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与旺盛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辉煌考点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考点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与旺盛[考点回顾]1.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隋唐出现曲辕犁。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农具;翻车、筒车、耧车。(2)生产技术:牛耕,都江堰、白渠,耕耙耱技术。(3)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影响: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4.土地制度的演化(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2)夏商周:以井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国有制。(3)封建社会:战国时期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的土地国有制。[考点深化]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运用铁犁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全部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土地全部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状况看:一方面,国家可以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赈灾救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供应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征收的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2.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1)现代科学、现代装备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及优势。(2)稳定的政治局面及合理的政策,是农业发展的前提。(3)要把发展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大结构下思索,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4)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爱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考题印证]1.(2024·北京高考·1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相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供应了条件④曲辕犁起先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随着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大量种植小麦,这主要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关,故①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著作,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②错误;南方稻麦兼种的技术有利于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故③正确;曲辕犁是南方地区的耕作工具,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2.(2024·江苏高考·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起先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C【解析】鸦片斗争后起先瓦解,与材料中“明清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利,厚于稼穑”是指利,并未涉及农耕技术,故B项错误;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蚕罢米”是催收田租的时间改变,但没有涉及“地主催收田租”数额削减,因而无法说明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故D项错误。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辉煌[考点回顾]1.西周:官营,青铜铸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形态并存。2.汉代:起先用煤炭冶铁;获“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方烧制白瓷。4.隋唐:制瓷业形成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6.明代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7.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考点深化]1.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及转换缘由(1)地位(2)转换缘由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供应了物质基础。②农业生产的进步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供应了原料。③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④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阔劳动者的生产主动性。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营形态管理方式劳动力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干脆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无偿调用各类工匠(匠户)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私人自主经营民间工匠民间消费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农夫家庭成员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备注(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资金、人才和经营规模上占有确定优势,代表最高技术水平(2)明中叶以后,在纺织、制瓷、冶矿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考题印证]1.(2024·天津高考·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①为山东省,解除A项;②为河南省,解除B项;④为湖南省,解除D项。2.(2024·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推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沟通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案】A【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驾驭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解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确定,解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考点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考点回顾]1.先秦:“商人”出现;官府限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2.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开通丝绸之路。3.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4.宋元:运用“交子”;市坊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5.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考点深化]1.相识古代商业的发展改变与社会影响(1)发展改变(2)社会影响①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经济上瓦解着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②经济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旺盛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③社会生活方面: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渐渐发生改变,商人地位不断提高。④文学艺术方面:推动文学艺术日益世俗化、平民化、特性化。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1)发展规律①城市功能: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渐渐超过政治功能。②城市的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渐渐放松。③城市数量和规模:唐代起先,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④城市布局: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城市有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2)都城变迁中国古代都城迁移示意图[考题印证]1.(2024.4·浙江高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非常显著B.草市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便利的地方【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迎江货……税海商”,诗中描述的江、海贸易,不能断定是否为“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草市迎江货”,表达了草市商业旺盛的景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草市迎江货”,结合所学,草市渐渐发展成为地方的商业中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迎江货……税海商”,表明草市迎接着源源不断的来自江、海的货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024·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主动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答案】D【解析】“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表明宋朝市镇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宋朝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的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指的是市镇经济能够满意政府需求,没有体现政府主动扶持市镇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3.(2024·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快速【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出现了“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现象,并且在集市上“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表现了商业的旺盛景象,据此可知,在明朝嘉靖年间,武城县的集市出现了文化和商业相结合进而活跃了经济现象,故选B项;依据题干中“集日寡而旷多”,表明山西武城县原来就有农村集市,只不过不太活跃,解除A项;依据题干可知,武城县县令为了改善农村集市的冷清现象而实行了活跃文化措施,不能表明当时居民文化活动的丰富,解除C项;乡村城镇化一般表现为常住人口的增多、城镇规模的扩大、各种服务质量的提升等,而题干仅是提及了其集市的旺盛现象,解除D项。考点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考点回顾]1.“重农抑商”政策(1)历程:秦国商鞅首倡,历代沿用。(2)内容:农本商末、限制商人、官营政策等。(3)意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2.“海禁”“闭关锁国”政策(1)禁止民间私人对外贸易,只准官方贸易。(2)清朝还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特许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3.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2)特点: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少数地区和行业;发展缓慢,水平低。