活泼灵动。

(四)拓展总结。

1.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魅力。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读出来,评一评谁读的更好。小

组读,齐读。

2.欣赏郭风的现代诗《落叶树》。(课件展示)

3.总结。(课件展示)

现代诗形式自由,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意涵丰富,相较于古诗的内敛更强调自由开放和

坦率陈述。这两首现代诗简单意趣,描绘的内容富有生机和色彩。这也是文字的魅力,几句话,

几个字,便能构建出灿烂绚丽情绪丰富的世界。读现代诗,我们要发挥想象,探索诗歌构建的

画面,才能更好领悟诗歌。

(五)课后作业。

1.预习新课。

2.和爸爸妈妈一起选择写景物的现代诗读一读。

4*繁星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理解积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语文要素】

3.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

观察和想象。

[教学课时]

23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星空图片)看到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巴金先生也曾

多次看见这满天繁星,于是写下了经典散文一一“繁星二(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词正音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课文,师

巡视。)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自然段。

2.读词正音:

(1)(课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指名认读词语。

①(将“昧”字标红)看这个字,读m。i,是由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