(3)地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考点深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工商食官商周时期实行,官府严格限制工商业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治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后,打破坊市界限,官府不再干脆监视商业活动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闭关锁国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缘由之一[考题印证]1.(2024·江苏高考·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宝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表明土地私有制对井田制的冲击,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始终存在世袭制度,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误;抑商政策弱化是指对商人的限制少,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礼乐制度崩坏是指森严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材料的内容是土地私有制对井田制的冲击,没有体现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2.(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全部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乎其微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解析】“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全部权的变迁,解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解除B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解除D项。3.(2024·北京高考·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运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答案】C【解析】由材料“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可知地方官员通过行政吩咐维护小农经济的生产,由材料“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可知地方官员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维护,由此得出地方官员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的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官府对农业的重视而非垄断商业的现象,解除A项;结合所学宋代由于货币运用频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解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官员对农业生产的看法而非商人地位,解除D项。【高频考点练兵】1.(2024·永州一模)《汉书》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水居千石鱼陂……安邑千树枣……渭川千亩竹。”这反映出汉代()A.传统农牧业的兴盛发达B.出现了大规模私营畜牧业C.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D.生产方式受匈奴影响较大【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而不是强调农牧业的兴盛发达,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可知私营畜牧业规模并不大,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式入山牧”“水居千石鱼陂……安邑千树枣……渭川千亩竹”可知土地利用形式多样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土地利用形式多样化,而不是强调匈奴的影响,故D项错误。2.(2024·菏泽一模)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材料出处“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 《元次山文集·问进士》“是时(指天宝五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山东境内)斗才三钱。” 《新唐书·食货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少陵集》A.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快速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开元、天宝之中……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指天宝五年),海内富实”“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以得出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故选B项。3.(2024·成都一模)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全部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这种局面客观上()A.削减了土地的垦荒面积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抑制了农夫生产主动性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由材料“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可知宋代爱护土地私有及土地商品化,允许土地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故选B项;土地商品化扩大了土地的垦荒面积,故解除A项;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故解除C项;“不抑兼并”的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而非分散,故解除D项。4.(2024·遂宁一模)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快速发展D.政府丢失了对经济的限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私营制瓷业发展快速,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到清初官窑和民窑的数量改变,不能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故解除A项;材料能体现民窑数量上占主导,但不能表明官窑在制瓷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解除B项;虽然民窑数量增加,但不能表明政府无法限制经济,故解除D项。5.(2024·南宁二模)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这一改变()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须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工匠从长期服役到轮番服役和雇借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的束缚性渐渐减弱,故A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这一改变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须要,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手工业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社会分工,故D项错误。6.(2024·昆明一模)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限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特地制度。导致这一改变的主要因素是()A.复原和发展经济的须要B.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府加强对民间手工业的限制,有利于经济的复原,故A项正确。7.(2024·南通二模)下表在确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D.晚唐新犁耕技术推广缓慢【答案】C【解析】从表中“牛耕法、耕犁”可以看出唐朝犁耕形式多样,故选C项;表中显示盛唐耕犁曲直并用,故解除A项;牛耕图不确定都反映西北地区,故解除B项;晚唐牛耕图直辕犁仍出现并不能反映新犁耕技术推广缓慢,故解除D项。8.(2024·襄阳二模)撰于北宋初的《太平寰宇记》所记外国,系抄旧史而成,杂乱无章,为人不取。南宋时进士周去非在广西仕宦期间作《岭外代答》,是书共记海外诸国40余,该书问世之后,未曾刻版发行,而“有多种抄本流传”。这一现象反映了()A.朝廷对海外史地学问的轻视B.时人的域外学问仍相当有限C.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独具特色D.民间海上贸易渐趋松弛【答案】C【解析】由材料“《太平寰宇记》所记外国,系抄旧史而成,杂乱无章,为人不取”可知以往人们对国外相识不清晰,依据材料“广西仕宦期间作《岭外代答》,是书共记海外诸国40余”可知东南地区与海外交往频繁,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南宋岭南地区海外贸易兴盛,经济发展独具一格,故选C项;材料“《太平寰宇记》”和“《岭外代答》”均无法反映朝廷政策,故解除A项;从材料“有多种抄本流传”可知时人对域外有确定了解,故解除B项;民间海上贸易渐趋松弛不符合史实,故解除D项。9.(2024·开封一模)《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扰商人私人财产的惩罚规定相当严峻,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子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A.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D.宋代法律体系趋于完善【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对于侵扰商人私人财产的惩罚规定相当严峻”以及各种例子可知,宋代政府注意爱护商人的利益,重视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始终都坚持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不符合史实,故解除B项;材料仅体现对商人经济利益的爱护而无政治地位的信息,故解除C项;仅依据材料信息无法推出宋代法律体系趋于完善,故解除D项。10.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的缘由最有可能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答案】D【解析】A项所述“利润小”与材料中的蜀锦“其价如金”相冲突,故解除;我国广阔地区适合种桑养蚕,丝原料丰富,故B项错误;C项所述并不是该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的缘由,故解除;在“工官”制度下,制作工艺由官府驾驭,技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在民间得不到推广,简单失传,故选D项。11.(2024·济宁二模)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允常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短暂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这表明当时()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B.矿工有确定的人身自由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答案】B【解析】题干中并未涉及门头沟煤矿的矿工人数及矿厂的规模,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窑主‘按公允常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短暂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可知,矿工可以自行散工,即有确定的人身自由,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是矿工是“无籍流民”以及其停工是矿工自行选择的,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可知,煤矿雇主与雇工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12.(2024·茂名一模)1683年,康熙帝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其次年,康熙帝下旨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表明()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康熙帝下旨开海设关管理对外贸易,说明清政府放宽了对外贸易管制,故选C项;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不等于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产生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故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无法体现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解除B项;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